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662|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应答闽南姚斌:妫姓及其人物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9-20 11:32: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3-9-20 11:33 编辑

闽南姚斌曾发帖,询问妫姓的情况及其人物等。
      今天姚波转载《舜帝及后裔》http://www.yaogens.cn/portal/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703&extra=,其中9#《妫姓》可回答闽南姚斌的提问。
     
       现在难见妫姓。前些年公安大学一位教官出了一本中国姓氏书,好处是结合现状谈,已不见妫姓了。公安大学教官有信息来源近水楼台先得月且比较可靠的优势,我比较相信当今难以找到妫姓。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2#
发表于 2013-9-20 13:21:3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我复制过来。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3#
发表于 2013-9-20 13:21:56 | 只看该作者
一、妫姓的来历:
妫姓,是以居住地为姓。始于舜帝这个庞大家族。妫乃水名,在今山西省永济市内。《尧典》说,尧帝“厘降二女于妫汭,宾于虞。”所以,《史记·陈杞世家》说:“舜为庶人,尧妻之二女,居于妫汭,后因为氏。”其后,女英生商均,商均之后,姓妫者居多,尤其自妫满封陈国,以妫为姓。后来又以国为氏,才有陈氏。以谥号为氏,有胡氏。如逃于陈国的完,也称妫完。
妫姓之显则肇始于虞舜时期。在其还未代尧摄政以前,与二妃居于妫汭,则妫汭既为尧所封舜的地方。妫汭在虞,《论语注疏正义》说:“舜居虞地,以虞为氏,尧封之虞为诸候,及王天下,遂为天子之号,以微至著,常称虞氏”。可见,舜的封地为虞,因有妫汭水出,又称妫,舜的后代即以虞为氏,也以妫为氏。待尧将帝位传到舜以后,舜帝的后代便以尧帝封邑居住的地名作为姓氏,称妫姓,成为中华民族最为古老的八大始姓之一。
中国历史传说肯定了舜居妫汭之说。《说文解字》说:“虞舜居妫汭,因以为氏。从女,为声。”《元和姓篡》还说:“舜生妫汭,子孙氏焉”。舜居妫汭是和父亲及继母住在一起的,换句话说,瞽叟也居住在妫汭,按照以地为姓的原则,妫姓不应是从舜居妫汭开始,而应该从舜的父亲瞽叟开始,所以,《尚书·正义》有:“孔安国云,瞽叟姓妫”。舜父瞽叟姓妫,而舜改姓姚,舜弟象又姓妫,以此来看,妫氏乃有虞氏部落的一个分支,或言有妫氏部落。所以说,舜帝后裔,均出自妫氏。
有人说,帝舜一氏二姓,一氏为虞氏,二姓分别是姚和妫。郑樵《通志·氏族略》言:“虞有二姓,曰姚曰妫。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妫。”《元和姓纂》说:“虞氏:虞舜有天下,号曰虞。子商均因以为氏。”舜帝后裔,大多是由这三个姓氏演变的。而妫姓是舜帝大家庭的宗姓,但在其后,随着姓氏的演变,舜裔不断受封,而以国、以爵为姓几乎替代了妫姓。

二、妫姓源流

舜继承了尧的天下,他退位之前,又把天下传给了夏禹。夏禹把舜的长子商均分封在虞(今河南虞城县北),从此妫姓的一支在这个地方代代生息繁衍。夏商周三朝,常常有舜的后裔受封各地,就形成了妫姓人的四处流徙。因为妫姓出自有虞氏家族,所以妫姓舜裔又多以虞为氏。河南虞城商州先为商均封地,其后虞思居之。山西平陆一带乃古虞国,疑为虞遂之脉在迁徙过程中受封居住过。舜子箕伯至直柄,再到虞遂,为舜裔另一支,也有将箕伯作夷伯,为舜之孙,商均之子。
到了周朝,周武王御极,诏求三皇五帝之后,又得虞阏父之子满,配以元女太姬,封侯于宛丘,赐姓妫氏,以奉帝舜祀。妫满封于宛丘后,国号为陈,人称胡公,即陈胡公。这就是春秋时期,妫姓人所建诸侯国,都宛丘(今河南淮阳)。在舜后至妫满封侯,期间三十余代后裔中,也不乏有以妫为姓者,如祖妫,子发,孙妫方等。妫姓是我国西周青铜器铭文中记载的上古最早的八大姓之一。
妫姓在汉唐之间在江浙一带繁衍为望族,以吴兴郡为郡望。唐宋以后,史籍中已不见妫姓踪迹。这些妫姓人主要来自陈国后裔。公元前672年,因陈国发生内乱,陈历公的儿子完逃到齐国,改姓田,称田完或田敬仲。世系如下:
陈胡公妫满——陈申公——陈孝公——陈慎公——陈幽公——陈厘公——陈武公灵——陈平公燮——陈文公圉——陈桓公鲍——陈厉公他——田敬仲——田孟夷——田孟庄——田须无——田无宇——田乞——田常——田盘——田白——齐太公田和——齐桓公田午——齐威王田因齐——齐宣王田辟强——齐闵王田地——齐襄王田法章——齐王田建(公元前221年失国)——陈良(建三子避秦而徙颍川改姓陈。正史《宰相世系表》认为建三子为轸,而正史中看田轸系秦惠王时人,早于齐王建百余年)——陈疾祚——陈岳——陈牟——陈延年。
陈延年,字子宾,汉昭帝拜大司农,子妫渊。《四川威远姚氏三修宗谱序》中记到:“渊始居越之吴兴” 《广东平远姚氏三修宗谱世系摘录》:“(延年)因坐罪,耻入狱,自刎而死。其子渊,逃吴兴,改姓妫,卜居于雩溪之崖。到六十九世平,汉时为冀州刺史,复姚姓。”
妫渊——妫征——姚平(易姓姚,西汉冀州刺史,迁武康)——田丰(易姓田)。
    《新唐书·宰相世系》云:“陈胡公后裔孙敬仲仕齐为田氏,其后居鲁,至田丰,王莽封为代睦侯,以奉舜后。子回避莽乱,过江居吴郡,改姓为妫。”
田丰与王莽同为田建之后,王莽登位,封田丰为代睦侯,以奉舜后。王莽败后,田丰为避乱,携子田恢过江隐居吴郡,复姓妫。恢子显,五代孙敷,复改姚姓。居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子孙沿袭未改。由此可见,吴兴妫氏与吴兴姚氏,乃同为一宗。吴兴妫氏就是因为自妫渊——妫征——汉谏议大夫姚平卜居之后,子孙世代蕃衍昌盛,成为吴兴大族、望族,后来又有田恢改为妫恢,妫恢有子妫显等,至妫恢四世孙敷,才又改姚姓。由此可见,从陈延年之后,曾两次分出妫姓,虽后来有裔孙易为姚姓,但妫、姚皆为祖姓,在吴兴逐渐繁荣,成为妫、姚的著名郡望。
王莽建国初,封妫昌为始睦侯,专奉虞帝后。妫昌,发之后。虞舜十世康仲,康仲长子祖妫,祖妫子发。 西汉有妫昌,东汉有妫皓,西晋有妫昆,三国有妫览。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楼主| 发表于 2013-9-20 17:20:29 | 只看该作者
闽南姚斌 发表于 2013-9-20 13:21
谢谢!我复制过来。

引用:
    妫姓是我国西周青铜器铭文中记载的上古最早的八大姓之一。
    妫姓在汉唐之间在江浙一带繁衍为望族,以吴兴郡为郡望。    妫姓的另一郡望是南郡。
    唐宋以后,史籍中已不见妫姓踪迹。妫姓名人主要来自陈国后裔。

      舜帝后裔不论是那个分支,宗派,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它的源头。舜裔姓氏的源头则是妫姓。 《尚书  正义》:“瞽叟姓妫,妻曰握登,见大虹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故姓姚。”——依据的典籍不同,就有不同的说法和看法。

     有人说,帝舜一氏二姓,一氏为虞氏,二姓分别是姚和妫。郑樵《通志·氏族略》言:“虞有二姓,曰姚曰妫。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妫。”《元和姓纂》说:“虞氏:虞舜有天下,号曰虞。子商均因以为氏。”舜帝后裔,大多是由这三个姓氏演变的。而妫姓是舜帝大家庭的宗姓,但在其后,随着姓氏的演变,舜裔不断受封,而以国、以爵为姓几乎替代了妫姓。

妫姓人物
     妫方:商封舜后十二世发为诸侯,以奉舜祀。妫方乃发子,承父为侯。
     妫满:周武王灭商以后,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人,找到了舜帝的后裔妫满。武王把大女儿元姬嫁给他,封他 为陈(在河南淮阳)侯,让他奉守舜帝的宗祀。妫满为陈国开国侯。
     妫昌:王莽建国初,封妫昌为始睦后,奉虞帝后。
     妫皓:东汉尚书郎,明达国典。
     妫昆:晋代时期南郡太守,余杭人。
     妫览:三国时期吴人,江东纷乱,亡匿山中,孙翊为丹杨,用览为大都督督兵。
     息妫:是春秋时陈国(今淮滨)的一位美丽公主, 从小就远离王宫,由乳娘抚养长大。因为面若桃花,又称桃花夫人。她与姐姐分别嫁到息国和蔡国,为息国侯夫人,故称息妫。…… 息妫与息侯合葬在汉阳城外的桃花山上,后人在山麓建祠,四时奉祀,称为“桃花夫人庙”,至今仍为汉阳的名胜之一。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3-9-20 17:56:03 | 只看该作者
引用:
      为了弄清舜帝后裔的历史宗脉,唐贞观六年,丰城瀛州学士姚思廉曾奉敕创修《姚氏世谱》。这个《世谱》曾一度失传。后来又在福建蒲田后裔收藏有古籍族谱中发现有录载的《姚氏世谱》,有人把它编入了《虞舜姚公世系大族谱》。从《大族谱》看,它反映的是舜子商均一支的后裔。此外,舜的其他支裔还有虞恩(季厘)、箕伯,直柄、虞遂等,其世系不详。

       陈延年,字子宾,汉昭帝拜大司农,子妫渊。《四川威远姚氏三修宗谱序》中记到:“渊始居越之吴兴” 《广东平远姚氏三修宗谱世系摘录》:“(延年)因坐罪,耻入狱,自刎而死。其子渊,逃吴兴,改姓妫,卜居于雩溪之崖。到六十九世平,汉时为冀州刺史,复姚姓。”
妫渊——妫征——姚平(易姓姚,西汉冀州刺史,迁武康)——田丰(易姓田)。
    《新唐书·宰相世系》云:“陈胡公后裔孙敬仲仕齐为田氏,其后居鲁,至田丰,王莽封为代睦侯,以奉舜后。子回避莽乱,过江居吴郡,改姓为妫。”
     田丰与王莽同为田建之后,王莽登位,封田丰为代睦侯,以奉舜后。王莽败后,田丰为避乱,携子田恢过江隐居吴郡,复姓妫。恢子显,五代孙敷,复改姚姓。居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子孙沿袭未改。由此可见,吴兴妫氏与吴兴姚氏,乃同为一宗。吴兴妫氏就是因为自妫渊——妫征——汉谏议大夫姚平卜居之后,子孙世代蕃衍昌盛,成为吴兴大族、望族,后来又有田恢改为妫恢,妫恢有子妫显等,至妫恢四世孙敷,才又改姚姓。由此可见,从陈延年之后,曾两次分出妫姓,虽后来有裔孙易为姚姓,但妫、姚皆为祖姓,在吴兴逐渐繁荣,成为妫、姚的著名郡望

    ——在上列引文出现了4部族谱:
       ● 莆田旧谱《姚氏世谱》(残存)
       ● 莆田中沁姚天赐编纂《虞舜姚公世系大族谱》
       ● 四川威远姚氏三修宗谱》
       ●《广东平远姚氏三修宗谱   世系摘录》
以上4部谱,都是莆福韶溪派天明姚公后的族谱。有时,我用了一个特定的名称“我们的族谱”。永济政协编著《舜帝及后裔》和研究姚氏世系源流时,利用和应用了“我们的族谱”。
    “我们的族谱”也包括天明公后的闽粤等地的众多姚氏族谱,因为其中的姚氏世系源流,与这四部族谱相同。过去“习以为常”,这几年发现有些姚氏“没有”(不知)源流或源流有些乱,才知道“我们的族谱”的可贵。今年广州的姚网广佛姚氏宗亲聚会,从南海大沥过来的阳山平远姚对我说,“我们的很清晰和连贯,要感谢我们的老祖宗”。我笑笑说:“要感谢太史公司马迁,要感谢唐弘文学士思廉公,要感谢宋??殿学士宋祁(《新唐书 宰相世系表》编者),要感谢南宋风节名臣宗之公等等先贤。”这就是我在《谁编写了姚氏世系源流》中表达的意思。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6#
发表于 2013-9-20 18:51:22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3-9-20 17:56
引用:
      为了弄清舜帝后裔的历史宗脉,唐贞观六年,丰城瀛州学士姚思廉曾奉敕创修《姚氏世谱》。这个 ...

可惜钟尧老所提这几套姚谱还是有遗漏;这也是以后要努力查找的方向;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13-9-20 19:06:50 | 只看该作者
蓬安姚波 发表于 2013-9-20 18:51
可惜钟尧老所提这几套姚谱还是有遗漏;这也是以后要努力查找的方向;

是的,这几套姚谱还是有遗漏。有遗漏,也不奇怪。
      不是互联网时代,不是像你这样热心的人士,不是众多的宗亲拿出来晒,拿出来评头品足,则不可能发现遗漏,也不知道遗漏。
      现在常见的姚氏源流,是吴兴姚的,主要是姚僧垣-姚思廉系和姚宣业-姚崇系两系的,希望能知道和看到更多的,故对姚门才女的(湖北红安姚氏,与南昌姚氏同宗)很期待。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8#
发表于 2013-9-20 19:53:18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3-9-20 19:06
是的,这几套姚谱还是有遗漏。有遗漏,也不奇怪。
      不是互联网时代,不是像你这样热心的人士,不是 ...

如果按这谱上世系;最少也有10--12代遗漏了;如按这种排法;跟我支则不相上下;但我又看到有175代左右的排世;不知道这又是怎样排世系的;真还不知道谁最准确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5-13 23:4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