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沉痛悼念姚盛发先生
5 X) D0 ^* M& o) G' e' L 文/姚浔江6 F/ V# V8 w. Y3 B: N6 o- }
9 r# }; |& R& _ b$ O! {5 ?8 y6 z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齐聚于大桥镇山口村南有屋,共同悼念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一位桃李满园的良师、一位家风淳厚的贤者——修水县姚氏文化研究会顾问、曾任族委会秘书长、副会长、退休人民教师姚盛发先生。7 R+ k8 L0 i+ s. \1 G9 b
先生于2025年8月16日上午溘然长逝,享年83岁。他的离去,是修水教育界的损失,是姚氏家族的悲痛,更是所有受其教诲、受其恩泽之人心中的一道永难填补的空白。
! C& a; Y2 b) a. Y- c( o 姚盛发先生生于1942年,青年时代便立志教育,以一支粉笔、三尺讲台为终身事业。数十年来,他扎根乡土,传道授业,诲人不倦。他的课堂,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品格的熔炉。他治学严谨,却又不失温情;他要求严格,却始终心怀慈爱。在他眼中,每一位学生都是可塑之才,每一颗心灵都值得悉心浇灌。
8 y6 j- _$ M& ^! Y 先生执教数十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他的学生中,有扎根基层的教育工作者,有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才,更有许多像他的儿子姚海、姚新生、姚超群一样,继承师志,投身教育,成为新一代的育人者。先生的教育精神,早已超越课堂,化作一种家风、一种信仰,代代相传。$ o+ S* O# X% j# y) J
姚盛发先生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教师,更是一位持家有道的长者。他与夫人相濡以沫,携手数十载,共同培育了四个杰出的儿子,使姚氏一门成为修水远近闻名的“教育世家”“才俊之家”。) r0 W2 o$ U6 M' P* I* f' o. Q8 G
长子姚海,秉承父志,执教杏坛,以渊博的学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了一批批优秀学子;次子姚新生,远赴遵义医科大学,成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医学领域贡献卓著;三子姚雄鹰,商海驰骋,创办实业,以诚信立业,以智慧兴业;四子姚超群,亦步父兄后尘,深耕教育,成为大学教师,延续着姚家的教育薪火。" r! }/ [/ {* {4 V+ k1 x! Q5 x% `& B
更令人欣慰的是,孙辈们亦不负期望,或攻读研究生,或跻身高等名校,展现出姚氏家族崇文重教、奋发向上的优良家风。先生虽已远去,但他的精神血脉,仍在子孙的成长中熠熠生辉。' W6 a; f) S. x; Z: P4 O
先生退休后并未闲居,而是投身于姚氏文化研究,担任修水县姚氏文化研究会顾问、秘书长、副会长等职务。他潜心梳理家族历史,弘扬先贤精神,推动宗族联谊,使姚氏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他常说:“家族之兴,在于文脉不断;家风之正,在于德行不衰。”他的言行,深深影响着姚氏后人,也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H; N4 J8 Y. b, D; `1 Z% f" f
先生一生,以德立身,以文化人。他的品格,如山间青松,挺拔坚韧;他的胸怀,如修河之水,宽广深沉。他留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做人的境界;不仅是家族的荣耀,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G% y$ d- q) B/ x4 T! _
今日,先生已驾鹤西去,但他的音容笑貌仍历历在目——那温和的谈吐,那睿智的目光,那谆谆的教诲,仿佛仍在耳畔回响。他的离去,让我们痛惜不已,但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 o& a' o$ d8 i, @" l8 N& ?1 O) x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先生之德,日月同光。
5 `& B# \& D7 _/ @ 姚盛发先生,请您安息!0 A/ s; z5 ], {% A+ a
您的教育理想,将由您的学生、您的子孙继续传承;您的精神品格,将在修水这片热土上永远流传;您的音容笑貌,将永远镌刻在我们心中,成为不灭的明灯。
- F6 w3 P5 U |9 _3 m, g0 t$ o 2025年8月17日4 i) j+ }" W; C7 V
, N" ?5 t+ L& O0 g,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