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339|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揭阳陈姓村中为何有姚公祠(纪念桐城姚柬之的生祠)?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3-24 17:46: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5-3-24 22:18 编辑

     揭阳陈姓村中为何有姚公祠
     揭阳陈姓村是指今揭东县登岗镇西淇二村,村中曾有姚公祠。陈姓族人经过讨论考证,终于一致认定,村中姚公祠,是村民为感恩和纪念清道光年间的揭阳知县姚柬之而建的生祠。
      要知究竟是怎么回事,请读以下附录,也可知人家是怎样讨论考证的


附录1    揭东县登岗镇 西淇二村姚公祠由来浅考( 陈维忠撰,  2013.11.19
            (2013-12-15 16:46:06)转载▼西淇陈氏
       2009年5月20日陈德书叔就“姚氏公祠遗址”一事给我的复信中说:“姚氏宗祠并非姚氏旧址,而是西淇人为报恩,故修此祠以纪念之……姚太爷,何许人也,无法查考!据此,时在“登”字辈、“淑”字辈间,可能没有超过二百年吧!”
      近从“潮人名志”《揭阳历代县长考论(修订本)》获悉,清代自顺治至宣统(1644~1911年)历267年间,有124人任揭阳知县,其中只有姚柬之一位姓姚。姚柬之(1785-1847),字幼榰、佑之,号伯山,又号檗山、且看山人,安徽桐城人。道光十三年(1833年)任揭阳县令,十五年再任。这里濒临海边,民风骠悍,械斗抢掠,抗赋税杀官员,习以为常。潮州旧例,凡是盗匪没抓到,则烧掉盗匪们的家,搬空盗匪家的财物。姚柬之告诫不要焚烧,召集老者,告谕他们交出案犯,他们不敢来。姚柬之于是亲自进入村里,仅仅带了几个随从,看见老者就一一慰劳,老者都很感动地流泪。在四面山上远望的百姓,都高喊“好官”,第二天就交出案犯。从下滩展示威力,到钱坑展现恩德,恩德威信得以突显。姚柬之兴办书院,厚待学生,让他们回乡把新政告诉乡亲,如有变故就秘密报告,官员和百姓没有隔阂。该县治理得很好。
      有书说:伯山初宰临漳,继任揭阳,断怀疑狱,治械斗,政声卓越。姚柬之任揭阳令二年,不杀戮一人,因此“颂声日起,催科所至,民咸乐输,为十余年来所未见”。
       同時候的揭阳京冈副榜举人孙子俊有诗如下:
             最是秋霜气是春,爱称父母畏称神。欲將汤纲开三面,常把禹车役一身。
             履正门无私谒客,时和路有早引人。武风尽息文风振,邹鲁依然在海滨。
      综上所述:
     一、道光十四年(1833)距今180年,与德书叔所说的相吻合,时间方面对上了号。
     二、从清代历任揭阳知县的124人中,姚姓的只有姚柬之一位,与德书叔所说的姚太爷相一致,姓氏方面也对上了号。
     三、从姚柬之为官政绩方面看,从知县到知府,所到之处,关爱百姓,保护善良,政声卓著。而西淇二村的这桩小案对他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经调查判断,很快了结此案,从此否尽泰来。为感恩报德,族亲为姚太爷建立生祠以兹纪念。姚太爷千古之后,年节祭奠,世代传承,以表敬仰之情和忘消祸之恩。
       当否?祈与族亲共同商榷,以求取得共识。
                                                                                  陈维忠  2013.11.19


(1)未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4 17:55:49 | 只看该作者
附录2                我所知道的西淇姚公祠( 西淇廿五世裔孙 陈金锐)
   
       在我很小时候,听老一辈说西淇子孙永世不与“五林”(河溪、程厝洋、林乡、埔头、吕畔)结亲,以及“姚公祠”来历,及近看《献可公陈氏天房西淇族史概述》,发现其中关于“姚公祠”叙述不相互合,故将我所知道作如下说明,供诸位族亲参考。同时,使诸位族亲知道乡里上辈流传下来故事来由,也让后辈知道我辈祖先知恩报德的美德。
     由于西淇与“五林”乡比邻,地域与田园相连,长年因耕牛、耕作、水源以及土地扩张造成矛盾,以致积怨日深。起因是我西淇前辈祖上,打死了“五林”人一只狗,“五林乡”人借机挑起事端,挑起诉讼,并买通官府。贪官徇私枉法,判处我西淇按一条狗毛赔偿“五林”人一两银子,再加上恶讼师居心不良,从中诈取钱财,每每在状词中留下小小漏洞,从而使西淇陷入了从县衙到州府的无尽官司。数年下来,使我西淇乡耗尽财产,家业凋零,几乎陷入绝境。
    后来,由于新任“姚”姓官员主持正义,凭公明断,我西淇乡终于胜诉,平息官司。前辈祖先感念“姚”姓官员恩德,为其建立“生祠”,时年拜祭。故名“姚公祠”。同时,开宗祠,开龛门,于祖宗神前发咒,后辈子孙永世不与“五乡林”人结亲。
    从下面的反证可以证明,“姚公祠”不是“姚”姓之遗物。
    1、“大客厅”是我祖上天房美斋公卜居开基创业吉地,“永思堂”是我陈氏宗祠,一统陈氏,那容得其它姓氏建筑遗留物“姚公祠”,在乡里中央位置。
    2、从“姚公祠”的建筑平面看,与“大客厅”同一平行线,明显是上辈统一规划建筑的结果。不可能是“姚”姓村民的遗址。
    3、从西淇现有的地名看,“姚公祠”不应该是我祖上天房美斋公卜居开基创业时代的建筑物,同时期的张姓、林姓并无半点遗物体现在地名上。“姚公祠”应该是后来所建造。
    4、如果不是对建筑物怀有崇敬心情,就不可能将其建筑物尊称为“姚公祠”。

附录3    西淇族人陈维忠和鳌头廿四世裔孙陈振寒的意见

     西淇廿六世裔孙 陈维忠说
      读了金锐宗亲写的《我所知道的姚公祠》一文,觉得言之有理。小时候,我经常跟祖母去姚公祠拜老爷(当时听做杨公祠)。2007年在协助振鹏叔编“史略”时,对原“西淇族史概述”里所说的(现西淇二村仍有姚氏公祠遗址)一事,自己也不晓得是在哪里。心想赛兰祖姑屋后的那块旧厝地是否就是,但熟悉那里情况的宗亲说不是。就以为这是老辈写的,肯定没错,就照着写,根本就不知道文中指的便是姚公祠。若知道是杨公祠的话,那根本就不能称为“遗址”,因该祠直至解放前仍被乡亲们作为年节祭拜之地。出现与史实不符的问题,都怪我没把事情弄明白就照着写。希望宗亲们对“史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和指正,以便再版时纠正过来,使之渐臻完善,符合史实。谢谢!


鳌头廿四世裔孙 陈振寒说:
      金锐宗亲所作分析虽然简短,但很好地提供了有益补充,对于不同说法和观点的出现应值得重视,更有助于充分研讨问题,挖掘新的共识,因此予以推荐引录。
    由于古代礼制存在阶段性变革,早在宋代姚氏便有资格兴建祠堂是否可能?而建筑物历宋至今仍保存完好是否可能?即便清代有些乡村姓氏因故迁徙他处,其原址至今也仅剩无多的废墟,何况完整的建筑物;况且民间祠堂大多是明代中期之后政策放松才兴起的,目前几乎都是明清时代建造的。但为有贡献的地方官员建造生祠或名宦祠,则是一以贯之的传统。
    如倘若姚公祠确实为姚姓官员而建,那么这位官员究竟是谁?很有探究的价值。是否有史料、碑记、碑刻、牌位乃至多种版本传说等可供参考?从这一点也彰显目前各族乡对于乡志族史的探考、整理、发掘有待进一步加强。


(2)未完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楼主| 发表于 2015-3-24 17:57:07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5-3-24 17:55
附录2                我所知道的西淇姚公祠( 西淇廿五世裔孙 陈金锐)           在我很小时候,听老一辈 ...

附录4

西淇廿三世裔孙 陈德书说:
    维忠兄:如见!
    奉读来函。金锐之话题,无非是谱中(现西淇二村仍有姚氏公祠遗址)这句话吧!为了这椿,几天来,我走遍全乡,访了诸位长者:惠全、克昆、捷茂、怀芳、汉祥、耀丰、猪屎等人,所幸处处接待热情,乐于配合。可知当今族人对族史已十分感兴趣。
    悠悠历史长河,岂知多少沉舸?族人谈及旧事,只言片语,众说纷纭:
    (1)有关“狗毛”事件
    一说是与桃山乡关系;
    一说是郭畔乡郭员外有意挑衅(结盟桃山乡);
    一说是西淇有意搞垮郭畔乡郭员外,争地盘。
    虽有各人不同的说法,却确有一个共同点:没有牵扯到“五林”。
    (2)有关“姚公祠”
    诸位老叟有一致说法:非是原有姚氏宗祠,而是西淇人特意为姚县太爷设立的,出自知恩图报之好意。原因:二房任材公之长孙(即是木芝系之先祖),因有一百亩乡丁田,成为富户,树高多悲风,贼扮成官差,进行抢劫;因误会,后日将官差当成贼给打死,招来不完大祸,弄得倾家荡产,官司尚未了。幸好姚太爷,体贴民情,才了结此案。为报恩,故修此祠以纪念之。姚太爷,何许人也,无法查考!据此,时在“登”字辈、“淑”字辈间,可能没有超过二百年吧!
    (3)有关“五林”结怨
    有说是河溪乡创乡畜意不向南而向北,并挖池聚龙脉,有意伤西淇,导致械斗,伤了林家人。为了寻仇,结集了林姓五乡,特意设计圈套:在“醋池堀”边买了墓地,乘夜送葬;恰好西淇乡演戏,因狗咬斗,人群嘈杂叫喊,林姓者硬说西淇挑起械斗,并制造人为伪现场,骨头撒满地,然后上诉官府,时有传闻:五乡林“鸡安秀”一人胜诉西淇“五秀士”。迫得嘉潘公无奈,跪倒公堂上高声唤:冤枉,唯天可表!从此二姓结仇。
    以上都是族人口传之说,并无文字可考,未可为据!
    (4)有关孟淑公祭祀日,自古以来是
    以我个人看法,文中(现西淇二村仍有姚氏公祠遗址)把它去掉,也就可以了。

(3-完)


西淇廿六世裔孙 陈维忠说:
    振寒叔:您好!
    经金锐宗亲指出,又经德书叔广泛走访村里诸位老者(含克坤叔),族亲们一致认为:“姚公祠”不是原有姚氏宗祠,而是我祖知恩厚报,为凭公明断,使我祖了却灾祸的姚县太爷建立生祠,让子孙后代永远不忘,如祖祭拜。此事,也为“刺史家风”增添了新的文化内涵,其意义甚为深远。请将网上《揭阳西淇陈氏族史概述》中的“(现西淇二村仍有姚氏公祠遗址)”删掉,待“史略”再版时再把这句不符合史实的话删去。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楼主| 发表于 2015-3-24 22:29:40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5-3-24 17:57
附录4

西淇廿三世裔孙 陈德书说:    维忠兄:如见!    奉读来函。金锐之话题,无非是谱中(现西淇二 ...


      2013-03-21 曾发帖“两位姚姓揭阳知县:桐城姚柬之(重任)和归安姚怡寿”

桐城姚柬之,二任揭阳知县:

    第一任:道光十三年(1833)九月至十四年正月,道光十四年五月至十五年六月

    第二任:道光十三年(1833)秋九月至十四年春正月桐城姚柬之任

案:姚任职卸职系年据《李续志》。二次任揭阳令。任间能体恤民疾。断案公正,“颂声日起,催科所至,民咸乐输”。

姚柬之(17851847),字佑之,号伯山,又号檗山,目看山人,安徽桐城人。道光二年(1822)进士。二任揭阳令后,于道光十六年夏四月任连山厅同知,擢贵州大定知府,以不合上官去。擅诗文,有《目看山人文集》、《伯山文集》、《伯山诗集》、《连山绥徭厅志》等。诗从明七子入手而接盛唐,俱无弱调,多怆况之音。其人孝道,每逢生日,必斋戒,正襟危坐,不饮食,谓“此我亲生我劬劳时也”。《李续志》卷二本传说他上任“甫下车,即痛惩烂匪讼棍,民稍知畏法云云。

   

道光十四年(1834)夏五月至十五年夏六月桐城姚柬之任

案:这是姚氏第二次来任揭阳令。任职系年据《李续志》。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5-3-25 16:46:36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5-3-24 22:29
2013-03-21 曾发帖“两位姚姓揭阳知县:桐城姚柬之(重任)和归安姚怡寿”

桐城姚柬之,二任 ...

         姚柬之(1786~1847) 清安徽桐城人,字佑之,一字伯山,又号檗山。清道光二年(1822)进士。历官河南临漳、广东揭阳知县,至贵州大定知府。因与上官不合而引归。在官善决疑案,除赌窟,息盗风,禁止械斗。有《漳水图经》、《(连山)绥瑶厅志》等。     (⊙)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6#
发表于 2015-3-29 10:49:37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5-3-25 16:46
姚柬之(1786~1847) 清安徽桐城人,字佑之,一字伯山,又号檗山。清道光二年(1822)进士。历官河 ...

    揭阳是广东的一个地名,秦始皇时设置揭阳县。汉武帝时,史定官拜揭阳令,投降汉朝。一名揭阳定。大致是因为觉得姓“史”不好听,改姓“揭阳”,又由“揭阳”改姓“揭”。
    南昌县澄湖以西,主要的姚氏的范围。澄湖以东称为“溪东揭家”,有个揭姓村庄。我看过揭姓的一些资料,故了解一些情况。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15-3-29 22:51:41 | 只看该作者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3-29 10:49
揭阳是广东的一个地名,秦始皇时设置揭阳县。汉武帝时,史定官拜揭阳令,投降汉朝。一名揭阳定。大致 ...

          原来南昌县澄湖以东有个揭姓村庄——“溪东揭家”。    如你所说,天下揭氏,乃是汉武帝时揭阳令史定的后裔;揭姓出于揭阳史定,出于揭阳。因此,十几年前,揭姓人集中到揭阳聚会。
   揭阳 潮州 潮阳是潮州府(大约是今汕头市 潮州市 揭阳市3市地域,大埔县已是梅州市管的)3个千年古邑。揭阳历史最长,是秦始皇的南海郡的4个县之一,二千多年历史。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8#
发表于 2015-3-29 23:42: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5-3-30 09:38 编辑
pszyyao 发表于 2015-3-29 22:51
原来南昌县澄湖以东有个揭姓村庄——“溪东揭家”。    如你所说,天下揭氏,乃是汉武帝时揭阳 ...

   揭阳应该是揭姓的发源地。揭姓是史定的后裔。
   宜春的历史名人当中,丰城人揭傒斯绝对是排上号的,其诗文被誉为“元诗四大家”之一,因此,我对揭姓很早就有所了解。

   史定为官是在广东的揭阳,故称为揭阳定。这是秦始皇时期的事情。但是到了三国,吴国在江西石城也设置了一个揭阳县,所以,现在石城与广昌依然是揭姓比较集中的地方。
   南昌县的“溪东揭家”来源于丰城,是史定的后裔。从时间上说,揭姓比姚姓更加早来到莲塘。历史上为了溪水的利益,揭姚有过多次争议,但是都是以揭姓败北而告终。
    为什么呢?这要归功于姚姓祖先的智慧。原名的联溪,揭家人说成了“朕溪”,他们不可能拿出皇帝亲笔的字据来。而我们姚家人的斗门发祖是姚澄,所以叫“澄溪”又称“自家溪”。并且在1404年南昌县地方志上记载了这件事情。当然,以后的官司就打不下去了,铁证如山!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9#
发表于 2015-3-30 00:04:51 | 只看该作者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3-29 23:42
揭阳应该是揭姓的发源地。史定的后裔。
   宜春的历史名人当中,丰城人揭傒斯绝对是排上号的,其诗文 ...

    解放以后,澄湖改名为“澄碧湖”,但是,莲塘本地人依然故我地称为“澄湖”,于是“澄湖大道”“澄湖小区”等等衍生名称随处可见。无形当中为姚家人作了广告。
    卿堂大叔的妹夫叫揭保如,是一个不小的老板。有一次,我们在酒桌上说起这件事情。揭总忍不住地说,“到底澄湖是属于姚家还是揭家?”。卿堂回答:“白纸黑字,当然是姚家的”。我在一旁偷偷地笑。
    揭总一脸无奈的说,“还是你们姚家人玩得辣”。【厉害的意思】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10:18:08 | 只看该作者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3-30 00:04
解放以后,澄湖改名为“澄碧湖”,但是,莲塘本地人依然故我地称为“澄湖”,于是“澄湖大道”“澄湖 ...

        一段佳话,佳话一段          ——凑足字数才能发出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5-15 06:5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