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安乐寺姚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谱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1#
 楼主| 发表于 2012-6-3 11:2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家谱初考---(4)自黄帝到重华(舜帝)(共8世系)和(5)自(2009-02-11 19:08:22) 转载) }6 q- m5 N  p0 m

$ F/ W" r  n8 T
标签: 杂谈分类: [原创]

. b/ M4 `0 q# d; k. H% N9 X+ @9 Q1 U

《姚氏家谱》----(4)自黄帝到重华(舜帝)(共8世系)

从黄帝到重华:(共八世系)

[十三]轩辕昌意昌意

[十四]颛顼颛顼

[十六]敬康敬康

[十七]句望句望

[十八]桥牛桥牛

[十九]瞽叟瞽叟

[二十]重华(即为姚姓始祖);

《姚氏家谱》----(5)自少典到黄帝(共12世系):

从少典到黄帝(共12世系):

[一]少典

[二]勖其勖其

[三]巨駓巨駓

[四]芒昧芒昧

[五]夷栗夷栗

[六]柏坚柏坚

[七]

[八]赫胡赫胡

[九]封胥封胥

[十]依卢依卢

[十一]启昆启昆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2#
 楼主| 发表于 2012-6-3 11:3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這樣歸為一處方便參考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3#
 楼主| 发表于 2012-9-20 13: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1 什么是姓氏
# \: D+ e9 i3 S, ~8 q5 V4 F; a
' E0 T8 M$ `8 }. z- H* ^0 ^9 j. u, ^# S  K- s
    姓是社会成员最基本也最重要的识别标志和符号,是区别这个或那个有着血缘关系(或其他联系)的家族的标志和符号。比如孔子的孔,据《姓氏寻源》卷二四“《广韵》云,孔,姓,殷汤之后。本自帝喾次妃简逖吞乙卵生契,赐姓子氏。至成汤以其祖吞乙卵而生,故名履,字天乙,后代以子加乙,始为孔氏。至宋,孔父嘉遭华父督之难,其子奔鲁,故孔子生于鲁。”孔子苗裔至今已传至70多代,也都是孔姓。 " x) N: o+ S6 ~. O5 Y! g" |' U! p

/ t# g' {7 c, T9 B    为什么姓是一个有着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呢?这可以从姓的字形来探求姓的意义。姓是会意字,由女、生两字合成。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云:“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由此可知,姓的本意是女人生的子女,同一个母亲生的子女就是同姓,同姓也即同祖。中国的姓起源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远古时代,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当时,以女子为中心,形成一个共同始祖母的母系氏族,若干个氏族组成一个原始的部落。为了区别不同血缘的这个与那个母系氏族,每一个母系氏族都产生了自己特有的标志和称号,而这些标志和称号就是最原始的姓。最原始的姓有姬、妫、姒、姚、姜、妘、嬴、子、好、姞、任(妊)、隗、芈、弋(    )等,大都从“女”字,恰恰说明了姓是远古母系氏族社会的产物。有了姓,可以辨别同一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后代,主要起着“明血缘,别婚姻”的作用。“同姓不通婚”,使原始时代的群婚制发展到了以血缘为准则的婚姻制,标志着人类文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姓的产生,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 ?* ]6 F$ h" ]* X- m( D
5 i- c# q5 y4 q$ a7 P% }
    母系氏族制度经过一段繁荣发展之后,生产力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男子在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最后取代妇女居于主导地位,但在氏族内部的结构、制度以及氏族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在同部落若干个母系氏族中,一些处于重要地位的男子需要有符号作为自己的标志,于是就产生了氏。氏是由姓衍生出来的分支,是男子在母系氏族社会逐步取代女子地位的象征。“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通鉴·外记·注》)“氏”字起先用“是”,表示存在的意思,即谁谁在这儿,也就是部落支系的居住地,往往借用图腾、徽号或地名作为标记。在从父家长制家族向奴隶制家族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了大量有姓氏的家族。传说这些家族在原始社会末期的历史舞台上驰骋风云,演出了一幕幕丰富多彩的氏族悲喜剧。比较著名的大致有如下家族系统:一是神农氏系统,姜姓,最早的族长炎帝。最著名的家族有烈山氏、共工氏和四岳。二是伏羲氏系统,风姓,最早的族长有太皞、少皞。《帝王世纪》说这个家族从太皞死后,共传了从女娲氏、太扈氏到无怀氏十五代。三是高阳氏系统和高辛氏系统。高阳氏最早的族长颛顼,高辛氏最早的族长叫帝喾,这是两个有较近血缘关系的家族或部落。这两个家族人丁繁衍特别兴旺,《史记》根据传说,把虞舜、夏禹说成是高阳氏的后裔,把唐尧、殷契、周弃说成是高辛氏的后裔。四是轩辕氏系统,最早的族长黄帝。传说黄帝同蚩尤作战时,曾率熊、罴、貔、貅、貙、虎参战,这应是以兽为图腾的六个氏族,所以黄帝又称有熊氏,说明黄帝既是辕辕氏,又是有熊氏的族长。传说黄帝有25子,即25个家族,其得姓14人,为12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依,又传说姬姓为黄帝的嫡传,建立周王朝的姬姓周家族是黄帝的轩辕氏的嫡系。至于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纪》说少皞、颛顼、帝喾是黄帝的子、孙和曾孙,那只是传说中的一种记载而已。各种传说留传下来,形成了不同版本的说法。 " D5 b4 }8 B7 I2 p  ^

$ ]( I$ S* f1 U    姓是“别婚姻”,氏则是“明贵贱”。正如《通志·氏族略》说的那样,“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在夏商周之时,姓氏分而为二。秦汉以来,姓氏合而为一。《通志·氏族略》载,“秦灭六国,子孙该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兹姓与氏浑为一者也。”自此以后,姓即氏,氏即姓,姓氏或氏姓成了姓或氏的一种书面用语。而在不同场合,姓和氏的使用是有区别的。例如在社会人际交往中,不相识的人碰在一起,往往会礼节性地问:“请问贵姓?”答曰:“免贵姓×。”从未听说有:请问“贵氏”的。在家谱、族谱的题名上却是《×氏家谱》、《×氏族谱》,也从未见过《×姓家谱》、《×姓族谱》的。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呢?大概在口语中问“贵氏”犯忌,因“氏”与“死”同音。“氏”在远古时代是男子的标识符号,家谱、族谱是纪录某一姓氏男姓家族成员的血缘关系的图册,所以家谱、族谱的题名用某氏。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4#
 楼主| 发表于 2012-9-20 13: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往今来说改姓
" f. \# [, e/ C" ?4 b+ k. I4 e
' k! B4 Y: H  A' _) o2 k: ~    在中国人看来,姓氏是随便改动不得的,经常有人赌咒发誓“行不改名,坐不更姓”,来表示对自己行为的负责。实际上是不可能完全做到的,历史上改名换姓的事时有发生,往往因为避难、避祸、避讳或兼祧承继等原因改姓更名。安化有一支邓氏,本姓李,是南唐李后主煜的从母弟李从镒的后裔。李煜,词写得很好,凄婉动人,无出其右者,而皇帝却当得窝囊,拱手把先祖打下的江山送给了宋太祖,不仅自己“日以泪洗面”,且殃及子孙。宋太宗即位后,“诏江南诸路捕南唐宗室”,李从镒之子李衡侥幸脱逃,易李姓,以父封国邓为氏,削发为僧,游闽越间。邓(李)衡次子邓连,宦游常德府,离任后卜居溆浦,其次子邓处恭由溆浦迁安化潺溪坪。湖南有邝、旷二氏,据邝(旷)氏家谱云:唐神龙年间有黄贤,生二子,长曰旦,次曰丞,黄贤失守边关,二子逃外易姓,长旦添邑于右为鄺,次丞添日于左为曠,仍未离黄姓本意。此说法姓氏书无载,不知所本。邝、旷氏以衡山为界,衡山以南为邝、衡山及其以北为旷。长沙有一所名校——周南女中,创办人朱剑凡,毁家兴学,校址就是其父周达武的豪宅。父亲姓周,他为什么又姓朱呢?原来朱剑凡是明朝朱姓皇帝后裔。明英宗第七子朱见浚就藩长沙,封吉简王。明亡,第七代吉王的子孙隐匿民间,将“吉”字加“冂”为周。民国时复姓朱,朱剑凡原来叫周家纯。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领导人之一蔡和森,本姓林,先祖林启秀,康熙十年(1671)随祖母之侄蔡开臣由福建来湘乡永丰习商,年甫十二。开臣娶妇无子,视启秀如己出。开臣弃世,启秀笃念恩义,遂“奉其祀以蔡为氏”。后因以命氏打官司,于是兼祖蔡祖林而为蔡林氏,但后人却以单姓蔡名之。清同治年间城步籍进士关常兴,满族,原姓瓜尔佳氏,后改姓关,为城步关氏始迁祖。湖南邱氏,本为丘氏,清雍正皇帝诏书避孔丘讳而加邑,遂为邱。1912年任临时参议员的邱逢甲,台湾人,祖籍广东,以诗名世,倡议复本姓丘字,似乎只得到广东、福建沿海一带及台湾岛的“邱”氏响应,毗邻广东的湖南却仍为邱氏。
( F- R, G2 B# N; W7 T' ^
0 O9 X3 O9 I8 H" ]' [4 ~    当代很多湖南名人改姓,其中原因,外人很难知道。但有的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改姓,只是对外使用符号的变换。如临澧人丁玲,原名蒋伟,是民国开国元勋蒋翊武的族侄女,她的女儿蒋祖慧,从母姓,“祖”字辈;同为临澧籍的诗人未央,原名章开明;诗人于沙,原名王振汉;嘉禾人作家古华,原名罗鸿玉;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甘泗淇,宁乡人,原名姜凤威;隆回籍少将白天,原名魏巍;电影表演艺术家白杨,原名杨成芳,汩罗人;作家白薇,原名黄彰,资兴人;张闻天夫人刘英,长沙人,原名郑杰;其弟刘彬,原名郑家献,曾任冶金工业部副部长;无产阶级革命家江华,江华人,原名虞上聪;他的一个儿子以所在区名为姓,一个儿子以所在乡名为姓,可见革命前辈对家乡深深眷念之情;原总参顾问江文,原名陈辉侃,浏阳人;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永顺人李昌,原名雷俊随;曾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张震上将,原姓吴,后随继父姓张,名祖寿;“电影皇帝”金山,沅陵籍,原名赵默;有“女包公”之称的中纪委副书记章蕴,原名杜韫章,望城人;湘阴籍作家康濯,原名毛季常;衡阳籍言情小说家琼瑶,原名陈喆。任过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的周惠,是江苏灌南人,由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湖南省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著的《二十世纪湖南人物》一书说周惠,原名周惠珏,应该是原名惠珏,姓惠名珏,他有一个哥哥叫惠浴宇,曾任过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江苏省省长,这是题外话。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5#
 楼主| 发表于 2012-9-20 13: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不清“贵姓何来?” 4 W: e4 k' T  m5 |

9 g% \+ I$ M1 o  g: C7 J# y    “贵姓何来?”需要回答的是某一个姓氏的源流,当今泛滥成灾的姓氏方面的书籍似乎都在回答这个问题,其实都是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图解古籍上的一些关于姓氏源流的记载,与姓氏的演绎发展是很隔膜的。各个姓氏的家谱、族谱也或简略或详尽地缕述姓氏源流。家谱是一个家族的自我记录,其有强烈的宗族意识,攀宗附祖,牵强附会地夸大、编造本族的煊赫历史,按照儒家礼教重新塑造祖先的形象,规范先人的言行,随意地、甚至天方夜谭式地溯“源”系“流”。 湖南王姓,几为“姬姓之王”,系出周灵王太子晋;马氏尊战国时赵将赵奢为受姓始祖;天下孔姓,无一不称自己是孔子后裔;姬姓杨氏,“周朝三封杨侯国”,以国为氏也;李氏系出理利贞,属高阳氏裔,历虞夏商,世官大理,以官为氏,至纣时利贞逃难“于殷侯之墟,食木子而得全,遂改理为李氏”;利氏,也称是理利贞之后,以祖字为氏;吴姓自称为周太王之子太伯、仲雍之裔;湖南张氏,皆推远古一个叫挥的人为受姓始祖,挥是“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在湘陈氏,都称胡公满为受姓始祖,尊东汉太丘长陈寔为先祖;满氏也自称是胡公满之后;胡氏“或云胡公满封于陈,其后亦为胡氏;谢氏,炎帝之裔,申伯以周宣王舅受封于谢,后以国为氏,至于开派始祖,有的说是东汉谢夷吾,有的说是南北朝的谢灵运;谭姓均称受姓始祖是春秋时代谭国的谭子,尊唐宪宗时幽州大将军谭忠为先祖;等等,“家家都是古代帝王和古代名人之后,不知古代那些小百姓的后代都到那里去了?”(胡适:《曹氏显承堂族谱序》)
' x* |- o8 G1 P( q" V: j, Q
: s; S0 T7 t, r6 z    一些氏族为了标榜自己姓氏的源远流长,一直上溯到传说中的祖先黄帝、炎帝那里。有一部《刘氏族谱》“序”称“刘氏家族历经四千三百余年,显于三代,著于春秋,盛于汉室”。受姓始祖源明公为“盘古神农后帝喾高辛氏之子帝尧唐氏即伊祁氏生”,刘邦为第七十五世祖,刘备为第九十五世祖,至第一百五十世祖广传公,元配罗氏,生九子,继配杨氏,生五子,有八十一孙三百六十曾孙,“详考历朝子史诸书谱(普)天下刘氏皆系罗杨二祖妣之后裔也”,纯粹是无稽之谈。姓氏来源的途径多种多样,特别是象“刘”这样一些大姓,姓源更为复杂。据一些姓氏书所说,刘氏之源主要有四:其一源出祁姓,为帝尧后裔。相传帝尧本伊祁氏,其裔孙一支以祁为姓,受封于刘,故以封国为氏;其二源出姬姓,周文王后裔,相传周成王封王季之子于刘邑,子孙以封邑为氏;其三赐姓,汉朝建立后,刘邦赐一些功臣以国姓,如项伯改刘伯,娄敬改刘敬等;其四,少数民族姓,汉高祖刘邦曾嫁宗室女于匈奴单于冒顿为妻,按当地风俗,贵者以母姓命氏,其子孙多以刘命氏者。各支刘氏瓜瓞绵绵,衍散四面八方。湖南除汉族刘姓外,还有湘西苗族、土家族刘姓,湘南瑶族刘姓,慈利白族刘姓,湘中回族刘姓,外来满族刘姓以及他姓改刘姓的,等等,难道“普天下之刘氏皆系罗杨二祖妣之后裔”乎?!
1 y5 U0 a* `5 B& _
! v: W2 L; U/ S5 C) C* c$ D    在姓氏探源上,这样将姓源上溯到黄帝轩辕氏或炎帝神农氏,且不说黄帝、炎帝是两个传说中的历史人物,即使存在的话,这种溯源也是姓氏探源上的误区。所谓“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只是一种文化认同,并非存在血缘上的关系。中国古代的姓氏有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各个家族在不断地迁徙繁衍,分化聚合,再加上民族的融合,姓氏上的血缘已经淡化,要想从血缘关系上找到现代某个家族与远古时代某个家族的姓氏之间的血缘关系是完全不可能的。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一些研究姓氏、家族史的学者缺乏最起码的科学精神,在无任何史料佐证的情况下,武断地作出某些姓氏源流上的荒谬结论。如新近出版的《毛姓史话》,对韶山毛氏的源头,往上一代一代追溯出“陕西华县是毛泽东家族的祖籍源头,华县是河南宜阳毛氏的祖籍,宜阳是浙江衢州毛氏的祖籍,衢州是江西吉水毛氏的祖籍,吉水是湖南韶山毛氏的祖籍(中间毛太华在云南永胜若干年,留下清二、清三等后裔)”。韶山毛氏受姓始祖是“周文王之子毛伯(郑)”。不知依据在哪里?而《韶山毛氏族谱》为“存实信”,以迁湘始祖毛太华为第一派祖,对毛太华以上世系“直削不录”,这还有些实事求是的精神。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回湘潭祭祖时,电视屏幕上出现坟前花圈上有“武王后代”字样,一位知名的炎黄文化研究专家出来对记者纠正说:宋楚瑜的先祖不是“武王后代”,应该是黄帝的第162代孙,是商汤的后裔。宋楚瑜说自己是“武王后代”,只好由他说去,而这位专家却更正为是黄帝的第162代孙,言之凿凿,可黄帝是否真有其人,史学界从未有过定论,而遑论其子孙乎。至于现在每年祭黄帝陵、炎帝陵,还有几处争相祭舜帝陵,那是政治需要,现在更是为了开发旅游资源的需要,是断不能作为理论依据的。因此,各个姓氏都不必盲目地去认古代的帝王和名人为祖,那绝对是荒诞无稽的事。封建社会都讲“五服之亲”、“九族之义”,更何况文明社会的今天呢! 1 C+ _& C+ c) T1 ?) o' l

% S* N9 Y: A6 [) t9 c' p    湖南图书馆一向注重家谱、地方志的收藏及研究,成立了家谱收藏中心,组织人员对馆藏家谱、方志和相关资料进行辨析爬梳,整理出《湖南姓氏源流》,费时二、三年,辛劳莫名,功亦大焉!“源流”虽涉及湖南全省姓氏,鉴于各种原因,缺漏甚多,但毕竟是一件前人未做之事,为研究湖南姓氏的专家、学者铺路搭桥,曲径探幽,更为芸芸众生寻根问祖提供线索,能达到此目的,“源流”编撰者之愿尽矣!主编寻霖先生嘱余写序,序湖南姓氏之源及其在三湘四水的流转,笔者自感不支,非不为也,实不能也!剪裁旧文,连缀成篇,权以上述“史话”应嘱,是为记。
. o- ?0 p- x/ i   1 ~  _; f; H5 e+ o2 W! s% l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6#
 楼主| 发表于 2012-9-20 13: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南姓氏史话5 z) h/ ?) P4 ^& w3 _
& @1 r6 p* J% f3 _% h. }; _
邹华享.来源和作者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7#
 楼主| 发表于 2012-9-20 13: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浏阳谢家冲姚氏  
- _5 d, J; K( s! v- j. J    始迁祖若海公,清康熙间自萍乡东姚家洲竹叶冲迁此。1947年三修族谱。
* q; G6 Y5 P) j7 ^) q: s" d( f  D
& }% A6 P( z4 y! G
* w. [5 s# D1 \6 f$ q1 c醴陵黄霞垅姚氏 8 ?6 q+ L- c# D! m, h0 `/ v
1 J- o8 G: g% b5 v, v1 ~5 h  k
    始迁祖清仲公,明洪武2年(1369)自江西吉水迁此。族人分布于黄田、姚家坝。至1948年,全族人口1600人。
5 _4 L9 x0 s, i4 U9 l1 g- R- H* x3 w/ {  E  @* l
0 ?) P( [5 P% R  T3 ~; b# u" G
醴陵辰塘姚氏
  R6 P/ y$ ], _, t$ O5 f
7 h( y$ g& O! W+ U# A9 q    始迁祖忠甫公,自江西南昌迁此。族人分布于东岸、里都、三望冲。至1948年,全族人口3000人。
& M0 {% R! H- H; X$ b: g) W1 v8 B
0 s1 A- m5 v* Y) ^
  `- w' y6 S. W% @9 {' o醴陵攸坞、姚家湾姚氏
  e5 h; x8 [5 W, |: N2 R$ Z, i  s3 i4 r9 w
    始迁祖植贵公,明宣德7年(1432)自北乡黄霞垅迁此。族人分布于西林、大富岭、黄冈岭。至1948年,全族人口500人。
6 W. ~# U) ~0 }! Z( N; r; }. \) b* r/ [" R1 D2 q

2 M: Z2 E8 F. k+ Q& b  o涟源杨市姚氏 ( h6 B2 A5 j& Q2 `& T3 y& V

) j3 d, y* j! x! x- m/ r: j    始祖元鼎公,宋元丰间自江西吉安泰和迁宁乡,三世承仲迁湘乡大育塅,十世添纬迁杨市,今属涟源,派分八房。清乾隆21年(1756)一修族谱,嘉庆22年(1817)二修,同治10年(1871)三修,1917年四修,1993年五修。班行:元朝承万世,正汝应文添(积善定兴嗣),仕志忠能友(伏厚传家远),昌隆立大春(自一大之光),子嗣兴宗祖(朝廷必有用),诗书(道德)裕俊贤,仁缮长培本,英华定发荣,馨香酬后泽,簪笏替前刚,绪绍衣冠懋,基宏阀阅新,璧圭昭品谊,金石炳功勋。0 h, ~; _7 h8 @) x2 g& g0 @
9 J( t  u( E3 V! i/ |
) r" W; v2 Y0 I/ l! r
邵阳甘棠、砂田、留田姚氏 0 _' V5 G# R; {0 F) }; X; A

8 L* ]" P! Z. O( m' u; E9 e, A    始祖岩公,字尔瞻,浙江桐庐人(一曰由浙江徙居江西泰和圳上),宋景定授武冈知军,卒于官。生子二:苾、芝。苾流寓武冈,长子义魁,字宏仁,元末世乱,由武冈徙邵东佘田,继迁甘棠。芝公子义昌由佘田迁邵北砂子田,开砂田支。另一始祖岳公,字嵩高,由浙江桐庐徙居河南汝宁府上蔡,岳公孙义贵宦宝庆,开留田支。清康熙间甘棠支首修族谱。乾隆42年(1777)三支合修,嘉庆21年(1816)、同治13年(1874)、1921年续修。三支先代命名行派各歧,乾隆42年(1777)始归划一,自十七世始:为德本家珍。同治13年(1874)续增:作述济美,积善庆长,永延贻泽,振绳代昌。1921年又续增:共和肇建,咸乐平康,宏惟先祖,荫锡嘉祥。十九世孙姚喆,原名本鉴,1955年衔授中将。
+ z; P% V5 b% D0 e( n" u" }
' T! `2 R% b5 R# `" J
9 t' q: u& o! ?+ x* U- r7 r衡阳姚氏 $ t/ J; ]5 A# d0 a4 M# r4 i
2 V+ ]' ^  F( w
    鼻祖寿一公,明初官金陵昆山县,子金保,孙忠公,明永乐间功授衡州镇远将军,奉祖父由金陵家衡阳姚衙巷。生二子:纲、英,因避吴三桂之乱,英公裔有迁常宁者,纲公生胜公,胜公生相、松、柏,开三大房,世居衡西。相公第三子鳌公,迁于衡东慕政乡姚头洲。后裔靖屿公迁湘乡今双峰县石牛乡六十湾。1932年衡、湘、常六修族谱,2000年双峰姚氏七修。班行:绍应宗先世,古训是法程,传家惟忠孝,与国万年兴。永钟衡岳秀,常挹湘江清,祖德如山厚,长庆继显荣。- \' O6 L7 O% h' C8 [

1 l& b% P( q+ ]  p0 L4 d1 R$ i
岳阳姚氏 8 r2 l+ q2 X/ A7 g. [# ~

/ U# C) l# N7 X% z4 W  m3 T    始迁祖福三公,明永乐4年(1406)偕兄弟赓四、胜鼎自南昌府城东华门铁树街迁居岳州府平江县时丰坪,继迁巴陵菡草坪,复迁土地冲。自此兄弟分派,赓四复迁荷塘大塅,胜鼎继迁新墙姚名洲。1917年四修族谱,1947年五修。% ~! U* d; F9 n( u+ w9 D- s) A

' k0 Q! y' G/ Z% n+ i6 S, W; [+ v% N, Y" q! }' `
华容桃花山姚氏
2 Y4 a2 M: |" _6 g; `8 z4 G  M) c; v' Z8 Y' T
    始迁祖荣公,字绿溪,原籍吴兴,明永乐年间隐逸华容桃花山。有子二人,长福厚,字鹏来,明进士,迁南山陈湖港(今终南夏家庙),后人分居护城马鞍山、注滋口、宋市和南县福兴港、华阁、岳阳、钱粮湖等地。次显厚,字从龙,邑庠生,后人分居潘家下高桥、学惠,南山南竹、仙人洞、新河、万庾兔湖和石首等地。原派:(自二世始)厚宗思得,定世良学。续派:大效可绍永,德盛瑞文升,名远光先哲,才华汝永兴。, Y4 ?+ L7 t' L2 x; I, @4 d; l
1 |/ R3 ^' o$ M

# a0 w0 ~4 s5 a; S- ]) W- @3 J华容护城华光姚氏 ! l3 `5 F* U8 d2 ^% P& \
. |$ r9 n5 T: x) s
始迁祖天佑公,居益阳十九里朱龙桥,为生计,清光绪13年(1887)迁入华容华光。现分居新沟、华光、横堤、甘阳嘴和东山野鸡桥等处。老派:禄承祯福顺,必以仕秉正,安定邦立荣。新派:华章逢国运,教育振家声,守道如珍友,敦修似景行,奇才光后裔,盛业继先程,经术儒林重,勋猷著鼎铭。2 K+ G; T+ v0 U( a( B% C

7 R$ h$ O0 \8 b! H6 V
5 [9 E! A6 Y: k0 J湘阴县城姚氏 . _; i: s% R7 ?( r$ V) E1 z' l
/ I/ C+ P! \" `8 ?
    始迁祖拱乾公,明嘉靖元年(1522)自上元县南京迁湘阴。
- I& t3 l' X. v1 S$ g" f, y; u- X' A* P

+ f4 H; {2 N* Q4 A4 W% K( W湘阴公悦围姚氏 & E4 h& X  }$ Y4 c4 Y

& O1 g5 ~) {; M  U6 D7 `    始迁祖永秀公,明初自江西泰和迁湘阴。; N& Z% r9 f/ N$ O( b0 v5 O

3 q  ^- l& v" }( A4 \% V. u" ]: w: W
平江湖源山姚氏 4 I. ^4 Y/ i8 t
  C2 I6 w8 K% j
    始迁祖土公,明洪武4年(1371)自江西南昌迁此。至1994年,全族人口4584人。4 C. t4 n6 j3 G9 E: l. r8 i

8 M: u) q# ?5 j0 B; v& `! V0 E4 ^/ I2 S! m% k$ m
平江长田姚氏
  z. ]% |7 y. ]9 `, z( L- _2 h8 \" u3 U5 f) Z
    始迁祖思宠公,明崇祯2年(1629)自江西宁州迁此。
" Q4 |5 B% k7 ^' f4 k+ L! U1 N6 q
5 T: d# e2 g- E3 H9 _5 Z# Q1 g8 w4 c8 b
常德沟湖姚氏 8 m1 J% o  n  d9 B

* O' B8 W. B0 ~& m6 ]    始迁祖正斗公,元末自江西余干县迁居湖南武陵县西关外东流村。. ^& S9 q( h8 N" g) N
8 e  T6 U! _# L- l( D4 _4 u

8 ^7 y% _" [9 F* d6 b% D桃源九溪姚氏
! w9 a, F, b! `" R  S# M3 s
* o1 Y) f( E* P( f! o0 |    始祖进公,原籍江苏常州府无锡县新安乡,明初从军,子国泰,居星沙,孙汝贤,明永乐2年(1404)由湘潭县忠诚乡迁桃源,始居仙人山,继徙白沙坡。清同治11年(1872)始修族谱,1938年续修,1995年三修。又一支始迁祖大郎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虎溪,明初迁桃源。明弘治间、清康熙60年(1721)纂有草谱,咸丰8年(1858)一修,2005年续修。大郎公系老派:宗士光学以仁廷定万世登本成。进公系老派:国大光学以成。合派:绍善良,志上进,自克昌,贤才广启,景泽方新,先发能守,恒有达人。& a" d) x4 b9 }, I* N5 e& Q3 W& A
0 w! l9 a" V$ R3 v7 a- \
1 I$ V% O4 ^+ e! {9 X% U# u' W" `
桃源郑家河姚氏
0 K, x6 \) [6 z' D# g; R* [
* O( A7 X# Q3 }9 P- I    始迁祖宗贵公,明永乐年间自江西吉水迁居湖南桃源县南下白石村郑家河。族人分布于碧云乡、永顺县等地。至1948年,已传20代,约300人。宗祠在保子山,族谱创修于1927年。
3 L" a+ V. j1 T% j2 }2 g2 x
. l! g3 |, b2 t
# W( m& A1 @4 H3 T+ q2 g3 s石门新关姚氏
3 s) V/ M$ h& A3 q4 v4 X2 o4 e2 c" |$ {( a! I
    明末自江西金溪迁湖南,清初迁此。族谱始修于清道光28年(1848)。$ l; k; s; P' \+ H" K7 R
3 m; ?4 G" N7 t3 Q% ?! g+ l
. h. x9 y0 |- |, I; w% E
益阳姚氏
0 L( d$ o4 g& D7 B) k
* z  W( X  e+ b/ a$ v    始迁祖釁禄公,字在中,号六亭,原籍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圳上,其初筮仕燕京宛平县令,迁山西平阳县,转升湖南宝庆太守。致仕侨寓益阳,卜居十九里缺头岭东标公嘴,生承仕、承任。承任失传。承仕生贞性、贞情。贞情宦游湖北,家黄州。贞性生受一郎、福五郎。受一郎,号鹿山,以国子监由金陵宰益阳,元季兵乱,立寨白鹿山,为白鹿姚氏支祖。明万历35年(1607)创修族谱,清乾隆56年(1791)、道光11年(1831)、同治12年(1873)、1911年续修。福五郎生顺一、权一、秉一、顺五。权一居九子冲,秉一居杉木桥,顺五居桃花江。顺一裔七世思义,生永宁、永宾、永霖、永阊。宁、阊二房迁宁乡邓家冲,后又迁长沙河东及湘阴金鸡岭。思义弟思信,居侍郎桥,生永定、永宥,分上、下梅塘二支。明万历35年(1607)、崇祯15年(1642)、清康熙37年(1698)思义、思信二房合修宗谱,嘉庆22年(1817)、同治8年(1869)、1921年宾、霖二房续修。乾隆29年(1764)、嘉庆24年(1819)、同治8年(1869)、1914年思信房续修。受一郎房派语:釁承贞受文,必以仕秉正,安定邦立忠,华章逢国运,教育振家声,守道如珍友,敦修自景行,奇才光后裔,盛业继先程,经术儒林重,勋猷著鼎铭。福五郎房派语:禄承贞福顺,念思永志正,贤能显祖荣(下与受一郎房同)。# O, ], E, w! p6 ~( O
8 J# F- K5 r  i9 `$ C( X

" k% O, a% w( b$ j( z7 u益阳下梅塘姚氏
& Y6 g& |& R- x, m: U2 X+ [" r2 F* ?# @  `; V' F. X# P( M8 C
    始迁祖六亭公,讳釁禄,字在中,原籍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圳上,宋末元初为宝庆太守,致仕落业资阳。越四派,至受一郎、福五郎分为两支。福裔传至八派定公为下梅塘支祖,宥公为上梅塘支祖。下梅塘支谱始修于清嘉庆24年(1819),同治8年(1869)、1913年、2003年续修。
, Q% w' B3 S' N: t/ p
6 ?6 E( O; q4 v$ @0 ]6 u
$ D0 x3 p% A5 I. {3 N安化九渡水姚氏 0 D" v0 F: {$ a
* l7 y8 F8 O/ N8 z! ?5 T/ Y6 D+ {+ {; O
    始祖釁禄公,原籍江西泰和县圳上斜柳湾。宋嘉熙间因官徙居益阳标公嘴。六世孙念华于元季复自益阳迁安化九渡水。1933年纂有宗谱。
+ z( y; T( q! b$ o+ A7 f
# c0 g: s  e: P: B9 y7 H
" Q* I$ D+ l+ l" c# j安化栗林姚氏 0 {( H" x( t  R: B! j" P

1 A- ]5 O6 c7 I! N. u1 F* m! ~% [1 O    始迁祖顺公,明永乐年间由江苏昆山迁栗林。
7 i, l8 c) b) O- Z7 o; m- Z5 X4 h8 w; r; z! W4 k9 \' E1 z( z
  H( y) G; R: d  H# f+ ?% i9 Z
宜章岩泉姚氏 * L0 D+ s! r3 B* L* V* q

9 {1 r7 W7 ]  O) m# j7 S+ z    南宋时自江西庐陵县徙此。" X# C! ?. h+ r: ~
- m3 H5 I7 j/ M& Y1 R0 ]- H
3 v3 H% m5 \+ L6 y/ [. L' R# ^
蓝山大慈乡大石源姚氏
# a# d& n! c8 ?% }$ |1 F3 T$ H4 a/ I( g6 g+ }/ w
    始迁祖选金公,清初由宜章迁来。$ _6 ?% ^+ G- N

, @# v5 M$ v" S; l! p8 s" S
" C: U/ Z2 l: h& w/ v0 g0 K1 m6 c! G溆浦高庄姚氏
9 Z* a8 L# [! Q0 _! a7 t' G- K" v2 k# l1 \* y1 _
    宋时由泸溪徙此。( A& Q" d$ B; N7 t' Y* R
0 E1 N2 L/ x' g. T
5 K, [* h1 ~: F: M! f0 E; R" d
麻阳姚氏
3 m& i5 z5 E3 T4 H3 d. w& K
& J8 _1 W* j3 l    先世明成化年间由江西徙湖南桃源,旋迁沅州晃县等地。明末,八世现楚公由沅州岩子坪迁居麻阳白泥田(今谭家寨姚家),十四世孙荣武由姚家移凤凰枫木湾,继迁麻阳也乔坪(野鸡坪)。十六世孙于清咸丰年间由芷江扎牛坪姚湾坪徙麻阳之西冲湾。派语:思维世志子,天永必通淮,正大贤文启,荣华复照忠。(原派只取至"复")续派:绍祖炳元茂,敦伦岁应昌,国朝隆上选,英秀定联方。; _4 e4 J6 K9 U! Z# z
' ^+ M2 N6 ~: y1 K# m, b

7 y9 Q% \; k2 @' j( a5 I靖州姚氏 ' W( u6 H3 `. _3 M
) Y0 @1 [2 z. P
    宋咸淳年间自江西泰和迁靖,居大姚园。至清光绪34年(1908),已传26代。, g2 b' m+ d; S1 t0 q$ Y4 J) M
9 K8 [* L/ \# m+ Q
/ a$ f6 e! z3 I
新晃姚氏 6 ~$ i" l9 ?9 c

8 Q% U2 u' l+ c0 T5 X    谱尊河南鼻祖云公,汉侍郎,为一世,居河南陕州硖石。二十五世尚忠徙江西瑞州新昌县,至四十二世,良删(一字珊),行三,始居江西瑞州新昌灵源,继迁南昌府丰城县滥泥湾,明永乐14年(1416)奉旨辰州卫,删公偕兄长能、德二公应诏来楚,卜居沅陵一都灰窑长坪。删公宣德8年(1433)复迁沅州岩子坪;能公析沅陵四都罗衣溪千龙坪,旋迁浦市江东沙堆角;德公仍居长坪。删裔四十六世文献,字君赞,明时迁晃县之伞寨,子再聘、再榜、再麟、再行,衍至七世有兄弟十二,分居于脚寨、沙坪寨、石柳坡、颜家寨、地东寨、蒲寨、丈溪、旧惆、扶罗寨、田家寨、禾滩等地。该族今为侗族。谱牒一修于河南陕州硖石,二修于江西瑞昌灵源,三修于湖南辰州浦市,乾隆末晃州四修,道光29年(1849)五修,光绪12年(1886)六修,1944年又修。原派:再正通光昌胜秀。(七字循环使用)新派:绍祖本源茂,敦伦瑞应长,彤廷隆选建,英哲定联芳。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8#
 楼主| 发表于 2012-9-20 13: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源.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9#
 楼主| 发表于 2012-9-21 15: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1# 姚双全
; v( K- a) H% e; U4 c9 C4 U+ g3 U
% s: c4 t- Y+ A" ?8 e% E( }) D0 i! o. {7 X
% I; i8 O% c; k, ?) [2 l    是的.不过有点小误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0#
 楼主| 发表于 2012-9-29 21: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轮明月,洒满九江.一年秋事,丰收在望.一杯醇酒,情谊久长.一种豪情,几分坦荡.一块月饼,甜蜜馨香.一句珍重,真情难忘.祝中秋节快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6-5 11:4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