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7132|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现浙江永康、缙云、建德、桐庐4县姚氏是同宗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1-4 09:37: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6-11-6 16:52 编辑 + k2 q& ~( _9 v5 l& M) F7 j) [* d

" D( O) E, ]% n0 }9 @/ T& m0 E3 q     再读——姚网,姚尚明,姚廷明拍温州市平阳县五岱村凤公后裔续谱大会。3#:6 K: y! K  U, P/ B2 _  S; T
     图5、图6(姚氏大宗祠记),其中有“第七子…再迁永康姚塘”,是永康姚塘姚氏与仙居县上张乡姚岸村姚氏的关系,而不是永康黄棠姚氏与仙居县上张乡姚岸村姚氏的关系。修改如下:

! [6 }) t; w/ p5 H' v
8 R; M! u( z- C6 [2 T         新发现:浙江此4县(永康,缙云,建德,桐庐)姚氏是同宗& S$ \$ V# u) p& w* N& H! W

  d* h( g8 {! b' h(1)7 @8 c) B6 V1 Q  e% `2 L

, h" r0 _0 j: w3 M以前原文: 新发现:浙江此5县(永康,缙云,建德,桐庐,仙居)姚氏是同宗1 c  u& N. T* _  `7 k. z/ j

  e" H6 M' y) h( d         @姚秋林 ,@姚京平〈肃雝堂〉浙江永康 :已向你们报道缙云吴川姚氏存世的两部老族谱(上海图书馆藏)。还有话要对你们说——建议你们将4地(永康,缙云,建德,桐庐)姚氏及其存世新老族谱串联起来。待我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和信息。
0 W; G! }: b* Q0 Q  U( k2 F$ _. S- l: U; Q( ]" m6 q' y0 u# z, S
! x  J$ m* z. W;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6-11-5 06:12:24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6-11-4 22:34
# A% |1 X* N& x4 f, r  Y姚廷明拍了(杭州市)建德市乾潭镇下梓州村姚氏宗祠耕历堂(联系人姚台志),并报道: 祠堂古朴 ...

% L  L! C$ G4 \# v9 _4 V' S     “ 武康姚”(吴建国)对桐庐姚氏和永康黄棠姚氏及其族谱提供了佐证和分析:永康黄棠姚氏系桐江莪溪(中门)姚氏分支;仙居姚岸姚氏没见谱,不能确定与永康黄棠姚氏的关系。详见下列“ 武康姚”原文。$ ^) G0 x7 I3 d! A

6 H  j; `4 P% D6 Q* W$ @2 Y
4 P  `& |! c& b/ W2 n4 e* d          建德乾潭镇下梓村姚氏与桐江赤洲岭(是不是现在的“歌舞之瑶琳”待考)姚氏、桐江莪溪(中门)姚氏都是姚合-姚晓-姚信一支后裔,为柳(建德谱为柳,莪溪谱为述德)、先(建德谱为先,莪溪谱为“述先”)、恭(建德谱为恭,莪溪谱为述恭)三兄弟分居。
7 L! l9 T  O$ i8 [9 F

% g2 h' m( R" E
桐庐县莪溪(莪山中门村)姚氏谱序\$ o; a/ |8 G: d1 _. k' \  w4 l$ F. Z5 n
       先世蜀人,五季时,高祖讳晓,字世安者,仕湖(湖州)于斯之际,遭遇兵戈扰攮,弗克西归,遂家湖之安吉。继四世,父讳嘉,官至中奉大夫,生我兄弟三人。因时混淆,溯江(钱塘江)而上睦州(今建德),观山玩水,适兴寻幽,过桐君之隐所,访严翁之钓滩,爱风景之殊,慕江山之丽。长兄伯三府君,讳述德者,居严滩之右;余等自合江亭横港而入,仲兄伯四将士,讳述先者,居歌舞之瑶琳;予生季,行第五,官叨监职,名曰述恭,见山水拱秀,松竹环绕,询其地,乡名安乐,境号莪溪,人杰地灵,风淳俗美,于是,卜筑以居。自余生于大宋淳化甲午孟春(公元994年),十有五日,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至此,则二十有九矣。今寿八旬有六,历五十余年,家业颇殷,子孙繁众。余嗟身虽矍铄,景人桑榆,虑身没之后,子孙不知所自,来人而无祖,如水无源,木无本矣。恐骨肉为华夷,一家为秦楚。今率尔辈罗列阶下,从吾治命,受吾嘱言,录成宗谱,垂之于后,俾贤能之子孙,善继善述,增益修辑,庶几,昭穆不紊,尊卑有序,千万载后,有隆无替,为世家之大典也。予欲无言,则小子何述焉故。
% r6 M0 k9           宋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岁次己未孟春朔日     八十六翁自序
# Z+ P, Q5 ?# J/ n" {! [9 P% `& Y
——永康黄棠姚氏系桐江莪溪(中门)姚氏分支& ~1 n: u8 h6 L# }8 {: o6 A+ X) K

& P/ E- ~4 U7 S% X2 `* Y
永康黄棠姚氏谱序
     世孙宗国公,唐僖宗时任兵部尚书。值黄巢起义,公移镇钱塘,后人分迁徙居州县,姚氏家族从此在浙江蕃衍。宋时,九世孙伯欢公以名进士判睦州,占籍建德。越三世,春一公徙居桐庐莪溪,为第一代始祖。明初,训三公(谦鸣公)先后徙居永康华溪、高川,是三十八都的大太公。鉴于黄棠山环水绕,景物优胜,珮公又转迁黄棠,生息绵延,为邑东望族。0 y4 m+ d1 z% U  I* j, G5 W7 b
     自训三公迁永以来,修谱之举,仍合桐江。明正统二年(公元一四三七)始于永立谱。至民国二十三年(公元一九三四年)累计修谱十一次,历经五百余年,二十余代。
  H5 B3 y" X; u' R9 M& d                             大明正统二年岁次丁巳仲春谷旦
9 R3 t2 U0 X+ f, ~; K. f                             赐进士出身历官吏部尚书宗人桐江姚宪谨识
! }; G8 p: t8 ^) @9 u/ L6 p

- ~- ^! Q8 ~7 S5 k
' D+ q: V- [. i) D
                                               原序, w& U7 [$ r" m4 n6 a
      汉魏以来,谱法始备,尊卑昭穆,次序或以三六九代宗支根流分派皆出
于上,源流可考,爵秩昭然,若吾姚氏宗国公者,字宏仁,任兵部尚书,族原居山西,周秦两汉三国隋唐之显著者,莫可胜计。唐僖宗时,黄巢作乱,屋兵镇守于杭,其後子孙分迁徙居州县,冠冕蝉联,递相辉映,岁时聚会,不以远废,笃共本亲亲之谊,庶云至矣。今宗人平阳彦忠任贵州县令,庆元应仁为中书舍人,永康孟宏授监运司判官,三人皆寓于京,同造予署,议叙宗牒,各以世系寻源逆流,一皆本于宗国公之遗。永康尤吾亲派,孟宏分属吾族侄,予观其谱牒,有宋勉公名冠虎榜,其子孙满庭,朱紫史册流芳,诚有光于宗族者焉。
    仙居姚岸姚氏没见谱,不能确定与永康黄棠姚氏的关系。
         赤洲岭, 现属桐庐县瑶琳镇潘联村
7 S9 S  V2 I) d, H' d      据清乾隆《桐庐县志》载:“赤洲岭,在县西北四十里,曲折凡三里,中有钱王水穴。”岭上有条蜿蜒曲折的千年古道,南去横村、桐庐,北通金竹岭、分水。上岭顶可上望皇甫、毕浦,下窥方埠、横村;脚下分水江象飘带悠悠东逝,水光潋滟;昂首,云绕数峰青翠耸立,山色秀丽。岭四周薪木茂盛,间有奇石天坑巧夺天工,自然景观十分优美,一直为文人雅士揽胜吟咏之地。5 f5 l  v5 a- a: }" j
      具体等有机会,我问问当地的族人。
     赤洲岭的半山腰建有半岭殿,山顶建有赤洲岭庙,行人到此烧香、拜佛、歇脚。*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6-11-4 22:34: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6-11-6 12:31 编辑 4 k! z5 C9 A4 _7 d& ~' i- A0 h2 n
pszyyao 发表于 2016-11-4 09:45
% j  V, G, k) O3 Q姚京平〈肃雝堂〉,(金华市)永康县姚氏 。始祖是千八公。5 Z% r) J* c7 f
          姚秋林  ...

  n( ~: f' c6 q9 Z4 E# Y6 ^1 B! D! V, p, O( I, l
       姚廷明拍了(杭州市)建德市乾潭镇下梓州村姚氏宗祠耕历堂(联系人姚台志),并报道:
祠堂古朴大方,保存完好,梁柱接口处的木雕牛腿都完好无损。这个村现有姚姓村民170多人,当地宗亲介绍,这支姚姓族人历史上一直都是100多人,到目前为止还是170多人。
始迁祖是公。从族谱上查知,这支姚姓族人在宋朝时期世代为官,时至南宋,这支姚姓的第十一世孙公已身居兵部尚书,信公的长子也身居睦州通判。但,南宋末年因牵涉岳飞一案全家遭受株杀,死于非命,全家纷纷逃离,信长子逃到这里(建德乾潭)、信次子逃至桐江赤州岭、信三子桐江莪溪
长子柳公一脉,自南宋迁居于此,现已繁衍34世。但是人口至今只有170多人,对此,我表示质疑,这个问题留给族谱研究的宗亲去探讨啦!

+ l- W% B- h, Q( l. Y. J1 U
由姚廷明的报道,可知:
1,建德乾潭镇下梓州村姚氏有族谱。
2,由图6世系表,第九世晓,湖州刺史;第十三世太安,安吉始祖。
于是令我260-0042——260-0044等桐江至德和桐江莪溪姚氏宗谱联系起来(始祖和始迁祖有相符之处)。而姚京平证实与建德乾潭镇下梓州村姚氏也是同宗。

( i  J/ v& W! p7 V+ v/ v) B( A
        与建德乾潭镇下梓州村姚氏有关联的4部族谱,上海图书馆舘藏:
260-0041[浙江建德] 大浪姚氏宗谱四卷  (清)姚承顺等纂修。清道光十七年(1837)木活字本,一册。书名据版心题。卷端题吴兴姚氏宗谱,或题吴兴郡姚氏宗谱。
    始祖果毅,字道远,唐蜀川人。五世孙晓,字世安,行天一,五代宦居湖州安吉。始迁祖柳,晓之孙,北宋官睦州,明道二年致政,卜居建德三都新亭乡兴福寺东。支祖学古,字可宾,号永山,行荣一,清季再徙府城前三元坊。其子国瑞,复由三元坊迁大浪。   
    卷一谱序、凡例,卷二里居图、像赞,卷三迁居图考、世系图,卷四行第。
    上图
* X" B. ^6 P1 R2 p" O
- Z1 T( m% \' P3 q) I
260-0042[浙江桐庐] 桐江至德姚氏宗谱十卷首一卷  (清)姚宗义等纂。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宝善堂木活字本,存卷首一二八九。书名据目录题。版心题桐江至德姚氏宗谱。
    始祖晓,字世安,行天一,五代时由宦居湖州安吉。始迁祖述先,一作百世,行宇二,晓五世孙,北宋时再徙睦州桐庐至德乡厚伦里青石桥。
    上图

: R% H+ Y( l3 X- ~% I1 o, D2 c
260-0043[浙江桐庐]桐江至德姚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  (清)姚勳臣修,姚謇臣纂。1921年宝善堂木活字本,十二册。书名据目录、卷端题。版心、书签题桐江姚氏宗谱。
     先祖同上。
     卷首新修族谱序、重修宗谱首事,卷一旧谱序、诗文、宗贤,卷二行传、序赞,卷三至四世系,卷五至十二行第、祭文、祭产、墓志、碑记、坟茔、后跋。内有朱熹、王应祥、皇甫焕、叶树勳等人所撰文。
     上图

& }  s, N8 ^  o+ b5 X4 k* G
% o' J; \% W( o/ A; z/ Z5 i: o) U
260-0044[浙江桐庐]桐江莪溪姚氏宗谱  纂修者不详。清光绪六年(1880)木活字本,四册。存卷三至五、八至十。书名据版心题。卷端题莪溪姚氏宗谱。
    始祖同上。始迁祖述恭,一作百五,行宇三,晓五世孙,北宋时由湖州移居桐庐县安乐乡莪溪。
    卷三至五世系图,卷八至十行第。
    上图
) W' b5 A# ~+ \* K5 ]

/ S6 P7 N" R6 [! ~( x& {, v" o- D8 l, _( p
(4)

" N( E6 g5 a) M5 @5 C7 d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21:47:55 | 只看该作者
                                              浙江永康、缙云、建德、桐庐4县姚氏族居地及其族谱
6 V) N( T4 R7 @+ l, E7 f  @$ B5 ?5 E* W1 y! ^
1、(金华市)永康县东村街道黄棠村姚氏(姚京平族) 新修的族谱(12修谱,2005年)。
  \* x8 W' ?0 f+ p8 R 6 W2 P- h3 g: d
Y浙00?【浙江永康市永康黄棠姚氏宗谱?卷,民国二十三年重修,11修谱。只存只卷一至卷三。永康县东村街道黄棠村姚氏宗祠。(未读该谱)- K8 a; V0 z  n: |4 F( w
Y浙00?【浙江
永康市永康黄棠姚氏宗谱四卷,黄棠姚氏宗谱重修理事会纂修,理事长姚京平。2005年10月排印本。该谱是继民国二十三年后的12修谱。, d, Z$ T' Y! p8 i
' W9 x4 ?1 A* o
2、(丽水市)缙云县姚氏(姚秋林族)4 f/ _: ^5 I2 E$ U' T! D
4 N) a2 [  W( K+ V2 R. y, |2 p
260-0109[浙江缙云]吴兴郡姚氏宗谱  纂修者不详。清道光十二年(1832)木活字本,一册。存卷一至三。
9 A2 A/ a7 q% P7 k" K$ }5 H
260-0110[浙江缙云]吴川姚氏宗谱  (清)姚协庆等纂修。清同治十三年(1874)修光绪十八年(1892)续修木活字本,三册。存卷一、二、四、五。
! @  `6 V) T% ~! p% Y, h
3、(杭州市)建德市乾潭镇下梓州村姚氏
1 c% u$ X- v8 e* O- ^* [/ q
0 Z, C! P4 O1 PY浙00?【浙江建德】建德乾潭镇下梓州村姚氏族谱。(未读谱)
0 X% J  W! Q$ H3 o7 y; f
260-0041[浙江建德] 大浪姚氏宗谱四卷  (清)姚承顺等纂修。清道光十七年(1837)木活字本,一册。
{260-0042[浙江桐庐] 桐江至德姚氏宗谱十卷首一卷  (清)姚宗义等纂。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宝善堂木活字本,存卷首一二八九。)
260-0043[浙江桐庐]桐江至德姚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  (清)姚勳臣修,姚謇臣纂。1921年宝善堂木活字本,十二册。2 G3 L; ?) T, B4 e+ L
260-0044[浙江桐庐]桐江莪溪姚氏宗谱  纂修者不详。清光绪六年(1880)木活字本,四册。存卷三至五、八至十。
' b& \+ F3 b9 E' \: J5 y# d' |
: p  q1 ]! B* T6 W# ?* a
4、浙江桐庐瑶琳镇姚村村(桐江至德乡)1 Z( m5 j% ~, e0 e# h
     桐庐瑶琳镇姚村村,曾是至德乡、至西乡、至南乡驻地。2004年行政村调整后,姚村与沈村合并,包括上姚村、中姚村、下姚村、沈村、沈家埠头、张家、下水碓、荣宅、孙家、六雯头、三雯头、公房里、庄门前、外毛山、盘坞里、洪家孔里等诸多自然村组成。2013年底,有838 户3007人。
' \3 s. z1 x- g: t( V
260-0042[浙江桐庐] 桐江至德姚氏宗谱十卷首一卷  (清)姚宗义等纂。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宝善堂木活字本,存卷首一二八九。
260-0042[浙江桐庐] 桐江至德姚氏宗谱十卷首一卷  (清)姚宗义等纂。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宝善堂木活字本,存卷首一二八九。)
4 v& }; K: f+ k  w5、 桐庐县瑶琳镇潘联村(赤洲岭 )姚氏
+ X0 X) Z  B+ K, ^; h

# o( U3 o  f# r# v3 p# u. |8 V20-0043[浙江桐庐]桐江至德姚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  (清)姚勳臣修,姚謇臣纂。1921年宝善堂木活字本,十二册。2 C9 |+ J! k& q0 Y" U0 x

' |: a7 G# A4 e! Q8 [6 t! [  z& f/ u: ?! [$ Y& m, I2 ?: `* i

* U6 `# [) \8 Q6 \- s& T4 Z8 M- t
4 `5 D+ ^: G0 l* u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6-11-5 22:56: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6-11-6 05:40 编辑 1 J5 W# Z' S$ u; l* p
pszyyao 发表于 2016-11-5 06:12
0 b- ~( R- J) k“ 武康姚”(吴建国)对桐庐姚氏和永康黄棠姚氏及其族谱提供了佐证和分析:永康黄棠姚氏系桐江莪溪 ...
/ m2 H2 U5 K3 g2 O: Q

! P. z3 u+ L8 A* R* G. f       根据——姚网,姚尚明,姚廷明拍温州市平阳县五岱村凤公后裔续谱大会。3#。封姚德恭兵部尚书的诰敕、姚氏大宗宗祠记等——认为“永康黄棠姚氏是仙居姚岸的衍支”(见下文“仙居县上张乡姚岸村姚氏”)。然而,楼上“武康姚”指出“永康黄棠姚氏系桐江莪溪(中门)姚氏分支”,指出“仙居姚岸姚氏没见谱,不能确定与永康黄棠姚氏的关系”。* M# _, |) v- P: v4 u: C0 q
     这个问题要再仔细读有有关资料以辨清永康黄棠姚氏与仙居县上张乡姚岸村姚氏的关系。
2 E* F" ]. Y( `

9 A/ B  Y0 n: e/ ^) h# G6 s6 l, V: F

* B/ x" U( {! p  v& @( _0 d0 I1 O9 B
仙居县上张乡姚岸村姚氏
    始祖姚振台,五代后唐同光年间(大约公元923-930年)大理寺评事,从永嘉姚岙迁乐安姚岸(今仙居姚岸),仙居有姚由此始。
    姚岸村现有总人口大约3000多人,姚氏宗亲500多人,从振台公到目前为止繁衍36代。
    姚岸姚氏虽是仙居县的小姓,却是人才辈出。明洪武二年兵部尚书姚德恭,字元礼  又名姚思泰;本是元末浙东道副都元帅,后辅助朱元璋成明朝兵部尚书。
      姚岸村姚氏应有族谱。
      族人:姚建美(女),姚慧敏,姚善庆(原仙居县人大主任)。
      仙居姚氏显于宋,昌于元明。据《康熙仙居县志》载,宋代淳祐七年(1247),姚氏有姚炜,字孟德,为黔阳令。咸淳六年(1270)有姚源甫,字深道,官至荆湖准备将。元末明初,又有姚德恭,字符礼,元末以保障功陞浙东道副都元帅,后仕明。姚德恭可以说是仙居姚氏家族史上最为显赫的一个人。在《姚氏宗谱》中至今还保存有明太祖敇封姚德恭的圣旨。从中我们大致可以知道,姚德恭在元代时已经官居高位,其曾帮助元政府平定过苗人的叛乱,为此加官为兵部侍郎。入明以后,明太祖为拉拢人才,晋升姚德恭为兵部尚书,食邑一千三百户,子孙世袭其爵。
    (姚廷明供,姚尚明发)姚岸村现有姚氏宗亲500多人,始祖叫姚振台大约于公元923-930年从河南移居福建莆田,再迁居现在的这里(浙江省仙居县上张乡姚岸村),现在这个村总人口大约3000多人。, W$ |. X( E, P5 u( v  p, `, z- C" X
: r5 O
从振台公到目前为止繁衍36代,振台公后裔人才辈出,明朝开国兵部尚书姚泰恭 字 元礼  又名 姚思& K$ A3 [8 c' ?3 k
2 _3 H! @- i7 T: Q1 A# C8 e! H5 m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0 11:57:59 | 只看该作者
姚士龙 发表于 2022-10-20 09:55
2 _% g, _+ r& `% E0 h+ }* G你再回来看看
5 F7 q/ u( }1 X" p% P* f

  T3 o# P% G+ k4 O: l
* w% J4 g( x1 q$ K

- ~8 y3 E' }' Z9 u@古歙(四川姚)姚士龙 
- T  {7 {! q+ n7 ]+ C& f这支有多个同宗支,存世族谱多部。, p( g) ]1 N) I3 K8 N8 h
本群群友浙江永康姚京平〈肃雝堂〉 是族人。' m4 o1 ^1 _) J6 y7 g3 x3 n

! B" ^4 l$ u; W7 ?" L

2 n* ~* O' j: H: G同宗支族谱:
, T$ u7 V, @9 b" K37、桐江至德姚氏宗谱: 十卷,首一卷:[桐庐]
" g) x: O* Z  \38、桐江至德姚氏宗谱: 十二卷,首一卷:[桐庐]
! _3 e8 D7 Q/ U# D39、大浪姚氏宗谱: 四卷:[建德]  作者 (清)姚承顺等纂修 + O' d+ c4 ?& u8 T; x; R

( H5 D; I. d1 E6 k5 _4 H( [& G
8 `( l& ?5 b, g- Y5 {

9 ]7 B( k, a6 h4 u
$ T$ |, v/ c, S' f; ]
# k! \3 r: p$ R2 O- d" N0 c
姚波最近下载的浙江姚氏家谱
: t, W/ w8 ^# z6 ]- j) W1、吳興姚氏家乘六卷
2 s  Q7 r, p+ N9 l" ^
1 ~. h: r+ |- H: X# i
3 q' y0 K% C: @* ^( J6 f
2、秀山姚氏學山堂家譜不分卷" }, r8 _% p+ }# B7 m+ M9 N

# o3 Z/ k( E, u! s9 L2 G7 v

& P- N" d; C2 x' u3、始寧姚氏宗譜六卷
) J/ {+ d7 D; I6 L9 S  I3 p" |7 j' G, W1 {/ I5 a# H( d7 h

3 T& z2 A6 a( ?$ V  c: e4、鄞錫山姚氏家乘二卷首二卷末二卷
/ N8 |7 d7 \& |3 C6 j: }& ~- L  E' A8 W) h( E! v) R* e
$ L: Y* E* u4 \* \! u8 n% I- c, [
5、暨阳浣西姚氏宗谱: 五十八卷* `% q/ G; W/ C4 H3 n& W
+ R  G7 ^$ m+ @2 A4 ~4 e; u

$ S( G3 B" t9 o8 e6、兰溪龙山姚氏家谱
% [& I1 x/ _0 _# h7 ?$ ~# t3 A9 s1 L: h) E8 W: `/ T+ y. L! ?
/ s" L0 p; P  c: p
7、遂安城北纯孝姚氏宗谱: 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 R: ^! o6 c& P% E! Y
2 b# Y( h4 q6 A& ]3 |
1 s: l0 [# c# r3 N$ L
8、吴兴姚氏家乘: 二十卷,首一卷
$ ~5 d9 d' ~' f2 d8 d8 A% m% C1 K; c. H3 X0 u7 t* s; g8 y
2 L, K2 W. |: q* K$ h
9、桐江至德姚氏宗谱: 十二卷,首一卷:[桐庐]. y2 M/ t7 E5 e  n( O+ c
9 @4 M4 u- _4 `; u$ U/ y

; w9 @3 A8 x' i$ T0 {8 y10、兰溪龙山姚氏祀谱; {+ l' F" M! @0 H- e% w9 E
- b1 h9 |: c7 G3 M% h+ z0 ]6 E
5 P; R2 Q+ h+ h- J
11、兰溪龙山姚氏家谱
7 C$ U8 G  d) u/ x' V8 X, A  b3 |0 l9 L6 `

/ g# A# T# @3 [' M4 y3 o# O12、兰溪龙山姚氏家谱
2 M9 Z' i9 t  O: z/ S* g  Q+ l; Z
( s8 o# [+ f( v  C

9 R1 J4 y7 e6 E  g7 j+ w% _13、兰溪龙山姚氏宗谱
. ~9 d( p- c+ L* `" F9 g1 I
/ K9 s! [5 k% D% h0 B; |* W

  c0 n& w/ F7 I4 [0 a/ P& A14、兰溪龙山姚氏宗谱7 [! t* a( V- {% P" `; L5 A

6 Y, e% B+ @6 k' K- {
% L) X4 o! D6 g% m! d
15、瑶峰姚氏宗谱: [衢州]+ p% \1 h. W& f* ~
) x& u8 [( I7 x; B
; x0 e" @. y1 C; a( K' z: k
16、瑶峰姚氏宗谱: 二卷:[衢州]
" B* G& J0 S  v2 y+ I0 `2 f" p3 A' J; z7 {. S* t( Y

# p$ a  L. X( V' u3 e( {17、瑶峰姚氏宗谱: 二卷:[衢州]  t5 z! m6 G5 S+ U3 W* G
/ u4 p+ u" P# H+ j6 R

; i1 l4 H0 K9 }& t1 O18、吴川姚氏宗谱: [缙云]
6 {% I* ~% T! i: Y- C" O+ e1 W; G- f5 [7 W, W& u0 V: _% _4 A

2 Y. h0 g: l  J. e19、吴兴郡姚氏宗谱: [缙云]+ o/ h% M4 h( {$ b( ?7 j/ F

0 s# {- A: b$ a% f3 O( t

* m) a5 O+ [& o20、吴兴姚氏宗谱: [龙游]
6 A7 H) Q- P" x8 G  _7 a) L' U1 p. X, B" I
1 Z5 a7 F. J, M# G( T
21、吴兴姚氏宗谱: 二卷:[龙游]# \* ~/ `( `2 d& j$ T1 U1 z0 \/ f

3 j* D1 o  y3 A5 C

; i2 V; L5 c8 k: P5 K1 e6 z4 a- ]22、庆元姚氏宗谱: 九卷,首一卷8 S5 i" B% r) @; Q: i/ y7 M" p( Y) O
: Q0 o7 [8 ]7 ~3 j+ R
7 C. n6 f9 J: M/ G+ ?. {
23、吴兴姚氏宗谱: 三卷:[乐清]! B1 z0 F0 B# h% L5 K5 ]2 H

; N) u% X* H; i  k
3 }5 Z" V' @7 |  f) H0 z
24、暨阳浣西姚氏宗谱: 不分卷& T, E+ ?  `4 i
# ]5 o, ]4 b5 P& ?8 M# T% v9 T
0 _6 g4 [2 ]: _) ?4 U9 R
25、暨阳浣西姚氏宗谱: 五十八卷! y" R; Z2 X% o/ }) Q& l' W
. s9 @7 a5 R' B, X* H
+ v% F, N8 x6 b7 r( Z- @& q
26、暨阳浣西姚氏宗谱: 五十八卷
. G& I  O7 G3 O" U. p
6 X, j" q9 J- ^2 t& b% z

3 B$ c* V8 g) g9 y9 @( v' v27、暨阳浣西姚氏宗谱: 五十八卷' n5 ^1 ~% o" J) e
, I% U5 P- a/ Y. k: }

7 _2 ?; V, w5 |* P* f: }28、暨阳花亭姚氏宗谱: 六卷
: V/ M  N* O' e/ J- _0 D5 I% J) z1 X$ E9 ^
( _& t+ Q7 a/ f8 ]+ V* c6 Z
29、姚氏家乘: 不分卷:[嘉兴]
1 f: q  F; H) Z: S5 s+ n4 ?/ Z$ x( Y8 a3 ^& L: u1 W

! Z# ~) X* t7 y" h. q7 L+ R30、慈东姚氏宗谱: 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慈溪]
6 p  {3 J9 r% {5 k$ M) ?/ C
; R( V( i& a6 a! L4 l  E  S: F
; N7 S0 d' G" S+ b9 y
31、晋溪姚氏宗谱: 十五卷:[嵊县]  E# H' ?) a' ^9 R* B' O0 g1 t' Q4 |

- Q1 R* }  e. b( }2 K7 \; F+ E

9 S8 E- M, T7 t! F32、鄞县姚氏宗谱: 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 |- k: |. L1 n% ]! ?+ m8 Q1 ^. z" |7 G8 c

% U4 F, h5 a4 c( V3 `33、遂安城北纯孝姚氏宗谱: 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9 |7 I- s5 @0 K1 ]$ d  Q8 e  T# i* |0 ^7 ~6 S( C" ?8 I' ]1 E
2 i9 K) T# e9 O, b/ e
34、浙江湖州双林姚氏家乘: 不分卷:[浙江湖州]
9 @$ R( ^7 W5 C# J9 b5 j
& i5 |/ J: V$ b- e
( u: F5 m3 B5 D( b; C
35、姚氏老谱: 不分卷:[绍兴]$ }" L. a& U& i/ ~- K7 d
% {  K7 b1 R* x$ b3 y
! z' A: {4 v( e7 x4 v& q% e- H# B. p
36、重订绍兴姚氏谱: 十五卷,首三卷,附三卷& m7 `7 E3 t' G& g9 i) G
) M. I4 l0 u9 B# o9 ?0 ^

- r* a, G9 \- }8 P: A37、桐江至德姚氏宗谱: 十卷,首一卷:[桐庐]
; j7 M! o9 O) M) h- j, g
; h% T, x" t/ O

! Q8 H1 j6 v7 X  c/ F$ l38、桐江至德姚氏宗谱: 十二卷,首一卷:[桐庐]' x& m& e/ P' r) A  \& A

' F- P% `* F& Y

0 P' i4 l/ \, M39、大浪姚氏宗谱: 四卷:[建德]
8 d4 e# H: y8 T# c, p9 u7 Q: o0 Y+ B
2 \- W# U1 S  M: _2 ^
& D" B% q8 w  z$ c2 }8 E' @* Y5 G
40、吴兴姚氏家乘: 二十卷,首一卷
) x% H+ r4 m- n& Y, n1 _$ D. ?3 `7 q- X6 m  a
5 \5 x8 [1 b5 U! H# ~) }& Y' q

, z5 r* J' O1 v' `41、姚氏世谱: 九卷,首一卷:[平湖]
9 _4 p  ^' c$ Z* v7 }6 k
$ S/ [& n# M# H, U% K42、山阴柯西姚氏宗谱
5 B9 G; R7 S8 K3 s& W3 J- I  I% a0 l0 h; l% x: w6 [) k
43、剡水姚氏宗谱前集正集: 不分卷:[山阴]
* s0 P; `4 r0 d! K! K5 j
, v! u0 D6 M+ ]4 p44、古虞姚氏宗谱: 二卷:[上虞]
3 w) C" \) |% H  W" l+ U9 P/ G
% Q: _$ B  z4 `/ t0 H0 @7 O, e' O45、古虞姚氏宗谱: 二卷:[上虞]/ w* t- O8 r9 b- A" L

" I) w  l) X6 X46、古虞姚氏宗谱: 六卷:[上虞]% C' Z$ o# U. s" i( E

" j4 X: Y  L! r2 s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楼主| 发表于 2016-11-4 09:45: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6-11-6 12:23 编辑
5 S, h+ L2 N8 f" \" c
, d3 c9 ]0 ?- I: w, o               姚京平〈肃雝堂〉,(金华市)永康县姚氏 。始祖是千八公。
' e( k5 S/ O7 l          姚秋林 ,(丽水市)缙云县姚氏。始祖是千九公。
/ e! f# C- k$ G( Y3 j  @$ d
          千八公与千九公是兄弟。/ h% E& ]! Q$ k; h4 H4 x% g
0 h0 C! }( V# U' W* u: B
  姚京平,浙江(金华市)永康市东村街道黄棠村人,廿二世巽字辈。
  姚廷明已拍黄棠姚氏祠堂,姚京平是黄棠姚氏祠堂倡建者和联系人,也是祠堂简介供稿人。因此在姚廷明的拍祠堂工作(微信)群中“认识”他。正是“认识”了姚京平,才有可能有“新发现:浙江此4县姚氏是同宗”。
(2)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楼主| 发表于 2016-11-4 11:13: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6-11-6 12:26 编辑
! M/ B' _5 H/ H! _$ K; p! |
pszyyao 发表于 2016-11-4 09:45* b0 l5 r# H8 N6 a
姚秋林 ,(丽水市)缙云县姚氏。始祖是千九公。          姚京平〈肃雝堂〉,(金华市) ...
! w7 V4 J$ Y# |

7 U2 J* }; @& _: J; z* O& B      有了浙江永康姚京平〈肃雝堂〉和(丽水市)缙云县姚氏姚秋林,上海图书馆收藏的缙云吴川姚氏的2版本家谱便找到了主:; [# V& N8 l5 M% M. k

) r& ]+ z4 d, C; i* ]( B* I% [
260-0109[浙江缙云]吴兴郡姚氏宗谱  纂修者不详。清道光十二年(1832)木活字本,一册。存卷一至三。书名据版心题。卷端题姚氏宗谱。
        始祖宗国,先世居山西夹县(史无夹县,疑误),唐僖宗时官钱塘太守,因以居焉。始迁祖稚,字崔和,行千九,元季由桐江移居华溪高川,复迁缸窑,再徙括苍缙云五凤山前吴川。
       卷一谱序、凡例、家训、像赞、墓图,卷二世系,卷三行第。
      上图

$ M0 Y( V$ v& j& u& P
260-0110[浙江缙云]吴川姚氏宗谱  (清)姚协庆等纂修。清同治十三年(1874)修光绪十八年(1892)续修木活字本,三册。存卷一、二、四、五。书名据版心、卷端题。
       先祖同上。卷一续修谱序,卷二世系图,卷四、五行第。
      上图

' j. p* f7 b4 J  ~+ k3 E
——缙云吴川姚氏(姚秋林族)已经没有上列的2版本家谱,所以我说可以去上海图书馆读或复印。
      由此还可知,缙云吴川姚氏的始祖是【唐】宗国公,千九公(讳稚,字崔和,行千九)仅是始迁祖,“桐江移居”。永康黄棠和缙云姚氏(姚秋林族)祠堂内有“桐江世胄”匾,是这个来历吗?

7 B" W" w8 w! _3 N7 W(3)" q. h( V1 d0 R& j- e4 D

% @' p4 l: |  t8 Y, f. y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6-11-4 22:39:11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6-11-4 22:34* @) M3 l5 F$ x* s( C
姚廷明拍了(杭州市)建德市乾潭镇下梓州村姚氏宗祠耕历堂(联系人姚台志),并报道: 祠堂古朴 ...

9 M/ R# @5 @3 ?7 w6 N+ b6 m. v8 G. s% L% i3 K
楼上4谱是浙江桐庐瑶琳镇姚村村(桐江至德乡)姚氏宗谱
     桐庐瑶琳镇姚村村,曾为至德乡、至西乡、至南乡驻地。该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2004年行政村调整后,姚村与沈村合并,包括上姚村、中姚村、下姚村、沈村、沈家埠头、张家、下水碓、荣宅、孙家、六雯头、三雯头、公房里、庄门前、外毛山、盘坞里、洪家孔里等诸多自然村组成。2013年底,有838 户3007人。
         姚村历史上由姚氏、沈氏两大家族在此繁衍生息。沈氏家族系南朝大文学沈约后裔,沈氏家族第56代裔孙沈计于唐玄宗朝间(712—742),从苏州闾门外吴兴徙居睦州桐庐至德赤洲岭脚(今瑶琳镇姚村村沈村),为桐江沈氏始祖。
        姚氏家族系唐代名相姚崇后裔。北宋天圣七年(1029),姚述德、述先、述恭兄弟慕桐江之丽,溯流而至,老二述先择居至德赤洲厚伦里青石桥(后称姚宅,即今姚村)。至德姚氏后裔兴盛,渐成望族,在桐庐形成十大房族。至德姚氏儒宦辈出,历史上曾考中进士4名、贡生36名、举人7名。
明代以后,陆续迁入其他诸姓。多种姓氏共居一庄,民风淳朴,和谐相处。
6 x8 W4 y$ P/ x( T% C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06:11:44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6-11-5 22:56# k- x% [: h' x8 p
根据——姚网,姚尚明,姚廷明拍温州市平阳县五岱村凤公后裔续谱大会。3#。封姚德恭兵部尚书的 ...

, m3 a# t3 j6 ?$ B1 |今天再读——姚网,姚尚明,姚廷明拍温州市平阳县五岱村凤公后裔续谱大会。3#:
" v9 U# n+ i; A' E4 g7 u2 a, r     图5、图6(姚氏大宗祠记),其中有“第七子…再迁永康姚塘”,由此不能判断永康黄棠姚氏与仙居县上张乡姚岸村姚氏的关系。
, T0 f7 o+ }+ ]; z8 U% c* a0 o
    姚廷明又提供:# @( v# E3 q+ r; j% I
    姚岸村现有姚氏宗亲500多人,始祖叫姚振台大约于公元923-930年从河南移居福建莆田,再迁居现在的这里(浙江省仙居县上张乡姚岸村),现在这个村总人口大约3000多人。4 ?* f) D, Y2 z( {! }( V% H1 X
1 p$ v7 p' i6 q8 f; [/ r4 e
   从振台公到目前为止繁衍36代,振台公后裔人才辈出,明朝开国兵部尚书姚泰恭 字 元礼  又名 姚思
3 C* E3 A- b  Z3 ]% ?3 S. w* b
——仙居县上张乡姚岸村姚氏与福建莆田是什么关系?
' X' f: o  T# o$ _6 P# o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12:20: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6-11-6 12:34 编辑 1 c+ t0 k7 g+ Q
pszyyao 发表于 2016-11-4 09:450 Q' @) ^. |4 a$ [$ c
姚京平〈肃雝堂〉,(金华市)永康县姚氏 。始祖是千八公。
* F" s: w( N$ y% v8 A2 E          姚秋林  ...
; N; F# z, V) ]* t6 u' O! [; V7 h
& L$ X% }6 Y% e6 R
      现在应来说永康姚京平〈肃雝堂〉的(金华市)永康县东村街道黄棠村姚氏 新修的族谱(12修谱,2005年)。
7 l* H* b) w* q: n( Q7 Y
# j' A% K6 Z1 i! T% _【浙江永康市永康黄棠姚氏宗谱四卷,黄棠姚氏宗谱重修理事会纂修,理事长姚京平。2005年10月排印本。该谱是继民国二十三年后的12修谱,明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始创永康谱。
. w( F8 X" |: |/ a3 x. t% }  H
    先祖姚宗国公,唐僖宗时任兵部尚书,值黄巢起义公移镇钱塘,后人分迁徙居浙江各州县。永康[]姚谦鸣(训三),珮公又转迁黄棠。宋时,九世孙伯欢公以名进士判睦州,占籍建德。越三世,春一公徙居桐庐莪溪,为第一代祖。明初,谦鸣(训三)公先后徙居永康华溪、高川,是永康三十八都的大太公。鉴于黄棠山环水绕,景物优胜,珮公又转迁黄棠,生息绵延,为邑东望族。, j/ [! u6 k/ D. _; F* m8 @
明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始创永康谱。. C! [* X' K, P$ L" Z4 t9 ~1 e9 j
     共编为四卷:卷一以民国二十三年宗谱卷一为主体,增益近新与修建姚氏宗祠资料。卷二、卷三为支系世系卷。卷四以民国谱卷二、卷三为主体,使仅存的黄棠姚氏历史文化遗产,随着新谱的编印而永久留存。由于民国老谱支系卷的缺失,已不可能循正常顺序,从源到流逐代延伸,而采取由各房子孙逐代上溯,追根溯源,实现上下衔接。

& q; [* S* C/ @2 @" }$ G; N' L
    在续修12修谱之前,黄棠姚氏,当年分由专人执掌的清嘉庆、道光、同治、光绪老谱各一部,民国二年重修谱七部,以及民国二十三年重修谱十一部‘经文化大革命之彻底破坏,均已烟飞灰灭,荡然无存。幸得义乌姚氏族人提供了民国二十三年谱卷一。嗣后又从油川象仪获得民国二十三年谱卷一至卷三。这极大地鼓舞了黄棠父老兄弟,决心迎难而上,再修族谱。
    因此,在楼上提供的黄棠姚氏各县同宗尚存世的6部族谱(上海图书馆收藏)信息便具有实用和参考意义。
(6)

" \- Y$ s& f* J" i
   

5 q9 P  \4 Q. s  [% M; q- ?7 Z4 h( Q2 D( L. x+ i+ ]
; v6 s' X& b! p9 p9 J* j
     # r% G+ g$ b9 T/ C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14:28:43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6-11-6 12:20% M3 H6 f% t5 m( |) u: R
现在应来说永康姚京平〈肃雝堂〉的(金华市)永康县东村街道黄棠村姚氏 新修的族谱(12修 ...
; e/ h4 A( }# e+ {& ~
     我姚京平〈肃雝堂,浙江永康) :建议将《祠堂简介》的一段话修正为:我族排行字第是:春恺训谕 ,玫玱英雄,乾震恒泰,升明复同,颐谦鼎萃,益巽咸蒙,临观需履,晋豫济丰。今已落代到二十五世“临”字辈。     原文:己历"春、恺、训、谕、玫、玱、英、雄、䢀、震、恒、泰、升、明、复、同、颐、谦、鼎、萃、益、𢁉、咸、蒙、临"二十五代。$ ?# Q! }$ V! V
——因为原文含有黄棠姚氏的排行字第(辈字),没有明确指出,有漏字和错字。姚京平赞同。
, [7 Z- _% `) ?6 V) S     还给筒介加上一句话,表扬3位出巨资支持建祠堂们族人——这次重修宗祠,得到广大族人赞同和捐资,特别是姚咸洪、姚益峰、姚瑞庭三宗亲鼎力支持——姚京平说:# U, j, C2 ?6 u6 \& C9 ]" L
老头子你的建议是对的,我们宗谱上也是四字连的共有三十二代的字行按照你的建议帮修正一下,还有他们三位加到中间去,谢谢了教授!
- m$ p% a1 ]4 T" M* @          我们这次修的宗谱错字,漏字很多,一是修谱人不专业又不认真,二是谱发到家庭也很少人看过查对过。二次将园谱集发了才发现他们有地方错了,包括我自己也没有好好读过。只能等下次修谱,决定请修谱专业的老师修应该好多,省很多麻烦事,我们上次定是二十年重修一次还要八年,以后还请教授多指点的!8 J" x) x% Y2 ?. ?7 l2 c1 i

; m' }- c2 o* f' \0 B1 _% H; D$ `$ J" Q

+ J8 V" t7 Y  r  H1 [# x&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11-5 09:5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