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安乐寺姚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蓬安的衣食住行玩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1#
 楼主| 发表于 2012-5-24 23: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莹前年即已题补蓬州知州,出使已结束,遂于当年6月赴任蓬州.蓬7 ~3 N9 d& r$ G# H# z
州,时属顺庆府,即今蓬安县.延至1848年4月,姚莹告病乞退,得准卸任
' C$ Y1 t: B( r3 ]7 @( B* M  N回乡,才结束了他自60岁到64岁的贬官四川.6 H' u( l) x8 G: H$ d, m! W- ~2 L
贬官四川期间,姚莹在官场上连遭人为的暗算.原因主要就是他未曾送, D6 |: _% C7 o/ _1 h6 Q5 D
礼,贡献.其实,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琦善在鸦片战争中主所9 T3 X$ h7 D+ M* n
谓"和议",自然与主抗战的姚莹有矛盾.琦善是他的顶头上司,自然不会
% G% \3 K5 [8 a% _0 U有好果子吃.

该用户从未签到

82#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08:4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姚莹与蓬州玉环书院
0 H; h" V& C/ M9 U1 j9 x5 Lhttp://bbs.itongcheng.com/thread-121323-1-1.html3 }. j3 S" `) y# ]4 R& p$ B4 j! X
     提到玉环书院,人们自然会想到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因其均为安徽桐城人,故名。蓬州玉环书院的创始人姚莹,就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姚鼐的侄孙。
/ f3 ]9 S. P9 a1 V. r& K  姚莹生于1785年,1808年中进士,授福建平和县知县。50岁时,经林则徐等保荐,升为高邮知州。1838年调任台湾兵备道。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姚莹同总兵达洪阿率军奋力抵抗,取得了台湾保卫战的胜利,受到朝廷晋二品衔的奖赏。后来,由于卖国者与投降派当道,诬陷姚莹冒功领赏。道光帝听信谗言将其革职入狱。为此,“台人大失望,群走道府乞留”。最后,道光帝因“追念其在台有年,尚有微劳足录”,才免治其罪。这样,姚莹便于1843年贬谪到了四川,1846年被发往川北蓬州(今蓬安)任知州。1848年,他因病回桐城原籍。1851年又任湖北武昌盐法道,广西、湖南按察使。姚莹为官近30载,当过十多个地方的县官。在任期间,他鼓励生产,兴利除弊;无论贫富,秉公断狱。“所至鸡犬不惊,民无扰攘,风俗一变”。1853年,姚莹在广西病故,时年68岁。
4 |( Q8 ^' r8 F. t3 m7 F  姚莹出生于安徽桐城姚氏望族。其母亲张氏为清初大学士张英的曾孙女,她特别注重教育后辈读书向上。姚莹从小受母亲熏陶,博览群书,知书达理。姚莹虽然只在蓬州任职3年,但他却非常重视兴办学堂、教学养士,到任的第二年,就在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客居为政之地——蓬州古城(今蓬安县锦屏镇)的玉环山下,创办了玉环书院。
- k; E" s& W+ M; m  1847年3月,玉环书院落成的当天,蓬州人士杨式如学博、吴淮楼孝廉、伍谨斋秀才纷纷以诗致贺。饱读诗书的姚莹也诗兴大发,以绝句6首奉酬。其中一首为“二蓬东挹云中秀,五马西来江上青。十日玉环书院住,凤凰相对展长屏。”诗中赞美了蓬州八景的“双蓬叠翠”和“五马排空”,记述了他在书院留住十日期间与学究们共商书院发展大计的概况。另一首是“何人到处说逢迎,两载相看别有情。我是谪仙非傲吏,休将法曲误弹筝。”体现了姚莹对蓬州人民的深厚感情和亲民爱民的为政理念。而姚莹在同年秋天所作的《秋日即事》四首诗,则充分表现了玉环书院的学习氛围和中国传统文人淡泊名利的思想境界。
: U' D* C! w3 S; w& S5 N* K  泉水潺潺的玉环溪像一条玉带环绕着古木参天、清幽静谧的玉环山。远离红尘的玉环书院,遂成为蓬州一块读书育人的圣地。

该用户从未签到

83#
 楼主| 发表于 2012-6-14 23: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该用户从未签到

84#
 楼主| 发表于 2012-6-14 23:02:34 | 显示全部楼层

该用户从未签到

85#
 楼主| 发表于 2012-6-14 23: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该用户从未签到

86#
 楼主| 发表于 2012-6-17 16: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该用户从未签到

87#
 楼主| 发表于 2012-9-8 14:2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北朝至明朝时期蓬安县大事记
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502) 分阆中县地置大寅县,属隆城郡。. r; T1 Y9 N( I
    六年(507) 分安汉县地置相如县,并置梓潼郡辖相如县,郡、县同治今利溪乡两河塘。6 E* u; \2 H, r5 _3 j  V4 s4 K: d
    唐太宗贞观十二年(638) 冬至次年五月不雨。
- `: D" L. p; N$ K, ~; j8 C    唐高宗永徽二年(651) 秋,洪水暴涨。
, l" B* e8 V9 D$ j) S    武周万岁通天二年(697) 相如县徙治今锦屏乡陵江镇。* ?- {2 T; M* u( W; D
    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 蓬州徙治大寅县(今蓬安县茶亭乡蓬池坝)。7 Q$ ]$ Z; m8 L) ?
    天宝元年(742) 改蓬州为咸安郡,后又改名蓬山郡,旋复改为蓬州。
, {" b& z/ t1 K5 q* O3 P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 汉中王李瑀被贬任蓬州长史。0 n& y& ?5 b9 R" d
    上元二年(761) 刑部尚书颜真卿被贬任蓬州长史。
% L$ t% ~: y" N: G' A" q) x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 大寅县改名蓬池县。
; K( W3 ^& n% a, [% j8 A" _+ U5 k    唐宣宗大中六年(852) 二月,鸡山(蓬州、果州交界处)饥民举义,攻果州、蓬州,遭果州刺史王贽弘镇压失败。
/ E7 P/ Z8 w+ Z    唐懿宗咸通五年(864) 尚书郎薛逄被贬任蓬州刺史。
" |1 j  s$ i0 Y" E6 S* V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 蓬、果等四州虎害甚剧,朝廷派殿直张延钧前往除害。/ h* s% H. v1 k4 X( c5 ?
    八年(983) 四月,蓬州发生盗案,州民张导丰等三人被诬为盗,知州杨全冤定张等死罪,案已具;录事参军邵哗察其冤情,拒不署牍,要求复核,杨全不听。张导丰等临刑呼冤,杨无奈令监候复查。后正盗被捕获,杨全坐罪被削籍为民,晔受封赏,太宗并以杨全事戒谕全国。   v, ?$ @6 ?* m8 e& {$ I; o
    淳化五年(994) 正月,义军李顺部攻克蓬州,旋败走。五月,李部属张余复攻占蓬州,不久亦失利撤走。继后数年,李顺余部谢盛等再度起义,亦失败,被蓬州军事推官寇瑊抓捕送京师杀害。
2 i. E. D' k0 U5 j# N    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 受吕惠卿倒王安石之害而入狱的蓬州人李世宁(王之好友),因王安石复出而获释。
! g' x) @- Y1 b* F, S. D1 _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 嘉陵江水暴涨,洪水冲断石梁山(其处今为石梁沱),江流改道直行。( ?5 x% G1 u5 Z' a! ~) E6 v' x
    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 四至九月不雨。0 J% B& x1 ?) N' [4 e
    开禧(1205—1207)中 蓬州瘟疫流行,死者甚多。 % S+ W6 {) O1 L# t; Q
    宋理宗端平三年(1236) 九月,蒙古军攻陷利州路,并没蓬州,旋移兵西去。3 |% u- }' C4 A! ~
    嘉熙三年(1239) 八月,蒙古军复侵蜀,再占蓬州,不久离去。
; M8 T2 T6 u, w3 e+ Y    淳祐三年(1243) 二月,四川制置使余玠,令筑运山城(今河舒燕山寨),蓬州、蓬池县等迁治于此。余玠以相如县接近蓬州、营山界,亦令其县民附入保聚。
$ O" G8 l  t7 J4 j/ i- ^    五年(1245) 夏,余玠亲临运山视察,下令扩大山城规模,加固城堡。# c% b* m$ f% ~: W; y$ s+ K
    宝祐三年(1255) 冬,张大悦增缮运山城,次年春,蒙军进攻未克。8 D  Y4 y/ C1 t: c, k
    六年(1258) 十一月,蒙军攻破鹅项堡后,运山守将张大悦以城降元,运山失守,退驻运山的利州路转运使施择善不屈而死。十二月乙酉,蒙哥汗帅军驻扎运山,仍以张大悦为蒙军元帅。
% v- \2 V$ H0 R0 `9 k    元世祖至元(1264—1294)初 蓬州置宣抚都元帅府。
/ p! s2 t. w8 i& W    至元十五年(1278) 移蓬州治所于相如县治。
+ ~. z" |% U4 n4 c8 ]/ X    二十年(1283) 置蓬州路总管府,后复为蓬州,领相如、营山、仪陇县。蓬池县废,分属仪陇、营山、相如。
) ?1 _4 O' r0 l9 |6 w    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春,蓬州立社学,延请儒师教民间子弟。
9 ?, g2 S: g' Q& C, H% I4 |7 b9 ~    洪武(1368—1398)中 省相如县入蓬州,十年(1377)五月,省营山、仪陇二县入蓬州,十三年(1380),复置营、仪二县。
9 ^$ N. d. \: t4 R    明英宗天顺(1457—1464)中 州以树木为栅,始建城垣。
) r1 N! ^  a3 o    明孝宗弘治二年(1489),户部郎中田锋被贬任蓬州知州。
0 m( L4 a2 g! {* T% U3 z    弘治(1488—1505)中 州续筑城墙,建蓬莱、风山、龙溪、五马四座城门。# V1 J1 y" u; ^* E8 j) F
    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 五月,蓝廷瑞、鄢本恕等率义军入蓬州,后撤离,未几,廖惠又率义军攻入蓬州,不久亦撤离。
( @) n+ C% K8 b0 L( E    十三年(1518) 顺庆知府吴德器主修《蓬州志》,十卷。
) @) |9 ~& j' T9 I    明世宗嘉靖元年(1522) 五月己未,蓬州降冰雹,大者如鹅蛋,禾苗、房屋损毁严重。' y/ V! S. x% ]5 O, J7 L: a- s
    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 蓬州疫疠流行,死者甚多。3 F3 ~6 H: F' Y! q, ~
    三十七年至三十八年(1609—1610) 两年连续大旱。
) V1 Y5 O6 L8 b3 E    明熹宗天启七年(1627) 大旱。
& ]/ f6 a% b/ [' [8 J2 C( P# N    明思宗崇祯七年(1634) 三月乙巳,张献忠部攻入蓬州,未几,移师东去。
6 n8 P. X" ]! g9 b, A    十五年(1642) 呼九思、马潮、袁韬等攻占蓬州嘉陵江以东。
1 w& T$ `- t4 ]# X7 ^, e* ?" N! ?    十七年(1644) 李自成部将马科率部赴蓬州招抚,被张献忠部逐走,李自成继派军反攻,不克,随即引去。
, L3 Q- ]7 g9 ^) y3 l* C! V

该用户从未签到

88#
 楼主| 发表于 2012-9-8 14:2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朝时期蓬安县大事记 % c2 ^' |6 r# i% [" ~5 Z0 W

. b9 C! P( X1 m8 a: j) ]0 _5 m& s
! p. M3 u, O: T9 e7 p' [' q$ m  
, z$ {* C" S3 T6 V7 J+ d2 ]/ ?# g" ]3 M" v/ C7 z
) H, j% t" t" r
  
, u* b, P1 G2 x2 w5 E  z    清世祖顺治三年至五年(1646—1648) 蓬州连年灾荒,人食人。
' Y3 }; [9 ?! r/ @7 J. i; `& J4 ]4 U    八年(1651) 清军攻陷蓬州。3 i0 y/ Z5 F' f
    十年(1653) 南明刘文秀率军逐清军,收复蓬州。+ Y8 d! f% k9 c0 \6 v. m
    十六年(1659) 谭洪等降清,清军再次占领蓬州。1 J5 y7 C( L  n+ Z  {4 c
    清圣主康熙四年(1665) 知州郑圣瑞重建州城,六年,重建州署。
1 x# T, Z/ [" }" c& Q+ A    七年(1668) 营山、仪陇直属顺庆府,蓬州不再辖县。
" i7 F, C, Z! Q9 I    十三年(1674) 吴三桂反清,发兵攻入蓬州。
, B; Y+ ?1 {' T( z6 B* w    二十年(1681) 清军陈良栋攻占成都后,蓬州复为清军占领。' k+ q4 ]( ~0 I3 G
    二十年 夏,时州城“空城寂邃,草木愈丰,豺虎异类,与民分域而居”,知州徐浩重修州署。' w" ^) @1 D8 F" H5 e( F* @
    三十六年(1697) 按清廷《垦荒令》,湖广等地之民第一批进入蓬州,插占为业,辟畴筑宅。
+ n- U% \; y# H4 V  ^, w: t$ O    清世宗雍正七年(1729) 蓬州清丈田土,有田一千二百八十顷零六十亩,地一千一百六十三顷零二十八亩。
' K3 V9 Z7 i, @' t    清高宗乾隆二十四年(1759) 知州郑文坦续修蓬山书院讲堂及下舍。) u9 e1 c$ w: x8 o! [" Q4 X
    三十九年(1774) 正月,知州周天柱于州城江南岸建青云塔。. L# x- k5 }* ~; |) R
    清仁宗嘉庆二年(1797) 白莲教义军罗其清、冉文涛部由营山进入蓬州,攻铜鼓寨不下,退至徐家场,清军迭往,义军退走。, v8 v; ~. S0 Z7 D: B( j
    三年(1798) 正月十二,燕山寨失火,死者200余人。
+ b8 x( a# K2 m    三年 三月,张汉潮、阮文统、王聪儿等率义军数千人,由营山分取州北赛金、复兴(今属仪陇)和州东周口诸场镇,官军退守州城。义军在周口搭浮桥,拟渡江攻城,为官军以巨簟三张作假炮所惑,退走。
2 F" }. o. g' `; S0 x/ Q    四年(1799) 义军肖占国部由阆中抄袭官兵后,进据徐家场,后取道谭家山去营山。
1 E; L8 J' Y+ S0 ^3 L; ]: u6 L    五年(1800) 义军周麻花部一度攻入州东境。
+ M/ `" p: `% t% C& d4 Y    清宣宗道光五年(1825) 四月,蓬州北路许黄氏耕地得铁印,隶书“定远县印”,背镌“晏平元年颁”,亦为隶书。, E' b0 Y/ `- ?2 |9 t5 z4 A
    九年(1829) 知州洪运开主修《蓬州志略》十卷。
& g7 Z+ Z3 n9 |) C: ^    二十七年(1847) 知州姚莹创建玉环书院。
$ v; O. j8 V7 R5 F% E    清文宗咸丰十年(1860) 三月,彗星出现于西天。1 d4 N- U/ n; ?- Q" [& n
    十一年(1861) 四星联珠,日月合壁。
8 m- g- G' A  D% S3 w- \# q    十一年 十月二十四日,云南李永和、谢大脚等率义军12万人,战马6000匹,由广安进据州东福德场,遭李文通率乡丁抗拒,受阻于凉风垭。间道突至杨家、柳树、河舒等地,游骑进于周口。后闻敌情于军不利,于十一月初六移师营山。十二月,兰大顺率义军自南部县进据州北境。十五日,义军与官兵激战于磨岩寨下,失利,退走营山,& g3 Y; ?  @' v6 n2 q) b9 w
    清穆宗同治二年(1863) 大旱成灾,斗米值银二两八钱。
6 y1 h! B. @, m$ [    十一年(1872) 夏,大旱。州城内玉环山有兽夜出,如小牛,长尾巨口,绿毛豹纹,食鸡、鹅、猪。
( u5 Q& M/ h: G$ \: p. t1 z) ^    清德宗光绪三年(1877) 夏旱。% t+ l4 M5 H, }7 E
    五年(1879) 三月初七,降大雪,四月二十八日,大降冰雹。- d+ c  ~, S8 M
    七年(1881) 二月十八日,大降冰雹。
8 [4 @1 q. g7 V6 f& o! }/ \    十二年(1886) 五月,有物自空堕于利溪场,如毯如火,其色绿,及地有声,飒然旋转,数刻而没,集视无物,唯一石尚热。; D2 Y+ i1 s+ T9 |
    十五年(1889) 州北境大风,降冰雹大如鹅蛋,庄稼损失严重。. W* u# c7 y7 ?3 k( l
    十八年(1892) 夏,嘉陵江畔拂耳岩下出现地花。0 z1 {, \5 ^7 ^3 V
    二十一年(1895) 二月二十日,降雪。五月二十五日,降冰雹。同月二十八日夜,大暴雨,杜家场侧寨垣骤崩,雷姓一家被埋而死者6人,蓝溪河(今白玉河)水陡涨,柏杨桥一陈姓人家被大水漂走,死5人。" X! `! f6 d$ W
    二十二年(1896) 二月初七,降雪。是年夏旱秋霖,庄稼欠收。
' ]' g1 Q5 x+ [* x0 u1 J    二十三年(1897) 十月,知州方2a主修《蓬州志》,十五卷。+ G5 }: e' h7 g# m' F5 A2 z. ^
    二十四年(1898) 春,魏鼎创办崇实学堂,并购置时务及西学书籍。, `5 Q: v( t4 ]3 B/ }
    二十九年(1903) 嘉陵江水陡涨十余丈,淹没洪古岭山岩。
# C! W! D' u7 V& `2 p$ ^3 k. k    三十年(1904) 夏旱,稻谷无收,大饥。$ R+ G5 F8 R2 A3 r# c* x
    三十一年(1905) 罢科举,兴学堂,蓬州就原考棚改建官立高等小学堂。0 @; q" _! h% o2 U
    三十一年秋 蓬州征收川汉铁路租股、购股。至宣统二年共解送公司股本银5500余两,1110股。
& K  l& p) M9 Q3 ^! V& J$ t; t    宣统二年(1910) 成立州议事会,州参事会。
, g+ @  v$ C: j    三年(1911) 秋,成立保路同志分会。
' D$ x1 C4 ~* B1 i    三年 十月十五日,蓬州奉四川军政府文告,即悬挂汉旗,城乡一律反正,知州曾习鑫旋即逃离。+ |* g: O, A: U, P2 V
    三年 十月二十日,广安大汉蜀北军政府周铭盘等率军攻破蓬州城,其部纪律松弛,抢劫衙署、局所、学校、当铺,并分队徇乡,索供饷需,到利溪北岸,为民团所败。十一月广安胡孟辉率队到蓬,以周部扰乱地方,将其逮捕入狱。十二月,川北宣慰使张澜赴蓬提讯周,断令偿银千两。同时与地方筹商善后事宜,安定民众,并委杨承宪权代知州署事。

该用户从未签到

89#
 楼主| 发表于 2012-9-8 14:2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朝时期蓬安县大事记; y' _  y+ B3 d) j' s; Q2 h' W1 I
    民国元年(1912) 1月,遵照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通令,改用公历纪年。  o, u' e' C- A- T! \  O+ ^
    4月,改“知州”为“知事”,改衙门为州行政公署。
  S4 ~: d3 F2 t" Y    5月,奉省令,州署下设六课,其一为征收课,裁经征局及粮房,粮税归该课收解。    / n! c8 E' s% Y( Z+ x3 a
    2年(1913) 3月,袁世凯通令,废除府、州制,蓬州改称蓬安县。
0 A/ ~5 K/ V6 ]4 v% }4 f    3年(1914) 1月,袁世凯通令全国,停办县属各级自治,蓬安县议、参两会及城镇、乡会均停止活动。
, Y1 l/ O- T" \! |, x9 X7 H) F/ t" p: P    是年,袁氏密谋称帝,密令捕杀国民党人。国民党员吴行光,因参与反袁,于夔门被捕。以无证据,袁氏四川爪牙复派员至蓬查抄其家,并勒令国民党员缴证自首以免罪,但无一人自首。
& H# m0 [- {9 S7 ]+ C( I, t    4年(1915) 秋,冯玉祥率军在营山处决匪首赖贵三等后,路经蓬安停留一日,即往顺庆。
, Z$ d3 ]- T6 b# k2 _: k4 V, S    5年(1916) 1月,袁世凯称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改年号为“洪宪”元年。蓬安县各机关、学校行文,拒书“洪宪”年号。2 A: y6 {3 S; c8 {, `$ U
    春,中医陈良谋、邹子明等,筹资创办医学研究所。3 V# ?3 d1 {" k( x3 w
    是年,《新青年》、《旅欧杂志》等进步书刊传入县境。: ]( |6 t0 h8 X$ K
    6年(1917) 夏,滇、川、黔靖国联军第二路副司令陈炳坤率部自绥定赴保宁,道经蓬安力促县人恢复议会,兴师护法。
' w. J! n5 c. a; S! J: p8 C/ p$ _    是年,英国圣公会传教士某,至周口下河街租房设立福音堂传教,用西药为人治病。* B/ j: P0 U& k$ ~. x, X
    8年(1919) 4月,联军援陕第一路总司令石青阳驻防顺庆,派旅长郑经武率王国权团驻蓬安,王团潜通匪棚,常以人枪助匪抢劫分肥。4 Z, U  Y/ e' h4 x, {6 f
    9年(1920) 6月,胡占鳌率兵进据蓬安县城,委南充谯和生为县知事。时县境匪棚林立,巨匪戴青云等恃胡之势劫人掠财,县民多移逃避难。  ?. z! H6 o7 g
    11年(1922) 2月,川军第5师何光烈部驻防蓬安。6 M9 S' q, ]% F' E  n: P; }
    12年(1923) 春,利溪场开办因利丝厂。" i0 _1 T9 h- P; {5 j6 |3 M# }
    13年(1924) 是年,于县城玉环山麓修建县立初级中学,将原小学改为女生部,于次年春招生开学。
" O; m" Z, T" k6 |+ N8 ], p( A    14年(1925) 夏,大旱。0 R8 ~6 X- n! l( a1 O
    15年(1926) 12月17日黄昏,刘伯承率顺庆起义军数千人经过蓬安转移开江。
4 o- C+ D9 G4 G' F/ k; P9 C    16年(1927) 1月,川军十一师罗泽洲部驻防蓬安。
# p5 D$ k' q* G. Y$ b5 t6 }5 j: M    17年(1928) 罗泽洲提卖全县神会产业,修建营山新民至蓬安周口简易公路。; d$ Q/ t4 J$ L5 l
    18年(1929) 春夏大旱。4 Z7 w" W4 v7 a; V
    秋,县划地50亩,建蓬山公园。$ w$ U/ ]. U7 A! I
    是年,改称县公署为县政府,县知事为县长。
# v- O* f$ _( \" R# j    20年(1931) 1月,四川边防军总司令李家钰率部自遂宁进袭顺庆,第十一师战败退至蓬安,分驻城乡。该部勒令各乡垫缴饷款,供给军米,强派富家纳银洋数百至数千元。仅驻旬余,综计征索不下数十万元。
; {$ x0 Q3 G" @  M1 Z: [    2月,二十军杨森部接防蓬安。
" @  L- z& X( R/ v3 D& w4 T% T    7月,李家钰为陈光藻、陈鸣谦所败,退至蓬安利溪、周口等乡,师部设于周口,官兵2万余人全住民房。败兵搜索钱粮、衣帛、鸡鸭、猪牛、蔬果几尽。月余后移往营山,所住民房一切器物被运售一空。9 `  R( }2 O; G
冬,军医何益顺于周口创办西医诊所——新西医社。
4 _* l9 _7 b# Y9 x2 q1 ^    21年(1932) 夏,杨家乡华家上半沟天花流行,病死小儿90余人。
6 U3 P0 M1 n6 V) h    10月,二十军杨森部再度接防蓬安。
: G3 D7 m; R; v5 r. r0 k) r! K    22年(1933) 夏,大泥乡船民谢××驾木船载客百余人自金溪下行,触礁沉没,除谢外无一生还。6 X' ?" m( H1 \( s3 F1 H9 E- c3 ]
    10月5日,红军挺进蓬安。6日,占领周口。8日,占领燕山寨,接着解放了石孔以西,河舒吴家大垭口以北,嘉陵江以东地区,面积共478平方公里。
6 C2 t  M: H8 v# ~# }( W& r    11月22日,红军完成大垭口、燕山寨等地反刘湘“六路围攻”阻击战后,实行战略转移,全部撤离蓬安。
% k# f# e8 _' g) e: m' c" J* m    23年(1934) 元月,利溪乡船民鞠××驾驶6吨木船,超载夜航,于正源江面翻沉,30余名旅客全部遇难。3 a) y- }4 k# k$ s3 ?- d- U
    24年(1935) 夏,江水暴涨。* r! E2 M3 j! J
    25年(1936) 3月9日,经县府注册,陈树槐、吴自力在周口上新街创办中西医综合医院——私立新生医院,有医、药人员6人,病床20张。
. P4 b5 ^1 U1 |    夏至秋,大旱。
. }4 S: B5 E* u$ X# [- i/ Z, {    26年(1937) 春至秋,大旱,秋收仅二三成,县境葛根、野菜食之殆尽,更有以观音土充饥者。饥民成群结队逃荒,“吃大户”,饿毙道旁者无人掩埋,徐家、河舒等地挖“万人坑”以埋葬。) c0 d* b* _  I0 a3 e
    7月,“七·七”事变爆发,蓬安成立抗敌后援会,各学校组织宣传队,分赴各场镇进行抗战救国宣传。" h: {. y; _" g+ C1 K* ?0 R# ~3 r& Y
    27年(1938) 6月,洪水暴涨,全县受灾作物3万余亩。
4 Q2 T! N8 h3 s    8月,伍范九于县城南街首创西药店——广济医社。
( e3 v% p+ l  h" |/ W1 v- b, w    28年(1939) 春,苏眉生创办私立兴华初级中学。
, i# C. z% K3 q- O: c% s, d% {: Q    9月,为避日机轰炸,南充师范学校迁至蓬安县城,住天圣宫和文庙。3 Z  b+ }. n& W- a7 R
是年,中共南师校地下组织发展党员十多名。
4 N5 Z8 ~/ h3 P2 b  t% O    29年(1940) 6月24日,日机34架由营山方向飞窜蓬安,后有9架中国飞机从渠县方向追击,一架日机投炸弹1枚,落于罗家乡牛头寨沟,炸坏水田1块,房屋2座。) {( C8 G% u9 X9 D, M  Q" _
    同月,县民教馆举办文娱晚会,南师学生衡平(中共地下党员)表演《王婆骂鸡》,国民党县党部书记苏子易污言辱骂,被激怒的学生和观众推倒苏座位后木屏,苏狼狈逃走。
+ j  P( f) N) l% L4 K    7月31日12时许,日机10余架飞窜蓬安,其中重型轰炸机9架,投炸弹1枚,分别落于骑龙乡朱家坟、戴家湾,炸毁茅屋1座,损坏庄稼数亩,伤1人。午后,又先后有日机24架飞窜蓬安,于金溪、骑龙交界处的香炉山投弹5枚,毁茅屋1座。- `3 ]5 |) Z: |3 J2 C
    9月,县政府于公园建立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1 F! d7 f  i. F& S% ?& I
    是年,实行新县制,县府设科室,并改原联保办事处为乡(镇)公所,改联保主任为乡(镇)长。+ X8 K9 z" n. _3 o) f7 R5 m
    30年(1941) 9月,蓬安县田赋征收实物,次年改为征借。
+ p% O6 B. H3 R/ R0 z3 w    31年(1942) 4月2日,县续修县志局正式成立。- O# i( y$ \' X3 y
    7月,蓬安县卫生院成立。- U$ D, t4 V( c- n
    同月,蓬安县临时参议会成立。
4 j& Y& }9 t* Q+ h8 P+ h    8月28日,召开第一届县临时参议会。 - V" \! e+ g( X+ ~) P; @1 r* N
    秋,县境赤痢流行,患者甚多。/ B9 ^" q: j$ h6 C* ^
    是年,全县募解同盟胜利美金公债1亿元(折法币17亿元),同盟胜利公债10亿元。* o6 c. d0 b$ I7 X# y7 C
    32年(1943) 1月,马回饥民林顺成、保长林顺之、副保长林克常等聚众3次向丝厂老板辛伯民借粮,遭拒绝。林等三人率饥民二三十人打开丝厂大门,赶场群众将辛家粮食搬运一空。辛向法院报案,林顺成等3人遭枪决。
0 B+ U- c8 T9 n0 f/ E' I) s    7月,改高等小学为中心学校,改初等小学为国民学校。
# g, R! h; U6 u; F    33年(1944) 1月,中国国民党蓬安县党部成立。
4 k( D2 \  O% z2 Y5 e6 ^, J+ E    3月,美国红十字会及南洋侨胞向蓬安县卫生院捐赠西药及医疗器械计14箱16种。+ Z9 Z0 i8 P' ~: S* j! e
    春夏,久旱不雨。& `7 l" i2 c; Z; y& @0 D  d0 f5 D( e7 y
    34年(1945) 1月,莲安县公私枪弹管理委员会成立。
" l0 v( C( F! U7 [8 z    7月23日,暴雨成灾,洪水淹没田舍,冲走人畜。  S9 V  d  k  V+ s" |6 `
    8月底,大雨,江水暴涨逼至城下。: b- }/ `3 [# a! ?" C
    10月,蓬安县参议会成立。
! G: r' ~. g0 W+ m# \1 M    35年(1946) 2月,开办县立女子初级中学校。! H( f8 k) W2 D$ k
    3月,陈抱一等发起组织仁厚慈善团,向地方人士筹募资金,以济贫救灾养老恤孤。( X+ r- @) O: n" o' J- K- t
    春,大旱,收成十减六七;夏秋,再大旱。
" ~# u2 O& A. [/ t  p! L    6月13日,暴风,扬沙石,折木毁屋。' A. o) g) I5 a! o+ u  }
    7月27日,暴雨,山洪成灾。
! K9 I2 R9 N" S9 W& h. V7 q    9月7日,南(充)、蓬(安)、营(山)公路建筑委员会成立,修建南充长乐至营山公路。" t: r2 k# m7 W' h6 m6 r
    36年(1947) 秋,县立初级中学增设高中班。
* b- I, A% t2 u, }% _; u    11月,伍玉雯等编修《蓬安县志稿》完成,共22卷,12册。
0 E! a( X7 U9 l4 n& c. k    37年(1948) 9月,渠县龙潭起义后,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派段景鄂、熊泽清、张肃民、唐玉辉等进入县东福德乡,开展地下工作。
# v1 A6 s* D5 G9 ^    10月,中共地下组织党员段景鄂等于福德乡卿家沟建立县境第一个“农民互助组”。/ Q3 r# S# X7 O
    38年(1949) 4月,中共福德乡地下支部于福德乡段达家中成立。
9 j- h+ m3 K! P( O    6月21日,金溪逢场,风雨中,万和乡船民徐××、刘××用破损木船超载推渡,船翻沉,遇难70余人。    ! k! k7 [. [/ X7 ~
    6月23日,罗广文部两个连对福德一带进行“清乡”,搜捕中共渠、蓬、广边界特支地下组织党员谈剑啸、宋廉嗣、康电、段景鄂、张良诚等人,未得逞,将进步人士熊炳乾抓至渠县杀害。, w. p0 Q+ A+ f  ~1 J; h+ L2 [
    9月至10月底,县政府奉省府令,推行“二五减租”,由于地主事先强迫佃户加租变约,佃农租额反而较前增加4—5成。

该用户从未签到

90#
 楼主| 发表于 2012-9-8 14:31: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人民共和时期蓬安县大事记(1949年—1985年)                                                                                                    1949年 12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广安方向进入县境,经南燕、罗家、杨家、柳滩,下午4时解放周口,并迅速渡江进驻县城,蓬安县宣告解放。
& }) K. J  L3 C, A    12月17日,中国共产党营山县地下组织负责人张乐山,派党员李逸愚、唐国璋赴蓬开展工作。 , A4 N/ B3 E7 Z* `
    21日,蓬安县人民解放委员会经协商选举产生。卫生院院长沈照民任主任,李逸愚任副主任。7 a$ i5 T# L/ X
    22日,县解放委员会组建二道、金溪、周口、罗家4个区和24个乡镇解放委员会。
( q: r; r8 X! P6 K) a# E& e  q. z9 l* t, S8 M
    1950年 1月12日,蓬安县人民政府成立,随即由县长解成仁发布一、二号命令,宣布全县各级解放委员会撤销,各乡、镇解放委员会改为乡、镇支前委员会。
: S+ s  |2 Z% W6 k4 n4 S' i$ e    13日,成立蓬安县接管委员会,赵文华任主任,开始进行接管事宜。
- w: \' K4 D0 s1 l  [0 A    15日,成立蓬安县支前委员会,解成仁任主任,唐国璋、沈照民任副主任。  ~+ `8 D) E- K: \+ N! B  v/ g- o+ D
    同月,中共蓬安县委员会成立。
$ S. G2 ^# H' v# `  T    3月23—28日,召开蓬安县第一届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N- Y% d1 @2 ^/ F7 T' O3 \    4月12日,成立蓬安县剿匪委员会,由驻军543团团长傅东山为主任,赵文华、解成仁为副主任,开展剿匪工作。
) s- z1 `9 V, ]0 ]( J+ y* w    4月28日,凌晨,扇匪肖英等纠合匪徒40余人,持刀枪攻打柳树乡政府,解放军班长张德文牺牲。7 _4 M: C- a5 k. @! \
    5月,全县开展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运动。
! h8 k( K! \1 K- m! L    9月15日,成立城区、西北路、东南路3个人民法庭。
) R! l( o4 G( b0 o    10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蓬安县工作委员会成立。
/ S% B: i4 e4 l    10月14日,成立蓬安县禁烟禁毒委员会,严禁种植、贩运、吸食鸦片,并成立戒烟所。
; c; }* I8 ~6 o( [* X) t+ Q% e; B    11月8—12日,召开首次县、区、乡农代会。6 W* `2 B6 B1 X- {& k6 }7 B
    11月12日,全县将4区24乡镇,改划为7区36乡镇,废除旧乡镇、保、甲长制,由乡镇、村农会行使职权。
. t4 L8 l/ C9 b! r. x, o    同月底,正源粮食分库仓管员王泽溥,被该库盗窃犯苏洪文及同伙杀害,苏等4犯被处决,县人民政府报川北行署批准,授予王泽溥烈士称号。3 _! X' E6 v1 q& A
    是年,惯匪头目罗大汉被处决。& P% o3 w' C) _. j; [
    是年各乡、村成立农民自卫武装队。
0 @3 [, W: E2 [

) J( Y: U* t$ h/ Z9 r3 E6 L    1951年 1月22日,历时近一月的减租退押运动结束,凡地主、富农出租土地一律按原租额?5%。
8 P' X2 m7 m6 T) P- T; E/ }4 R    同日,县城召开万人大会,公开枪决贩运烟毒犯刘长根。# G9 x1 p* t4 g6 R. ]0 a
    2月22日,蓬安县第一次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召开,劳模代表124人,分特、甲、乙、丙等级进行表彰。: a/ b& a- N/ m( t( n5 E
    25日,县召开四级扩干会,部署以土地改革为中心,复查减租退押、清匪反霸和爱国增产运动。4 B4 A  i' |( H! ]+ |
    3月15—18日,召开蓬安县第二届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s; `5 ~9 o( J: Z, \
    同月20—23日,全县农民渥岸釉?560余人,于县城广场举行大检阅。
( Y: t4 X# X! S- A! q+ Q- s( W    4月4日,蓬安县抗美援朝分会成立。1 ^% s. H9 V& d% k  I6 u* R4 ]
    5月下旬,中共南充地委派出以李国珍为团长、赵文华为副团长的土地制度改革工作团到蓬安。6月6日,全部工作人员分赴区、乡、村,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历时近两月,于8月5日结束。
2 D8 F) F3 g1 ^0 }, G    9月,周口区农会副主席红军烈属文大才被选为“十一”观礼代表,赴北京参加冈庆观礼。  U; y# n+ y& B- j* }6 Y
    10月,周口乡1村3组8户农民组建全县第一个农业互助换工队。( `, c0 A3 k& L/ d
    12月8日,南充县正源、兴隆两场划归蓬安。3 O" T5 J2 @* e6 [# W( \
    同月,二道、复兴、赛金、双河、陇城、歧山等乡划归仪陇县,三兴、高梁两乡划归营山县。

6 ^: e: x# d2 J9 D4 u! w0 }& U( K; o' ]/ n
    1952年 1月21—24日,召开蓬安县第三届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p& n# {, ~! U* S& Y    同月,实行工资改革,职工工资统一以“工资分”为工资计算单位。
& [& \* g# y. Q# A( N  i    2月,周口乡以刘全贵为组长的全县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成立。" }( O7 @' {; m  o# p
    同月,全县大张旗鼓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同时开展反行贿受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8 p" r7 {: E7 e
    3月,二道区署迁至徐家场,更名徐家区。
6 ^4 R4 B/ L+ @( A" ^) {    4月,中共川北区党委书记、川北行署主任胡耀邦赴蓬安县视察工作,在蓬安中学初中部礼堂就“三反”、“五反”和抗旱斗争作报告,并与蓬中校师生分别座谈,当场解决具体问题。2 x' r" j. G. _
    同月,中共蓬安县委决定在全县开展“干户百组十乡”的爱国增产创模活动。
4 N2 a* }- t2 w3 z5 X. j    4月,由县府组织,在各乡分批集中烧毁地主的房地产契约,给农民发放土地证、房产证,到7月 底止,全县有94765户农户领到了土地、房产证。
# P8 S; v, L% i9 S    6月,县建立两个钩虫病防治组,分赴一区(周口)、二区(河舒)、七区(徐家)、八区(利溪),免费为患者治疗钩、蛔虫病。
0 g1 F) Q; A5 a6 P    10月,刘全贵互助组7户41人成立全县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A* N3 o' B3 L$ x9 |/ q& R3 z! E
    12月6日,川北区劳动模范、赴苏联访问团团员南部县枣儿乡的谢瑞珍赴蓬安作访苏报告,随带中型拖拉机一台到蓬安,在县城东门广场作耕、耙地表演。
& I9 Z( `7 Y) O. O. P' A, I6 A7 v    15日,全县完成抗美援朝捐献战斗机1架的任务。
* L1 Q; A0 h% y8 @
- Y3 C+ y% M& D" W+ p. ~
    1953年 1月18日,县组织工商科和商会、国合商业、财政、税务、银行等部门,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展社会主义改造的试点工作。
! n& P* @: N; ^. M% ^    同月,成立蓬安县贯彻婚姻法运动月委员会。
# t( w, o3 E) N+ O    2月2—7日,召开蓬安县第四届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3 R, w+ R4 N, H+ E6 E$ w2 R    3月,成立蓬安县扫盲委员会。6 |! i4 G9 Y5 y
    4月28日,县内部份地区遭大风、暴雨灾害,间有冰雹,大如鹅蛋。三合乡十一村白鹭;野兔被打死,作物损失严重。
7 [& P3 W: V. f* i, U    5月初,成立县防疫领导小组,在全县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 a9 s: ^. r3 E# j) ]9 F    6月30日,蓬安县第一次人口普查结束。全县总人口403141人,其中,男208118人,女195023人。
& [) u8 K: J- w7 n+ k    11月,粮食实行统购统销。
- Y9 }: s( o$ M" {4 R    是年,改中小学春秋两季招生为秋季招生。同时,小学停止试行“五年一贯制”,恢复“四二”分段六年制。

" q9 M+ U7 v1 i8 P. V8 K$ i7 C' k4 N- \
: o- q: B- C- I1 X; ~    1954年 2月,成立县计划委员会,负责全县国民经济(含社会、经济两部份)的计划编制与综合平衡。
1 e0 M# y5 Q  Z& `    3月,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2 T  [% s9 Z. E/ [3 a0 J) x
    同月,全县第一座小型水库——周口乡马家沟水库建成。
# R8 l; ~9 j% S* c& ~    7月2—4日,召开蓬安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5 T( Y) K8 X8 b( M2 ~3 H    8月,全县精减行政人员225人。; S; J. P: q  x% K. _
    9—11月,按行业归口,49今合作店整组为12个公私合营商店。
' @8 V6 l3 d6 K* b    12月初,蓬安县优抚代表奖模大会召开。) X- A4 p- \+ y( q# l6 l* V9 p
    同月20日,万和乡陡滩子全县第一座连拱坝石河埝(堵水坝)建成。9 B, G3 X6 k$ B- X
    同月底,县向革命老根据地发放救济款2.99万元。
( Y8 }. a# @  y" f- u

4 V1 y% {& N! \" d4 ]    1955年 2月4日,蓬安县人民检察院成立。
6 x  u3 D3 U% |# M; a  _: N    3月1日,使用新人民币,并按国定比率,收兑旧币。+ X; x2 e9 m0 \7 h& k$ N
    6月,全县城乡普遍开办识字班、夜校,开展扫盲。  `- J- _9 p' {* _. l% [
    9月12—15日,召开蓬安县第一届人代会第二次会议。5 V, g! H  {. G5 c8 @" ?
    10月4—11日,县召开四级扩干会,贯彻中共中央七届六中全会《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的精神。3 h3 f; s! h; c  _2 h1 W
    同月,开工整修县境嘉陵江河段,至次年1月淘滩12处,排除砂石2600立方米。
5 \  G( G  D0 \) `    12月1日,全县城镇居民实行粮食定量供应制。- M2 O- @; d- L4 [+ N) `
    12日,周口乡互助村5个农业初级生产合作社合并成立全县第一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3 L( Y& `9 L6 y' U* ?    同月,采用民工建勤方式,对南蓬营公路进行首次岁修,次年春竣工。
: b$ z4 ], X  s, ^& ]; p0 v    是年,全县农村贯彻粮食“定产、定购、定销”,一定三年不变政策。

! ?' K7 H2 N9 U/ u7 y5 W
' E: H3 |' X( M. G' v3 V" v4 C( u    1956年 3月10日,县颁制《公费医疗实施办法》。
% \1 b7 _( e9 d- E. H    15日,县制定《蓬安县实现农业发展纲要》(草案),4月又制定1956—1962年《蓬安县农业发展简要规划》(草案)。: h! L. q7 U: `7 J
    4月,马回乡燕子窝建立县第一座机灌站。
% R7 u) q/ f9 _' ]# ~4 O    5月27—31日,召开中国共产党蓬安县第一次代表大会。; l  W3 {7 }& _, d6 t. L; N
    6月6—10日,全县连降暴雨,山洪冲断田埂16190处,受灾水稻8423亩,旱地作物41594亩,倒塌房屋87间,伤亡5人。
! a2 o0 G" k0 p  c( [    25日,嘉陵江洪水猛涨,冲毁城东堤坝,涌入县城南门,淹没沿江13个坝、4个场镇。中坝千余群众被洪水围困,县委、县人委及时组织人力,调派木船,由副县长石宪级等率领前往救援脱险。
( T4 }2 ]$ l8 X( c  B    7月1日,蓬安县人民电厂建成发电。! q$ \  M" j- u  Y2 c
    11月4日,开放兴隆、罗家、福德、河舒、周口、徐家、盘龙、金溪等10个耕牛调剂市场,允许耕牛上市交易。
& S/ c2 U$ F8 P8 C. U    12月26—29日,召开蓬安县第二届一次人代会。
2 O* Z0 R" j$ _8 _7 ]* v    同月,职工工资改为货币工资制,并进行工资调整。
( @5 e$ [- a' U8 [    是年,蓬安县第一中学——杨家中学建成。

% {6 c/ a" L8 B9 G# ~+ `( C# B8 K1 K8 P5 b! Z( ^
    1957年 1月,蓬安县第一座小型溪河电站——方家桥引水式电站竣工发电。$ O% A5 A7 b/ ^8 `+ n: C5 j
    2月,全县开展“一人二鼠、三(麻)雀、四挑肥”的除“四害”(老鼠、麻雀、苍蝇、蚊子)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
9 ?% [5 m" @: m    3月,对解放前为革命牺牲的280名烈士的家属发给追恤金,计2.1万元。
2 U. F& a5 h' t& q% x5 A    同月,县、区两级下放109名干部到乡镇工作,占行政总编数23.9%。# o2 Q  ^) Q, t- W
    4月,县畜牧站况昌清研制出“四黄素”兽用新药,荣获国家科技奖。: w% c; D- q: f
    5月21日,中共蓬安县委成立整风学习领导小组,开展整风和反右派斗争。
* C  f$ F7 ?" h: [7 H+ E$ R3 W/ l' W    6月,四川省蓬安师范学校成立。 。
6 j+ }+ a0 K2 y# O( X. r    11月,全县对待业人员实行计划安置。
+ @: d. o- _4 E' W& |    12月15日,县级机关驻地,由陵江场迁至今周口镇。

+ R. `& @4 Q) p9 H! S
# Y. O7 B1 O( V1 J    1958年 1月31日,全县改3天一场为10天一场。
0 z2 n4 \8 ?; |; X9 |    4月,灭鼠能手沈前明应中国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微生物研究所之邀,赴北京交流灭鼠经验,作现场表演,受到专家肯定,被聘为该所特约研究员、北京市卫生防疫站顾问。; P/ w* o! E/ }0 x9 F1 b4 ^
    5月13—14日,召开蓬安县第三届一次人代会。
! H$ O! B8 x* `  G1 c. C  V' t    同月,成立蓬安县农田基本建设指挥部。
  b! l6 D: j7 t    7月30—8月4日,县召开三级扩大干部会议,贯彻中央《关于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Q" L+ H+ T, q% V% K) J
    8月28日,周口、清溪两乡41个农业社,联合建立蓬安县第一个人民公社,即红旗人民公社。6 O1 [# z( ^& N+ E1 Z! D  i1 F
    9月10日,红旗人民公社第一管理区始办全县第一个农村公共食堂。
/ \+ i0 B4 R. E    同月,蓬安县科协成立。2 U' c0 w8 C9 P2 m6 @
    10月,《蓬安县志略》编成。$ ~( l8 F. X3 j$ q8 r5 z8 S/ e
    同月,全县第一所幸福院在锦屏公社第一管理区试办。
* t1 u$ M/ D6 s. Y    12月,全县各乡全部建立人民公社。( n% b) K, F) f  m
    是年,蓬安县锦屏中学、徐家中学成立。
+ B7 j% _9 Y7 N

* r* Q+ B- B; ^, o# Y4 M: E5 Q* Y9 B    1959年 2月,贯彻中央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全县农村实行公社、管理区、生产队三级核算、分级管理的制度。
3 j1 L/ c6 n* I1 ^" w# S7 c0 w    4月,对人民公社、管理区、生产队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瞒产的“三反”运动。
( Q9 D1 U& [: x* t4 f" v' z, e    同月,全县完成第一次土壤普查。
1 w0 k, m* Y* o    10月中旬,全县开展“反右倾”斗争。
9 r) H* r( Y1 {7 U3 q7 u/ d    是年,蓬安中学毕业参加高考125人,被录取113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6-9 20:4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