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5192|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武康(浙江德清)姚氏人物(四)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4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六品通判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4-6 16:54: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姚维侃 于 2011-4-6 16:55 编辑
$ Q% v5 C$ c" T4 L1 ~+ u1 }. F. v. T3 g

姚恢

姚恢,生卒不详,东汉乌程余不乡(今浙江省德清县)人。东汉时为青州刺史。时沈戎以述善候居里,姚恢与之通姻。初,县境东北有柯田山,山水嘉甚,恢谋建屋定居。其女将此泄之沈氏,为戎所占。恢愤之,赚女归宁,竟囚之萱溪之北山墟间,至死不悔。告诫其后三世不得举女。《太平寰宇记》谓,德清有女狱山,即恢囚女处。嘉靖《德清县志》编者论曰:“姚恢以居止细事,囚其女至死,余恚所及,至使三世不得举女,天性之爱灭而不论,亦忍心哉”。墓在武康石城山。

《太平寰宇记·卷九十四》:

女狱城,在(德清)县东三十五里。《入东记》云:后汉青州刺史姚恢与海昏侯沈戎过江阴,争柯山居之。恢女密报戎。戎先居之。姚氏三代不养女,有女则囚于此山。

《天中记·卷十八》

女囚吴兴:余不乡有女囚山,又曰女狱山。汉沈恢(应为姚恢之误)以柯田山水嘉甚,谋居。其女泄之于姻,沈戎家夺之。恢愤其女,赚女归宁,囚之苎溪之北山墟间。至死不悔,仍戒其后三世不举女。戎,字威卿,说降剧贼尹良,光武嘉之功,封海昏侯,不受。(《图经》)

嘉靖《德清县志·卷一》:

囚女闪,明章纳言嘉桢家此山麓,改名齐眉山,以山形若眉也。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九十一·浙江三》:

齐眉山,在县北三十里。山高千丈,周四十五里。旧名囚女山。余不溪经其下,曰囚女漾。

《大清一统志·卷二百二十二》:

姚恢墓,在武康县(今浙江省德清县武康镇)西南石城上。恢,为汉青州刺史。

雍正《浙江通志·卷二百三十七》:

汉刺史姚恢墓,《太平寰宇记》:在(武康县)(今浙江省德清县)石城山上。《姓氏书》:王莽封田丰奉舜祀。丰子恢避莽乱,过江,居吴兴。

《石柱记笺释·卷五》:

吴太常卿姚信墓:汉青州刺史姚恢、尚书左仆射姚皓、吴太常卿姚信,三墓俱在石城山。景德(1004—1007)中,碑碣尚存。(《谈志》)

《明一统志·卷四十》:

石城山,在武康县(今浙江省德清县武康镇)西南三里。汉末赤眉之乱,邑人垒石城以御冦,因名。

《新唐书·卷七十四下》:

姚姓,虞舜生于姚墟,因以为姓。陈胡公敬仲仕齐为田氏,其后居鲁,至田丰,王莽封为代睦侯,以奉舜后。子恢避莽乱,过江居吴郡,改姓为妫。五世孙敷,复尽姓姚,居吴兴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敷生信,吴选曹尚书。八世孙僧垣,隋开府仪同三司北隆公。二子察、最。

雍正《浙江通志·卷二百三十七》:

详《儒林姓氏书》:姚氏出于虞帝,生姚墟,以地为氏。汉有青州刺史恢,尚书左仆射皓,吴有太常卿信,晋有九江太守渠,墓皆在郡境。碑碣尚存。则姚氏之居吴兴也久,故望出吴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11-4-9 19:18:5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姚维侃 + G0 X3 U. K; A9 _: l' F
2 [" I; E% ?" \6 A% h* S0 E- I; J
维侃宗亲博学,是文史专业出身吗?
+ X7 C" M1 c' W- ^/ G- h
7 ~7 _* r  U5 Q武康姚氏人物4帖读了。在每一人条目下,各经典关于此人的论述,都注明了出自的经典,独不见条目之述来源,是你自撰的吗?

签到天数: 4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六品通判

3#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20:49: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维侃 于 2011-4-9 20:56 编辑
; E7 S+ K/ C: v) J
回复  姚维侃   l% H4 f+ X% ]: a7 u
8 W+ z$ \. i) l0 H; ]3 B/ a) ~
维侃宗亲博学,是文史专业出身吗?$ I. o- @2 A+ O8 C0 O

) ^( s- Q. n: `武康姚氏人物4帖读了。在每一人条目下,各经典关于 ...
. C+ b2 W5 R5 E$ p# V6 [pszyyao 发表于 2011-4-9 19:18

( f( C+ x5 ~0 `3 u, X
; T; y% |$ P- o) n5 A" ]
) `: o# S. N/ @! Q3 D% _) |    回复pszyyao宗亲,此帖是从网上淘来的(http://hi.baidu.com/%BA%FA%C9%A3%5F%D0%C2%CA%D0/blog/index/0),我有点贪天功为己有了 。谢pszyyao宗亲夸奖,我正经读到过初中二年级上学期,“文革”后第一年恢复高考、中考时,在农村劳动已满八年,竟侥幸考上了师范,在师范只学习了一年多点。后来通过六年的函授学习,混了个大本文凭。一直是学习汉语言的,好在中国的语文从来是文史哲相互渗透的,零零星星接触到一点,其实孤陋寡闻,让pszyyao宗亲见笑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发表于 2011-4-9 21:12:4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姚维侃 ( ^: b0 P8 x& ~
在艰辛环境和条件下学到的可能是有用的和最牢固的。
8 ?  ~& _2 l% P向你学习。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5#
发表于 2011-4-9 21:42:5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pszyyao宗亲,此帖是从网上淘来的(),我有点贪天功为己有了 。谢pszyyao宗亲夸奖 ...' j% n$ R8 O" Q- L; T
姚维侃 发表于 2011-4-9 20:49

5 \* F6 l  R5 S
9 x4 _1 H+ d+ ]# l2 I- K( H+ U哈哈,咱是同届的,我也是师范,学美术专业,也是在校一年半。咱们不走,新一届学生就不能入学,因为那时候的教室、宿舍都是老旧且有限的,咱们要为下届学弟学妹们腾地方啊。:lol

签到天数: 4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六品通判

6#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22:21:3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姚维侃 $ Y% x" S/ L2 n+ w7 H
在艰辛环境和条件下学到的可能是有用的和最牢固的。) f6 Z* j, S, O* H' n1 V
向你学习。
2 }; O8 H& H4 ^# b) I, t  }& jpszyyao 发表于 2011-4-9 21:12

8 ?6 _8 Z: L* s) q& {. Q2 T2 A% m7 _) V  x. N1 }2 R7 Q  @- s- T% H

" s2 ~) S7 Z8 E( ^0 A) l( f' P    谢谢宗亲的鼓励!其实当年也是环境逼迫,环境造就的。现在学习的劲头非常松懈了,更悟古人的一副对联切中肯綮:“好(hǎo)读书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不好(hǎo)读书”。

签到天数: 4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六品通判

7#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22:30:38 | 只看该作者
建中宗亲也是文革后恢复高考、中考第一届入师范的吗?我们原来是同学呢!我们那时读中专的条件很差的,先是市里的,后来要把学校下放到县里,优秀的老师被留在市里,我们于是闹了“学潮”了,再后来就让我们提前实习,提前分配了。1978年3月入学,到1979年6月就毕业了。一年半都不到,但那时我们的学习劲头和吸收能力正处于最旺盛时期,短短的一年余,却感觉学到了好多东西。也是不幸中之大幸!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8#
发表于 2011-4-10 00:46:27 | 只看该作者
正如维侃兄所言,我也是复招后第一届。因我1977年8月高中毕业刚下乡当知青,秋天就恢复高考了,所以,我也算高中应届。由于是十年没招的缘故吧,咱们的考试、体检、录取被那不紧凑的高招工作给耽搁几个月时间,1978年3月才入学。在校三个学期,79年7月暑假离开,8月回各地被安排在学校实习,不过还算在校学生,户粮关系还在师范学校。正式安排是1980年春节后了。:lol

签到天数: 223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9#
发表于 2011-4-10 07:55:08 | 只看该作者
向你学习。

签到天数: 4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六品通判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4-10 15:59:49 | 只看该作者
正如维侃兄所言,我也是复招后第一届。因我1977年8月高中毕业刚下乡当知青,秋天就恢复高考了,所以,我也算 ...
: e" E! g* Q; n3 a卧龙姚建中 发表于 2011-4-10 00:46

+ P  T1 B& p4 v" G3 u9 D
4 b! R& e; Z$ I8 ^) N+ m1 l; L7 f
1 w) ^; i* o) g    太有意思了,咱俩上师范的时间、过程、分配的时间完全一样——我也是80年结束实习,分配回故乡当了老师的。太凑巧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9-1 02:2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