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271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抗元英雄——潮阳姚三世祖姚鼎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1 21:28: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1-7-2 06:46 编辑

抗元英雄:潮阳姚三世祖姚鼎

--从《潮州志》“宋 潮阳 职官表”有错漏说起

潮阳姚廿七世    pszyyao

2011.6.28.

近日读饶宗颐总纂《潮州志》1,发现其中“分纂吴钰辑”的“职官一 潮阳职官表”末列(见参考文献1P2045)有错漏,原文如下所示(竖排改为横写),表(或下文)中□表示缺1个字,连续6个□则表示未明残缺多少。

1  《潮州志》 潮阳职官表(末尾列)

年代未详

县令

姚鼎  号宗工 字宪民(据潮阳周志茔墓 潮阳姚氏族谱补)

县丞

汪天锡  长汀人 淳祐元年进士(据长汀志补○志注云 旧志作江天锡)

主簿

县尉

姚粢  字□夫(据潮阳姚氏族谱补)

表中县令姚鼎和县尉姚粢,都是“据潮阳姚氏族谱补”的。我是潮阳姚廿七世,也持有和读过潮阳姚氏族谱2、潮阳县志3,4和其他有关潮阳姚氏的书籍及资料5,6。因此,发现表1有错漏;简明地说,有下列3处错误:

1  “县尉  姚粢”是错写,是姚楶而不是姚粢。宋潮阳县尉姚楶是我潮阳姚氏始祖姚孚(字绵光,号宣教)的祖父,是上始祖姚琳的父亲2,5,6;而姚鼎是潮阳姚三世(孟房)祖。这样的世系关系就是族谱所说的:“今仍旧例,以楶公、琳公、孚公为脉络,断自宣教公为始祖焉。由二祖分而三宗” 始祖姚孚,字绵光,号宣教,子一:建中,字卫伯,号致政。二世祖建中,子三:长鼎,孟房之祖;次文规,仲房之祖;三洪道,季房之祖。这就是“由二祖分而三宗”的涵义。

2  依据《[光绪]潮阳县志》等,姚鼎任县令的时间是(南宋端宗)景炎间(1276~1278)3~5,而不应该“年代未详”。

3  姚楶是姚鼎的高祖,或者说,姚鼎是潮阳姚三世祖,是姚楶的玄孙。两者在不同时期在潮阳分别当县尉和县令,因此,必须分期而列,不应该列于同一列。

4  根据潮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所言:“入闽姚氏始祖姚天明第10代孙 宋 姚粢(著者注:应是姚楶),以乡贡授潮阳县尉,任满时因淳熙八年(1181)沈师起事,攻打汀、漳等地,‘路途有惊’,暂居县城城西,至事后才回故里;其子姚琳携孙姚孚,卜居江南古埕(今属井都镇),晚年姚琳亦回故里就养于长子,留姚孚于古埕,故古埕(姚)奉姚孚为一世祖”5(见参考文献5P101)也就是说,族谱所云姚楶)秩满言归,时漳南沟变,路途有惊,因就居于邑之西焉”的时间,参考文献3认定:“路途有惊”是因“沈师起事”,时间为宋淳熙八年(1181)。我从其说,因此,姚楶任潮阳县尉应是在宋淳熙八年(1181)之前几年。

5  1将县丞汪天锡与县令姚鼎列在同一列,可理解为宋同一时期的潮阳职官。汪是淳祐元年(1241)进士,即使一中进士便当县丞也不见得是我主格外隆恩,我想汪不会三十几年后(1276~1278)还来潮阳任县丞吧?只是疑惑,没有史证,不敢妄加否定。然而,县令姚鼎与县丞汪天锡在潮阳同期为官是值得怀疑的。表1末列栏头原是年代未详”,于是分纂者便将姚鼎、汪天锡、楶置于同一列,却未加任何说明,是可能导致误会的。

基于上列的原因,将表1改变成表2,这样便与族谱2和县志3记载符合,也尊重原著

2  1纠错后应有的表述

(南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前几年

年代未详

(南宋)端宗景炎间(1276~1278)

县令

姚鼎  号宗工 字宪民(据潮阳周志茔墓 潮阳姚氏族谱补)

县丞

汪天锡  长汀人 淳祐元年进士(据长汀志补○志注云 旧志作江天锡)

主簿

县尉

  字□夫(pszyyao据潮阳姚氏族谱和[光绪]潮阳县志等)




(未完,待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楼主| 发表于 2011-7-1 21:32: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1-7-2 06:49 编辑

回复 1# pszyyao

下面录出(光绪)潮阳县志涉及“姚鼎”部分:

【(光绪)县志卷五  山川 茔墓】姚鼎墓

辟知潮阳县姚鼎墓  在古埕白墓。左一世宣教葬白墓。二世致政葬大坭都。见P56

【(光绪)县志卷十五  选举 辟荐】宋 姚鼎

姚鼎  古埕人,景炎间(1276~1278)丞相文天祥辟知潮阳县事。依《臧志》列传补入。见P265

【(光绪)县志卷十七  人物列传 义行列传】姚鼎

姚鼎  古埕里人,廉访使莆田姚宗之玄孙也。祖乡贡楶,尉潮阳,始家于邑南。鼎才智过人,重大义。景炎中(1276~1278),文丞相天祥来潮,择人望辟知县事。时百计拮据,鼎督民兵,备刍粮遥相应援,历二三年,宋亡乃去位《潮府周志》。至明弘治戊午(1498),族孙治中琛修墓,为勒石表彰义列焉《臧志》。见P385


(未完,待续)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楼主| 发表于 2011-7-1 21:38: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1-7-1 21:44 编辑

回复 2# pszyyao


   

【新县志  人物传】姚鼎(P1041)

姚鼎(1232~1279)
字宪民,号宗工,古丰欢乡古埕(今属井都区)人。宋廉访使、福建莆田姚宗的玄孙。鼎之祖父岁贡,创家邑南,至鼎已历三世。鼎才智过人,重视大义。宋祥兴元年(1278),文天祥领兵到潮阳讨伐都统陈懿、潮州知府刘兴时,鼎谒见文丞相,被举荐任潮阳知县。当时形势艰险,军政事务繁杂,鼎将自己原捐赠给治平寺的田产变卖,以筹办军需,并督率兵民,支文丞相勤王之师,直至宋亡,自己也献身沙场,年仅48岁。入祀邑忠义孝悌祠。明弘治十一年(1498),族孙姚琛琛修其墓,勒石表彰义烈。





(未完,待续)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楼主| 发表于 2011-7-2 06:41: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1-7-2 06:43 编辑

回复 3# pszyyao


   

《潮阳姚氏族谱》有姚鼎行实录和列传

【族谱  行实】三世

鼎  字宪民,号宗工,宋潮阳知县。……(略)配叶氏安人。生卒月日遭元兵火失记。葬本里白墓左,坐丁向癸。子三:济,涣,亹。


【族谱  列传】名贤荐辟知县公传

公生宋末,其行状无可详考,但族之故老相传才智人望,素负君臣大义。当文丞相循潮,公暨萧御疾谒见,竟以大义饮泣相激。丞相察御疾颇谙韬略,暑为巡海宪佥,公独慈祥,命摄县事。虽宋祚将移,力不能支,然督率民兵,与文丞相遥相应援,崎岖二三年间,至宋□□避位去。故世号为知县公。(对照县志姚鼎传,族谱知县公传中“至宋□□避位去”,应是“至宋亡乃避位去”


(续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8-4 10:1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