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
3#

楼主 |
发表于 2013-1-21 21:48:06
|
只看该作者
内容更新时间: 2009-4-10 11:41:18 来源:闽侯乡音报 本页查看次数522 次 | 平日里,宗祠成了老人们文化娱乐的场所。
& Z- V: p i& X. o2 {老人们在宗祠中惬意地休息。
) @( x9 M; f/ k8 v4 y) {修缮一新的宗祠厅堂。 # H1 B7 m8 N$ P. w" E6 |
. F+ f1 |# o3 o8 J$ h
宗祠是人们祭祀祖先之所,通常只供奉本姓本族的先祖。但青口镇长楼村却有一座十八姓人集体建造的宗祠,人称义溪“十八姓氏宗祠”。据介绍,这种多姓宗祠,世所罕见。如今,这座宗祠不仅成为长楼村十八姓后人祭祀祖先和族群聚会的圣地,也成为当地老年人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
% N# n# Z- P6 n( P 义溪“十八姓氏宗祠”建于清代,位于义溪西岸,观音桥头,坐西朝东,面溪靠山。祠堂面阔三间,正大门上方嵌有“十八姓氏宗祠”青石横匾,两边小门的上方分别题写着“入孝”“出悌”字样。正面围墙上端雕塑着一幅彩绘浮雕,正中为麒麟红日图,其左右和上方分别雕塑着“张翼德独当长坂桥”“三英战吕布”和“赵子龙单骑救主”等浮雕。6 C" N. U4 C4 ^3 l" ?0 U/ V) g
自大门入内,依次建有戏台、天井、厅堂等。室内采用穿斗式木构架,四周围以砖土封火墙。整座宗祠进深七楹,占地面达700多平方米。宗祠规模不大,但其中装饰考究,题刻精美。5 u, M4 f4 Z, f6 Y8 Y# J& v$ p
十八“小姓”联合建祠
0 M: J9 F7 A8 K+ k 在“十八姓氏宗祠” 厅堂梁柱上,挂着这样一副对联:难兄兼难弟百世本支,睦族并睦邻一团和气。厅堂内供奉着义溪十八姓人的先人牌位, 厅堂顶部梁下悬挂着一块黑漆金字、酸丝木制成的神位牌,从右到左竖式书写着“南杨陈氏、漳邑姚氏、江口宋氏、溪西陈氏、玉埔吴氏、金斗黄氏、江良陈氏、南街林氏、溪东陈氏、清水上艾、清水下艾、晋江朱氏、东际郑氏、刘庄陈氏、六桂翁氏、荥阳郑氏、义溪杨氏、顺昌郑氏”等十八个姓氏。
9 v! @; t, T8 Q1 ? n$ E5 _. p* D “牌匾上记录的是联合建祠的十八个姓氏,而对联说的是为什么要联合建祠。”十八姓宗祠理事会副会长、现年80岁的林子海告诉记者,明朝中晚期,长楼村内的村民有“大、小姓”之分。一些姓氏因人丁兴旺而成为“大姓”,而另一些姓氏则由于人少力薄而成了“小姓”,有的小姓只有一家人,甚至只是两兄弟刚从外地迁到这里。“大姓”人多财强,均建有本姓氏宗祠以祭奠先祖,“小姓”人无力独立建祠供奉祖先牌位,又不被允许将祖先牌位寄放在别姓的宗祠内。于是,十八个“小姓”人联合在义溪西岸修建起了这座三进祠堂。各家遂将自家祖先牌位放在同一个神龛上。每年的正月十八,十八姓人都对着神龛共同行礼,一起上香、敬酒、献供,并出资请戏班唱戏,这种祭祀方式,一直延续至今。“因为宗祠是十八姓人共有的,所以我们就选择正月十八这个日子开展祭祀活动。”十八姓宗祠理事会成员陈永标说,除了正月的集体祭祀外,十八姓村民如有婚丧嫁娶,也大都喜欢选择在宗祠里摆宴请客。平日里,宗祠则成为当地老年人文化娱乐活动和休闲聊天的场所。# ]0 W: R* Z- c+ E; }4 |6 y
“文革”期间被毁,2004年重修! m1 h! P% A+ u _5 q: I
十八姓宗祠理事会成员黄礼彬介绍说,“文革”期间,十八姓宗祠曾遭遇灭顶之灾:大戏台被拆,神龛也被移除,厅堂则被当成牛棚、仓库。祠中记录联合建祠的十八姓氏的牌匾和建祠时所立的石碑也不知所踪。/ U9 k7 S" i- W; H# `# @1 w
上世纪90年代,当地人准备重修十八姓宗祠。但找不到记录当初参加建祠的姓氏的牌匾,就无法确定该由那些人来参与重修,于是,众人纷纷四处查找牌匾的下落。“后来,在一村民家的角落里找到牌匾。”黄礼彬说,“找到了这块牌匾,我们就通知本村以及邻村的十八姓氏的后人。大家对重修宗祠非常积极,踊跃自愿捐款支持重修工作。2004年底,投入120多万元重修的十八姓氏宗祠终于重见天日。”
) z- i$ e8 n5 a+ Q) Y 陈永标告诉记者,重修后,宗祠的规模、结构,雕刻、彩绘和厅堂廊檐下的“二十四孝”石雕等,均沿用了旧时的样式,只有厅堂上的供桌换成新的,并新增了一些廊柱的题刻。
" e3 p1 j* i# x, h 十八姓氏宗祠成为邻里和睦相处的象征
, Z+ V x# ~. i/ P/ \% N “十八姓宗祠也是我们邻里和睦相处,团结协作的象征。”陈永标说,现在,十八个小姓的后人都感到很自豪:先人们不仅留下了这座世所罕见的多姓共有的祠堂,更留下了邻里和睦相处、团结和谐的精神。
. u$ H8 ~1 _ E1 b) K2 G/ s) E* W6 n7 p 当地人表示,他们一定会好好保护经重修后的宗祠,让她见证这里和睦、和谐的民风,同时,也计划向上级相关部门申请将十八姓宗祠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让它永存后世。(记 者 张存金)5 a; b8 D9 m0 h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