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78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研究家谱的现实意义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史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0-7 13: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史。一个家族要发展壮大,除需要雄厚的物质条件外,还需要足以“强宗固族”的精神条件,而良好的家风的形成,正是这种精神条件的基础和内容之一。" U6 l) j2 T  k! |

- R; e! k3 y1 H+ M    家谱中所保存的家规、家训以及治有格言等,从一开始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态度来讨论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的建设。在家规、家训中,封建伦理纲常礼教作为其理论基础占有中心地位,三纲五常、孝悌忠信的内容占全部内容的大半。家谱中的家规、家训除上述内容外,还有“睦族人”、“和亲友”、“恤孤贫”以及“戒赌博”、“戒奢侈”、“戒懒惰”、“戒淫逸”等等,对家族成员的行为、举止作出规范,这也是足资我们今天借鉴的有益的成分。" B/ @5 s; |: B4 v- P+ h

# {9 S8 `6 [7 ~1 v, ^    家谱研究的另一现实意义是通过家谱研究,满足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谒祖”的需求。“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海外华侨看到祖国繁荣昌盛,欣欣向荣,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他们纷纷回国寻根谒祖,探亲访友,慷慨解囊,投资家乡的经济建设。家谱作为一个家族血缘关系的总记录,将海外华人与祖国亲人紧紧连在一起。
9 D. m: m4 p/ C' R8 t; l* q0 P7 {8 |  w: Z: Z2 A2 N3 b% r
    研究家谱的意义还在于通过对我国传统家谱进行内容、体例、结构等的分析,来构建一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时代需要的新型家谱。一部新型家谱或家族档案,其编制原则应既要符合现代家庭的需要,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也要具备传统家谱的“敦宗睦族”、“凝聚血亲”的功能作用:编法方法既要继承传统家谱中的一些优秀成分,也要创制适应现代需要的内容。* x7 q2 q( ?5 N. V" T
$ b5 p4 z4 |. P% X! b( ]: a
    家谱研究的现实意义当然不止于此,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家谱这个蕴藏丰富的资料宝库还会为我们提供许多新的其它资料,谱牒学这门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也会不断发展,日益走向成熟。& W) A0 C0 T$ F
7 [$ q* S9 B) y
   
. H& X; C) e) R
. h) o4 {% O( X$ ]0 c: Q1 y4 _% @家谱的体例
: j; g$ F$ [4 V1 y$ b
! L* j) ~( N& M9 i( J6 R卷帙浩繁的中国家谱,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独特的家世记录而流传于世,尽管有“人自为书,家自为说”的说法,但它还是有规律、有体例的。所谓家谱的体例,就是指家谱的编写格式,即如何合理地将家谱所记载的内容按照一定的组织方式排例起来,以充分表现其自身特点。这些方式或方法,主要包括文字组织形式、图表组织形式以及全收的整体格局和结构形式。
5 `6 r% M( y) J3 n% d; q& Z1 F5 @/ r2 a/ @; a% I
家谱的体例,是家谱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成熟并完善的。
, h( m8 D% {7 O. w0 N6 I) U' U+ @: B
汉代以前,由于中国家谱处于草创时期,其体例自然相当简单,一般都只是按照世系的先后,简略地叙述家族的人名,交待人物之间的世次关系,所以司马迁在《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说,先秦家谱体例的基本特征是“独记世谥,其辞略”。0 Y% b6 f$ U  n* h+ y
- A4 h! T4 a8 G2 e6 p4 U; k3 P
汉代,中国家谱进入全而发展时期,家谱的体例也开始有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记事范围有所扩大。汉代家谱不仅记人名(即世谥),而且记得姓的起源;不仅记字号,而且有官位者还记其官位。第二,在表现形式上,汉代家谱已有三种形式。分别是:一为横格制,分代分格按顺序记载;二为以姓为单位,先叙得姓的起源,再叙世系和官位;三为一贯叙述。
/ d( c. X( a: p; N3 Q& f! o( j/ ^
魏晋南北朝时期,家谱的体例又有新的发展。一方面,由于门阀制度的兴盛,出现了反映婚姻的综合家谱。另一方面,这个时期产生了目前所见最早的以世系图表来表示世系的家谱,这表明我国宋代以前家谱已有了图的形式。(见附¹)
. x; q$ Q( m  a" d7 E! d' h/ p4 X) A2 `0 j8 N/ X% J. ]
唐代家谱的体例应是以图表式为主,辅以文字叙述;图表用来表示世次关系,一般是分代分格填写;文字则用来叙述得姓源流、迁徙情况等。
; y# {; H! C* }% O% j6 H9 Y& p3 |  B; k2 D/ p1 q, m# t( y0 q5 B" f6 C
宋代是我国家谱体例发展了为重要的历史时期,家谱体例经过宋人的改造和确定成为后世的定型,一直指导着后人的修谱。家谱体例之所以能在宋代确定下来,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经过唐末和五代时期的战乱频繁,在唐时就开始衰落的门阀世族彻底土崩瓦解。随着门阀士族的衰败和寒族地主的崛起,唐代私家谱牒得到迅猛发展,谱学由官向生转换。到北宋时,政府已罢谱局,每个宗族都可自行修谱,政府不加干涉。另一方面,许多文人学士积极参与修谱活动,使家谱、宗谱的质量大大提高。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曾肇、苏洵等人除参与修谱外,还对家谱的体例、格式等进行了探索。正是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促进下,家谱的体例才得以定型。
2 ]8 ?$ o  \+ w$ G
( z. j$ e: {9 K' P1 h1 C7 X6 _6 l欧阳修和苏洵创立的体例即“欧苏体例”是这一时期最优秀的代表,被后世奉为私谱体例的楷模。欧、苏体例,重在图表之创新,每图只记五世,五世以后,格尽另起。在形式上,欧体是横行的,每图五栏;苏体是上下直行的,每图也只列五世。自上而下五代世系条理清晰,依次为高祖之父、高祖、曾祖、祖父、父,自右而左为同辈兄弟由大到小排例。五世排满一图后,则另起一图,但第五世必须同见于第一图的末一栏与第二图的第一栏,两图共列九世。第三图则由第九世到第十三世,余此类推(见附²)。6 ~/ E* E: L) B. Q
- ?2 i( t% Y  U; U! u- Y
苏体的区分世系原则大体与欧体相同,但更为严格。他更强调宗法,则不标明始迁祖,而只详细地写清自己这一支的世系,如高祖姓讳、祖父仕与不体、父娶某氏、享年若干、某日某时卒等,这就是所谓欧、苏之区别(见附³)。! v+ h$ X8 }1 L$ \
1 ?; R8 T  x- [" ?+ n
欧、苏体例成为后世修谱的楷模,但相较而言,人们运用欧体者较多,这是因为“谱之法欧书尚矣,但苏则散见而难稽,欧则合收而易考,自上而下直书相承,(则)见高曾祖考儿孙;自右而左横书相属,(则)见伯叔昆季。自一世至数十世,虽有亲疏远迩之不同,而昭继以穆,穆继以昭,罔不丝联绳贯,井然不紊,秩然于条,(故)一本欧家之法也”。(《义门陈氏族谱·凡例》)$ S: M  v5 v& F

- Z/ O7 b2 X' ?, O苏洵在谱例上还有一项贡献,即创大宗谱法,即以宗之组织之宗之记载的根据,也就是将组织法与记载法合二为一。
1 j4 ~9 ?1 ]$ D
( V8 b, w1 P4 n" }$ a元代已出现了由亲及疏、由远及近、一体共载的现象,不拘泥于欧苏小宗谱法的限制。谱图也突破了五世为图的限制,出现了以大宗谱法做的大谱图。8 z1 B& L2 {: u- `& X2 |

7 _' [3 T; z0 I: _明代家谱不仅书五世之近亲,而且书五世以外之远亲,由亲及疏,由近及远,使为百世之纲纪。明代家谱记事范围之扩大,记述内容之丰富,也是对欧、苏体例的进一步改造和发展。* G; N  i8 B/ O% m1 P/ |$ w/ F

+ F( v8 Y2 B. r3 K3 L清代是中国家谱体例发展最为完备的时期。这个时期里,家谱的记事范围几乎涉及到家族、宗族事务的各个方面。中国现存历代家谱中,清代纂修的家谱最多,占总量的50%以上。这些家谱的内容,包括谱序、恩荣录、世系图、世系谱、凡例、家法族规、字辈、谱论、科举、祠堂、祠产、墓图、墓志、五服图、家礼、仕宦、传记、行状、志录、寿文、贺文、祭文、名绩录、契约、艺文、遗像、赞词、年表、余庆录、领谱这等²0多项,使家谱或宗了家族史或宗族百科全书。% l+ i3 e  w) j. {5 L
. Y2 V! {1 y; l1 I
中国家谱经过近三千年的发展,体例日益完善,记述内容日益广博。记事范围日益扩大。从家谱体例的演变中我们可以发现,宋代以前,由于家谱主要是用来“奠世系,辨昭穆”或是“别郡望,辨婚姻”,因而谱书的内容非常简略,家谱体例也相当简单,仅以记载家族成员人事资料为主。宋明以后,修谱的目的发生变化,修谱也由官修为主变为私修为主,这就为体例的完善、内容的丰富创造了条件,于是就有了欧苏体例,有了明代的统宗世谱,家谱的记载内容也有了进一步的扩大。这样不仅使家谱的内容丰富多彩,而且也大大加强了家谱的功能和作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5-27 02:5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