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7-6-22 18:10 编辑
安徽枞阳县有三支姚:白苓涧姚,麻溪姚和土地姚。白苓涧姚,古称桐城白苓涧姚;麻溪姚古称桐城麻溪姚。 【发7】安徽姚氏枞阳白苓涧支系 枞阳县会宫镇白苓涧清代属桐城白苓涧距县城不过四十里,距安庆市三十公里,东面白荡湖,西面是菜子湖,是典型的长江鱼米之乡,成就了白苓姚氏,古称“桐城白苓涧姚”。。 始迁祖祖月膛公(一世),明洪武初年从婺源(今属江西)迁徙到桐城南乡白苓涧(今安庆市枞阳县会宫镇)。历经六百多年,已落代到26世国字辈,有2万多人。 白苓姚分布在:枞阳县、桐城市、庐江县、舒城县及合肥市周边地区、安庆市周边地区、池州市及其周边地区、铜陵市及其周边地区、芜湖市南陵县、繁昌县等地区、黄山市及其周边地区、江西省彭泽县,港澳和海外。 枞阳老洲湾西北面姚岗村,是一个拥有3000多人口的大村落。全村90%的人口是姚姓,是白苓涧姚氏的长房,据传明末年已在此居住。先祖在此培养出独特的姚岗地方鸭种“老湾媒鸭”。媒鸭公具有野鸭原汁原味,具有油而不腻、热沸进口不烫等特征;具有清凉、抑癌、抗癌等功效,名声震大江南北。 辈字,自一世起是: 月胜文升,祀仲钟惟,一士自日,永振其家,光明正大,尚承孝友, 为国宣化;笃学懿德,经世纬邦,儒宗道绪,舜宇恒昌。 后4句16字是2009年新立,近现代人用“”光明正大,尚承孝友,为国”。 今YC皖0*白苓姚氏宗祠,在枞阳会宫镇老桥村,在桐安公路的枞阳县会宫镇浮山叉路以北。始建于清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2010年重建在会宫镇洛磊山。历史上白苓姚氏各房都建有祠堂,堂号分别是长房“笃素堂”、二房“光裕堂”、三房“敦本堂”等,祠堂联系人和撰稿人姚尚全。今宗祠堂号并不是“白苓涧堂”,详见祠堂集P024。 曾经有过九次修谱,今存世的有2版本宗谱八修谱和谱,中国家谱博物馆、安庆市博物馆均有收藏。2009年冬至日在会宫老桥村委会前颁九修谱。 Y皖00*1[安徽枞阳]枞阳白苓姚氏八修宗谱,主修是丽山公五子姚筱亭(也是当时在白苓涧祖居重建宗祠的主持人),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纂修。今又再版新排本。 Y皖00*2[安徽枞阳]枞阳白苓姚氏九修宗谱,全谱7册,公元2006—2009年纂修,最终纳入九修谱的有一万四千多人;在桐城的大批族人只部分入谱,在芜湖南陵县(四千多人)、繁昌县清水河镇、陆林镇幸福村板桥组、繁昌县余埠村专桥、池州市青阳县、合肥市庐江县、滁州市来安县、六安市舒城县等地区的白苓姚宗亲,由于信息不通,尚有一大批至今没有上谱。一世祖月膛公以上在江西的世系,目前仍无法考究。 族人:原会宫乡党委书记姚尚明,电话1517868730;香港纸业大王、安兴纸业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姚国安;快美印务公司老总姚宏兵;广东省政协姚志彬;黄山二建司老总姚孝松;大港油田老总姚和清,安徽化工学校校长姚成秀等。 在第九次续修族谱(2006—2009年)同时,对祖茔进行清理,重修一世祖月镗公墓和二世祖胜卿公墓。未提及十世姚休那先生之墓。 介绍古桐城白苓涧姚氏,应当说说先贤姚休那及其预立墓碑文和墓联的故事。 多亏清桐城麻溪姚姚鼐《惜抱轩集》含其为同邑白苓姚休那先生所撰墓表,《中国历代人名辞典》(张撝之,沈起炜,刘德重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12.)才有了“姚康”和“姚士晋”的辞条文: 姚康(1578—1653) 明末清初江南桐城人,字休那。明季补诸生,有雋才高识。曾入史可法幕,檄文多出其手。旋归里,得免扬州之难。明亡后,屏居田野,郁悒悲伤,作《忍死录》。 (《惜抱轩文后集》卷六墓表) ——见《中国历代人名辞典》P1801-左 姚士晋(1576~1653) 明末清初江南桐城人,伯康,改名康。明万历诸生。明末参史可法军谋,为草奏议书檄。入清后卒。著作多佚,存《休那遗稿》《太白剑》。 (《惜抱轩集》卷六墓表) ——见《中国历代人名辞典》P1803-右 然而,应当指出: 姚士晋或姚康不是两个人,实乃是白苓姚十世祖姚休那一个人,即:姚士晋,字伯康,后更名康,号休那。《辞典》将姚康和姚士晋错当为两个人。 应是姚士晋(1578—1653),不是姚士晋(1576—1653)。先生生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卒于清顺治十年(1653年),“明朝读书人”。 《辞典》2条文对先生的存世遗著也记录不全,应是:著作多佚,存《休那遗稿》十二卷(内附诗集一卷、外集三卷)、《太白剑》二卷、《忍死录》、《白白斋货殖传评》、《江淮集》等。 此外,正因为姚鼐《惜抱轩集》的姚休那先生墓表,姚振宗公早在百年前据此记载了这支桐城白苓姚氏(见《姚氏百世源流考》P二六三);在本世纪之初,祖籍繁昌三山、台北姚昶在《虞舜姚公世系大族谱》P282也记录了这支姚氏。 姚士晋(号休那)是白苓里姚十世士字辈。居九世曰一邃为诸生,妻吴氏为节妇,子士晋,后改名康而字休那,为明诸生。聪明过人,博闻强识,工诗赋尤长古文词,且擅长书画,有雋才高识而屈居场屋里中。曾得何如宠欣赏,待为上宾。史可法抚镇庐州,为姚康伯预题墓碑文“明读书人姚康之墓”。姚康入史可法幕府,所出奏议书檄,多为姚康所作。及扬州之难之屠时,巧逢姚康早先归里,众遇难身亡,独其幸免。家人以为幸,姚康却以己不能与史可法共救时艰而引以为憾,曾悲吟云“鼎沸未能成席卷,不无遗恨裂双牟”。明亡后,屏居乡里,抑郁以终。 生前史可法为其题墓碑文,自己则预作墓门联“吊有青蝇,几见礼成徐孺子;赋无白凤,免得书称莽大夫”。姚康之墓今犹在,只是几年的报道已成荒塚。不知今况,不知是否申请为文保单位。 说明 文中“【发7】”表示此支姚,在姚大发《安徽姚氏支派源流及其传承状况表》(世姚会潮阳 第一次会议资料汇编,2013年9月:92,93)简单报道过,序号7。 YC皖0*表示该姚氏祠堂编号,皖0*表示该姚氏家谱编号。这2种编码在姚书凡例中有详细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