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
推荐

楼主 |
发表于 2018-7-30 23:22: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18-7-30 23:43 编辑
[size=20.352px]民间统宗统系的家谱源于明嘉靖皇帝以后。 明初家谱的体例得到了发展,增加了“序、跋、谱例、世系图、世系录、先世考辨”等内容。民间修谱多沿袭欧阳修、苏洵的“小宗之法”。自嘉靖推恩允许民间建祠堂以后,民间建祠堂之风兴起,由于姓族间的竞争攀比,又使得民间祠堂的规模越来越大,一般姓族不堪重负。为缓解的筹资压力,民间又逐步兴起了连宗修祠之风。而联宗建祠的成功,又催生了各姓各氏的联宗修谱之风,家谱的体例增加了“祠堂、祠产”的内容。各姓各氏都开始出现了统宗统系的族谱、宗谱、大宗谱,随意上溯,攀援望族,趋附名门,冒接世系,乱认先祖的现象开始出现。
[size=20.352px](明代嘉靖年以后,[size=20.352px]各姓各氏都开始出现了统宗统系的族谱、宗谱、大宗谱,随意上溯,攀援望族,趋附名门,冒接世系,乱认先祖的现象开始出现。
[size=20.352px]南昌姚氏正式修谱也是在明代,可是奇怪的是,南昌姚氏却没有随意攀附名门,还是以在历史上并不出名的彦国公为始祖,并且早在南昌姚氏未正式修谱以前,从灵源迁出的不少彦国公后裔也没有攀附名门,比如湖南平江姚氏,湖北红安姚氏,黄陂姚氏,他们先祖带走的都是灵源老谱系。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值得深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