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南阳姚文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姚枢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2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三品御史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5-24 07:4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姚家修谱找姚网
本帖最后由 南阳姚文书 于 2013-5-24 09:05 编辑
- l0 q" `6 b8 V  @4 p5 ?* U3 \  ]2 ]7 S7 d2 U
回复 13# 姚寒松 9 u, q1 d6 R% K5 T8 e
( Y6 ?9 }: k, i6 f8 {* E1 b

6 J6 `4 \7 B- q; p0 y* A   辉县市和卫辉市是新乡的两个直属市,你可以跟你那个姚姓同学联系一下,呵呵

签到天数: 32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三品御史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5-24 07:4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彩云之南(姚良文)
' O' s/ Q$ V9 @' t) E2 h0 \+ G% C! M
让我们共同呼吁,保护我族的文化遗产。

签到天数: 32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三品御史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5-24 07:5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卧龙姚建中 ) P" c' B) B; Q6 `4 A( {
1 }# i2 f6 @6 ]/ I$ s3 e& H
我觉得,姚枢一族也应该是河南姚姓的研究重点吧?可是,似乎关注的不到。

签到天数: 32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三品御史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5-24 09: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 固始姚氏后人 . ~, I/ w! p6 n& @2 i' u% A1 o; n
6 X4 X6 M6 G' [( w5 f& t1 V" J

: h; x; \1 I, |1 l* F' I2 ~   是呀,我也正在考虑这个问题,下周准备去一趟辉县。

签到天数: 32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三品御史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5-24 09: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南阳姚文书
6 a! f" M! R! L; K  o  |
% y( k: w) k, Y: D* ~* x# a, x9 q* o" C/ N) Q
            苏门山的茂林、百泉湖的垂柳都很美,当年姚枢或许正是爱此地美景,选择在这里归隐。

    游览百泉书院遗址,几株古柏骤然呈现在眼前,高大苍老,令人瞬间震撼,目睛难移。高耸的古柏甚是苍翠,凌霄花攀援而上,借其苍凉,炫耀鲜嫩明艳的花朵。

  古柏的确切树龄已经没有人知道了。或许当年姚枢、许衡、窦默就曾在树下“读书鸣琴”,怡然自得。

  在他们的时代,这里是北方学术中心,众多学子向往之地,影响中国数百年的理学在这古柏的附近蓬勃兴盛。因此,后人评价理学发展历程,有“宋兴伊洛,元大苏门”(意即兴起于宋代洛阳,光大于元代苏门山)之说。

签到天数: 32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三品御史

16#
 楼主| 发表于 2013-5-24 09: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 南阳姚文书
. G3 E6 w3 j* |5 \
# R0 w) y( {8 y* q, k7 k' q% W# G. P, O( O4 a4 v% B' N$ h
              但理学的光大,不是在百泉湖畔的书斋,而是在姚枢、许衡等人孜孜以求的实践中完成。理学本身就有着极强的实践性,学问不止于词章,讲明经术是为追求保国保民之道。所谓“以道为己任”,即便前路坎坷,但如程颐所说,“虽知道之将废,岂肯坐视乱而不救?”

  所以,当忽必烈向姚枢、许衡等人发出召唤的时候,他们毫不犹豫地搁下平静的生活,搁下美丽的山水,走向遥远的漠北。“以道为己任”的责任感,让他们在百泉“刊诸经,惠学者”,教书授徒;同样是这种责任感,促使他们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以道事君”。而接近统治者,让欲“为中国之主”的蒙古贵族“行中国之法”,可能是传播理学的更好的途径。

签到天数: 32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三品御史

17#
 楼主| 发表于 2013-5-24 09: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南阳姚文书 于 2013-5-24 09:13 编辑
3 a' g- f# R$ {3 k. v/ h, `0 i- R8 V% o: N& X- i" [3 H
       蒙古实行“汉法”,在木华黎、窝阔台时就已肇其端,忽必烈则更进一步,除姚枢、许衡、窦默外,他身边著名的汉人谋士还有刘秉忠、张文谦、郝经、赵璧等等,这些人力图使忽必烈接受中原传统,而忽必烈则通过他们争取汉人的支持。& [& v. U0 k  }0 O5 {! P
   忽必烈最终坐上大汗宝座,将首都从漠北迁到燕京,改蒙古汗国为大元,按照历来中原王朝传统,称皇帝,立年号。他在建元中统诏书中说:“朕获缵旧服,载扩丕图,稽列圣之洪规,讲前代之定制……法《春秋》之正始,体大《易》之乾元……”这明白地宣告,他是中国历代中央王朝的正统继承者。

在这个过程中,百泉走出的几位学者担当了大任。姚枢先是主持修订典章制度,将程朱理学与汉法融为一体,“帝深嘉纳”;后负责详细制定各种礼仪,孔孟程朱的道德准则,在他手中再一次得到系统化,成为元王朝汉化蒙古游牧民族的规范。许衡两任国子祭酒,其学生,很多是忽必烈亲自选择的蒙古子弟。

签到天数: 32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三品御史

18#
 楼主| 发表于 2013-5-24 09: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南阳姚文书 于 2013-5-24 09:28 编辑 1 |& C& q0 y. J4 q# a
! N- i8 S& ]3 |  k& C1 L
回复 22# 南阳姚文书 0 s4 V( S9 w# H  e! O

0 Q1 e4 ]0 F, q& a! D: \5 G9 [7 @& M, G; ~2 G
               十三世纪前半叶,蒙古大军席卷欧亚大陆,到了这个世纪的中期,他们的主要对手,成了庞大的南宋。为了对南宋形成包抄之势,公元12527月,蒙哥汗令忽必烈攻打位于今云南的大理国。

  大理国由段氏建立,此时已传承300余年。这是个遥远的国度,但对于蒙古军队来说,这样的远征不在话下。

  忽必烈率军从漠北起行,姚枢等人从征。大军行进到一个叫曲先脑儿的地方,忽必烈夜宴群臣。席间闲话,姚枢给他讲起北宋儒将曹彬的故事:北宋初,宋太祖派遣曹彬平定南唐,行军途中,曹彬佯装生病,部下众将纷纷前来探望,曹彬告诉他们,自己是忧虑过度致病,只有他们保证攻下金陵(今南京)后,不抢劫、屠杀百姓,他的病才会好起来。主帅如此,众将只好纷纷表态,约束自己的部下。后来曹彬的军队攻下金陵后,果然不杀一人,金陵安定如初,“市不易肆”。

  听了姚枢的故事,忽必烈没有说话。但第二天大军起程之时,忽必烈在马上看到姚枢,高声对他说:“汝昨夕言曹彬不杀者,吾能为之,吾能为之!”姚枢在马上拱手贺道:“圣人之心,仁明如此,生民之福,国家之幸也。”

签到天数: 32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三品御史

19#
 楼主| 发表于 2013-5-24 09: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3# 南阳姚文书
  P& J" M0 f' t! e# t- F7 s; C  Z* `( [) y- R2 X, M

      忽必烈率领大军越大雪山,过大渡河、金沙江,包围了大理城。在城下打败大理主力,最终攻陷城池。虽然此前忽必烈派去招降的使者被杀,但在姚枢等人的劝说下,忽必烈只处理了杀使臣的大理高氏,而命姚枢裂帛制旗,书止杀之令于上,分巡街市,“由是民得相完保”。

  回望这段历史,美国学者莫里斯·罗沙比有自己的分析,他在《忽必烈和他的世界帝国》一书中写道:“根据汉文资料,这次战役中真正的英雄当属姚枢……姚枢敦促忽必烈效法曹彬模式,他认为,这种非暴力的策略肯定会使大理放弃抵抗,向蒙古人称臣。但是,事实上这不过是一个中国式的神话而已。姚枢所建议的这种战术实际上蒙古人早已用了几十年了。每当他们到达一个城镇,他们总是向当地居民保证,如果对方投降,他们就不会摧毁城镇……在他(指忽必烈)之前,他的祖父曾一再用恐吓的办法迫使外国人向他屈服。通过最残酷的方式击败所有顽固抵抗的敌人,成吉思汗希望一路所向披靡,人们望风而降。实际上,蒙古人的政策和策略与姚枢的策略是十分相似的。因此,蒙古人并不需要姚枢的策略。这个解释应该比汉文资料中的描写更可信。”

  莫里斯·罗沙比的《忽必烈和他的世界帝国》在西方拥有众多的读者,还被不少欧美大学列为亚洲史必读书,但这位美国学者的这段论述显然出现了误读。他弄错了一段史实,当初南唐并没有“以和平手段被征服”,曹彬打败了南唐主力,围困金陵数月之后,李煜才被迫投降。此时,因曹彬约束部下,金陵安定如初。因这个常识性错误,他也误解了姚枢的意思,姚枢并不是要以不杀一人招降大理,而是希望占领大理后不抢掠、屠杀百姓。

  在误读的基础上,罗沙比先生得出的结论并不合理,所谓“蒙古人的政策和策略与姚枢的策略是十分相似”之语,完全不得要领。

  蒙古贵族以武力和屠杀为后盾的“劝降”,是策略,是权宜之计,是“霸道”;姚枢提倡的却是安定天下的政策,是“一百年不动摇”的原则,是“王道”。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签到天数: 32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三品御史

20#
 楼主| 发表于 2013-5-24 09: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战争中,军队的抢掠和滥杀是很多时代都有的。在四处征讨的过程中,蒙古贵族大规模的抢掠和屠杀时常见诸史册,而在征战大理、南宋的过程中,这种情形大为减少,不能不说姚枢等人有劝诫之功。. S5 d3 y& M; F5 g3 B: g
  即便如此,战争中的抢掠和滥杀仍有反复。
( g$ q5 F5 r3 Y/ l$ h: P3 A% r  公元1275年,在灭南宋前夕,姚枢再次上书劝诫,述说以前伯颜奉“陛下不杀人之诏”,渡江作战,进军神速,战果卓著,而近期战事中却“一城不降”,“扬州、焦山、淮安,人殊死战,我虽克胜,所伤亦多”,其原因就是“军官不思国之大计,不体陛下之深仁,利财剽杀所致”。他因此建议忽必烈“宜申止杀之诏,使赏罚必立,恩信必行,圣虑不劳,军力不费矣”。随后,他又上书请禁宋鞭背、黥面及诸滥刑。
3 `; j# N' D$ m; |6 o% c8 ^  随后几年战争中,忽必烈对军队加强约束,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屠杀。伯颜攻下南宋都城临安,史书称之为“九衢之市肆不移,一代之繁华如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11-1 06:5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