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达州新闻网 4 d# ]* T- _7 w) `7 M! C* v/ Y/ {
7 |. O0 o6 j i L- y: g3 Y
祠堂,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个家族的“历史博物馆”。记者周末出差经过宣汉县毛坝镇,准备去探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姚氏祠堂”。到居民家一打听,才知道毛坝离冒尖村的“姚氏祠堂”还有18公里路,而“村村通”公路正在建设中,年底小车才能开上去。( C2 o/ r7 O! C1 a$ d, _: q0 \2 u
我们只好坐摩托车前行。车子一路颠簸在羊肠小道上,大概10多分钟后,连机耕道也没有了,只好下车步行。记者一行顺着山势爬坡上坎,走了大概1个多小时后,终于来到了冒尖村“姚氏祠堂”。4 f+ W& F4 c0 J0 `0 y- y3 }
当年甚为华丽
6 j7 O: y" b. o2 Q9 z 受县文管所委托看护“姚氏祠堂”的是原毛坝镇小学教师姚华,今年已经65岁了。据他介绍,冒尖村在1987年以前叫姚坪村,是姚姓聚居的大村落。村子现有农田两千多亩,农户一千多家,姚姓人就占70%以上。据族谱来看,这里的姚姓人是由湖广填四川来到宣汉的,在清光绪25年(1899年),由该村姚家第七代传人发起,倾一地一族之力,集一地一族之智,动工建造一村的祠堂,修建5年才完工。祠堂坐东南向西北,四合院布局,砖木结构,占地813.2平方米。
- c" S" H2 v4 D& t 在姚华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姚氏祠堂,只见祠堂大门飞檐走壁,蔚为大观。门是木门,上面镶有金黄平钉。门上,有精美的雕画,而外墙上,有大量的精美浮雕。据姚华介绍,曾有一位专家考证说,这叫“上有稀奇,下有古怪”,在封建社会,只有工艺达到一定造诣才可以建造成这个样子。8 q, R: p4 o/ J0 c- C
祠堂前有一石坝,宽21.4米,长13米,石坝中有石狮一对,高17.5米,宽0.8米,长15米。祠堂正面有拥壁,为重檐歇山顶仿木斗拱建筑,并绘有山水、人物、花鸟、住宅等深浮雕彩塑十四幅。! Q. o; O$ w) K" C6 C# J- w! C
正门和两侧的普柏枋上均有镂空戏剧人物石雕,朝里走就是戏台和看楼。戏台离地面2.3米,用石柱八根托起。顶壁,还绘有各式山水虫鸟,曾经颜色鲜艳,流光溢彩,可惜现在大多已褪去,不复当年的华丽。. d' [) z5 c1 j, Z' J; u) T
走进祠堂,只见院内满是荒草,充满了神秘感。姚氏祠堂为三进五开建筑,规模不大但具大家风范,结构不繁而见气韵流动,有种层楼叠院、错落有致的感觉。
3 g( e! s" H e# k/ d 祠堂有厢房各6间,正殿为木构硬山式屋顶,开阔明朗,长约10多米,宽近4米,高达7米。整个正厅,皆由石柱支撑,每根石柱上都刻着诗句,让正厅有了水墨的气韵。梁间斗拱等处的祥云瑞兽花鸟木雕,无不造型优雅,线条娴熟。梁柱前有阶梯式踏道三级,每级高0.15米,踏道两侧各有边门一扇,上面绘有众多的忠孝故事人物。0 l; v7 n) u5 m; L) d( p! @& j
后厅别有洞天,现有一块石碑。曾经遗落不知去向,后来,村人在杂草丛生的溪滩草丛中失而复得。据说,这是当年建成祠堂专门请人前来刻的石碑,虽经岁月侵蚀,但是上面文字仍历历可辨。
) u8 e, R$ Z% u- e$ p! V2 C4 y4 x古祠堂保护较好- ]1 u. X [2 u: r
祠堂可以说是一个村的精神家园,供村民聚集议事,娱乐庆典。逢年过节,祠堂戏台便热闹起来。姚华老师告诉记者,姚坪村(他不习惯把该村叫作冒尖村)历来都有尊老的传统。在他记忆中,旧时过年,村里都会在祠堂给老人发馒头,九十岁以上的老人是可以挑着担子来装的,只要跨出祠堂门槛,等在门槛外的子孙们便可以接过担子,满载而归。5 R/ e& e9 B4 {5 L0 U0 P3 t9 V
据他介绍,解放后,姚氏祠堂成了村里的办公室,并在上世纪60年代驻扎过部队,特别可惜的是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祠堂受到了大面积破坏。- A2 H5 q- z' S7 f% r6 F2 T
现今的姚氏祠堂,见证了当地姚氏祖先历史荣光的同时,也透出一丝无奈与凄然。由于村民的文物保护意识不足,加上多年来文物缺乏修葺,墙上的壁画和浮雕风化严重,特别是墙壁上的浮雕被人为破坏严重,凸显破败,让人看着心痛。( S) s- U; `5 ]1 l: U: @
所幸的是,该祠堂基本保护完好,里面的雕塑造诣精湛,有较高的艺术研究价值,是我市保存比较完好的近代建筑,文物价值很高。2002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