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2083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
推荐

楼主 |
发表于 2014-11-6 20:34: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河南姚树江 于 2014-11-7 12:00 编辑 - E/ g, N* e3 \! t9 m, E" ]! ?, b U
河南姚树江 发表于 2014-11-6 20:331 g8 H! Q0 v, v; X) K% _
姚揆(清朝时期)
5 _ j" N+ f2 x0 R( m9 X/ Z 字圣符。浙江嘉兴人。清代画家。 姚揆善临池,精画花鸟。其八十余岁犹能作蝇头楷, ... 9 S0 S3 }. U, z7 ]: u
姚宏绪(清朝时期)
; r% F, a* e, C0 V8 p 字起陶, 号听岩。江苏娄县(今上海市松江)人。清代词人。
$ { r! Y$ A" H2 L4 O. p/ i 姚宏绪为清康熙二十年(1681)举人,于康熙三十年(1691)科举进士及第,选庶常,转任编修,充明史纂修官。后姚宏绪请假归故里,一直至去世不复出。姚宏绪着有《宝善堂词》。! y+ F1 q% f; a, e, v1 y5 B2 O) \
附词一首:. Q9 C8 U6 H4 c0 o" n" C! S2 T
鹊桥仙
a! a1 L: U" _3 L 双星对击," b. `+ S! j C3 t. M, e4 X9 l, h
一天各野,
% V) N$ L. q% j% Y 最是无情银汉。8 d# B7 h( f8 P: e2 {4 c
年年夜夜互西东,/ [. [# s/ c' `, O$ g" I
盼不到、有时清浅。, c8 k: ?1 T* R, k5 V( A
桥联鹊翅,
/ W& Q5 A( j `3 @! V* n& p$ p 笛横牛背,
9 Z7 |1 a' `8 r4 V 隐隐似来波面。' F; l# `& R, G
都愁旧恨未全消," A- h' K$ k" V5 Y+ P
怕明年、又添新怨。
7 `3 h4 r9 [' B% T 姚士升(?—1699)
! `% {2 q; F2 G- \8 | 字别峰。安徽省桐城人。清代诗文作家。
: P0 A0 q& [+ e3 E 姚士升为清朝康熙三十二年(1693)举人。姚士升生性喜爱漫游四方,少年时即跟随父亲宦游秦越等地,这种经历对其创作有直接的影响。姚士升诗词构思新颖,文辞精妙畅达,很为人称道,多以咏山川风光及抒羁旅之情。其能文,文章跌宕有奇气,可惜书文多散佚。郑方坤着《国朝名家诗钞小传》说他:“缘景绘情,曲折善肖,灵心睿发,藻采横流,一时人士胥叹为莫及也。”姚士升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去世。( y# n0 j+ ]7 I3 `% `5 v- n! k2 k
姚士升着有《空明阁集》。: A2 }& u9 [# K# `8 S
附词一首:/ O0 v" i i" z) ^' \
江南好送中忆家作
- {1 u: A2 X7 V i 还自笑,: e8 m2 L6 M6 G+ }
鲁莽便离家。) P7 Q0 C/ a8 g& C H
细雨斜风多客路,4 V1 r" m! y( v: \6 v0 c5 H
落花飞絮是天涯。
- ^" Z% ~( d) M! ? R7 o$ U4 t 冉冉送年华。, Q, t' C! k4 H# r) }
姚孙镧(清朝时期)
P1 y1 Z1 T; G* M1 I O 字梁贡,号于巢。室名华林庄。安徽桐城人。清代诗人。
( V K& G- \9 o7 h- q 姚孙镧为康熙年间诸生,能诗。《四库全书总目》着録其诗集。纪昀(纪晓岚)称其“七言絶句工于写事,如‘垂杨枝上莺捎蝶,撼得飞花破水痕。’之类亦殊有晚唐风味”。5 o: i/ x1 w. X& t' |( j8 C
姚孙镧着有《华林庄诗集》四卷。& ]& p z/ L/ r- Q
姚梦鲤(1668— ) 3 Y9 O2 A1 p) E0 K. t+ m( I3 t4 F
字锦江,号侣石。广东省东莞县人。清代官员。
) k# j" U, f, J. W# K8 d 据传说,姚梦鲤母亲梦见金色锦鲤游入腹内,便怀其而生,故取名梦鲤,寓鲤跃龙门之吉祥。
# j3 W0 [5 }6 {0 E9 ?( _2 c 姚梦鲤年幼时母亲病故,幸得继母贤良,将其视为己出。姚梦鲤孝顺后母,知书识礼,勤奋好学,但却参加数次科举不第,其仍然坚持不弃,终于在雍正二(1724)年进士及第。等待六年后才分赴浙淳安县任县令,淳安县因有清官海瑞在此做过县令,姚梦鲤就以海瑞为榜样。其的确具有为政之才。能廉洁自律。姚梦鲤初上任就十分重视民间疾苦,极力革除陋习俗规,严惩奸恶,禁絶贿赂。表忠孝,扬正义,一时民政之风大变。3 z" T- W; K2 a! _5 s
后来,姚梦鲤被诏入京,任礼部侍郎,官拜一品。晚年为侍读学士,太子太师。$ X0 \" K/ ^; ^( A
年老之后,姚梦鲤致仕获皇上准许,还乡颐养天年。. [0 D2 L& w h
姚进孝(清朝时期) f* z- L7 t8 `4 o
彭店人。清代石刻工匠。
; Q: `$ b% V& O# g9 O. u! U0 f9 Q, X+ d 姚进孝曾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镌刻洛阳白马寺的《重修释源大白马寺殿宇碑记》,雍正十年(1732),姚进孝又镌刻《俦临济正宗第三十五世颖石琇公和尚寿塔铭》及雍正十二年(1734)镌刻《清凉台白马寺六景及句瞿山房即事四首》碑石。石碑下面都有“彭店姚进孝字”的铭记。/ j0 Q9 q x$ y$ s7 P% j
姚进孝所镌刻《重修释源大白马寺殿宇碑记》,今于河南省洛阳市东郊白马寺大佛殿前庭。《俦临济正宗第三十五世颖石琇公和尚寿塔铭》今存白马寺毗卢阁。《清凉台白马寺六景及句瞿山房即事四首》今存白马寺内清凉台。
d0 r$ G+ S x B 姚瑚(清干隆年间). i( ]! W. p2 h9 U9 a# X Z9 P+ y
字古香。浙江钱塘(今杭州)人。藏书家。5 f6 _6 ` `3 z# M2 v' z# L" k
有关姚瑚的生平事迹不详。 藏书家鲍廷博于嘉庆十九年(1814)手跋《古逸民先生集》云:“古逸先生诗文仅见于《新安文献志》,寥寥数篇而已。是集藏书家未有蓄者,吾友钱塘姚君古香得之亲串乱帙中,予首借抄之,好事者因争传録,杭城遂有数本。未几,古香暴卒,使光一年,此书无踪迹矣。然则虽谓古香不死可也。古香名瑚,藏书多秘册,与予交最善,然仅以三年耳。卒时年止三十余,惜哉。” 《文禄堂访书记》有其所藏劳季言校本《五峰集》。姚瑚藏印有“曾在姚古香处”。 b) f# g" C; I+ O
《皕宋楼藏书志》卷九十三。
+ N3 n0 r8 P; v0 k, x 姚兴穆(清朝时期)2 l( {3 N& r6 ], Y+ d
浙江慈豀人。清代画家。# a; c9 Z4 T$ I$ _, _
姚兴穆善绘。其画山水,与名画家蓝瑛相似,论者以为笔墨松秀细腻润,在蓝氏之上。姚兴穆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作《三多图》。今存于浙江绍兴博物馆。7 Q" R2 k! V8 d* B
姚宏度(清朝时期), j* H$ f! `+ G* ]2 n
字宗裴。浙江平湖人。清代画家、诗人。
$ ]+ G0 [3 W. d7 O/ f 姚宏度诗文超俊不凡,兼工书画。姚宏度曾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作《山水图》,今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3 C: s. g! x, d1 B3 y1 B- i
姚培谦(1693—1760)
/ J4 Y) a/ c8 s/ f( @4 J' h 字平山,号鲈香居人,鲈香老人。室名松桂读书堂,角山楼,乐善堂,清妙轩。江南华亭(今上海市)人。清代学者。! F. ? X" Y2 `* u2 L, E
姚培谦为清代诸生,于雍正年间科举中举人,以居丧不赴。纪昀(纪晓岚)雅称其为“好事之士”。姚培谦平生喜好交游天下,于学道致力史学,名满江左。其亦能诗文,作品颇丰。
) u9 Q/ O+ ]. I, M4 P6 w. Y 姚培谦着有《松桂读书堂集》八卷,《赋颂》二卷,《春帆集》,《自知集》,《如兰集》,《古文斫》一十六卷,《楚辞节注》六卷,(附《叶音》一卷),《唐宋八家诗钞》五十二卷,《宋诗百一钞》,《元诗百一钞》,《李义山诗集笺注》,《文心雕龙笺注》,《乐善堂赋注》,《春秋左传杜注补辑》三十卷,《卷首》一卷,《通鉴擥要》,《明史(擘)要》、《经历臆见》、《类腋》等。
8 t, |4 X/ G5 z8 h: b& r1 y 姚世钰(1695—1749)4 Z% S# K: m! Q/ m: C/ ?
字玉载,号薏田,室名莲花主,寒鉴楼,孱守斋。浙江归安(今吴兴)人。清代学者。
) w4 E) v' Q8 C+ A2 B( x, ~. b 姚世钰为清代诸生,年少时与其弟姚汝金有”双陆双丁”之目,又与姐夫王豫同学。姚世钰好学深思,以何焯为宗,贯穿经史,所有考订皆亲详心校核。2 o+ I+ R* l/ o+ F- n6 n9 R+ C
姚世钰性喜山水,好交游,与金农、历鹗为莫逆之交,老友则宣城沈廷瑞,能诗文。沈德潜评其曰:“初则才情隽丽,格合声谐,中年悒无所遇,加以鸰原切痛,后更凋丧才女,多激宕凄清之音,所谓备文质兼雅怨者,为文章贯穿经史,磅礴宏伟。”、“耐娴于法,卓然自成一家之言”。
" L8 [1 m( K& k8 d" r* X5 C 姚世钰着有《孱守斋遗稿》四卷。& p; ~$ Q U B! Z& U
姚汉文(清朝时期)
; f2 k4 x1 H/ D9 V4 B 南方人。清代玉雕工艺匠。! t; a5 _! G3 a+ M" c% u
姚汊文于雍正九年(1731)进入清宫造办处,专门负责琢制宫廷玉器。姚汉文对玉器的雕制具有高超的水平。* b' e7 D" i3 v8 b0 `/ }
姚范(1702—1771)" F* O% a# f9 c# J
初名兴涑,字巳铜,后字南青,号坞,晚号几蓬老人。安徽桐城人。清代文学家。
0 F& @1 u) h. J( W% X 姚范于干隆年间科举进士及第,任编修。姚范人缘甚佳,平生与江若度、王洛、叶酉、方泽、刘大魁、齐召南、杭世骏、胡天游、邵齐焘、周振采等友好交往,尤其是与刘大魁交往密切,以文学思想讨论交流。* }) R- z7 o* W f( A
姚范平生无他好,唯独刻苦读书。其致力于经史,常书所见解于卷端。姚范论学大旨以骏博为门户,以沈潜为渊奥,而卒归于平和笃实。姚范晚年尤好释民书,能诗文。论文重声响音节,风格主古雅,然亦推服唐李翱“创新造辞皆不相师”之说,以为“后之学者可以取此衷”。其论诗于明七子及沈潜皆有微词,而倡宋代黄坚庭,同时又兼采李商隐。诗,以郭以为在“山谷,后山之间”。人称其诗“导源义山,而别溪径,实与民体不同,亦无宋人粗劲之习”。包世臣称其诗文“必达其意,絶去依傍,自成体势”。
0 a) d$ {$ R& {& W1 K6 y9 \ 姚范承方苞的论文思想主张。持论对其侄儿姚鼐的思想影响较深。姚范着有《授鹑堂诗集》七卷,《授鹑堂文集》六卷,《授鹑堂笔记》五十卷,《曝书亭诗评点》及《望溪文集评点》等。
$ g' w. q. `2 @% [ 姚之夔(清朝时期)5 A0 c* k9 N. L4 \3 D
字龙友。直隶宣化(今河北省张家口市)人。清代官员。) B" N- s' v; ]0 K$ ?: B
姚之夔于干隆年间科举为廪生,进入国学。后出任广西柳州州判。在柳江滩河有三十六斗、七十二个滩中,各个滩多险恶之处,水石相互冲击,经常毁坏行船。姚之夔奉命视察情况,其对现场进行了详细的考查,订出有关治理措施。姚之夔立即组织百姓工匠打凿河礁石头,修筑挡水河堤,使滩河航道的险情得以平缓。上级官员知道他的才能后,多次委以重任。. g% M+ U+ v. J* N( i; q2 {0 ^# x
姚之夔在广西南宁的时候,向上报告免除给省里缴纳的俸给。在东兰亲自前往蛮洞(指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告知平民百姓要纳税。干隆丙寅(1746)年任太平,有人做伪答时,许多人都跟随作伪弊,姚之夔向上级官员进言叫其烧毁伪证,因此保全了很多人。( W. m, R$ A5 B! c1 T; Y
后来,姚之夔升任广东提举。其亲力整顿集市秩序印章,疏导贸易货物的流通周转,给广大民众和商家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之后,姚之夔以父母亲去世为理由不再复出任职,其在家孝顺长辈,对同辈晚族皆友好相待而着称。9 c1 M5 J7 b" w, h
姚宗仁(清朝时期)
$ f0 ]' Y- i" h" ^% t; g 南方人。玉雕工艺师。玉器设计师。
4 _2 H6 Z9 F$ x; R" Y 雍正八年(1730),姚宗仁被选入清宫造办处,从事琢制玉器的设计与创作工作。姚宗仁雕刻技艺高超,不仅主持玉器的设计和制作,还在玉器的鉴定和做旧方面都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姚宗仁曾经纠正了干隆皇帝在鉴定上的失误,干隆皇帝认为:“宗仁虽玉工,常以艺事咨之,辄有近理之谈。”并提出要为姚宗仁立传。1 w' V" X, Z% \, I/ S% g. k
姚宗仁的设计水平出类拔萃。于干隆六年(1741)设计的青玉凫纸样,六年之后始由苏州织造带至苏州琢成。干隆十五年(1750)姚宗仁又设计过另外的玉器纸样。7 a5 B! [% E$ ~. \( P2 [$ ]
姚应龙(清朝时期)8 \/ v( r; \1 y$ T
天津人。清代画家。0 N; Y. H; Q0 |) N% M
梅成栋的《张楚山先生传》:“先生附粮艘得归,靼携一破竹林,同里姚应龙为绘《竹林图》一时名流题咏甚多”。此画今藏天津历史博物馆。姚应龙曾于干隆十九年(1754)作《四时佳舆图》,由北京故宫博物馆收藏。9 e. U+ A& G; H7 z& \: {
姚金声(清朝时期)
# G8 G* o4 A) A( v6 \7 a 字振廷,一作振庭。号指云。浙江嘉兴人。清代画家。+ q# Y6 v% R, z
姚金声为干隆三十五年(1770)举人。姚金声善绘事,尤精画龙。 q9 ]" l+ p: G: M) t
姚文瀚(清朝时期)3 j/ P: r' u$ Y" @2 ]
字濯亭。岭南(广东)人。清代画家。
4 T4 V. q$ y: \6 N9 J M8 ^ 姚文瀚于干隆时在宫廷内供奉画职。姚文瀚善绘事,尤擅画道释人物,笔墨工细、清俊秀雅,作品布局巧妙,形象生动,赋彩随类,颇为自然。道释仕女人物虽小,却有各种姿态,形神俱备。姚文瀚有作《仙女采芝图轴》、《钟祥衍庆轴》、《楼阁四册》、《文殊图轴》、《观音像轴》、《达摩相轴》、《紫光阁赐宴图册》、《无量寿佛轴》、《春朝戏婴图轴》、《华岩香海图轴》、《岁朝欢喜轴》、《清明上河图》、《桐阴清瑕图》等作品传于世,姚文瀚曾于1757年立秋作《仕女图册页》及另一作品《四序图》由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此外,还留有一卷《萧翼赚兰亭图》,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4 u. D6 ?8 v9 S+ Z 姚德耀(清朝时期)" J% w! e& Z, J5 ]+ \9 E. K
字景孟,室名清香阁。安徽桐城人。清代女诗人。7 a# c' e- o- ]6 o: k' u
姚德耀为学者姚鼐的姑母,生于官府世家,又为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好学,长大后嫁与通判马书香为妻。于干隆年初时随丈夫马书香仕宦山左。其闲暇之余常以诗赋自遣。
6 Y7 r9 i5 V; e; m 姚德耀与恽珠叔曾祖姑母有相知之雅,恽珠叔编《国朝闺秀正始集》,选録姚德耀《姬传六侄馆选集放翁五古以志喜》、《枞川射蛟台怀古》、《茅屋行》、《夫子与同庚七秩诗志喜》、《寄侯董兰芬夫人》等诗九首。
. P; v* C6 E* G% h/ M 姚德耀着有《清香阁诗钞》一卷。
! r. Q* n8 c- ~0 g 姚蕙(清朝时期)( ]6 C6 e6 S: N' e; B- d
字兰仲。广东增城人。学者。
0 T9 d2 q$ p2 B3 E) J8 _& G. z 姚蕙生而魁梧奇伟,颇得名士吕其澜的器重,因此授以学补诸生。 岁试拔选第一,遂选拔入太学,中癸巳科举人,以亲老不赴选。
$ L! m4 C2 d( W 姚蕙在家讲学,颇通学问。一时有数百名学生跟其学习,且多是知名之士。姚蕙有三子,皆有名气。 雍正八年(1730),知县聘其家父子同修县志。
+ ~2 w3 E$ ^- O5 Z4 I 姚仔(清朝时期)
8 W+ ]/ w$ L. s, O, a 字笠子,又字历山。江苏无锡人。清代画家。
5 E% x, n( A3 a7 W; W& a 姚仔善画,技艺不俗,颇有成就。其画人物师学吴小仙,学花卉则得邹小山笔法。姚仔曾于干隆三十三年冬(1768)作《品古图》,今藏于天津艺术博物馆。干隆四十二年(1777)夏作《九老图》,由山西博物馆收藏。9 I3 |3 D- ?* t ^+ |4 a! l8 g
姚鼐(1732—1815)
$ e0 e+ ?! y9 }/ g" h; Q5 ^) \/ ? 字传姬,一字梦毂。室名惜抱轩,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清代文学家。教育家。" R+ x7 F t( ^$ [( {, M' K J8 L
姚鼐幼时天资过人,勤读好学。于干隆年间科举进士及第,授礼部主事,擢员外郎。官至刑部郎中、记名御史、典试河南、山东、湖南等省。充《四库全书》纂修官。姚鼐历主江宁、杨州等地书院四十多年。其治学以经文为主,兼及诸史、诗文。其曾师从刘大魁,为“桐城派”的主创大家。
, {0 s) k0 U- h 姚鼐文章主张须以“考据”、”章词”为手段,阐扬儒家的“义理”,并用阳刚、阴柔来区别文章的风格;同时发展刘大魁的拟古主张,提倡从摸拟古文的“格律声色”入手,进而摸拟其“神理气味”。其作品说理,议论偏多幷且过于迂腐。但姚鼐的人物传记及山水小品具有简洁生活灵动之妙笔。姚鼐著作净洁清微,气敛神静。姚鼐工诗赋章词,唐宋兼采,所作清新朴老,清泼淡远,其词亦婉雅颇有情致。其中作品《登泰山记》为传世的山水游记,被后世视为经典。% q( ^( @8 b) \8 v5 ^# w! M
姚鼐着有《惜抱轩全集》、《古文辞类纂》、《五七言今体诗钞》等。著名散文作品有议论文《伍子胥论》、《李斯论》、《贾生明申商论》。序跋《老子章义序》、《海遇诗钞序》、《荷塘诗集序》、《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书信《答翁学十七书》、《复汪进士辉祖书》、《复鲁絜非书》。传记《登泰山记》、《朱竹君先生传》、《袁随园君墓志铭》。诗的代表作有《岁除日与子颖登日观观日出作歌》、《河上杂诗》、《金陵晓发》、《岳州城上》、《山行》、《南昌竹枝辞》、《出池州》等。
' l: R/ G- Z( S 此外,姚鼐还着有《法帖题跋》、《左传补注》、《国语补注》、《公羊传补注》、《谷梁传补注》、《九经说》、《老子章义》、《庄子章义》等。
' x* T* E% s( q( a+ J 姚立德(?—1783)
: A; Z& P$ R- K6 @3 @: w 字次功。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官员。8 w6 k" b1 [. v* b$ A* R
姚立德以荫补官,累迁至山东按察使、河东河道总督。
* Z! j E: ~% v. t, P9 p( b' y& U 干隆三十九年(1774),姚立德与山东巡抚徐绩镇压王伦起义,不敌王伦而兵败。后防守东昌,引运河水绕城域壕以自固守。干隆四十四年,以河决仪封夺官。
* ~; G7 D$ o7 f8 m5 v8 u) m 姚之富(1737—1798)' q/ B5 E3 p% w& t8 v. Y
湖北襄阳人。清代农民起义军首领。
7 |1 E% M# S- y& o 姚之富是清朝湖北襄阳农民起义军的首领之一,为襄阳混元教(白莲教支派系之一)首领齐林的弟子。2 ~: P! `: E U# Z; ]- l
嘉庆元年(1796),齐林因密谋起义之事泄露被杀死。姚之富接过师傅的战旗,与另一将领王聪儿同任襄阳黄号首领。他们率领起义军转战于四川、湖北、陕西等地,与清军作战数年。但由于起义军纪律不严明,缺泛战斗经验,兼兵力不足,武器落后,最后于郧西茅山(一作卸花坡,或作阎王扁)兵败被困。随后姚之富与王聪儿一齐跳崖而死。
" V( \+ O9 ]% u! U1 i; Z( u 姚颐(清朝时期)% N; q* i: t [$ Y2 D4 g& Z% i
字震初,号雪门。吉安太和(今江西省泰和县)人。清代官员。榜眼。
, s8 n, [# z8 e3 N3 \* i* _( s% q 姚颐于干隆三十一年(1766)丙午科举张书勋榜登进士第二人,世称榜眼。4 K8 K& j0 R) z3 V# |
姚颐自幼好学,刻苦发奋读书。其于干隆二十四年(1759)参加乡试,考取举人。五年后,赴京会试中式,姚颐与会元胡珊等十名一道呈进,殿试钦点一甲第二名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姚颐入鼎甲之后按常例,授翰林院编修。后应外任贵州乡试考官。干隆三十六年(1771),姚颐出任该恩科会试同考官。干隆三十七年(1772),任会试同考官。干隆四十年(1775),姚颐再任会试同考官。干隆四十一年(1776),出任知吉安府。! g& f/ q4 S I0 c9 n) L
干隆四十二年(1777),姚颐出任提督湖南学政。当时正值省试,士子们云集城门,他大开城门接纳众学子,教诲他们,并表示一视同仁。
" z; |, x# @) O$ U 在督视学政之时,姚颐清风廉明,世人称颂他“风宪”。
7 ], T0 j& u4 K# z N 他以儒雅治理文风,宛如秋霜冬雪变为和风甘霖,亘古未有。姚颐顾念士子,每日晋见,却从未干任何私事。并非只因为相信他律身严格,也是大家敬仰他,深深地爱戴他,所以不忍心用不肖的心态窥视他、小看他。姚颐说:“名声其次,爱才就是要真爱。总而言之,当今自己要知道自爱。”士子们都传颂此话。
; Z" \7 X Q. {8 U8 T) e 凡他所到之处,正文体、重仪规、见考生、掖孤寒,与众讲画,士皆敬服。. g$ }( `3 U1 ~6 U' @
乾隆四十三年(1778),姚颐出任山西知府。他先后在京城三次任礼部会试同考官,升任詹事府左中允,入值上书房,久侍皇帝身旁。当时人都有以为非同一般。/ `; x" n4 y3 \2 l' I
后来,正直的他因与朝中权贵不和,出上书房,累任官职先后为左春坊左赞善、右中允、左中允、官至按察之职。
; D0 b; M$ X' j) E) B ^- r6 G 姚颐在视察湖北学政时,对有关部门法纪严明,依法痛惩违犯的官员。他曾经说:“法治用于已经做成的错误,不如禁止在还没有犯错误之前。”# X$ b, }2 V2 C& p. E3 d; e" b
在监督科考时,凡试卷有图书记号的,如同关节,虽然是佳品也一律不録用。尤其对复试,更加严格。
1 Q; T! j! X6 Z' J 姚颐对自己十分严格,而其爱惜士才乃出于天性。诗文优秀的就称赞不已。而且不用口试。他时常教诲他们立身、行己、作人要向古代贤人学习。姚颐告诫守门断吏,不得堵塞前来拜访者,只要报上名来就来者不拒。他设酒款洽,和霭待人。他精于识鉴,一旦发现贫寒学子是可造之材就提供膏伙,亲自着中授教他们。8 M# ^2 f6 @' _& y c: q# j
依赖姚颐而成大业的人十分多,可谓桃李满天下。他曾对诸生说:“凡人自待如上峻峭阪,前脚踏实,后脚纔可以移动,否则是要翻下去的。”
, f2 Q; a" `- d2 k U 姚颐一生推崇从善如流,登第为善,用此去教育后人。他任满离开湖北时,广大文士都很想念他,后为他建了《去思碑》。
' v5 q8 F$ z/ b* ]* ?5 h 姚颐赴湖南廉察大公大儒,当地百姓都知道他爱惜学子,也必定能爱护平民百姓。姚颐的确善断,屡屡昭雪冤狱。官吏皆慑其而不敢为奸。0 ^& Q: ~7 {( \1 y K
后数年,姚颐赴甘肃任职,病逝于访使任上。因为没携带亲属家眷,他的丧事和费用全部都是由湖北人王经纪承担,直到将姚颐的灵柩送回千里之外的故乡。时人称这是他平生爱士所获得的回报。3 P% }! L, d* E% T, Z+ G' N
姚颐具有极高的文学素养,善写诗,诗宗苏东坡、黄山谷,一洗铅华粉饰之陋习。姚颐也善长于古文,其文风清淳似颖滨、且兼欧阳修公的飘逸宕荡。 m! u0 L9 m$ N" S2 F6 \& P
姚颐著作很多,有《雨春轩诗草》等。
4 U2 F8 r7 L4 U% A+ G 姚学瑛
& J9 [5 T! b& X- t$ o. a) P 生?卒嘉庆2年年、字光珍号梅园、籍贯山东巨野。清代官员。8 L+ B' I9 O% \/ X4 I, [6 `, k
姚学瑛曾于干隆五十三年(1788)任陕西省按察司按察使等职。姚学瑛曾于乾隆五十三年(...着有《幸余求定稿》、《五瑞斋遗文》,还有《中复堂年谱》
8 a; x# o: Z: M& R4 R5 P" Z 姚玉栋(?—1788)
) f! m2 J" [+ l2 [) T- O. {8 G( D 字子隆,号筠圃,别号淡游居士。先祖福建福州,后编入内府辽阳,为正白旗,汉军籍。清代藏书家、文献家。# ^3 t. X' p1 a5 a3 o0 F
姚玉栋聪明嗜学,自少年以至宦游,舟车风雨,无一日暂废。姚玉栋于干隆三十五年(1770)科考中举人,官山东临邑知县、河南信阳知州。着有诗古文八卷。文献家王芑孙为作《读易楼记》云;“吾友玉栋筠圃,于今辇下为藏书家。”王芑孙为其作《墓志铭》云:“余所识辇下藏书家,无过玉栋筠圃,—筠圃所藏书,于集部尤富。”
2 J+ Y1 z3 P/ i 子姚荣誉,族名子誉,号梦鱼、又号小圃,别署东海松柏心道人。5 h( B: _6 K& n2 l' p" L
亦为藏书家。2 Y3 j l5 T, l1 Z! R! h' P
& P; j8 S$ L2 r% O! a# i4 {, v9 D
姚荣誉于道光十年(1830),任河南鲁山县知县。 时刻《得月移丛书》初刻十种,内有《聊斋志异拾遗》一卷,四十二则,为父亲姚玉栋任淄川时得自蒲松龄之裔孙手。道光十二年(1832), 姚荣誉续刻该丛书次刻十种。藏书家杨钟羲云;“所刻《墨海人名録》、《礼记偶笺》,皆国朝人著作之有用者,曹蒋而后,仅见斯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