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姚元周 于 2012-5-17 16:03 编辑 b7 H3 y ~: g# V
* e+ r3 C. ~- r 考证 《康定情歌》作者的前前后后; r2 @) h* A. E9 S
康巴采风" e4 R4 C. l" c( m; l5 @- I8 _
欧阳鹤龄
, g' N8 w l! ?+ d
$ v" q4 F0 G6 a4 J 二00六年,拙文“《康定情歌》的真正作者是李依若”陆续在《中国文化报》网站和《四川文化报》《四川音乐》和“网易”“百度”等多家媒体发表又一次引起轰动,宣汉县政协领导建议我写“李依若传记”和电视剧本。为了体会康巴文化,我于2005年5月12日在县政协选了几本宣汉县文史资料和《宣汉三十六历史名人画像》及著名画家王君异画传等分赠甘孜州委宣传部、甘孜日报社、甘孜州政协和康定县政协的书籍于5月13日独自一人带摄像机向康定出发。 & t+ ]- f' _* w" n
# i, x/ w0 E+ H2 s+ ]7 C+ n 次日乘火车抵达成都即马不停蹄地赶往西门汽车站买好到康定的车票来不及用餐买两个面包即坐上开往康定的大巴,坐在了最后一排,当天太阳抵倒车子庇股晒,我又晕车,倒在后座非常难受。前排有一位甘孜州武警支队的副政委询问我的情况,我即给他一份文稿引起他的兴趣,临座一位联想公司成都分公司负责甘孜阿坝片区的经理付光明的年青人也向我要了一份,他看了颇有兴趣。我不失时机地给他们作了介绍,付总和武警政委对我十分热情,互相交换了电话号码,那位武警干部说你在康定采风有什么困难尽量跟我联系,我一定帮忙。那位联想分公司的经理是到甘孜县去处理一个业务上的紧急纠纷的,他说很敬佩文化人,就不到甘孜去了,专门在康定陪同我耍几天。就这样一路得到他们的关照顺利到了康定。 ; g/ P* M% ~- x3 c# B" n8 @1 s6 c
: h! C4 ?8 @8 p" z 付总选了一家离康定县四大家机关很近的一个旅社住在一起,由于汽车长途巅簸头晕厉害难得这位付总跑上跑下买药、安排生活,使我逐步加深对他的好感。第二天早晨七点起床洗漱毕上街转悠。康定五月的早晨晴空万里,天是湛蓝湛蓝的,空气也特别清新,刚露出脸蛋的太阳万道霞光耀眼夺目,强烈的紫外线射得人睁不开眼睛,一朵雪白的云在阳光的映照下特别的明亮。我们吃过早饭即带上书籍和摄像机到康定县政协去,当天县政协办公室徐主任热情接待了我们,向我们介绍康定各方面的情况,他是本地土生土长的汉族人,给我们找了一些介绍康定的资料,并说如想了解关于考查“情歌”作者方面的情况最好到《甘孜日报》社找总编郭昌平先生,郭是甘孜州委宣传部副部长,他是研究《情歌》的权威专家,于是我就不想去州政协和州委宣传部,就将我们县政协赠送的资料托徐主任转交。下午再到甘孜日报社去,同行的付总主动为我们的交谈录了像。 4 p. u: F8 H) i. z
. D8 Q6 u0 W' O& _+ Q( x& }2 j 当天下午,我们到《甘孜日报》社受到田副总编的热情接待。田副总编说温家宝总理到四川视察,郭昌平总编到成都去了,我们向报社赠送了宣汉县政协的几本资料,然后就互相关心的话题进行了交谈。田总安排档案室二位藏族工作人员为我们查找了九六年以来《甘孜日报》刊发的所有关于“情歌”作者的文章资料,我们即告别报社回到了招待所,当晚我们游览了康定城并录了相。 8 v7 y, H8 V( p3 X" y
3 z! q t" C% F3 n8 R h6 C
五月十五日我们在几位青年男女藏民的陪同下骑马游览了跑马山,藏民说这“跑马山”原叫“仙女山”。“仙女山”和“贡嘎山”在藏汉人民心中被视为神山,当地人是不会改成“跑马山”的,圣洁的神山是不容马来践踏的。前几天的农历四月八释迦牟尼佛诞生日是康定一年一度的转山会,那几天来此一游的中外客人特多,康定城人满为患,住居民家的地铺都得一百多元。
* d6 S1 q+ `' ~) R1 V' e( B# |) y' ]$ E4 O
我们在康定三天,亲自领略了康定的蓝天白云硬是与内地和其它地方雾蒙蒙的天空不一样,难怪李依若对这朵云是那样的情有独钟,本地人祖祖辈辈见惯不惊,没有外地人那样强烈的震撼。
1 v$ g% N9 S d' K. o0 f0 E' h- a2 A) h/ w: H
5月16日我们在城里各处了解康巴藏区的风俗民情,到新华书店查阅《康定县志》相关资料,晚上早早地休息,准备第二天去塔公草原。17日晨我们吃过早饭即赶往汽车站,买好车票提前上车,小付因感冒咳得厉害,向藏民打听说是塔公草原还在下雪,我们带的衣服很单薄,于是放弃此行打道回府,我们退了车票回到旅社,第二天乘车回到成都,18日我就回了宣汉。 7 |4 k7 G! m% z# j' o; i- k$ e
5 R& |: A; P; r
重庆之行 2 l# P' q) V% S/ ?) S, _* V, G
6 b, J: Y3 V" w; H r 为了丰富拟写的李依若传记文学素材,我决定到重庆市委统战部去查阅民盟的档案材料。因重庆三四十年代的《新蜀报》是民盟主席张澜办的报纸,李依若时任文艺副刊编辑,他与张澜的关系好,解放后张澜一行到通江路过马渡曾在李依若家里住了一天,我分析,李可能是民盟骨干成员。通过宣汉县政协与重庆市委统战部电话联系,我于11月赶到重庆市委统战部。接待人员告知说宣汉打来电话后他们即查阅了相关档案,并没有李依若的名字。于是我趁便到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查阅《新蜀报》有关李依若的信息,整整一天却一无所获。我将“《康定情歌》的真正作者是李依若”的文稿给图书馆文献中心的王主任给了一份并口头给她讲述了李依若与康定李家溜溜的大姐的爱情故事所演绎的这首宇宙情歌的过程,引起了她和另一位正在查阅资料的重庆文化局王处长的兴趣,她说你可先回宣汉,我在查资料的时候帮你留意一下,我表示感谢,第二天即回了宣汉。
- t) k* t8 L0 U# v4 f8 x
* d3 o& |, D) k- R3 U" b 时隔半月,重庆图书馆打来电话,王主任欣喜地告我说:“重庆市文化局王处长在查阅解放前报纸的时候,查到了李依若在《大江报》发表的不少文章,有一段时间几乎天天都有他和另几位文人的论战”。我高兴至极,立即赶往重庆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在文献中心的积极协助下果然查到了大量李依若在《大江报》发表的文章并全部予以下载。王处长十分感慨的说你和李依若真是有心灵感应啊!为了节约费用,没有放大,全部资料都是A4纸复印的,字显得很小准备回宣汉用放大镜慢慢看。 1 f/ t8 Y6 m# J( X
, ?* H. E0 L5 K$ _
这次重庆之行收获很大,我对文献中心王主任和重庆市文化局王处长表示了谢意。通过摆谈得知原来王处长曾在达县地区的平昌县插队当过知青,她是带着对第二故乡的感情帮我的忙。
; X u3 a8 A( K- [6 x9 X
% M) d/ }% @ h& E2 ?& Z 《情歌》第四段引用了吴方吉诗句
% O- g" v/ k; y3 O9 F1 C/ N$ S& R3 T) \6 \5 P% \$ Q0 h8 l o8 o
二00六年春天,应重庆某文化团体李先祥先生的邀请我和宣汉摄影协会主席王尚元一道到重庆江津去参加了一个笔会活动,期间得到江津市文联印发的一份关于当地历史人文方面的资料,无意中发现中国著名白屋诗人吴芳吉上世纪三十年代前作北大教授时发表的一首长诗《婉容词》,其中有“世间的女子任我爱,世间的男子任你求。”的句子,我简直有欣喜若狂的感觉,原来李依若创作《康定情歌》最后一段是在这里借用的呀!这与李依若多次爱情受挫的心态多么合拍,可想而知他对自由幸福的爱情是多么的渴望。吴芳吉三十年代初正在川大作教授,李依若也正在成都求学,此诗句被他引用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吴芳吉的恋爱观正好迎合了李依若当时的心态。李在《情歌》里加上第四段应是在四十年代,这第四段歌词的引用充分说明《情歌》是文人所为,只有爱情连连受挫的李依若才写得出如此风流浪漫的情歌。凭李依若这样丰富的才华和音乐天赋,他创作的歌曲是勿须别人修改完善的。(著名音乐家时乐蒙全曲引用宣汉李依若创编的民歌《苏二姐》到《英雄们战胜大渡河》即是铁证。)这次江津之行所获取的证据使我更加坚定了“情歌”作者是宣汉李依若的观点。其理由如下: 5 B" M, d! z: r2 q5 C
Z1 y8 [- Q+ k" ~& C 一、“情歌”词句全部引用了宣汉方言土语及宣汉山歌溜溜调作为衬词。二、此歌风格与宣汉民歌《苏二姐》、《绣洛阳桥》、《十把扇子》等一致,是李依若惯用手法。三、歌词表达了作者爱情受挫对自由幸福爱情的渴望。四、第四段歌词引用了老师吴方吉的诗句。五、此歌纯系李依若这样风流浪漫的文人所创作,根本没有来自民间的痕迹。六、一九五0年九月李依若以县文联名义主编的民歌集三十二首民歌中第一首《苏二姐》和第二首《跑马溜溜的山上》即署名李依若。此书出版500本,在书店发行300本,文联内部发行200本,宣汉不少人都拥有这本书。七、李依若家乡马渡关和相邻的乡镇人民众口皆碑,说是李依若与康定李家女子婚姻失败才创作的《跑马歌》,并亲自教大家唱。
7 G$ |! r$ E, P+ h+ h2 l6 V& X. ^, L0 X: l
以上诸多因素都是其它地方和其它人无法具备的,此歌系李依若和康定李大姐分别在川东、川西传唱,被其它人收集、传播,特别是经女高音歌唱家喻宜萱传唱并推向了世界,喻宜萱才是最大的有功之臣。
! U1 G0 F+ F3 l0 ?( H
' Q: }; l& C" M- t: x 另外,李依若在求学期间由其父母包办的妻子X在家与Y裁缝私通,李依若十分理智地给予经济补偿让她与Y裁缝成了家。他理性地处理此事又何尝不是受自由恋爱观的启发。
0 G( L" Y i3 G* @( Y8 y* Y H! w+ j% Z
李依若的祖上是清代大才子李调元
0 Z4 I- p- S& N, z+ P. {
. l1 W$ w8 b0 Z/ L* W 二00七年四月我到马渡收集素材听到庆云乡大罗坪李百刚先生说到,与马渡交界的平昌笔山的吴家坝有清代大文豪、大才子李调元的祖坟,唐代的兵部尚书李德裕是他的远祖。李依若家原马夫鲁中立也说李依若年年春节前后都要去给祖先扫墓,一行十多乘滑竿,数十人上路,五六十华里路程。有时还常在笔山某绅士家留宿招待等情况引起我的兴趣。于第二天在马渡乡两位工作人员陪同下前往平昌笔山的吴家坝考察李氏祖坟。我们到了平昌辖地边走边问,一路前行。这一带的村道路况极差,沿途属大巴山腹地,山高坡陡,悬岩峭壁,沟壑纵横,当地摩托车手都说摩托跑起都非常危险,所幸我们自带了一辆性能很好的日本三棱车,加之幺女婿段锦珑驾车的技术娴熟,尽管这样,我们还是不时下车步行,好不容易才在午后两点左右拢了吴家坝找到了李氏祖坟。 4 W+ Q+ T5 y, ]: p
" ]. y- F1 D" d! i, m, P- E: ~
此坟于清代道光年间修造,规模宏大,占地一亩,坟后有数人合抱的巨柏,当地人说是蜀汉桓侯张飞手植的,仅剩这一棵。坟前六块长二米宽一米的青石巨碑记载了李氏祖先的来龙去脉。其中唐代兵部尚书李德裕,大清乾隆年间进士大才子李调元的名字忝列其中,我们用摄像机录了像,全文抄录了碑刻文字。然后乘车于当晚七点回到马渡乡政府。此行众人感慨万千都说李依若这位情歌王子、旷世奇才原来有如此深厚的渊源,他一定为祖上有李调元这样的大才子而自豪,对他的志向和抱负一定起到过警醒、鞭策和激励的作用。 - ?' v: u1 d r4 z3 ?
) i- L* ?! ^! q8 F3 J3 e 历时十年考证《康定情歌》作者虽然历经诸多艰难,但所幸我的文史考查始终得到宣汉县政协领导、机关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和各地相关部门及广大热心群众的积极配合帮助,没有他们的帮助和支持是很难圆满完成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