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固始姚炳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 去国图查资料,有需要帮助的宗亲请联系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
发表于 2013-5-28 13: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姚家修谱找姚网
本帖最后由 姚闻闻 于 2013-5-28 13:28 编辑 : P' @  t1 w( v$ k( \4 O$ Z
. N" @8 n' R; ~! a& Z
回复 23# 固始姚炳建
, b, c$ C4 D: _0 {2 Q1 T; i) b' c1 k% S; }3 s. v) J1 L! y# f
“《历代名医蒙求》为宋刻本:
6 t. S4 x* [* s3 h6 g垣通洽:北史姚垣字法卫吴兴武康人也父菩提梁高平令......! q& e3 _% z- N0 T, p/ n  r2 n
《陈书》清乾隆武英殿刻本:关于姚察记述中的描述
% U5 c9 |, c; n6 @" z# ]姚察字伯审吴兴武康人也九世祖信吴太常亲卿有名江左察幼有至性事享以孝闻6岁诵书万余言弱不好弄博奕杂戏初不经心勤苦厉精以夜继日年12便能属文父上开府坦垣知名梁武代2宫礼遇优厚每得供赐皆回给察兄弟为游学之资......
# Y) ^1 V5 S: z2 V; r! l/ }# e能有此资料的照片就好了,也许谜团可解!! |& U6 Y" P( F& y0 }
《历代名医蒙求》作者:周守忠,南宋时代。本书用韵语形式,上下各以四字为联,每联下加注材料出处,使人读韵语便于记诵,读注文又颇便了解名医事迹,故名《历代名医蒙求》。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13-5-28 13:4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闻闻 于 2013-5-28 13:48 编辑
! i( t/ ]5 x. ^0 R+ b
: E) E! ]! {9 y( C, S0 o2 M+ r' j回复 25# 固始姚炳建 1 ~" D' ^  _# e! j5 _" {+ ?

; n' y$ E5 N% y姚察,字伯审,吴兴武康人也。九世祖信,吴太常亲卿,有名江左,察,幼有至性,事享以孝闻,6岁诵书万余言,弱不好弄,博奕杂戏,初不经心,勤苦厉精,以夜继日,年12,便能属文,父上开府坦,垣知名梁武代,2宫礼遇,优厚每得供赐,皆回给察兄弟,为游学之资...... ” 从断句,可判为坦字缺笔画,为垣。而如有照片就可知坦垣刻印之真貌。若缺笔之说与《梁书》《世谱》同出一折,为什么均在坦字错?为不明也。下班再核对《陈书姚察》文字。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发表于 2013-5-28 13:5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7# 固始姚炳建
0 B5 y# L9 ?# D8 r) H# ?# k! Y  Z& p/ c9 a, o+ ]& m/ ?+ ^3 C  }
炳建 宗亲,有可能最近我要到北京,能在国图查查此资料就好了,但愿国图能让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发表于 2013-5-28 21: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闻闻 于 2013-5-31 23:22 编辑
$ s* f! T# p1 R2 g' C: |/ M1 Q! u. \4 y" ^! @
回复 26# 姚闻闻
1 {( P, ^6 t/ f: V; S$ C
+ @# F* M! R0 W- q. R+ s( I4 ?1 ^+ H( I5 ]4 n" G6 I( ?
   经查《陈书》《列传第二十一》“姚察,字伯审,吴兴武康人也。九世祖信,吴太常亲(多一字亲)卿,有名江左,察,幼有至性,事(错一字享,应为亲)以孝闻,6(应为六)岁诵书万余言,弱不好弄,博奕杂戏,初不经心,勤苦厉精,以夜继日,年12(应为十二),便能属文,父上开府僧坦,垣(多一字垣,无垣)知名梁武代,2(应为二)宫礼遇,优厚每得供赐,皆回给察兄弟,为游学之资...... ” 查之结果:多亲字、多垣字。错享字,应为亲字,阿拉伯数字应为中文数字。此清乾隆武英殿刻本多了一个关键的字垣,其他各本《陈书》《列传第二十一江总姚察》都为坦。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5-29 11: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闻闻 于 2013-5-29 11:42 编辑 , o! F4 e, y. ?

7 R& @0 m0 B% d* h回复 38# 固始姚炳建 % E6 a- {2 X: F" V
我是完全相信你是据实誊录的文献,就连阿拉伯数字我也相信是据实誊录的,但有怀疑,因宋时古籍阿拉伯数字是否已知或使用?但还是相信文献就是如此,我们抄时为了方便是可以用此简便的方法的,但发布时一定要还原,因必须知原貌才可正确分析判断,这是学术研究的基础。谢谢你!  我核对的是我藏的几个版本的二十四史,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的《二十五史》有中华书局出版的《二十四史》,有吉林出版集团出版的影印台湾世界书局出版的《离澡堂四库全书荟要》,此书为500巨册,是修四库全书时专供乾隆皇帝御用的,当时仅缮写了两套,错误很少,二几年在故宫离澡堂 才发现,前几年在台湾才见天日,为学界公认的孤本、善本。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5-31 23:3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7# 固始姚炳建   U4 H4 Q/ U- H% e6 r7 }; B' r# ^$ U2 b" D. A
$ l, b6 m  `4 E& U. @  `# J: S' c7 I
; l+ r+ q' b% S1 |) o4 i7 ?/ t8 M
    知道的,清乾隆武英殿刻本对照其他各本多了个垣字。明白的。谢谢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6-1 22:5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闻闻 于 2013-6-1 22:55 编辑
' ~' |* ~1 i- g$ Z0 Y) V' ~% Q0 a+ r6 M7 H1 p( D8 v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影印乾隆武英殿版《二十五史》绸布面精装12册全,1986年12月第一版,1992年9印。精装16开,绸布面。
& Y; Z! e2 e$ \# b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竖排繁体,并加有标点,32开简装本,全套共289册82年印刷) V  H1 K) [1 t* L0 J
吉林出版集团出版影印台湾世界书局,书名: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 ,出版机构:台湾世界书局,出版时间: 1985,吉林出版集团于2005年亦影印出版全书,版本就是台湾世界书局的影印本,册数:全500册,收书463种  ; j! C; P" G, m
对于“僧垣或僧坦”,3版本有何异同?这3版本各自的底本又是什么(中华书局出版的《二十四史》有说明其依据的底本)?: K" [7 p# `0 i8 W7 \  y
三言两语无法说清,此三书都有版本说明,教授可找来一看。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3-6-1 23: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闻闻 于 2013-6-1 23:30 编辑
% y! I8 L* b6 r1 v2 \) i- L3 [. C6 b$ o: m, B5 @& U, K9 j
《四库全书荟要》修成迄今已有二百余年,命运多舛。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焚掠圆明园,藏于“味腴书屋”中的那套《四库全书荟要》被化为灰烬。而存于“摛藻堂”里的那套《四库全书荟要》,则一跃成为天壤间仅存的孤帙。但朝廷大内,宫禁森严,一般人无法涉足“摛藻堂”而得窥《四库全书荟要》。直到1924年,清逊帝溥仪迁出皇宫,民国政府组织清室善后委员会,清点故宫文物图书,才发现《四库全书荟要》依然尘封故处,安然无恙,触手如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政府将此书运往重庆,1949年,又将此书运往台湾。
5 v; N+ A+ k9 R+ J, F0 v7 ^《四库全书》编纂之初,征书纷至沓来,卷帙浩繁,不便浏览,已经63岁高龄的乾隆皇帝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看到一部重要而必备的图书,所以在开馆之初,命于敏中、王际华等人从应钞诸书中,撷其精华,以较快速度,编纂一部《四库全书荟要》,乾隆四十三年,第一部《四库全书荟要》完成,藏于紫禁城坤宫宁御花园的“摛藻堂”。次年,又誊缮一部,藏于圆明园内的“味腴书屋”,以备乾隆随时阅鉴。9 {5 {" }) e1 G( P7 j+ B
《四库全书荟要》共463种,20828卷,11178册,下设若干子目。其中,经部173种,3576卷;史部70种,6535卷;子部81种,2866卷;集部139种,7851卷。《四库全书荟要》成书后,乾隆欣喜若狂,题诗一首:全书收四库,荟要粹其精。事自己巳兆,工今戊戌成。于焉适枕柞,亦欲励尊行。设日资摛藻,犹非识重轻。" H8 z$ {  F4 y! z# W
本次出版的足本《钦定四库全书荟要》普通精单行本595册,豪华收藏本500册,为了方便查阅,在出版时,又在原书基础上增加了目录索引,使用起来,比原书更为方便。这次出版采用了现代技术对原书进行影印,每页分上下两栏,纳原书两页,文字相当于二号字大小,原书缮写,行款清晰依旧,跃然纸上。内文均采用优质双胶象牙黄纸,仿旧如旧。精装本采用进口高档荷兰装饰布为壳面材料,烫金压凹,尤显贵重。《四库全书荟要》从编纂上宗旨就与《四库全书》不同,《四库全书》面向世人,而《荟要》仅供皇帝御览,从未流向过民间,因此,《荟要》有着《全书》无法与之相匹的特色。1 C# F2 p* s9 v' E" H+ v6 W0 I" e4 b/ e
第一:选编慎重,卷帙精约。编纂《四库全书》的主要目的,在于尽可能的收齐各类书籍,保存文献,网罗繁复,其结果必然是卷帙浩繁,“检玩为难”;而《荟要》是为了供皇帝一人御览,旨在于精,而不在于多。《荟要》只收存享有盛名而又确实能影响世人的作品,其思想学术、义理辞章俱属上乘,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菁华尽备于斯。所以,《四库全书荟要》所收书籍的种类只有《四库全书》的七分之一,而册数是《四库全书》的三分之一,可谓“全书中的全书,精品中的精品”。乾隆有诗云:道资鉴古,搜玉圃以罗珍。 理取研精,披金沙而聚粹。文河藻润,兼收众派之流。 册府菁华,别挹群言之液。六年详辑,将渐蒇夫全编。 两部先成,已统苞其要义。撷词条而擢秀,摛藻如春。 咀义府以含英,味腴在道。5 U/ e5 E& z; p2 y7 a5 ]
第二:内容真实,少经删篡。自康熙时兴起的文字狱,到乾隆时期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据统计,仅乾隆一朝,文字狱便有130余起。对于清代统治者来说,他们最忌讳的便是图书文献中有不利于清王朝统治和诋毁满族的文字。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乾隆在诏令修《四库全书》的时候,也同时敕令对图书的内容严加审查,收入《四库全书》的图书中有关华夷之别的思想言论,均被四库馆臣肆意删改,有相当一些图书文献失去了它的本来面目。而《荟要》供仅皇帝御览,因此,其所收图书在内容上也就务求完整,没有大量删改的必要。在原本保存、内容真实方面,《荟要》胜于《全书》。/ I/ {' c9 ~3 z" X  ~
第三:书品精美,质量上乘。由于清廷十分重视这部丛书,修书务求精美而不计资费,因此,《荟要》的书品达到了极为精善的境界。亲睹此书的学者评价:《荟要》“字体端严劲挺,纸白墨润,装潢考究”。  S9 j5 Z4 C0 ~. W" Y0 H
第四:校勘翔实,版本珍贵。《荟要》的修书馆臣和誊录、校对的人员都具有相当的学识,他们缮写精细,校勘、核对精审,从而使得《荟要》较少有错谬之处。《荟要》依据底本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内府刊刻本,这些刻本主要来自于清内府图书刊刻机构“武英殿”;二是内府所藏历代善本和抄本;三是乾隆三十八年以后在民间征求到的书籍,在内府藏本和民间奉献的遗书中自然不乏宋元时期的旧本。所以考证更为详尽,更完整地保存了旧本图书的原貌。如《荟要》中的《周易正义》考证比全书就要多出20条,宋郑汝谐的《东谷易翼传》、唐杜牧的《樊川集》等,都可以看出与《四库全书》所依据的底本不同。据统计,《荟要》的图书底本达五百余种,其中宋本62种,金元刊本63种,明刊本288种,清刻本50种,此外还有《永乐大典》本18种,仿宋钞本7种,稿本1种。时至今日,《荟要》据为底本的许多宋元刻本已经不复存在,这就更显得《荟要》版本的珍贵。6 R* ]1 D! W& t' b2 B3 R
《荟要》篇目浩大,涵盖了中国古代几乎所有的学术领域,是“康乾盛世”的巅峰之作,中华千年文化溶于其中。其最大的版本价值在于“钦定御览”,是乾隆皇帝为自己准备的书。我们吉林出版集团用现代影印技术出版该书,精心制作,再现传统文化神韵,系列开发,满足不同读者需求,是对中华民族千年文化精粹的继承和发扬,是对这个集足本、孤本、正本、善本、珍本、秘本为一体的传统文化版本的抢救。《钦定四库全书荟要》堪称天下第一版本,是出版价值、版本价值、文献价值、史料价值、学术价值、研究价值、收藏价值、书法价值、欣赏价值、传承价值、馈赠价值集于一身的难得的出版项目。定价168000元(载百度百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6-1 07:1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