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82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好楹联好牌匾关系【明】姚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2-24 21:49: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姚善治苏州,都认为他为政持大体,不为苛细。说他在任时,苏州讼遂衰息,吴中大治。苏州人对姚善的追念,是把他与韦应物、白居易、孙冕、况钟同列,称“五贤”,并撰一联:
      政绩在斯贤,溯唐宋明有五大夫,吴郡楷模二千石;
      馨香隆厥祀,立功德言垂三不朽,太守风规数百年。


       我是湖南邵阳姚美宏。我们湖南邵阳新宁赤塘姚氏家谱中有:
       姚善 (1360~1402年),明建文时忠臣,字克一,应城南乡姚家嘴人。明洪武初,由乡举荐入太学。历任祁门县丞,卢州、重庆同知。洪武三十年(1397年),任苏州知府。姚善来后,主政公允,把握大局,不制定苛刻繁琐的条令来管理民众,诉讼之事因此逐渐减少。苏州人逐步改变了对明朝的看法,吴中大治。因守卫苏州者前有季亨、魏观,后有姚善、况钟,中有王观,皆贤能之士,称“姑苏五太守”,祭祀学宫。
     我们湖南邵阳新宁赤塘姚氏祠堂有一匾“政最三吴”。


     “政最三吴”就是称颂和评价姚善治苏州治吴地政绩突出﹑吴中大治。老百姓认可姚善、季亨、魏观、王观、况钟是一等一的好官,称“姑苏五太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5 11:18:15 | 只看该作者
【转发。来源:姚美宏,姚网】

      姚善 (1360~1402年),历史人物,明建文时忠臣。初姓李,字克一,应城南乡姚家嘴人。

简介
        姚善 明洪武初,由乡举荐入太学。历任祁门县丞,卢州、重庆同知。洪武三十年(1397年),任苏州知府。姚善来后,主政公允,把握大局,不制定苛刻繁琐的条令来管理民众,诉讼之事因此逐渐减少。苏州人逐步改变了对明朝的看法,吴中大治。因守卫苏州者前有季亨、魏观,后有姚善、况钟,中有王观,皆贤能之士,称“姑苏五太守”,祭祀学宫。
         姚善石刻像刻于1827(清道光七年),清孔继尧绘,石蕴玉正书赞,谭松坡镌,为《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一!

履历
       姚善 姚善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喜结交贤能。只要听说谁人贤能,必躬身亲往拜访。一次,他得知王宾博学能文,就去拜访。但该公是个隐士,不愿接见,给了姚善一个闭门羹。但姚善却没有生气;第二日又去,王宾却装疯卖傻,又故意给他难堪,他还是笑着离开;第三日再去,终于感动王宾,两人结为好友。因为重士,苏州一些名士如王宾、韩奕、俞贞木、钱芹等都愿与他交往,经常与他在一起谈经论书。一日,他们在文庙学宫见面,准备谈论经书。钱芹首先发言说,谈论经书,不是今日急事!姚善惊问何故?钱芹给了他一本小册子,一看,全是关于战备的内容。钱芹说:“今燕王朱棣在北平起事,企图陷京都以篡皇位,我们作为建文帝的臣民,务以军备来保卫朝廷。”姚善点头称是。这时,燕王的兵已经南下,姚善一面联络镇江、常州、苏州、松州四郡首,集结民兵演练备战;一面推荐钱芹入朝为官,履行军务。他也亲至京师,得见燕王上书贬斥齐泰、黄子澄为奸。姚善声称燕王贬斥不当。建文帝遂诏见姚善,征求对策,姚善奏议起兵勤王。建文帝钦命姚善组织苏、松、常、镇、嘉兴五府兵勤王。建文四年(1402年),姚善的军队正在集结时,燕王已攻占京都。黄子澄痛心疾首,带着四个儿子逃到了苏州,与姚善商量招募勤王军。在编造黄册时,姚善将黄子澄两个孩子改了姓名,籍贯也改为昆山,几人发誓要为国事而不惜生命。后黄子澄约姚善航海起兵。姚善不允,说:“公,朝臣,当行收兵图兴复。善守土,与城存亡耳。”黄子澄去后,姚善率兵死守。

之死
       姚善  因部下许千户反叛,乘姚善不备,将他缚住,献给朱棣。朱棣以高官相诱,劝他投降,辅佐自己。姚善至死不从,被杀,年仅43岁。其儿子姚节等4人被发配边疆。燕王朱棣攻陷南京后,立即捉拿黄子澄。后黄子澄一族,除其子彦修和彦泽被姚善更名,是昆山口音,逃过一劫外,全族445人全部被杀。早年与姚善友好的常熟人黄钺,得知姚善死讯后,急登琴川桥,向西叩拜,并放声哭诉:“吾与君同受国恩,不幸有国难,义同许身,君与孝孺同为国难死,吾岂能背义独生?”哭诉毕,命家人收归祭具,从容整衣冠,跳进水中自溺身亡。

人物评价
  从现有的资料看,在二十世纪国人研究明史的第一篇文章,是毋暇撰写的《明苏州太守姚善》,刊于《清议报》1901年3月20日。《清议报》是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以后维新派在日本创办的刊物,由梁启超等人主编,是一份进步刊物,文中称姚善为政持大体,不为苛细。当时,《清议报》发表这篇文章的用意,显然是为了唤起国人在清政府统治下,研究明朝历史的兴趣,并鼓舞起斗争勇气。
  历史上的东西对现实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借鉴,不同的角度也会产生不同的感喟。从勤廉的角度审视姚善,主要有三点让人追想。
  一是“贤”,体现在对人才的态度。明朝初年,明太祖对苏州一直有较深的偏见,认为吴俗奢僭,要求历任苏州地方官对苏州重绳以法。在这种形势下,苏州那些奸诈之人就持他人短长相互攻讦。姚善来苏后,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折节下士,先后聘请隐士王宾、韩奕、俞贞木、钱芹等。请教治郡之策。每个月初都与贤士会与学宫。有一次,姚善迎请钱芹上座,请教经义文章。钱芹说:“此非今所急也。”姚善悚然起问。钱芹于是授书一册。姚善一看,都是治理苏州的建议方略。
  最能体现姚善对待人才态度的有这样一个故事。当时苏州湘城有个叫王宾的人,《吴中往哲记》里推崇他是吴中隐士第一,与吴县韩奕、昆山王履,并称“吴中三高”。王宾家世医业,比姚善岁数大,学博行商。明太祖曾想召王宾做官,王宾坚决不接受。姚善非常敬重王宾。姚善任职苏州后,仰慕他的名气,登门请教。地方官出门办事,排场很大,有开道的,有打伞的,于是一帮人浩浩荡荡来到王宾家门口。王宾早听见外面喧哗,他从门缝里张望,见大队人马罗列,心里很生气,就在屋子里高喊:别惊扰我的老母。说完自己爬后院围墙出去了。姚善知道自己遇见真正的高士了,第二天轻车简从来拜会,史书上称“独侯门下”,王宾这才肯见面,“据座受拜,以道诲之若师弟子也”,就是说,王宾跟姚善认真上了一课。
  二是“义”,表现在保忠臣血脉殚精竭虑。江西分宜县在明朝出过两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一是独揽朝政20年的大奸相严嵩,另一个就是铁骨铮铮、大义凛然、为建文朝捐躯的大臣黄子澄。
  明初的建文帝朱允炆是个开明仁君,一个500年来受到史学家深切怀念与同情的皇帝,时燕王朱棣拥兵自重。为强化中央权威、统护政令畅通、消除地方割据势力,黄子澄作为主要辅政大臣,提出“削藩”,黄子澄对燕王朱棣的认识与对形势的判断是正确的,朱允炆也认同他的“先发制人能制人、后发制人制于人”的策略。但建文帝优柔仁弱,对朱棣动了恻隐之心,以致贻误战机。燕王朱棣则以“清君侧”为名公开举兵叛乱。当朱棣逼近南京、建文朝大势已去时,黄子澄当时不在主战场南京,而是在苏州募兵。他决心为建文朝共存亡,还将妻子许氏与四个儿子从江西分宜接到苏州。不久,南京陷落,朱棣当上了皇帝,黄子澄在嘉兴被人告发,押到了南京。朱棣对他处以“五马分尸”的酷刑,再处以“诛九族”的大屠杀,凶残的“瓜蔓抄”,使黄子澄家族共有445人被杀。在南京城破之前,黄子澄的妻子许氏与儿子黄圭、黄玉、黄润、黄泽从老家到了苏州府,姚善见局势难以挽回,有意要为忠臣义士留下血脉,就改变了他们的姓名、户籍与身份,以便能逃脱即将到来的大屠杀。黄圭改名为田立微,户籍改在苏州府昆山县,身份是位道士,还教他学会昆山方言。二儿子黄玉改名为田彦修,身份是昆山县一农村的“里正”,也让他学会昆山方言。三儿子黄润改名为田彦温,四儿子黄泽还是少年,也是改名换姓。忠臣之后终于逃脱了朱棣的大屠杀。现在昆山仍有黄子澄的墓碑,上面镌刻着“明黄节悫公子澄墓”八个大字。
  三是“忠”,表现在起兵与苏州共存亡。朱棣以“清君侧”名义起兵南下,同时上书朝庭贬黄子澄等人。姚善将黄子澄隐藏在苏州,黄子澄建议一起起兵反朱棣。姚善说:“公,朝臣,当行收兵图兴复。善守土,与城存亡耳。”黄子澄去嘉兴募兵后,姚善一方面向建文帝申述不应当贬黄子澄,促使朝庭复召黄子澄。另一方面秘密联络江南松、镇、常、嘉诸府练兵抵抗。建文帝失败后,姚善为被麾下许千户“缚以献,不屈,死。年四十三。”

后人评价
        姚善治苏,都认为他为政持大体,不为苛细。说他在任时,苏州讼遂衰息,吴中大治。苏州人对姚善的追念,是把他与韦应物、白居易、孙冕、况钟同列,称“五贤”,并撰一联“政绩在斯贤,溯唐宋明有五大夫,吴郡楷模二千石;馨香隆厥祀,立功德言垂三不朽,太守风规数百年。”

签到天数: 3961 天

连续签到: 26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3#
发表于 2016-12-26 12:51:27 | 只看该作者
《名山藏卷》《名山藏卷》记载:姚善,字克一,安陆人,初姓季。洪武中以举人领祁门丞,两转庐州重庆。同知皆以循吏闻久,之迁苏州知府,苏俗奢靡,高帝严以刑,其谲民乃乘而持怨,家短长嚚讼屡兴,善既至,数造请郡中贤士求问。所以为治,而自以宽仁惠和开导之,苏乃大化。郡有处士四人,曰王宾、曰韩奕、曰钱芹、曰俞贞木。 王宾字仲光,独高其道,毁形异服箕踞道,傍隐于医药,其医专疗佣贱不责酬报。缙绅先生见其丑恶,不料理无荐之者,平生不娶,独身奉母年七十余,先母卒,疾革抱母死,复苏连呼母,既葬魂附杖归绕室唤娘,家人皆惊,母呼宾娘在此,复连呼娘娘,儿实不忍舍娘去。宾所著书有吴名贤记古迹等诗皆奇崛喜深之词。 韩奕字公望,潜心理学,尤精于医洪武初累荐不起,有韩山人诗称于时别着易牙遗意。 钱芹字继忠,吴越王裔,祖父皆仕儒官,少负气节,好论天下事,元末兵兴守臣各拥卫境上,芹屡入戎幕谒诸将,冀将有为,明兴辟为都督府椽从,魏国公北征还隐居南园授徒自给二十余年。洪武未诏求遗逸。姚善荐起,留议中禁授户部,司务靖难师起署。行军断事赴真定,从征虏将军。咨谋驰驿入奏,道遇疾不能趋,朝封章以进,犹手书上,执政大臣恳恳言边事,遂卒归葬于吴。 俞贞木字有立,洪武初荐授乐,昌令归而隐居以文章为业。 善皆卑礼诎躬求之,宾居委巷,善自行叩门,宾曰谁也?谨对曰知府姚善,宾开门延语移时,顷报谒府门外善闻还自邀请之。宾顿首曰小人幸闻澹台之教无公事不敢入也。宾退善目送焉它日候,奕奕避入山中,善从之山中,奕荡舟而避之。震泽之上善求不得,叹息曰:韩先生可谓名得闻身不得见也。钱芹俞贞木者,并居南园,善使吏馈贞木蔬吏致之,芹觉其误也。诣告贞木贞木曰:钱先生不苟取,予今受府公赐不辞,必有意矣。吏还言自责,善更遣往芹所道意芹对吏曰:府公弘下士之风,芹即枯槁岑寂诚所愿见顾芹州民也,不可肃守帅,月旦幸得迓府公学宫至期往。善迎入肃为上宾,执经前曰:先生幸教善。芹曰:明公以二千石之尊,下布衣之士式闾,维驹于今再见顾质经问疑,直墨守耳。方今之事有大此者,而亦有急此者,独无意乎?善闻言益喜,举身出席曰:谨受教。芹出一简,投善曰:唯明府切磋究之,退视所言皆筹兵。心异之,居亡何?靖难师起,荐芹为行军,断事从正虏将军,真定而善亦日夜约常州镇江嘉兴松江四郡练兵,为预应给事中常熟人黄钺者。 黄钺字叔,扬以生员荐除宜章典史,建文三年丁父丧庐居陂上,不入城邑善受诏勤王以书招钺钺克日葬父,欲赴之而巳无及。 与方孝孺善孝孺尝私造钺,语:苏常镇江此三郡者,京师左辅而应燕之右臂也,今北方有急公,又彼中人三郡守将,公宁习之乎?孰可托大事者,钺曰:三郡皆要害,镇江为最守者,不可不择,镇江将童俊者钺,见其奏事上前视远,而言:游此不可倚。苏州守姚善仁心为质,虽慈惠有余,顾平居激烈,有国士风缓急可当一面?唯公留意,孝孺喜因钺为书通,善善得书恸哭自誓。既童俊以镇江降靖难师日,迫善受诏约钺出勤王,既至成祖巳即位,善麾下斌擒之入见成祖,曰:一郡守亦举兵抗我耶?善厉声曰:各为其主耳。命磔之。以犯上怒,善妻宋氏年四十二,坐之执时披发跣足给配为指挥纪纲家高髻婢,幼子继随母为奴,长子节充军,保发匠,项下狱死,有女三亦给陈虚家为奴矣。姚善妻宋氏,夫受凌迟死,有子四人,女三人,长子充军,二三子收监。宋氏与幼子发往纪纲家为奴,原知府之妻卸钗钏改着麻衣绾高顶髻任人驱使加之纪纲数辱之,宋氏虽士人出然楚烈妇人也体健宽跖,纲奉上令去其履跣足,宋氏性烈,虽责打不从其言,着其携子改发至张昶家绾髻跣足为奴。后渐安分为奴贱侍张昶,令改适家生奴,生子二,死时仍为张昶家婢。姚善三女皆发往都督陈虚家为婢使。长女及岁体实类其母,足貌健跖厚宽,亦令其跣足。后有令:余二女为及笄,亦跣足为婢。初善之擒也,钺恸哭不食者累日。既有言善,入见款服,已得宥者,钺曰:此非姚公所为,吾姑待之,待之而姚公果为,此吾独死报希直地下矣。乃复食而待之,已闻善死登琴川桥西乡,再拜哭祠之曰:公与方希直为忠臣,吾敢后!投桥下死,钺死家人皆惊散,不敢求其尸。友人杨福具敛于涘循河,而号数日,尸出水中立,福痛哭抱持敛而葬之于屏上。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9 23:24:16 | 只看该作者
     “政最三吴”——“三吴”,我想,是指苏州。因为,苏州(或姑苏)曾是吳国首府,是吴郡的郡治,是吴县治所;吴国,吴即,吴县,三吴也。“政最三吴”就是称颂和评价姚善治苏州政绩突出﹑吴中大治。老百姓认可姚善、季亨、魏观、王观、况钟是一等一的好官,称“姑苏五太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5-15 03:5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