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姚孝中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舜庙遗址与尧舜传说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888 天

连续签到: 103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2 18:3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姚家修谱找姚网
回复 16# 姚孝中 ( a* B- B/ X' K2 o

) E- z, m6 z% X4 I4 R* I
“西来说”经过十余年的论争,直到我国考古工作起步,仰绍古文化遗址发现,才渐渐销声匿迹。
何炳松氏《中华民族起源之新神话》一书对“西来说”严厉批评:“欧洲人震于中国立国之悠久,及其在世界史上地位之重要也,于是大运神思,力言中国文化渊源西土,以示西洋人之有功于中国。”拉克伯里之倡“西来说”是否有此动机,暂置不论,但他研究中华文明的态度很不慎重,则无可讳言。

近百年来,在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如按时间长短排列,则埃及居第一位,其文明史长达六千余年;次为巴比伦,五千余年;再次为印度,五千年;最后为中华文明,四千余年。有些对我们有偏见的西方学者,甚至不承认我们的文明史有四千余年,认为只有三千余年。文明史的长短是怎么计算的?四大古文明的次序是怎么排出来的?这就决定于对“文明”这个概念如何解释,而这种解释权却长期掌握在西方学者的手中。他们认为:要说一块地方,一个族群已经进入“文明”,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条件,缺一不可。四个条件是:

一、已经有了有系统的文字。

二、已经有了青铜器(包括生产工具和武器)。

三、已经有了城市(兼具防御功能与交易功能)。

四、已经有了神庙(指大型的宗教性建筑物)。

签到天数: 3888 天

连续签到: 103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2 18:3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姚孝中
# o3 T9 g! c' G2 K1 H& o9 Q' b

不问这个族群的生活方式(农业、渔业还是游牧)、不问这个地方的地理环境(山区、草原还是平原),不顾各个民族社会发展的道路千差万别,反正是一刀切。合乎我的规定者始予承认,否则一概摈之于“文明”的大门之外。正如林河先生1998年2月24日给我的来信中所说:

“关于‘文明’的定义,西方的框架是片面的,是按照西方的情况提出来的,破绽很多。如非洲的古国贝宁,有很发达的青铜文明,但却没有文字,你能说他没有文明吗?青铜器固然灿烂辉煌,但你能说良渚文化的玉器不灿烂辉煌吗?城堡是游牧民族互相征战的产物,对和平的农业民族来说,城堡却并不重要。”

西方文化的根源是游牧民族的文化,其基本精神与农耕民族的文化大异其趣。按照他们的标准来衡量进入“文明”的时间,对于源于农耕民族文化的中国、印度等古文明来说,必然大吃其亏。在四大古文明排次序的时候,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老是排在后面,原因在此。看来,要想争取公平的待遇,我们应该有发言权,世界上很多民族也应该有发言权,不能老是被动地接受别人的裁定。

签到天数: 3888 天

连续签到: 103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2 18:3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9# 姚孝中 + V: Q( \4 p8 ~6 S# m

中华文明史究竟有多长?西方学者的说法是:

一、在20世纪初期,他们提出了“中华文明西来说”,认为中华文明源于巴比伦古文明,全长是四千余年(从公元前2282年算起)。

二、在20世纪中期,他们又以进入“文明”时代的条件来限制我们。根据他们所定的标准,我们的文明史只能从“盘庚迁殷”算起,全长只有3400年。

三、到20世纪晚期,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感谢数十年来我国考古工作者默默无闻地埋头苦干,大量的考古发现终于逼迫西方学者一再改变他们对中华文明的看法。要问中华文明史究竟有多长?对于这个问题,他们只能表示:暂不发言。

请阅1992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本《剑桥中国秦汉史》的“总编辑序”,即可了解他们“暂不发言”的原因。此书由英国的崔瑞德(D·Twitchett)与美国的费正清(JohnK.Fairbank)共同担任主编,其代表性是无可怀疑的。

签到天数: 3888 天

连续签到: 103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2 18:3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 姚孝中 : n6 x: a3 H! }1 m) N$ p

4 E& i( O  a$ `9 T- b7 N2 s
“总编辑序”中说:

当十多年前开始计划编写《剑桥中国史》时,本来当然打算从中国历史的最早时期写起。但是,在我们着手写这部丛书的几年时间中,我们不论对中国史前的知识,或是对公元前第一个千年的大部分时期的知识,都因大量的考古发现而发生了变化;这些发现始于20世纪20年代,而自70年代以来取得了越来越大的发展。这一大批新材料一再改变了我们对早期史的看法,而且至今还没有对这些新的证据和传统的文字记载作出任何普遍公认的综合。尽管屡次作出努力,试图计划并写出能够总结我们早期中国知识现状的一卷或几卷著作,但事实证明现在尚不能做到这一点。很可能还需要10年功夫,才能对所有的新发现进行可能有一定持久价值的综合。因此,出于无奈,我们在编写《剑桥中国史》时,就从秦汉这两个最早的帝国政体开始。

他们当然知道“秦汉两朝的各种制度文学和艺术、社会形态及其思想和信仰都牢牢地扎根于过去,如果没有这段更早历史方面的某些知识,就无法了解它们。”他们很想做,但是做不到,“非不为也,是不能也。”他们从秦汉写起,是“出于无奈”,不得已而为之。西方学者有时候很自信,有些盛气凌人;有时候又坦率得很可爱,居然说出“出于无奈”这样的真心话,这种坦诚的态度是可贵的。

签到天数: 3888 天

连续签到: 103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2 18:3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1# 姚孝中
; Z) ]$ G% U( d8 }  A9 W

自己的历史自己写

自己的历史应该自己写,这本来是最简单的道理。拨开层层迷雾,让历史恢复本来面目,更是史学家无可推卸的神圣天职。

写一部新史书,这并不是很渺茫的事。海内外很多学者都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而且,新史书的框架、脉络可概括为:“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系,上万年的文明启步,五千年的古国,两千年的中华一统实体,这就是我国历史的基本国情。”

在新史书中,除了用不多的篇幅简述“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系”,介绍元谋人、巫山人、蓝田人、北京人时代的自然环境与早期人类的生活情况之外,从一万年前开始,就进入了中华文明史的范围,中华民族史的范围。距今一万、五千年、两千年是三个重要的里程碑。

大约在一万年前,我们的先民逐渐从渔猎、采集生活转入农耕生活,开始定居,进入母系社会。因为食物有了保障,农闲之时可以发明创造,改进工具,发展生产。从此跨入了“文明”的门槛。这是传说中的女娲、伏羲、神农时代。从距今五千年到距今一万年,南北各地都发掘出许多古文化遗址,说明我们的农耕文明已经开始传播。南方的主要农作物是稻,北方是粟。我们何时进入文明时代,有大量的出土文物可以证明,不需要别人来为我们鉴定。

大约在五千年,陆续出现了一些方国——城邦国家,由于争夺耕地与牧场,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母系制社会让位于父系制社会,青铜器与铁器先后出现。这是传说中的以黄帝为首的五帝时代,与部落联盟式的夏、商、周三个王朝。从距今五千年到距今两千年,许多方国互相吞并,由多到少,最后成为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距今距今五千年到距今两千年,许多方国互相吞并,由多到少,最后成为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距今两千年到现在,许多史事众所周知,不必赘述。

因为大家听惯了“上下五千年”或“五千年文明古国”的说法,猛然听到我们说“中华文明一万年”或“中华万年史”,可能会认为两说不能并存。其实“一万年”和“五千年”只不过是我国历史上两个不同阶段而已。一万年是文明史,是中华文明从启步(开始)到逐渐形成的历史。五千年是国家史,是从许多方国逐渐合并成为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历史。

五千年的中国史,过去已经写得很多了,包括大陆、台湾与海外,少说些,也有一百部以上;一万年的中华文明史或中华民族史,至今连一部也没有。为什么没有?这也很容易理解。因为直到本世纪70年代以后,足以证明中华文明已有万年的证据才陆续出土。湖南城头山(不是彭头山)古文化遗址的报道是1994年2月21日才发表的,距今不过五年。如果证据不足而贸然动手撰写万年史,岂不成了说大话。现在条件成熟,又到了世纪之交,新世纪写新史书,自是一件盛事。此时不写,更待何时!

签到天数: 3888 天

连续签到: 103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2 18:3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 姚孝中 3 f5 N5 X% e; J) p2 k1 m7 S5 f4 E4 b

在过去只知“上下五千年”的时候,我们总认为中华文明产生于黄河腹地,中华民族来自黄土高坡,我们的文明是大陆文明、黄色文明,有封闭保守的缺点,因而羡慕人家的海洋文明、蔚蓝色文明之富有开拓进取的精神。但是通过对七千年前河姆渡古文化遗址的发掘,了解到我们的先民“饭稻羹鱼、断发文身”的百越族群在那时候已以轻舟出海,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海洋民族。百越族群通过逐岛漂流,活跃在广阔无边的太平洋上,移居到东南亚和太平洋上诸岛。现代的遗传学家通过对DNA的分析,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过去我们的考古工作没有开展,许多发明创造找不到源头。西方学者就指手划脚,认为都是从外面传进来的。例如水稻栽培,就被说成是从印度传来,因为印度考古发现在7000年前已经有了人工栽培稻谷。不久之前,湖南澧县彭头山古文化遗址中出现了距今9000年的人工栽培稻谷,就用事实说明了问题。许多在五千年历史中说不清道不明的疑难问题。在万年史中就一一迎刃而解。因为能够代表中华文明的许多事物,正是在这一段时期孕育而成的。

过去认为中华文明起源于西北,逐渐向南传播。虽有少数学者如老一辈史学家卫聚贤先生曾经提出中华文明发源于东南发展于西北的说法,因为缺少证据,并未造成多大影响。现在考古发现一再证实,如蚕丝、茶叶、瓷器、漆器等等足以代表中华文明的事物,无不起源于南方。

我们常说历史人物在思想上会受到历史的局限,却很少想到自己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也会受到史书的局限。由于传统史书的误导,我们每每会自认为是黄土高原的儿女,安土重迁,不思进取,所以事事落后于人,缺少足够的自信力、自尊心与自豪感。如果读了一部新史书,知道在八九千年以前,我们的先民已经在江汉平原上开辟了富庶的鱼米之乡;知道在六七千年以前,我们的先民已经在东南沿海各地陆续出海航行于太平洋上;知道全世界人类200项最重要的发明创造,追本穷源,一半以上都是中华文明的产物;知道一万年来,中华文明一直遥遥领先,我们落后于人的时间,不过百分之四而已,则每一位中华儿女,将有何感想?这些史事,能不振聋发聩;这些史事,能不激动人心!

签到天数: 3888 天

连续签到: 103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2 18:3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3# 姚孝中 ' y# L4 [. s3 e% V+ R! \# }2 o5 g

我们缅怀往事(一万年来的往事),遥望将来(21世纪已在眼前),如果不决心振作,,如果不决心振作,奋勇前进,担负起永远愧对历代祖先与后世子孙。鉴往可以知来,我们一定能从一部前所未有的相对真实的新史书中汲取力量,得到鼓舞,从黄土高坡走向蓝天碧海,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

(原载《新华文摘》)史式

签到天数: 3888 天

连续签到: 103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2 20: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11楼至24楼是《五千年还是一万年——中华文明史新探》这一篇文章,由于比较长,不太会发帖,用回复的办法发了14贴,不好意思,占了空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5-24 07:4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