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2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七品知县
|
推荐

楼主 |
发表于 2022-3-10 17:55:53
|
只看该作者
附录1:自舜帝至姚平的世系
) F/ s5 `9 _' l( E7 u% E* g这部分主要参考汉史学家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史记·陈杞世家》和《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唐史学家姚思廉的《姚氏得姓源流变迁世系直说》,以及浙江上虞姚氏族谱(1878年)等,夏商周历史纪年参考了夏商周断代工程中的《夏商周年表》。" E( {" y7 y- ]1 Y
7 Z9 `/ e" L( w Q一世祖:舜,字都君,号重华。公元前2277年—公元前2067年)为上古“五帝”之一。舜治理天下的时候,大行仁政,至孝笃亲,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太平盛世。舜帝112岁时让位给大禹。妻子娥皇没有生育;女英生有二子:商均和季厘。
, r& k6 z& N }5 M% p5 K5 g
9 L2 t( B; B3 |$ e& O7 A! O$ ?& M3 U一、夏朝(公元前2070年)
7 O' N5 B5 N7 q* b1 i二世祖:商均,舜帝禅位给禹,大禹封商均于虞(今河南虞城县)为虞侯,后来改封于陕西商城,故史称其为商均。
( l7 E! ], t2 X, v3 B' I6 q. n9 b: o; X" `& Y/ D! k& g2 g
三世祖:夷伯,商均子,袭侯爵。
W9 ^& i& {- x! N
5 v& U g8 y- u1 G) J( T O3 M四世祖:强馀,夷伯子,袭父爵。% u' G4 R7 D+ \* I* t0 P
9 z; W$ e/ J( H+ J% z五世祖:颉,强馀子,袭父爵。# d- E4 p+ l- d
% Y. x* \8 ~$ N! u六世祖:梦熊,颉长子;
. M) v/ Q! {5 i' J/ N
6 g% M- c, ^: [; v1 G8 B虞思,颉次子,袭封父爵,有贤德,辅佐夏室中兴,世称虞宾。: J3 h- @/ q6 C8 K$ G6 s: W: D
) n, @" t8 {9 ^3 r
七世祖:汶,梦熊子。学豢养于刘累,以事孔甲。累败而逃,汶因失国。相君谏,以为有虞氏国家受命之事,不可绝祀,乃求汶叔思,复封于有虞。思卒,子立。
" N# S, @. i# z( L7 U9 Q; H* _ g" d! l6 }5 b/ D( U6 _4 }
友龙,袭虞侯,系汶叔虞思之子。* Q5 W" C1 [4 Q$ a0 h
5 F* p1 W- p. d- H7 ~: S
八世祖:寿盻,友龙子,袭父爵。, ?$ V) x" E; Z' K0 I4 N
! d/ r2 c: @, t' U$ M九世祖:叔仪,寿盻子,袭父爵。
) j/ H7 _" U E! P" i
/ l" j. z6 y9 f* T+ k) U& `十世祖:康伯,叔仪长子。+ x! c$ i* o9 Y: B% S# T/ r
$ D1 y$ `. i. d/ F+ P0 [2 ?! I1 ~康仲,叔仪次子,追谥虞侯。
6 o8 w& O; n0 R% _+ l" R6 M3 _
7 ~+ M9 H3 v9 o( q. x十一世祖:宗石,康伯子。8 o9 d# y6 e7 |! c
, ^9 `1 ~3 [2 P* h; K* m
祖妫,康仲子,追谥虞侯。
, O0 c9 H! q1 E6 R
% `* o+ }. E3 w' F2 O+ c二、商朝(公元前1600)4 ]2 X: |# [1 U6 r
十二世祖:世期,宗石子,忠谏于桀,为桀所灭;7 w, y% y E* {: f
1 H& D) y% Q" u7 D! t: A+ g/ z
发,祖妫子,谥思公,商汤灭夏桀(公元前1600年)而有天下,悯舜后(有虞氏)之失祀,乃复封发公于虞,以奉舜祀,并追封其父、祖。
2 B0 b r- c2 h! p2 u: V( R3 I( Z5 v* q( ~# z! R7 W$ S) u6 W& i! }
十三世祖:妫方,发子,袭父爵。
6 k6 N% C7 Y, {% R
: |) J9 f; Z9 X: B: z: {十四世祖:振,妫方子,袭父爵。
& a, g. }9 ^; g. y/ h# {( e2 i( b' X: V6 Y- [, a k; y
十五世祖:维,振子,袭父爵。
8 |4 n( _* t o% _% s1 K8 a3 N- ?% a) b5 r+ o6 o* \ a; [
十六世祖:寿固,维子,袭父爵。1 ]- h7 v: A O
$ Q0 S, k$ v* n4 s- W) \2 O十七世祖:敖,寿固子,袭父爵。
' w% {6 n6 @% }4 s
; k ] w0 w/ O: i1 h7/15- q n$ P g0 {5 b
* H* M7 c) T8 O% L, K2 R十八世祖:胜,敖子,袭父爵。
7 D/ {' e% G+ q) d
- f6 u N- c2 }十九世祖:元捷,胜子,袭父爵。
3 R$ I$ C# j1 w$ y, B
5 Y9 {' P) U$ c. {) g二十世祖:偃,元捷子,袭父爵。
7 t ]: d0 J& o, h' m: q4 R
$ {$ ?5 T/ q' r, I1 p; u二十一世祖:姑疆,偃子,袭父爵。
f7 J. O; b- ]9 O8 Z6 J2 j' b4 `! O; Y: Q" a
二十二世祖:公允,姑疆子,袭父爵。
6 `' w3 ~* a2 p% _6 q4 l3 F, B$ _' v' D7 i# y
二十三世祖:蔺,公允子,袭父爵。- q: r% Z/ ~, R" {' h8 _0 I
# |2 g+ e* t: l二十四世祖:填叔,蔺子,袭父爵。7 y, q2 Q* R9 W) {7 M
! T& q1 l7 v/ h. v" s) u, e G
二十五世祖:野,填叔子。
' E8 d; w4 N# `% ?. _' r: |% ?9 P4 C$ n5 x4 n
二十六世祖:无歝,野子。
0 I) m/ W3 B, \* M5 \9 N
0 E' i5 R, Z. E$ i* \二十七世祖:菑,无歝子。0 s6 B) b9 \3 _" `- v3 T
8 H9 B5 `& x" }9 u+ n# |二十八世祖:叔正,菑子。
+ N" E0 g/ N/ G
2 C# L+ V# F2 q1 l6 K二十九世祖:献子,叔正子。/ D2 @. o$ D% W: h9 Q3 }4 @% M
7 x! c1 ^3 S# u) |* n! G% \
三十世祖:亚寿,献子子。5 s/ U& L0 r9 t, X) H0 `
& G5 _. a5 v9 M# G三十一世祖:元寿,亚寿子。
/ B: ~1 S! L- f. Z- E# T. Z x% W8 Y' @- K, p
三十二世祖:梦延,元寿子。* I: n8 Y* O4 G# E0 l
w' z4 I4 b# A# T7 M5 x. S! f
三十三世祖:阏父,又名遏父,号虞遂,梦延子。仕周武王,官为陶正。助周克商。公元前1046年,经过牧野之战,推翻了商纣王的统治,建立了周朝,周武王取得天下后,进行大分封诸侯,封阏父之子妫满于陈国,都城宛丘(今河南省淮阳县)。
6 Y$ B6 a3 L3 E6 u1 B5 Z6 I0 |/ J6 U) a3 k- l+ i
三、周朝(公元前1046年)) |- ?- ~0 E$ P' [
三十四世祖:妫满,阏父子。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得妫满,封之于陈(今河南淮阳),以奉舜祀。周武王将长女太姬嫁给妫满,封妫满于陈地,公元前1045年建立陈国,后代以国为姓,改姓陈,妫满死后,谥号为胡公,故又称胡公满,是陈姓、胡姓的得姓始祖。据考,陈胡公生于公元前1067年,卒于公元前986年。
5 ]& b3 m. I- l' S* G/ [6 |$ v$ W+ Q- T( k
三十五世祖:犀侯,申公,胡公长子;在位25年,公元前985-公元前959;; u ~% `! I' b; u
{- o+ s9 o/ S 皋羊,相公,申公弟,在位45年,公元前959-公元前915。
p2 e$ A t6 ]
t) q: G$ k: q L三十六世祖:突,孝公,申公子,在位36年,公元前915公元前879。0 p( ]: c, `& a
& I: h2 w# a8 M3 Z1 J6 l
三十七世祖:圉戎,慎公,孝公子,在位23年,公元前879-公元前856。
, W% h! w7 N4 L, o/ d. N
( \" @+ {) G0 n9 b: Q5 E三十八世祖:宁,幽公,慎公子。在位23年,公元前856-公元前833。) x% d0 E% w8 t% E4 w
1 n+ ` E) Q; [+ ?1 L, G9 {
三十九世祖:孝,厘公,幽公子,在位36年,公元前833公元前797。厘公六年(公元前827年),周宣王继位。
' ^8 _% A8 p' L5 B8 d+ l0 w9 O+ g/ N# _. ^
四十世祖:灵,武公,厘公子。在位15年,公元前797-公元前782。
% ?- y( r# E0 b9 u- a+ c$ K7 X2 D7 y! g- q
8/15
$ A5 N0 N% G" B/ `! o/ v- i! W4 s, J* o
四十一世祖:说,夷公,武公长子。这一年(公元前781年)周幽王继位。在位5年,公元前782-公元前777。
9 m: T5 j' w% p" B1 n1 u5 }9 C6 B. i. W3 n7 y7 S
燮,平公,武公次子。平公七年(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所杀,周平王继位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在位23年,公元前777-755年。* n" `. U: g" D2 v
& n3 A5 d& y( y四、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
( ~/ \' D3 x7 {3 N3 o! S四十二世祖:圉,文公,平公子。在位10年,公元前755-前745$ q) ^, o7 X! T }# h$ A6 a
# X" r/ [( [/ e
四十三世祖:鲍,桓公,文公长子。在位38年,公元前745前707。( n/ h( C0 P1 v; \- K& t, w
) @3 Z1 }9 C6 [佗,文公次子。
& O; i4 @% V/ P8 Z I. C5 O7 H9 w" U& A1 z- f" K( E9 g
四十四世祖:跃,厉公,桓公鲍之次子,即位第二年(前705)生子完,字仲。跃在位7年,于周桓王二十年辛巳(前700)八月卒,谥厉。时陈完年幼,跃卒,传位于弟林。
# x+ X& j! W: L3 s7 Z2 ?* t! ^" q9 Z# R
庄公林,桓公鲍三子,继跃而立,在位7年,卒于周庄王四年(前693),谥庄。& \3 Y% c' Y7 z- K! o
$ q5 B2 F( ^" p4 j R# H
宣公杵臼,桓公鲍幼子,庄公林胞弟。周庄王五年(前692)继兄庄公而立。宣公生子御寇,立为太子。又嬖姬,生子款。周襄王四年癸酉(前648)十二月卒,在位45年。谥宣。
* ?$ F' \) G: J. J& f( p2 D& @) v7 W9 q; b# s' L$ E
四十五世祖:完公,厉公跃之子,谥号敬仲,宣公二十一年(前672),杵臼欲立其宠姬之子款,遂杀太子御寇。御寇素爱厉公之子完,完惧祸及己,乃奔齐。为避免遭到追杀,改姓田)6 @8 [. A! G; b5 S
# O+ Z5 R7 j8 u; `3 w8 O4 H四十六世祖:穆公,稺讳孟夷,完长子;在位16年,公元前647-公元前632% e& b% x f" F, H& r8 f: M
$ c. T- \+ ~. x E密公,完次子;
0 w$ T8 F t# w1 r2 `
6 [5 \5 F9 Z1 s& V# g伾公,完三子;
/ o5 e. y) X g, |3 a3 N5 v3 K" o. I% f0 r$ ]
洙公,完四子;5 Y& t$ }. q5 j
* R7 `. u/ F% H- ~宰公,完五子。
$ H& ^% ?: R! ]7 Z$ M$ _% j
4 A. \' W; u" [% I! U( o: d5 f8 A7 g" ~四十七世祖:湣孟庄,孟夷子;
" S* m4 J" R' j, I4 _, C5 y& O9 r
& `) `/ b* X& r# j+ s' x5 P; C子圉,灵公,共公子。
1 \8 k' I; k/ N0 P9 q+ F0 D! |. h k8 P% |/ U: l: G6 z. w- i
四十八世祖:须无,文子,续公子;* z q9 H; E* j7 p4 B9 D
$ n$ p# ? B% U2 H
午,成公,灵公子。" F5 ^& E; }2 F' y
; w+ j. I j7 e [# T% n) Z: o/ [
四十九世祖:无宇,桓子,文子子。
' b5 D0 |* X4 ]' R4 s+ U9 g% O
, Y# b" C: }) \ 弱,哀公,成公子。 V" z' I* }9 ]$ w% R2 n
3 R. P: }5 `3 l: v
五十世祖:开,武子,字疆,桓子子。
3 P2 X0 j+ N, l( o+ Y# O& N; s! e4 E6 h+ D% U, h' Z: ]
吴,惠公,哀公子。
5 k* ?# D1 m1 u1 ~' Q+ g/ t0 v$ p1 q$ E
五十一世:乞,僖子,谥曰“釐”,武子子。
- d! I; c7 r- n6 T* |$ D/ w& Y% ^: G& c% l# A4 }9 w; k
五十二世:恒,田成子,僖子子。 U, h. L1 _; Q
" @4 k- q# j/ |五十三世:盘,田襄子,成子子。
/ T4 l# ]- j' W( S# W) x) u+ d; T1 m8 V
五十四世:白,田庄子,襄子子。
- H* @* Z; a6 s. P v0 r& Z; I$ m' X' X* H& }3 B: C% Q& q
9/15) {' T2 L) r( U7 o
) `( N2 `) F s: T
五十五世:和,太公,庄子子,公元前395年废掉齐康公,自立为国君,完成了田氏齐国代替姜氏齐国的全过程。田和自立为田太公,是陈完的第十一代孙。齐康公十九年(公元前386年)周天子封田和为齐侯,列于周朝诸侯的行列中,此年即为田和称诸侯的元年。
8 x. j5 u* U1 T8 _
& @9 O1 R; I `4 d五十六世祖:午,桓公,太公子。(公元前375-公元前357在位)
7 N. @+ ]; }% T! @" m8 }. R, \1 |- l! L" _$ Q v( E
五十七世祖:因齐,威王,桓公子。戊子始称。(公元前357-公元前320在位)
, K3 [$ \" g" _0 R Y( f$ n7 m# d4 c0 }/ e; K7 j/ M
五十八世祖:辟疆,宣王,威王子。(公元前320-公元前301在位)& S+ {0 ^4 F1 D2 |2 G& z5 Y
) w- N( P, e+ r' O
五十九世祖:地,愍王,宣王子。(公元前301-公元前284在位): \3 y3 }% C: @- W1 ^# I
$ e' o# d$ d9 s- R G6 n六十世祖:法章,襄王,愍王子。(公元前284-公元前265在位)
% Z5 M4 C4 ?$ T! h' u' P+ K" T
, r5 f3 b7 u& v; G$ u'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