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宋】常州姚訔[yín]传
姚訔(?——1275年),字季和,号蒙泉,南宋资政殿大学士、参知政事(副宰相)姚希得次子。少有大志,虚心好学,长成任侠倜傥,礼贤下士。喜读兵书战策,好兵术,娴弓马,是一个胸怀天下、文武兼备、沉勇谋略的难得人材。登咸淳元年(1265年)乙丑科进士,被朝廷任命为福建省泉州马步院司理。
宋德祐元年(1275年),元右丞相伯颜率军20万,兵分三路南侵,沿途州县如同晚秋落叶般纷纷丢失。常州知州赵汝鉴弃城逃走,安抚戴之泰勾结失意士人王良臣,开门揖贼,投降了元兵,三月二日常州陷落。姚訔因母丧丁忧归居宜兴,听到这一消息,义愤填膺,墨衰而出,立刻从宜兴乘船赶往无锡,与志同道合的好友陈炤商讨收复大计,并在常州四乡奔波游说,号召人民保卫家园参加义军,不久就组织起2万多人的队伍,都统制刘师勇从镇江口率兵来助,众推姚訔为首。五月一天,突袭元军,一鼓作气克复常州城,活捉叛臣戴之泰。朝廷立即下诏授姚訔为带行军器监簿,领常州知府衔,调来副统制王安节及7千淮兵归其节制。又授陈炤为通判,胡应炎为节度判官,包圭为武进县令,共同守城。姚訔积极备战,日夜操练部队,慷慨激昂以忠义相许,鼓励士气。收集粮食物资,挖堑壕树栅栏,修缮破蔽城墙,又在城外列五营成犄角之势。常州军民抗击元兵,上下一心,众志成城!
其时各路元军南侵进展神速,兵峰直指宋朝首都临安,常州得而复失,如同在伯颜的喉咙口卡上一根鱼刺,而且政治影响迅速显露,浙东部分失陷州县纷纷效仿,引起元军高度重视。伯颜派元帅唆都率兵回师,夺得常州外围吕城,尔后围攻常州,但南宋军民力战固守,元军久攻不克,妨碍了元军战略意图的实施。伯颜恼羞成怒,亲率大军围攻常州城。在城卑兵薄,战斗日烈的情况下,姚訔派自己的儿子突围去平江府请求援兵。时任平江知府的文天祥派尹玉、麻士龙等率宋军1万人前来常州救援,与元军在常州城东的虞桥、五牧展开激战,因寡不敌众,除少数突围而去,尹玉、麻士龙等抗元将士均英勇牺牲。
五牧之役援军失败后,常州成了孤城,外无援兵,内无粮食。这座40里方圆的古城,已有近400年未修,城墙破蔽,大而难守。义兵虽临时树栅修墙,但很不坚固,被元军称之为 “纸城”。经几个月的围困,粮食已快吃光,他们除了手中的大刀、长矛、木棍、石块及少许箭矢外,几乎一无所有。但姚訔几次派王安节等将领出奇兵袭敌,屡挫敌锋。伯颜派人射书入城劝降:“勿以已降复叛为疑,勿以拒敌我师为惧”,姚訔根本不予理采。伯颜派汉奸王良臣来招降,军民们对这个献城求荣的无耻小人恨之切骨,把他扔进锅里,活活烹死了,叛徒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又令宋降将张彦、吕文焕到城下卑词劝降,姚訔在城楼怒目而视唾口沫,义正词严回击:“尔等世受国恩,不能为社稷而死,反惜命背叛,有何面目来作说客。廉耻不知猪狗不如的东西!”下令放箭,叛徒们抱愧受箭而去。
已是深秋十月,伯颜百计施尽,一时无法得手,只得加紧攻城。在激战的日日夜夜,守城将士忍饥苦战。伯颜以为城中粮绝,但姚訔却叫守城义兵用纸剪成烫饼状,端着盆子在城墙上作进食样,气得伯颜暴跳如雷。调集了当时元军中几乎所有能征惯战的名将参加攻城,光《元史》中有列传的元帅将军就有16人之多。强迫城外百姓搬运泥土,靠城墙连人带土积成土堆,垒高与城齐,“杀民煎膏取油作炮”,称作“人油炮”,以焚烧栅寨和城内建筑,又令士卒用牛马皮遮掩箭矢和石块,一次又一次拚命攻城。面对危局,天庆观道长徐道明求见姚訔,问:“事情很危急了,怎么办?”姚訔十分从容地回答:“城如守不住,唯一死而已!”,徐道长十分感动,对他的徒弟们讲:“姚公欲与城共存亡,这下我们都可当义士了。”城中逐渐粮尽箭绝,但固守意志愈坚,“自吏士至于民,无一人言降者”。因久攻不下,伯颜无奈惊呼:“纸城铁人!”。
十一月十八日,伯颜亲率元军攻城,南门首先攻破,全城军民僧道,人人拿起武器进行巷战。万安、莫谦之率领五百和尚兵,杀奔南门,与元兵进行殊死拚杀,最后全部壮烈牺牲;王安节挥舞双刀率军死战,“杀敌如刈草”;有人告诉陈炤,城东门可以逃命,陈炤道:“离此一步非死所!”最后英勇战死;王安节、包圭率军巷战受伤被擒,大骂伯颜,遂被杀害。姚訔早就下定了与城共存亡的决心,战至力竭,从容纵火自焚殉国。城破前,姚訔写下了5首殉难诗,表达了他忠君爱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慨。
元兵破城后,大肆屠城,连妇幼老弱亦未能幸免,相传只有七人躲身桥下,才未遭毒手。姚訔率领军民坚守常州城的英勇事迹,惊天地,泣鬼神。文天祥评价常州保卫战的酷烈程度可比唐朝张巡守睢阳城,后人为之诗曰:“千年赫奕褒忠地,一代从容就义人。白骨虽遭蒙古厄,英灵犹照晋陵春。”“英雄已去清风在,披拂难忘此郡民。”连元人编纂的《宋史》对此评价亦高:“功虽不成,千古有生气矣!”。常州城得而复失的翌年春,朝廷赐葬姚訔于宜兴南岳山,赠龙图阁待制学士,谥忠节。180年后,在明朝天顺七年(1463年)朝廷又追谥姚訔为忠毅公,明朝正德六年(1511年),依照岳飞事例,在常州城内双桂坊建忠义祠、浩然亭,为姚訔、陈炤等14位英烈,塑神像配祭祀以慰忠魂。清朝康熙四十四年(1669年)重建忠义祠。1984年,常州市人民政府在人民公园重建浩然亭,以纪念姚訔领导的常州军民英勇的抗元斗争。
(常州让德堂姚氏姚文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