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老兔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所有56个民族各族全家福照片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433 天

连续签到: 20 天

[LV.9]二品侍郎

21#
 楼主| 发表于 2011-5-23 18:13:26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 Y, y1 x" n9 \; p1 E2 _- P  S

: J$ h; `* [* ~5 r9 M/ I' b
7 T; V8 Q" n7 q% F1 }佤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35万多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的沧源、西盟、澜沧、孟连、双江、耿马、永德、镇康等县的山区与半山区。即澜沧江和萨尔温江之间、怒山山脉南段的“阿佤山区”。与汉、傣、布朗、德昂、傈僳、拉祜等民族交错杂居。
- D# U, _3 `; d, R' u' z在佤族地区普遍流传着“司岗里”的传说。西盟地区的佤族解释,“司岗”是石洞,“里”是出来,意即人类很早是从石洞里出来的。传说从石洞里最先出来的是佤族。石洞位于阿佤山中部,离西盟县城以西约六十多里地的附近的山上。至今西盟等地的佤族人把石洞视为“圣地”。而沧源地区的佤族解释“司岗”是“葫芦”,“里”是出来,意即人类从葫芦里出来的。   各地区的佤族虽然对“司岗里”解释不同,但都把阿佤山视为人类的发祥地,同时也共同反映他们都是阿佤山一带是最早的居民。“司岗里”是佤族对自己本民族古穴生活的回忆。

签到天数: 433 天

连续签到: 20 天

[LV.9]二品侍郎

22#
 楼主| 发表于 2011-5-23 18:15:16 | 只看该作者


" y" C2 P9 S: c& b& T7 _
% L5 R( p4 \( U8 R9 j: c: E% F; j- @8 }- G
  r' t" o5 a8 b5 F, a  R+ }  [
畲 族 (shē zú)She ethnic group 畲族自称为“山哈”,“哈”畲语为客人。 畲族、輋民是汉族对“山哈”的他称。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散居在我国东南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省境内,其中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广大山区。2 \' B5 E- M# D& u- c- ~
畲族是我国典型的散居民族之一。他们自称“山哈”。但这个名称,史书没有记载。唐代,居住在福建、广东、江西三省交界地区。包括畲族先民在内的少数民族被泛称为“蛮”、“蛮僚”、“峒蛮”或“峒僚”。南宋末年,史书上开始出现“畲民”和“拳民”的族称。“畲”(She),意为刀耕火种。解放后,改称为“畲族”。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畲族人口数为709592。畲族极少部分使用畲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90%的畲族操接近于汉语客家方言的语言,但在语音上与客家话稍有差别,有少数语词跟客家语完全不同,也有部分操闽南语。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全国只有一个畲族自治县,她位于浙南山区,景宁畲族源于唐永泰二年(766),从闽迁居浙西南时落户景宁,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因此,景宁又称为中国畲乡.
- k2 Q1 T2 I/ V. U: ?! z" X$ Q

签到天数: 433 天

连续签到: 20 天

[LV.9]二品侍郎

23#
 楼主| 发表于 2011-5-23 18:18:13 | 只看该作者

* V; }# R" G2 W8 w: j2 ?+ C
# A( [7 g% S( s4 g' o5 e
台湾少数民族分为阿美、泰雅、排湾、布农、卑南、鲁凯、曹、雅美和赛夏等9族,分居全省各地。, A! y, f$ s% ^: B5 i& P4 H3 f) x
台湾的少数民族,清代稱「生蕃」、「熟蕃」、「化蕃」 。
9 l1 O' ]( g/ j) e8 @' P所謂生蕃就是指目前較廣為人知的泰雅、太魯閣、賽夏、布農、鄒、排灣、魯凱、阿美、卑南、雅美(現亦有人稱達悟)日本人統稱這些族群為「高砂族」或「高山族」 。4 t7 K. c# L' X1 F$ A: h! O' t
而熟番則指稱已經幾乎漢化的「平埔族群」,平埔族群不是一個族,而是一個統稱,臺灣語言學者李壬癸在一九九二年〈台灣平埔族的種類及其相互關係分類〉一文中,提出了七族十四支的看法:卡瓦蘭(Kavalan)、凱達格蘭(Ketagalan)【下分:馬賽(Basay)、雷朗(Luilang)、多囉美(Trobian)等三支】、巴布蘭(Baburan)【下分:道卡斯(Taokas)、拍瀑拉(Papora)、貓霧(Babuza)、費佛朗(Favoran)等四支】、拍宰海(Pazeh)、洪雅(Hoanya)、西拉雅(Siraya)【下分西拉雅(Siraya)、馬卡道族(Makattao)以及大武壟(Taivoan)等三支】。
! K/ e0 ?9 k/ E  g! M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将所有台湾原住民族统称为高山族,并划分为中华民族中的其中一族,为56个民族之一。在1949年,於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编制之下,认为台湾原住民是曾在中国的居民后裔,主张该南岛语系族群自吴越一带迁徙而来,并认为因战争或其它缘故,亦有少部分高山族散居在福建省及其它地方。由於中国方面在进行民族识别时是以较约略的方式划分,因此对台湾原住民族之间的细部差别并不强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2000年人口普查,4,461人被认定为高山族,其中据估计1,500人为阿美族,1,300人为布农族,510人为排湾族,还有其他族。

签到天数: 433 天

连续签到: 20 天

[LV.9]二品侍郎

24#
 楼主| 发表于 2011-5-23 18:19:47 | 只看该作者


5 |6 \9 _1 s2 {, `$ k
: E  s0 y2 E0 J, \
" R! K6 Z  y& b$ H拉祜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1990年人口统计约41万,主要分布在澜沧江两岸思茅、临沧两个地区。其中78%分布在澜沧江以西,北起临沧、耿马,南至澜沧孟连。
7 ?! N" _0 _& |8 q, _8 P拉祜族与彝族、哈尼族、傈僳族、纳西族、基诺族等属于同一族源。   拉祜族源于甘肃、青海一带的古羌人,早期过着游牧生活。后来逐渐南迁,最终定居于澜沧江流域。其服饰也反映了这种历史和文化的变迁,既具有早期北方游牧文化的特征,也体现了近现代南方农耕文化的风格和特点。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澜沧江流域的思茅、临沧两地区,相邻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及玉溪地区也有分布。其中,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和孟连傣族拉祜族自治县是最主要的聚居区。另外,作为跨界民族,缅甸、泰国、越南、老挝等国家也有16万多拉祜人居住。他们主要从事农业。   拉祜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拉祜纳和拉祜西两大方言。过去无文字,20世纪初西方传教士曾创制过用拉丁字母拼写的文字,因欠科学,未能推广。新中国成立以后,创制了新的拼音文字。

签到天数: 433 天

连续签到: 20 天

[LV.9]二品侍郎

25#
 楼主| 发表于 2011-5-23 18:21:21 | 只看该作者

$ T' I" n; P+ z1 B

2 N1 D6 T2 m. o8 P: Y+ I  V3 S9 r

水族是水生动物的统称。也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省。三十四万人。操 水 语,属 汉 藏 语系 壮 侗 语族 侗 水 语支。与古代“ 骆越 ”有渊源关系。另外还有搜神记中的水族。

主要聚居在贵州省黔南布依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和荔波、都匀、独山以及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凯里、黎平、榕江、从江等县,少数散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部。主要从事农业,善种水稻和糯稻。  水族的居住地位于云贵高原东南部的苗岭山脉以南,都柳江和龙江上游。森林密布,山水如画,适于农林业的发展,是贵州高原的鱼米花果之乡。水族在民歌中,常以“像凤凰羽毛一样美丽”来形容自己的家乡。  水族从事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九阡酒”是水族传统佳酿。 水族有自己的历法,水历与夏历基本一致,但以夏历八月为岁末,九月为岁首。   水族,主要聚居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和荔 波、都匀、独山以及黔东南苗族 侗族自治州的凯里、黎平、榕江、 从江等县,少数散居于广西壮族 自治区的西部。水族主要居住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及荔波、都匀、独山榕江等县,一部分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水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水族原有一种古老的文字,称为“水书”,造字方法有象形、会意、谐音和假借,通用单词100多个,现在则通用汉文。水族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相传水族的先民是岭南“百越”之一骆越人的一支。水族的名称最早出现在中国明朝末年的文献中。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26#
发表于 2011-5-23 18:47:02 | 只看该作者
好贴!顶!:victory:
* _$ j- q+ Q0 F$ i4 B/ h ' }$ V) B& C5 i9 v) _
可惜图片不能放大看。:lol - B/ J6 d( v* U6 q% r" W" _
1 E" D% M1 A7 c/ l; F/ i
请发够56个民族!

签到天数: 433 天

连续签到: 20 天

[LV.9]二品侍郎

27#
 楼主| 发表于 2011-5-23 18:56:18 | 只看该作者
好贴!顶! % t! T% S( k/ A. o: R+ \& h
* _) ~0 V" T: }1 C
可惜图片不能放大看。 ) ^! k7 `' m" ?- R: E

3 ]$ e3 p( s: U) z( ~3 g3 f- x6 U请发够56个民族!
/ J" B" _7 _: d卧龙姚建中 发表于 2011-5-23 18:47
% V0 ]9 {2 G. \* c
' s1 U  b  t+ \- c3 H
$ G( t4 K% R( c
    等我歇口气,累死我了。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28#
发表于 2011-5-23 19:10:32 | 只看该作者
等我歇口气,累死我了。
1 G; S7 [  [  v/ B0 v5 R& k$ ?老兔子 发表于 2011-5-23 18:56

4 O% t  L! ?( |: \4 j, D, n# x! Z& H2 i/ ]7 }( o: }" D
不好意思。请您休息。;P

签到天数: 80 天

连续签到: 9 天

[LV.6]五品郎中

29#
发表于 2011-5-23 19:32:36 | 只看该作者
介绍的真够全面的,继续.......:lol:lol

签到天数: 433 天

连续签到: 20 天

[LV.9]二品侍郎

30#
 楼主| 发表于 2011-5-23 20:03:04 | 只看该作者


6 }6 o' I' V& G+ a; i
+ o# n" n. @) d+ I/ m2 ^4 J  c东乡族是我国甘肃地区颇具特色的一个少数民族,其历史、民俗十分悠久,融合发展了多方文化,形成了今天的东乡族。东乡族因居住在河州(今甘肃临夏地区)东乡地区而得名。
7 f+ ~3 Q* W5 b+ Z该民族自称“撒尔塔”(Sarta)。是以撒尔塔人为主,融合当地回、汉、蒙古族等逐渐形成的。撒尔塔原始意思为“商贾”,指定居于中亚一带信仰伊斯兰教的各种人,主要有突厥人、波斯人,统称为色目人。东乡族的来源和形成,一度观点颇为分歧。其中蒙古人为主说,多年来在史学界先入为主占据很长时间,影响颇广。随着研究的深入,东乡族族源观点趋于一致。早在明末清初,东乡族人民就积极参加了以米刺英、丁国栋为首的农民起义。由于民族形成的特殊环境,所以东乡族形成时,其社会结构即为社会制度。东乡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东乡族的词汇中,汉语借词较多,也有不少突厥语、阿拉伯和波斯语借词。东乡族至今只有本民族的语言而没有文字,现在使用的是汉文,绝大部分群众懂汉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6-13 22:5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