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设内侍省,其长官为监及少监。《辽史·百官志》载,辽代南面官诸“监”职名中,有“太监”之称,但在具体称呼上,仅称监,如太府监。元代的太府和各监,多有“太监”一官(如仪文监、典牧监、典室监、太府监等均设太监)。明代诸监不设此官,但在宦官所领的二十四衙门,各专设掌印太监等,在宫廷内专门侍奉皇帝及其家族。明中叶以后,太监的权力扩大,拥有出使、监军、镇守、侦察臣民等大权。清代相沿,太监成为宦官的专称,设总管太监等为首领,隶属于内务府。 ! c1 h/ Q. l4 Z" C; B' f& X# f
我国历代宦官的人数以明朝为最,号称10万。清朝改革了明代臃肿的太监机构,并制定了一套管理制度即宫规宫法,将明崇祯末年的9万多太监,削减为9000人。清朝太监的等级极其严格,清朝宫廷内设有管理太监的机构称“敬事房”,又谓“宫殿监办事处”。规定在督领侍下面,有大总管、副总管、带班首领、御前太监、殿上太监、一般太监和下层打扫处小太监之分。发展至清代末期,太监等级更加复杂。在宫殿监中,就有总管、首领、掌案、回事和小太监之分;在各处所中又有首领、大师父、师父、带班、陈人、徒弟之别等等。如此层层节制,一级管一级.一级压一级,统治得非常严密。
" b# t) R6 P, A4 ^6 U; S5 }4 u6 [+ } 封建帝王是世袭的,皇帝唯恐他人篡夺自己的皇位。一般情况下,皇帝猜忌朝廷的文武外官,总防着他们有外心:但却认为朝夕侍候在自己身边百依百顺、出身低下而又没有后代的内官员可靠。而宦官则往往利用在宫廷中的这种特殊地位,攫取极大的权力,甚至操纵帝上。这些人数量不多,但奴性十足,狡黠阴险、残忍狠毒。一旦成为皇帝的心腹,更是谗谄佞邪,毫无顾忌。他们结成死党,挟持皇帝,假传圣旨,卖官鬻爵,贪赃枉法,陷害忠良,甚至可以废立以至杀死皇帝。在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宦官专权曾演出了一幕幕祸国殃民的惨剧,其中以东汉、唐、明三代为最。秦朝的赵高,东汉的侯览、张让,唐代的高力士、仇士良、田令孜,明朝的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以及清代末年的李莲英,都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宦官。 / F0 R" V+ q9 [
6 t$ Q# G5 V2 b6 ~8 c
大太监李莲英 - ]6 X: a+ I) v) J& g: j
在明代末期皇宫内约有70000个太监。太监的价值在于:处于一定地位的大太监可以得到巨大的权利——甚至高于帝王——但是自行阉割是违法的。在1912年侍奉帝王的人——太监,这个职业停止了。其数量骤降至470人。
& C1 ] U. h4 H7 W 在青春期左右阉割的太监需要十分重视。他们不仅需要进行多种文化的训练和并且还要保持他们独特的嗓音。这些孩子与一般的孩子一样有天生的顽皮和尖细的嗓音,但适应性极好。这就是我们所知的太监。不幸的是,太监的择选都是有年龄限制的。这些男孩必须是在没有性别意识时阉割,而且要保证阉割手术后他们的声音依然要优美清脆。
& P" \2 r% [4 W7 t% ]) r
" I+ v8 s0 \7 a% l1 B; |$ p' @/ n1 {李莲英 2 `* s# }- l c L# M
1 l5 E; P% b3 v+ A( [2 [6 F
2 L8 K5 U. z- Y; E真实的太监 3 [' m# r7 P8 _
/ _0 I2 W; [2 D2 Y$ B: Q2 c; X3 v
) c# B. o* p0 | G+ Y* G
# p2 S+ i9 Z+ P5 V% h1 k {
真实的太监 6 H, ?% O% y+ c: K8 [% h) ~5 M" S8 O+ |
这张为16个太监集体合影,他们身上所着均为长袍,脚蹬高帮棉布制作的靴子,全都系有腰带,看来这种穿戴似乎是当时清宫内太监的标准“制服”了。从各人所系腰带观察,形状不尽相同,质地不一样,显然他们的等级高低大小有别。他们均剃了头发,可见是逊清皇室博仪小朝廷蛰居后三宫时拍摄下的。辛亥革命后,逊清皇室一直抵制民国政府内务部关于剃发改装的要求,1922年7月博仪率先自己剪掉了自己蓄了多年的辫子,紫禁城内才在这一年几乎全部剪下了这根拖了200余年的辫子,这恐怕也是当时全国最后剪下的一批辫子了。因此这张照片报于1922年以后。所摄背景地点是溥仪所住的养心殿门外的抱厦内,当然是经过溥仪的同意。抱厦边沿遮挡太阳东晒的竹帘尚未撤去,此照恐怕摄于春末初夏或秋天。1922年12月1日博仪举行了大婚典礼,1924年11月5日溥仪等人被赶出了皇宫,可以肯定这张照片摄于1922年秋至1924年秋天之间,再具体的日期就无从查考了。* I' s" s2 y& b% }2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