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152|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人民日报刋载文章:周伟《进得祠堂》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9-6 17:00: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周伟《进得祠堂》

我一直笃信:祠堂,是大地上鲜活的遗存,是正宗的中国“国粹”,是一方方最独特的“中国印”。


在那里,我们黄皮肤的中国人,都能寻找到我们的根,都能看到自己的“胎记”。无疑,祠堂是存放我们乡愁的陈列馆,是安放我们灵魂的栖息地。


一座祠堂,就像一位母亲,虽历尽沧桑,却总是天下儿女向往的地方。在那里,有先前的风气,有我们的老规矩;在那里,供奉着祖先牌位,供奉着天地人的大道理;在那里,血脉绵延,传承赓续,生生不息。


祠堂,往往建在风水宝地上,背后必需要有“靠山”,以山冈作为屏障,四周往往有几棵、十几棵参天古树簇拥,祠堂周围都是同姓人家聚族而居的血缘村落。



走进祠堂,仿佛感觉到先人说过的家常话和他们熟悉的脚步声,还有他们的喜怒哀乐甚至他们的心跳呼吸之声,都散布在祠堂的每个角落里,这一切充满了家的味道。抬起头,一股股草木的清香随风入窗,顿时萦绕着我,包裹着我,浸润着我。祠堂的院门上往往都赫然刻着:宗功祖德流芳远,子孝孙贤世泽长。在这里,品质和德行是最当紧的,比什么都重要。我想,这需要一种传承,更期待一种希望。一直以来,耕读传家,清白明世,都是我们必须谨遵的家训和深刻领会的要义。



走在祠堂中,我常常迷恋于一种生活的气息。孩童时代最初的朦胧记忆在祠堂里显现:在偌大的祠堂里跳田、玩耍、捉迷藏,在青石板、鹅卵石铺就的小径上高兴地蹦蹦跳跳,在焚烧香烛的袅袅烟雾中想入非非却装作和大人们一般正襟危坐,看祖宗的牌位时一排排看过去仿佛看到祖先们依长幼次序端坐在神龛上……



当然,最有味的时候,是我们一个个“细把戏”爬上祠堂高高的戏台,半睁半闭之间,耳边锣鼓喧天,眼前生旦净末丑轮番登台,说唱念做打各显神通,尤其看到“黑脸包公铡了驸马”时,过瘾得很。



走在祠堂中,我还迷恋于一种木头的香味,这是祠堂里上了年纪的木头发出的清香。在老祠堂厚厚的木门上,黑褐色的木墙上,在檐头横梁上,在楼栏廊柱之上,在花格漏窗之间,总缠绕着一种木香,如水流般漫溢,缓缓流淌,久久地在祠堂上空盘桓不散,挥之不去。这种木香,是一种清香,悠长绵延而又含蓄、内敛、深沉,仿佛与生俱来,如母亲的棉布,舒缓,温暖,软和,亲切,是亲人和乡邻的气息,是平淡生活的味道。



进得祠堂,有大门门屋、享堂、拜殿、戏台、寝殿,有些寝殿后面往往还有藏书楼。我记得最初在那里搜寻到几本虫蛀发黄的线装书,如获至宝。那淡淡的书香味,让我受益终生。



祠堂里浓郁的香火味,常年经久不散。一年四季,春祠夏禴,秋尝冬烝,四时八节,祭祀不断。“祭,如在”,大伙总是认为祖先就在冥冥之中,保佑着家世的兴旺,子孙的繁衍。祠堂祭祖,已然成为血脉汇聚、增进感情、精神认同的家族功课和不忘根系、感恩思孝、端行修德的人生功课。



及我长大一点后,祠堂里一个个斗大的字更让我着迷,引人探秘。比如:敦、笃、雍、崇、务、孝、伦、淳、睦、思、德、忠、本、善、义等。起初,一个个字问大人、翻字典,似懂非懂,如“敦”是“厚道,勉力而为”的意思,“笃”的意思是“深厚、诚恳、忠实”。后来,终于有了几分真正的明白:仁义道德,忠孝廉节,都是教导子子孙孙时时不要忘记做人的根本,事事都要用“德”规范自己的言行。



宗祠一度曾被简单地定为反动“族权”的象征,许多祠堂纷纷被拆掉。但后来修了拆,拆了修,又被重新立了起来,一番修缮翻新,重放异彩,再显光辉。我曾见到,每一座祠堂背后都有一批虔诚执着守望的老人,每一条通往祠堂的路上都有无数双注视的眼睛。很多祠堂里,“族规”“家训”又堂堂正正地上了墙,多有劝诫,为后人遵循。祠堂又恢复了以前的众多功能:聚会、议事、倡学、教化等等,特别是现在,发扬光大,还有了文化活动室、书画展览、文艺展演、史志乡贤英才陈列等新功能。

太平时期,建祠修谱,供人景仰,当然是很隆重的事情。清白传家,自是历代族人的愿景。祖宗都想让后人学好、过好,和睦兴旺,一门清正。一直以来,犯事违法的人,是不准进入祠堂的,也是上不了族谱的。当然,这是天大的事,一个人入了“谱”,心里才会踏实。



现在,家乡正在大加宣传弘扬宗祠文化,我很以为然。在巍巍千年雪峰山下,在湘西南的青山绿水间,一座座祠堂飞檐翘角,气宇轩昂,青砖灰瓦,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美轮美奂,恰似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令人神往。



祠堂,我们的祠堂,我们的老祠堂。



祠堂在,祭如在。祭如在,倍思亲。祭如在,一切在。


(来源:《人民日报》(2016年09月05日24 版),作者:周伟。原标题:进得祠堂,26国学网配图取自网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楼主| 发表于 2016-9-6 17:02:35 | 只看该作者
《进得祠堂》作者周伟和《中国姚氏祠堂》画册摄编者姚廷明
    姚廷明:拍了两年【中国姚氏祠堂】了,老是有人问我为什么拍祠堂,今天看到了周伟的这篇文章,他的这篇文章全面的回答了大家的疑问!
    文章写得太好了,我已经落实联系作者,准备把这篇文章作为“代序”,用于大型画册【中国姚氏祠堂】。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楼主| 发表于 2016-9-6 17:05:49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6-9-6 17:02
《进得祠堂》作者周伟和《中国姚氏祠堂》画册摄编者姚廷明
    姚廷明:拍了两年【中国姚氏祠堂】了,老是 ...

@姚家敏 :你转发了一篇好文章。
我看重祠堂。
    祠堂是大地上鲜活的遗存,是正宗的中国“国粹”,是一方方最独特的“中国印”。
    祠堂是宗族或望族的一个标志。
    班辈。家谱。祠堂。人物。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楼主| 发表于 2016-9-6 17:07:43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6-9-6 17:05
@姚家敏 :你转发了一篇好文章。
我看重祠堂。
    祠堂是大地上鲜活的遗存,是正宗的中国“国粹 ...

海南琼海姚家敏:
@老头子 这文章写的太好了!“欲善其终,先追其远!”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6-9-6 17:25:44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6-9-6 17:07
海南琼海姚家敏:
@老头子 这文章写的太好了!“欲善其终,先追其远!”

@姚家敏 ,@路明【姚廷明】 @路明【姚廷明】 :作者湘南人。湘南汝城(?),还有另一个县,是中国祠堂之乡,保留着众多姓氏的祠堂。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16-9-6 17:28:28 | 只看该作者

姚廷明说:哎!也算两年的辛苦得到一个肯定!

祠堂是安放我们灵魂的栖息地


我一直笃信:祠堂,是大地上鲜活的遗存,是正宗的中国“国粹”,是一方方最独特的“中国印”。


在那里,我们黄皮肤的中国人,都能寻找到我们的根,都能看到自己的“胎记”。无疑,祠堂是存放我们乡愁的陈列馆,是安放我们灵魂的栖息地。


一座祠堂,就像一位母亲,虽历尽沧桑,却总是天下儿女向往的地方。在那里,有先前的风气,有我们的老规矩;在那里,供奉着祖先牌位,供奉着天地人的大道理;在那里,血脉绵延,传承赓续,生生不息。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7#
发表于 2016-9-6 18:10:52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6-9-6 17:28
姚廷明说:哎!也算两年的辛苦得到一个肯定!

祠堂是安放我们灵魂的栖息地

      权威媒体里的好文章!拜读了。
      

签到天数: 4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六品通判

8#
发表于 2016-9-6 19:23:23 | 只看该作者
祠堂集中了中国古代传统的道德、人伦、教化,凝聚了祖宗长辈对后世子孙的期待与谆谆教诲,也只是在那个政治高压笼罩世界、愚民政策荼毒百姓的年代,它才被戴上“封建族权”“宗族势力”等帽子,被拆除,被摧毁。现在终于看到报应了:斩断传统道德的结果,是人们思想的混乱,信仰的坍塌,古风不存,人心险恶,违法犯禁随处可见,不知中华传统的古树还能发出新芽否。

签到天数: 3961 天

连续签到: 26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9#
发表于 2016-9-6 23:05:48 | 只看该作者
文革时不知毁坏了多少祠堂.希望古树能发出新芽!

签到天数: 494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9]二品侍郎

10#
发表于 2016-9-7 05:31:40 | 只看该作者
祠堂是宗族宗亲心中的丰碑!也是宗亲梦中的故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5-15 01:4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