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3645|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潮阳旧事(摘录二三事)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7-31 15:57:2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8-1 08:40 编辑

《潮阳旧事》是我编撰的族谱的一个章节。摘录一点发表在这里,使专板不太冷清。



潮阳旧事

本章罗列潮阳县志记载的潮阳旧事——潮阳姚氏参与的旧事。至于县志记载的潮阳姚氏的牌坊、茔墓和古迹等,已在本谱相关章节记述,不再赘述。

重修文马碣

在东山水库前左侧。宋景炎二年(一说祥兴元年,即公元1278)十月,丞相文天祥抗元抵潮,曾到东山谒灵威庙(废址在今潮阳一中内)。传说他进酒祭双忠张巡许远时说:“有灵当以乘马献”果然杯倾其半,马立毙,遂葬马于庙前。后人为纪念文天祥,于马冢立碑,题曰“文马碣”。我上一中唸高中,初,尚见残余的倒碑,后(1962年)在今址见“文马碣”亭和潮阳县委书记、揭阳人方思远撰《重修文马碣记》(碑),毕业时我还与同学在此合影。

文革初碣和碑被破坏。1983年旅港同胞姚成达、林亚丽捐款重修,画家刘海粟题书“文马碣”。

(见新县志P973


旅港同胞姚成达是潮阳姚吗?哪里的潮阳姚?

(1)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3-10-6 19:56: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3-10-6 19:57 编辑
姚玉成1 发表于 2013-10-5 00:17
致姚教授:
“我上一中唸高中,初,尚见残余的倒碑,后(1962年)在今址见“文马碣”亭和潮阳县委书记、揭 ...


谢谢玉成上传现在的文马碣及其地址的图片。
       我已多年没到一中和东山,看不出(或不知楼上的)今天的文马碣在什么地方,已大大不同于1962年“文马碣”亭及其所在的地。
       1962年“文马碣”亭不是在“文马碣”旧址,是原碣移到“文马碣”亭中。我的同学仍然存有1962年“文马碣”和“文马碣”亭照片。你说的两块碣,我想不应当是文物古迹。

签到天数: 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九品芝麻官

推荐
发表于 2013-10-5 00:17:06 | 只看该作者
致姚教授:
“我上一中唸高中,初,尚见残余的倒碑,后(1962年)在今址见“文马碣”亭和潮阳县委书记、揭阳人方思远撰《重修文马碣记》(碑),毕业时我还与同学在此合影。

文革初碣和碑被破坏。”

此处值考证,84-87我在潮阳一中上高中时,在现文马碣附近的学校厕所左右门墙上,有两块古石碑(应是明清时代)嵌入墙中,戳去墙面的面灰。不知是否在特殊年代有人出于保护藏于墙中还是不识宝者当建材,好象两块都是碣,现应有当文物古迹保护起来。

P1010793_副本.jpg (1.2 MB, 下载次数: 336)

P1010793_副本.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4 17:09: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3-10-24 17:20 编辑
姚玉成1 发表于 2013-10-5 00:17
致姚教授:
“我上一中唸高中,初,尚见残余的倒碑,后(1962年)在今址见“文马碣”亭和潮阳县委书记、揭 ...


这张相片未将文马碣的对联完整地拍出来:
       分杯献骑留芳名(?);效国尽节传千古(??)。
此联讲的是文天祥在潮阳东山的传说和歌颂文天祥爱国尽忠。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2#
发表于 2012-7-31 19:06:2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pszyyao

钟尧老,不知重修的“文马碣”有否照片,可发上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楼主| 发表于 2012-7-31 20:16: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8-1 08:52 编辑

10多年未到东山和母校。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楼主| 发表于 2012-8-1 08:51:39 | 只看该作者
修东山聚圣塔
    聚圣塔是东山八景之一,在东山顶,光绪年已废,今址现存道光二十年有关聚圣塔崖刻2题。
道光二十年庚子(1840)秋,知县史兰溪(名朴)首捐金为绅士倡议重修聚圣塔,是岁兴工,越明年辛丑十一月告竣。潮阳教谕黄钊撰《重修东山聚圣塔记》立碑,邑人萧焕新书《记》,举人姚振武、州同姚经、桂阳礼问姚成仪、司事武进士萧焕新、贡生姚大经、举人余用宾等同立。
    萧焕新赋诗,有“并肩西岭双峰屿,鼎立文光绕振文”句。时西山顶有西山塔。县治之西山谓塔山,大概源于此。
                                   (见光绪志P114,见新县志P943)

     东山是潮阳著名风景区,母校潮阳一中在其中,很美。我的大学校园也很美,但总觉得不如我的中学。大约10年前到一中,已远远比不上昔日。

(2)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2-8-2 09:23: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8-2 09:24 编辑

赈灾
    雍正元年~五年(公元1723~1727)潮阳连年大雨、连雨,闹水灾,雍正五年春夏又大疫和刮飓风,米益贵,是岁大饥。潮阳姚氏多位绅士善人参与赈灾救济。
    署篆潮阳的揭阳令陈树芝(雍正七年任)賑济碑记云:时邑人人士好善乐施者不一而足,而慷慨首事则有孝廉苏君文正、广文姚君振球、姚君万桂、姚君之栋、姚君光升、姚君先达、姚迪光、姚振甲、姚衍镐、姚询岳、姚龙臣、姚光祖等二十有八人,皆能躬亲劳苦,上纾列宪之忧,下解桑梓之厄。首事诸君仍勒石于忠义祠内,以垂不朽。
   潮阳令闵黯(武昌人,举人,雍正七年任)塔馆賑济碑记云:丙午(雍正四年,即公元1726,)、丁未(雍正五年,即公元1727)之饥,慷慨好义为我百姓延残喘者,绅士而外,有得文照庵僧人及邑之善耆李志宏、姚昌璧、姚伯燕、姚伯锋、姚廷拔、姚钦灿、姚殿表、姚伯祁等49人竭力募化,煮粥施賑,勤劳二月余,民遂有起色。
                                                 (见光绪志P193)



(3)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12-8-3 07:25: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8-3 07:40 编辑

建双忠行祠
    在棉城中山路,今潮阳姚氏大宗祠右侧。祀“生保雎阳,死保潮阳”的唐朝双忠烈张巡、许远二公。南明隆武元年(顺治5年,即公元1645),邑人姚孙炳等建成。康熙3年(1664)诸生姚盛揆增塑南霁云、雷万春、姚誾3将陪祀。
                                            (见新县志P967、卷末图片县城双忠行祠)
姚钟尧注:
    雎阳在今河南商丘城南。唐玄宗天宝17年(778)安禄山之子安庆绪弑父篡夺帝位后,派叛将尹子奇率兵13万围攻睢阳。为了有效地抗击敌人,雎阳太守许远和真源县令张巡合兵一处(只有6800将士),并让张巡担任总指挥。在外无援兵,内无粮草的情况下,张巡和许远带领将士们,与敌人进行了殊死拼杀。守城十个月,大小数百战,杀敌无数。城中粮竭矢尽,割妾杀奴以士。终因寡不敌众城破,张、许以及南霁云、雷万春、姚誾等最后壮烈牺牲。3日后,郭子仪援军至,历7日睢阳收复。张、许二公之睢阳保卫战,巨大功绩和意义在于:长时间有效地拖住敌人的大量有生力量和进军,保住供给唐军粮草的富庶的江淮地区,当然也使江睢黎民免遭其难,为平息叛乱、匡复唐室立下了不朽功勋。
    莆田谱有殉难名臣姚誾公像和传:公讳誾,都督懿公之孙,楚州太守弇公之次子也。公性好义,守雎阳,加东平太守。战于宁,至危,人曰可撤去,公不从,遂被杀死。肃宗闻之,赠右金吾将军,御笔赞曰:姚誾可谓烈大丈夫也。宋章圣皇御书旌忠联:
        孤臣碧血洒雎山  取义成仁  唐室端颁家相;千载英魂依瀛水  褒忠崇德  天潢共仰先生
    潮阳民间传说,张、许二公的誓言原是“生保雎阳,死保雎阳”,因口误而说“生保雎阳,死保潮阳”,因此二公信守承诺,一直庇佑潮阳和潮阳百姓,这方面的传说和故事颇多。在潮阳,双忠圣王崇拜是一种独特的现象和景观,香火遍棉阳,穷乡僻壤皆有庙。仅在县城就有6座双忠祠:一是东山之麓灵威庙(曰行辕,是祖庙),一在衙前(即今中山路,曰行祠),一在塔后(现改在西门建),一在岭东宫(曰住家),一在赵厝巷(铜辊藏于祠内。曰书房),一在龙井。此外,县内四乡:一在关埠福仓,额曰“二圣庙”;一在和平中寨;一在达濠小校场;一在赤港龙田乡;一在贵屿寨内塔堂;一在贵屿寨西门外;一在关埠下底;金浦境内双髻山麓、桑田、峡山西港、铜盂市上等地俱建双忠庙。潮阳人最敬最信双忠圣王,双忠圣王香火最旺,并且漫及潮汕各地和南洋,如揭阳乔林乡大老爷宫是也。
     潮阳俗,“二月营老爷(游神)”,实际是二月双忠会,“锦衣舞马之观,甲于东南诸郡”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7#
发表于 2012-8-6 12:18:11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学习。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2-8-8 01:33:2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pszyyao

教授:你发的帖中这么多伯字辈的,看有不有姚伯(龙、虎、乘、玉)四兄弟,明初入川。谢谢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楼主| 发表于 2012-8-9 08:24:0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pszyyao

教授:你发的帖中这么多伯字辈的,看有不有姚伯(龙、虎、乘、玉)四兄弟,明初入川。谢 ...
姚闻闻 发表于 2012-8-8 01:33



    他们不是伯字辈,他们是清雍正时人。
    如有姚伯(龙、虎、乘、玉)四兄弟的,早就告诉你和姚中友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9-25 10:59:10 | 只看该作者
再加一则潮阳姚氏旧事。

为东山灵威庙增塑南雷二将军像
    汤垣,苏州人,监生,明天顺癸未(公元1463)任潮阳县丞,对增塑南霁云雷万春像慨然有修举之志。越明年,乃谋于教谕泰和尹君克赞等、洎耆彦姚源礼辈,佥以为宜。遂捐已赀,鸠工饬材,塑霁云之像于巡左,右则万春配焉(詹事府丞、邑人李龄撰《增塑南雷二将军碑》记之)。任间助修明伦堂。(见光绪志P490 ,P219)

pszyyao曰:
     九世姚源礼,字统敬,号端叟。生洪武戊寅十月初一日,卒成化庚寅十二月廿七日(见族谱卷2-P47)。明代源礼公捐资塑东山威灵(双忠)庙南雷二将军像,清代孙炳、盛揆诸公建衙前双忠行祠庙或增塑南霁云、雷万春、姚誾3将陪祀,今姚氏大宗祠与双忠行辕紧相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8-14 02:0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