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呵呵 你说的很对 可是你仔细想想现在我们的制度不就是这样吗?当然有人会说少数民族有优惠政策。可事实是在内地地区和全国来说有多少人因为这个政策而改变一生呢?现代化进程中先富起来的一代是汉族比例多还是少数民族比例多?还有从现行的中央领导制来说。中央委员会汉族比例有多少?实际权力中心九大常委没一个不是汉族。
中国目前进行的现代化进程正在逐渐同化境内所有的民族(包括汉族),当然这需要时间,因为宗教与民族性的消磨需要漫长的历史过程,其间的历史性反复容易出现种族主义以强调保持本民族性。但是汉文化历来是中国王朝史的主体文化,与狭隘民族主义不同,它本身就具备开放包容性,其人文终极关怀思想具有时代永恒性,所以能与西方文明并称。我们复兴汉文化,下手点应从全中华民族高度。有人会抗议汉文化是属于汉民族的而不是少数民族的,这其实是违背了汉文化的本意。我想请问我们用什么来让外族归附呢?所谓“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这句话在当时的实际含义是外族不服,我们自修文明,使其具有高度发达的向心力!来而化之,故曰“安”。历史的发展不正印证了老夫子的这句话吗?汉文化的高度向心力使外来的少数民族不断容入汉族。使汉族这一群体不以血统,而以文化归属作为本民族象征!章太炎说过,“中华可退而为蛮夷,蛮夷亦可进而为中华”就是这个含义!
现在我们要从总体民族的高度来提倡汉文化,本就不能以华夷明辨的思想来作为指导,原因很简单:在现代社会进程中,少数民族亦有少数民族的民族感,同为中国公民,大汉族主义本身就让他们反感。从而影响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热情!叫嚷华夷明辩的大汉族主义其实是陷入了日本与韩国某些极端民族主义的误区。因为在我们看,如果要“华夷明辩”那么不管韩国还是日本都是“夷”。但在他们民族主义者看来,中国的传承自“崖山之后”或明后就中断了。也就是说“华”已经由中国本土转到了韩国和日本。他们才是纯正的“华”,我们已经是混入外来血统的“夷”了。可笑的是我们国内认同此观点的人不少,有些人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不能说不深入,但却很喜欢学习这些异族以偏盖全!比如有人觉得中华文化应该血气方刚,有的觉得应该温稳而雅,有的觉得应大气磅礴,有的觉得应百转回肠!其实中华文化那有那么小家子气!以上这些统统概括起来也不能说是中华文化。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愈学愈觉无止境!愈学愈觉包含之深远丰富!岂可轻言概之!
我中华文化的道统传承千年未曾中断。只是近代才有破裂短痕。这一点我已经在我的文章中列举的很明白了!不但有历史文化原因,更有其深层的制度原因和经济原因!
我们现在提倡中华文化以替代汉文化的明显民族字眼,但实质还是汉文化。争其名不如争其实!从总体民族来推进这一传统文化,不正是在将全民族统一化吗?以汉文化逐渐使国民统一化,你说叫什么?呵呵
所以以个别群体观点来局限汉文化是不好的。这样的文化只能陷入狭隘的死局!如日本曾将忠君勇武视为汉文化中心(自称的本民族汉文化)却丢掉了好礼和信的实质,显出典型的岛国狭隘封闭文化特征,最终以侵略为目的。韩国将儒家道统僵化,虽有传承,但实无任何改创发展!也显现出半岛性封闭特征!这种文化的民族种族性相信大家都领教过了!中国是不是也该这样呢?建议你读一下金文学的《东亚三国志》,从细微之地比较三国文化心态!实有可取之处!
哦,顺便说一下近来看到的一个争论:所谓蒙元与满清就是是否被汉化了?我想说反对者一般列举的是“崖山之后无中国”和部分西方传统史学家的观点,这样不太好。因为第一,无论中华民国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都在正式文书中视其为中国历史。第二最先提出蒙元和满清汉化的是西方人而不是中国人。上可追述至马可波罗,下可到近代各大家。如到过中国考察的罗素提出,中国传统文化有3个显著特征,是世界所有其他民族都没有的:
1)“使用表意符号来书写,而不是用拼音文字”;
2)“在受教育的阶层中,孔子的伦理学说取代了宗教”;
3)“执掌政事的不是世袭贵族,而是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文人学士”。
最后以其《中国问题》一书中的一段话作为结语:
……………中国人考虑问题,不是以几十年计算,而是以几个世纪计算。他们以前曾被外族统治过,首先是蒙古人,之后是满族人;但最后这两个外族统治者,却都反被他们同化了。中国的文明渊源流长,亘古不变;经过几代人之后,入侵者反变得比中国人更像中国人了。中国文明远比中国政治更具大一统的特性。也是世界上几大古国文明中唯一得以幸存和延续下来的文明。自孔子时代以来,埃及、巴比伦、波斯、马其顿和罗马帝国的文明都相继消亡,但中国文明却通过持续不断的改良,得以延续下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