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台湾彰化姚氏手抄家谱》辩析 [打印本页]
作者: yqllz 时间: 2016-7-18 08:36
标题: 《台湾彰化姚氏手抄家谱》辩析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6-7-18 10:22 编辑
0 O. B; ?4 k. Y# I% {" T! L% ~# ]8 O6 `* C% Z+ H: O2 D
《台湾彰化姚氏手抄家谱》辩析
庆礼於2014年11月有幸结缘《中华姚氏宗亲网》,阅读了众多姚氏族谱、结识了众多谱碟行家里手、涉足于宗族源流研习,因而意外地收获我钱仓迁台宗亲於2013年8月3日上传姚网的《台湾彰华姚氏手抄家谱》或谓《残谱》注为37页1956年版可见20页。庆礼於孩童时期即时常聆听乡贤族老,叙述钱仓乡情族史,并铭记在心。如今机缘巧合,宗祖灵圣,让我获得吾迁台族人的信息及谱碟,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如获至宝,欣喜欲狂。当即打印收藏,悉心研读。所谓《残谱》(台北故宫博物馆称)皆因年湮代远,岁月苍桑,虫蚀纸腐,风光不再,甚至残缺不全,故有是名。残谱呵残谱,你不仅维系我钱仓族亲敦亲睦族、寻衍宗支的线索、更是台湾宗亲寻本究源、认祖归宗的桥梁。为此,庆礼不灰心、不气馁、树信心、鼓勇气,潜心研读、精心梳理,所幸谱中记载虽然残缺,偶有断线,但整体得以不绝如缕,非唯源流清晰,兼且昭穆有序。为此庆礼坚执“有可徵而弃之是谓忘其先、无可徽而附会之是之谓诬其先”之心志,采取旁征侧研、虚拟确证、横梳直篦、补残修缺,还历史原来史实,返谱系本来真相。期冀有朝一日我彰化宗亲、贤达踵续族谱时,弃其疑虑,存其真实,有所参考、有所俾益,诚心所愿矣。
一、谱碟源流
(一)、旁征博引。
据《舜裔源流姚氏世系研究》(台北姚昶撰编,2001年8月台北市姚氏宗亲会发行)一书记载,该《残谱》:
居留地区:台湾彰化和美镇。(注谱页第20页是利用和美镇镇民代表发言条,填写钱仓十五世到台壹世至钱仓十九世到台五世之祖考妣生卒纪录)
始迁祖:因谱页残缺仅得知五世姚淳和。(注:谱5页记载六世淳仓公为淳和公长子,故证实其远祖为五世淳和公.本人认为:此处应为谱载自五世淳和公始,而非始迁祖,始迁祖另有其人(后面再述)。)
年代:十八世石龟公於道光戊申(西元1848年)生。
来自地区:山东历山。(注:来自地区实际为闽南晋江钱仓村,与山东历山其实风马牛不相及也,其错说奇也奇,说怪也不怪,毕竞台海隔绝多年,虽一水之隔而不通音问多年之故也。)
传世数:谱载至十九世。(注:此处当为谱载至钱仓十九世,到台五世止。)
作者:姚水性收藏。
收藏;台北故宫。(广东姚钟尧教授提供:美国犹他也收藏该谱。)
(二)、以谱论事。
1、 该残谱第二页抄有钱仓姚氏谱序、第四页(注:以姚网电子版彰化手抄谱顺序解读。该谱复印件附后。)载的是我钱仓姚氏隆庆元年修谱序(注:原谱序补后。)。第三页标注晋江姚氏(天凤公、天明公裔共用字行)生行及死谥。其余页面则依世系、支派详细抄写祖考、妣的生卒年月,其间虽有残坏、缺失,但整体脉络清晰、世系可考。
2、谱碟抄存人或持有人可以肯定是朴纯公裔孙。理由是朴纯公乃恒德公三子,在中国传统的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的守旧习俗里,按常理应该长子谱系置前,而本谱反其道而行之,先记三子朴纯公世系,再述次子秉正公谱碟、后续长子秉彰公谱系。凡此种种唯一能够解释清楚的推断当为该手抄谱是朴纯公支脉抄写。另外解读谱20页可知族人曾於民国时期增补谱系(从其增补的资料可以推测是从神主牌位抄录的。)而增修的派系只有朴纯公一脉,其它族人不再增补,可见其持有人姚水性乃朴纯公裔孙无疑。
3、通过仔细研读 毫无疑问,可以断定,朴纯公,秉正公兄弟联袂迁台(事实论据容后细述)。
4 d+ }! O0 O; T7 E: R
作者: yqllz 时间: 2016-7-18 08:41
二、修残补缺。
第一谱页,因残破撕毁,字迹模糊,只依稀可见,有死谥及钱仓谱序重叠印记。修补无效 ,暂予以搁置。
第二谱页:钱仓姚氏谱序:全文可解读文字为:”国载有史,家传有谱 ,史也者所以扬人之善,贬人之恶。”等谱序,可惜尚查无与之匹配之谱序,只能留待,有关资料补充、查证。
第三谱页
生行
子孙世永思 继志以述事
端望贻嘉庆 道孚焕学滋
文章新景运 忠孝辅昌期
在尔仁恩协 于斯典则垂
谥号
祖德流辉耀 腾国素恒光
昭兹谋翼显 亘古烈休扬
荟萃隆崇报 质临厘饬康
居歆申锡福 奕禩衍绵长
第四谱页,虽有残缺,但可以确定的是隆庆年间钱仓谱序,全文补正如下:
谱序篇·晋江永和镇钱仓姚氏族谱
泉州府晋江县十三都勤善里钱仓乡原序
大孝圣帝生于姚墟,谓之我姚虞后,因以为氏。我大宗族谱,自汉太史令司马迁、唐朝朝散大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健按:应是姚思廉)二公著撰,皆有序续;裔孙唐丰城公瀛州学士思廉公、宰相元之、璹公,奉勅修撰,亦弁于首,品节详明,堪垂信史。自后奉礼郎天明公同兄朝凤公,为朝奉郎。当唐末五代,从王审知入闽,挟是谱,仍因旧制,增其无备。宋御史合公,文林郎安仁公,更从而次第之,大宗小宗,颇无遗漏。虽历年多分疆异界,而一览瞭如平时唐地,为法最备。以故,进士朝珍公、朝散大夫隆公、提刑副使宗之公、武德将军邦盛公、旺公,千户侯铭公、崇公,第辑纂旧谱,编次成书,无容昌言简端也。
第今日之不得不採辑再序者,盖以代远年湮,又值世运纷革,其间或暂徙播迁。始于闽莆福绍、慈谿、兴化坡尾、复江右,入泉卫军籍,错处南乡为民籍,种种不一,安知夫迁徙者?其该挟谱与俱也,有如我祖之来闽也,始于南唐丁亥(健按:南唐无丁亥,疑为后唐李存勗庄宗同光元年丁亥,即公元927年);溯厥支派,来自江右贡州,居于姑洗东至于南,似与闽风马牛不相及矣。实缘南唐国祚多难,吾祖界徂曰:“吾其处东而南乱也,孰若图南而安耶?”于是,间关跋涉,与宗姓兄弟相携而前,其间或闽侯、莆田、兴化坡尾、尤溪、慈谿,栖止桐城,居泉南乡,卜族南安岭兠,为我始祖,号石笏公是也。
缘宋高宗南渡,而后岭兠荒灾多虎患,暂而居山头乡橘里,乃晋江之六都;历元至正间,我姓兄弟居桐城者,于至正十七年(1357年)大受荼毒,有遗者复来合居橘里;而我祖于元末往仙游九里山祷梦,得仙语曰:“莫恨桂花枝折尽,移有枝头状元红”,归告我公,于是遂有徙居之意。延堪舆,遍历泉之都治于南安、安溪、永春,俱有阳居阴宅,可贻子孙计长久有所当意者,日之所睹、夜则笔而纪之,号《集舆记》。寻觅数年,愈敦孝让,愈好施与,赈贫恤孤。至大明洪武二十年(1387),泉民多转徙,户口耗,田野荒,廿二年(1389)、廿三年(1390)春夏均旱,禾麦尽无。是时,我祖因而告诸子曰:“我有徙居之意三十馀年矣,尔若子若孙可往视其地,遂意,备择焉。”故,我十一(祖)致政公于十一都,览澄江之胜,慨而兴思,曰:“吾其世族于斯,睹版图之博厚,採于山而美可茹,观东海之汪洋,钓于水而鲜可食,”是以结庐而居之。
十二郎公于十三都见横山之原,土厚而腴气刚健。但于其时钱仓之乡黄家之籍,十二郎公归告我祖曰:“乡有军田。”是时国朝军籍、世袭千户侯租税正重,故与黄姓结姻赘其家,然未尝移眷而居。所以我十二郎公於正统间遭建昌邓茂之乱,朝廷遣都督刘得新、陈荣同我泉卫军籍、世袭官军争捕协讨,是以我十二郎公之没于王事。虽得以军功制葬,隐焉而不敢言实,则知其葬处,历年久远,因致湮没。至若十三都,我十三郎公则择玉井乡,徙而居之;而留橘里者,分有四房,以刚、柔、隐、显为房次,其馀记载,甚详且备焉。
隆庆元年丁卯(1567年)壬寅朔吉旦,一百十七世裔孙邑庠生、恩例福州教授兼任布政使司正八品案牍,君冡,盥手谨述
" I" f1 z! N0 s/ r1 I
作者: yqllz 时间: 2016-7-18 08:50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6-7-19 07:15 编辑 : Y7 L( q5 J& B2 h" J7 [
[" F- R2 a# N; Y7 x" d
三、序昭续穆
1、完善整体世系。《残谱》虽系残简断章,所幸整体有线可连,有绪可理、有源可究。庆礼按图索骥,综合我钱仓谱系,稍事整理,串连成编(现用吊线谱予以说明该渊源世系)。
0 _/ r9 P' C& j5 \9 I; n- g0 k
1 z0 Y4 z1 g- k& A$ w( q% e 一世 | | 二世 | 三世 | | 四世 | | 五世 | | 六世4 S0 m5 X! S4 k8 a+ v
(子) | | 六世- @3 l' m: r* N
(孙) | | 八世0 j/ O5 y: }2 x2 V/ y
(世) | | 九世
t4 {: ]) B$ u (永) | 十世
3 L* B* G0 P1 l+ F& Y. O (思) | | 十一世
m3 B1 ]9 U+ a4 `; x U (继) | | 十二世
$ Q5 q3 Q2 \; n6 ^" G0 _ (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振南
% I I: t* v; j. N8 s/ y# L7 E (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齐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十二
7 y8 ]0 Y! L! C! B- D1 j 郎公 | | | | | | 淳厚
8 [. T) ? S) [7 S. w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淳诚# Q5 P/ w V) F6 D* j
(止) | | | | | | | | | | | |
| | | 翔庭
# F8 q! ~9 T& K8 V- [ (漳州
! r, l* A5 [! [# @9 y 海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淳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十三世/ [, z9 ^, f. ]; j3 S
(以) | ) l& y' M+ r" o+ F) w
| 十四世! b. ~8 W# G: E9 a& p1 Z
(述) |
/ Z- d/ Y9 H2 J | 十五世
& z: R1 l4 a5 A3 E; n (事) | 5 b' C7 d' U7 V% A2 n& Q0 z
| 十六世( F) M% D" T' n/ N
(端) | 9 o' w- y1 W- y0 M/ A7 I' D0 f8 c
| 十七世
* t6 H8 W9 k& @$ R) S1 g( b (望) | ) J( @1 q: Q& Y6 G/ W3 ~1 I, H% j. G \
| 十八世
+ j* H0 h+ A6 @, t (贻) |
3 |+ p$ ?: V. H | 十九世) v- v8 g7 W- t [
(嘉) |
0 }2 |) C; Y/ {/ r& Y: {4 d
|
, w: Z6 D6 U( g' O0 a |
4 \6 ~$ X5 J) x7 F ?6 [ |
# t1 J4 A8 G3 u5 p1 @ | 察(尞)老
! K* E+ C7 }+ y! g v; u (秉彰) |
( ]2 A7 h. A- a# i6 ~' F5 \3 ^- r | | & h% l2 m4 @3 R4 t
|
0 s" \* B. m: X* k( j |
1 a" c* {, G4 ?& V) J% v1 v |
7 M5 ?) ?* U% z: l' a- h | / Y1 U2 q X0 k+ @; \
|
; y) l+ U/ c7 Q6 \3 H |
' L1 Y/ f) D5 Y" U9 M
|
; ]4 }, N1 D; @7 q8 u+ T | 恒德
1 G# J. A: ~! s: I (顺老) |
+ I- E9 O# f4 L5 w8 C
| 0 G# }6 D1 g, W6 v
| | & @$ U9 V& \8 [8 w+ ]' K9 R( Z
|
( }( K8 @/ r/ x5 K- l |
6 P3 l! l, }7 n" D! h, ] |
* G5 b9 L% q& Z% ~ |
- e; v$ I9 L$ d# s( t |
& v$ X" ~! c. {7 v7 i" i' k, G+ d |
4 t9 V& |8 j/ j
|
4 N' @6 F9 v& i7 i | ; O1 g j& a+ u* H+ K
| 8 I1 q$ c5 ?0 ~: Q
| | 6 k# W- V5 o; x0 x1 n
| 0 k1 z% D& G! d, D* Z/ L
| % c6 X/ u4 k! L- t$ i$ w0 E f
| ! i7 W% v1 L6 O7 ?
|
# \. _1 J- o( h) L. u3 \. v$ Y | # B/ q7 e7 G+ {7 W+ o/ K
|
素义 |
; o- \# Y8 |; f0 q$ n
|
& ~2 a* a# D# c# X4 s0 Y |
( `' ~; E* _! O3 J6 f( j! R
| 2 A- q4 _ J E
|
* i5 Z0 {* R- B F% K" d |
% l0 n* l( ^' ]0 L1 q7 m |
$ j Q; K: u1 @3 o. A; o |
* C# g3 B2 Z# y0 f | 6 b8 C. L& `7 J2 ~" K6 s
| 5 g8 m4 x0 `3 W ]& z
| ?" ^, s' \# @5 F5 W; ^- K
|
|
6 c( L2 ]1 ~8 l2 K& P9 j
| 0 j1 s( l2 W0 S `
| 7 ^# I$ K. O- P6 |5 N
| v% m1 M1 Q; L% W! H* R
| | 7 l4 i6 |9 K z$ A
| |
% [5 X0 p- I+ G3 y _6 D
| |
) z& W/ {5 {0 Q3 [& J# ?
| |
| | 4 g* {- z, I# O5 h9 ?
|
* `% O- Z1 ^% ~8 s | / p6 b# h$ }, u+ S
| ; N4 C+ ~+ Z v3 T
| |
1 Z$ t! v2 {. S, T" b | . N; i \2 n4 I# F! X! a
|
| | 5 U. V$ r9 e8 b/ F4 n
|
* H4 [, F0 s+ { s5 E; H3 L* A! U. J | 仲老2 A* I% o3 r% I* U
(秉正葬名) | 7 o, l1 E3 y' u
| | | | | | | |
| | |
! K* {3 e+ F$ ]5 p; g2 ]4 K) L |
4 q$ Z& E3 H1 d$ ?4 E6 T | | | |
- C {3 c$ B* |' R
| | | |
| | " j! S7 z/ ]+ s' _ s
|
8 f# G/ V# V7 G | | | | | |
| | 9 P5 ?# ^& r7 P8 N) ~4 w( _$ C
|
7 r3 `: ]% [: ]0 G" X0 @ s+ ] |
9 y% E4 P* \% b/ B1 x! v" z0 D
| 6 R+ l$ \0 m- \* a- T
| | | | | | | |
| | | & w& }( ?6 w; M
|
- w8 K0 y! k% O# C6 t! p
|
) ]$ z2 S' o) ], C: B& H0 A6 r: ] | 1 k' s4 O) g1 {8 x& J
| | | 5 {# Z7 g. s2 c! T) ~+ v
| |
" f, s2 Y. T4 p, N& G8 V, t! U: b | % \: m8 F8 Q. `. q" ?* i
|
| |
# s/ f& w" [4 k. q& @ | 1 H# [9 K7 Y% D
|
8 e3 c) c' k1 M7 } | | | | |
. K9 F7 D4 p; i1 _% k8 G
| |
| | # p5 o) H( Q& O; _$ c
| ! H! f. M- d+ ~( W
| ' i5 l$ E4 z2 H7 d: j
|
2 V0 M3 h ^$ h | | | | | # x3 U8 V8 ?" I4 d; K1 x
|
| | | % [- l: j5 U/ a4 i' ]
| 耕老: E' Z0 q/ i* f4 F
(朴纯葬名) | 0 A. ^- y" j- ]7 `& `/ X S" V
| |
2 x3 @$ g" i& M5 @! e5 \: c6 t
| | | . K; n* o9 @, U' n$ V
| 5 ?2 v0 u9 l+ P
|
$ i) N7 y' [6 h; w' | |
| |
: F' [1 Z5 Q( W" @$ C | | | | |
* U) h" N+ o/ A0 _* c
| | $ }: O4 Y: f$ m* a$ c" J
| # O( A$ V4 ?, w2 G- _9 q6 \
|
| | : `- d! v& V' R
| 6 y/ k# { A9 ~4 h7 D
| | | | |
. l7 L3 R, d3 K( v# p8 T |
/ l h; d$ f x) t |
| |
. C4 k; P% v5 M' V: t | 7 m2 v& {$ @2 b; E. Z3 S5 r
| ! q% x n/ b' B9 Y8 w5 J7 v! S
| | | | | | |
% e8 `4 |/ P% M7 | | ; \% u5 m0 J% r- D( s
|
| | | | 1 N& ?' N. I/ y: k0 e% ^
| | | | | | |
' w6 `2 [' i' t' A; s/ @2 O% k |
/ T% C: e" j3 I |
| | | |
! h' y$ V. W g5 }
|
8 y- C% B1 k/ y3 ] | |
0 o9 _2 ^1 b' Z+ P( }
| | | | | |
| | | |
7 V$ o4 Y7 c8 V# A- r* l
| | | | | | |
| | | | " _! m" C& P8 d. o9 y1 v K4 \
|
7 o, Q3 V9 C# i+ `, U6 G | 5 f( H+ _! |0 t; v) G1 Y& O
| | | | | | |
| | | | 7 G% W7 Q: b) i
| | + E. S9 u: h: z* ~2 g5 p" l
|
7 n0 J* Y, t# ?+ O4 O: Q" d' \" s* u- {4 I | | | | | |
| | | | 业老9 Q9 {( ~0 y1 P" q8 C. y" X
(秉光) | | : N3 M7 q) Q- f$ @: W: s( f
| | | | | | |
| | | | + f: M$ s: G1 Q0 Y8 X( d
|
8 D$ p8 O) l6 c. [
| | | | | | |
| | | | | , t: l; [8 q6 D
| | | | | | |
| | | | | | |
8 X$ d6 s. R9 ^% ]/ 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h3 o9 T3 U0 t! v2 e" |
| | | | | | |
| | | | | | |
& u( V) \. s% `* h! ]% E
| | | | | |
| | | | | |
4 h- y) `4 {. M3 r+ i+ Y& Y! G( h" d | | | | |
5 I9 k5 x7 h6 w+ r
% H9 l/ c0 q4 e- e( ]
2、归纳字行辈次。庆礼认真研读该谱,条分缕析,惊喜发现,谱页虽少,容纳颇丰,谱中记载十五个世系之祖妣,百人之生卒,大量的信息,非加以理顺,无以再现其恢宏。现按字行辈份整理归类如下(注:残谱罗列的钱仓先祖名讳):
五世:淳和
六世;淳仓、巡山、南山
七世:振南、则仓
八世:仓泉、次泉水
九世:我慎、二叔、抚仓、华南
十世;大伯公、仰慎、奇和、吼叔、明耀、星南
十一世:心仰
十二世:国资(閠娘)字怀高
十三世:素义
十四世:顺老(恒德公)、恩老、忱老、念老
十五世:秉彰讳察(尞)老、秉正讳仲老、朴纯讳耕老、秉光讳业老、事廉、事赫、事枣、事决
十六世:端发(发英)、端会(会英)讳字仁德、端久讳久英、端轲、端沛、端锥、端晏、端华谥昭封、端吟、端朕(脱)、端琛、端布、端钊、端元、端建讳建老、端蛙讳蛙老、端才讳才老、朴植、朴枝、端盛、端洿、端所、端初
十七世:望胆、望来(来英)、望山(山英)、望戎(戎英)、望姻(望渊)、望君(廷)、望良、望养、望荐、望虎、望隍、望祚、望枝、望居、望益、望枪、望谷、望荐、望安、望信、望栽、望川、望残、望弱
十八世:贻泰、贻陸(隆)、贻发、贻龟、贻炮(连炮)、贻标、(连标)、贻全(连全)、并比、贻成(妈成)、贻淡(淡云)、贻省(省美)、贻伦、
十九世:嘉济(齐)、嘉籐、嘉炮
作者: yqllz 时间: 2016-7-18 08:51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6-7-19 07:19 编辑 % t" a h- w {# ?: s) Q
4 n$ {/ [& }1 ]" i6 g0 q" P四、迁台史实。
要在残谱中找寻迁台史料,还原历史本来,确认固有源流,这无疑是个艰难的命题。好在前人的精细、务实的作风,为我们留下了详实的记载。庆礼通过潜心研读,精确梳理,追循谱中的蛛丝蚂迹,采取先设疑,后佐证,层层深入,终于拨雾见云,云开日出、阳光普照,心智大开整理出彰化族人迁台的的部分史实,期待有朝一日能与彰化宗亲执手联动,共同探讨,联合整理,弃其伪,存其真,予以确认。
依据族谱第7页记载钱仓十五世讳耕谥朴纯恒德公三子也,生雍正戊申年(1728)卒乾隆乙已年(1785),享寿58龄,葬台湖仔内。妣陈氏柳娘生雍正丁已年(1737)卒嘉庆丙寅年(1806)葬台湖仔内。
男二长晏英、次华英(葬台)
女四:长女鹊娘配烧灰乡(晋江市龙湖镇烧灰村)许楚;
次女()娘配坑边乡(晋江市永和镇坑边村)王运;
三女()娘配庄宅乡(晋江市永和镇庄宅村)庄铗;
四女秋娘配港塔乡(晋江市英林镇港塔村)林家。
族谱12页记载十五世秉正讳仲恒德公次子,生雍正乙已年(1725)卒乾隆辛丑年(1781)享寿57龄,葬台。妣陈氏丑娘生雍正乙卯年(1735)卒嘉庆已卯年。葬台。
男五长会英、次久英、三轲英、四沛、五铤英。
女二:长乳娘配深沪(晋江市深沪镇)吴恭
次女 叶娘
族谱10页记载十五世讳察(尞)秉彰恒德公长子生康熙壬寅年(1722)卒乾隆丙申年(1776)葬钱仓本里。
子 三长建老(幼殇)、次蛙老、三子老葬钱仓本里。
女配坝头乡(晋江市安海镇坝头村)王判
族谱记载十五世秉光讳业恒德公四子生雍正甲寅年(1734)卒乾隆戊申年(1788)。葬钱仓本里。妣勤俭林氏生乾隆壬戍年(1742)卒乾隆癸已年(1773)。葬钱仓本里。
子三长吟英、次朕(脱)英葬台、三琛英
从十五世察(尞)、仲、耕、业兄弟的生卒年谱、死葬地址以及子女的婚姻状况可以梳理、推测、解读出谱载的有关资料,庆礼层层剖析解读如下:
(一)、迁台宗祖。在四兄弟中仲老、耕老两人当于乾隆年间联袂赴台谋生,所谓谋生是家眷未尝移居,从兄弟两的女儿在本地嫁为人妇,可以确证。而依据仲老夫妇、耕老夫妇及其子(端会、端华)死后安葬台湾的事实,又可以佐证迁台始祖为:姚事仲(仲老)谥秉正、姚事耕(耕老)谥朴纯昆仲。
(二)赴台时间。搜索谱中记载,仲老女儿、耕老的四个女儿都在本地婚嫁成家,我们可以这样推算(以耕老为例):自身二十岁结婚,长女以十八岁出嫁(农村人家早婚)而嫁完四个女儿用时六年为准,从雍正戊申年(1728)(注:朴纯公生於雍正戊申年)累加44左右年,则迁台时间当为乾隆辛卯(1771)(上下5年,即乾隆丙戍年至乾隆丙申年)之间。这时兄弟在台湾经营多年,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生活也相对稳定,可能感觉有发展的空间,因此回故里搬请家属赴台定居。
(二)赴台地点。根据谱20页利用《和美镇镇民代表发言录》用笺抄谱、朴纯公夫妇死后安葬后湖,端华公死后安葬后湖清河园以及和美镇湖内里现有祈奉姚府千岁的朝天宫等诸多史料,能够确定我钱仓十五世仲老、耕老昆仲最早迁徙台湾彰化和美镇,而且其裔孙现在仍然生活、居住、衍奕於斯。
(四)居台世系表
6 L1 U( D+ F2 a0 c4 i
: q0 N8 W) c5 E( M 钱仓十五世
- m0 b1 u% g0 n3 O" `/ B8 O! K( U 到台壹世 | 钱仓十六世# M( r" Z* d. }7 G# [7 i
到台贰世 | 钱仓十七世
% V6 t: n# p$ L 到台叁世 | 钱仓十八世
8 \2 j. `1 J# }" w0 I 到台肆世 | 钱仓十九世
( d! X3 n& j- i( q 到台伍世 |
仲老(秉正)
8 Y# F% Q, V0 l; p' A 生雍正乙巳(1725)$ _1 E7 J4 Q& i4 P0 n
卒乾隆辛丑(1781) | 端会会英(仁德)
5 x( N% v! g7 Y# w8 u3 C 生乾隆甲戌(1754)卒嘉庆巳卯(1819) | 望胆葬台后湖
7 S* U5 |- c' i! ^3 A 生乾隆癸丑(1793)卒咸丰乙卯1855 | 贻泰
! C B' e8 S; h' X# ~& k 生道光癸未(1823) 卒失详 | 嘉齐(济)
' C2 @1 m0 m+ h0 M9 }" | 生咸丰甲寅(1854): j! |" M6 t8 M9 O* d
卒失详 |
妣陈氏丑娘
3 P3 g4 l9 s2 X7 R 生雍正乙卯(1735)
" `# j5 G& \* V4 c7 y( v& O0 T 卒嘉庆巳卯(1819) | 妣 氏典娘5 e; P: T* i5 X7 ^7 M" u% Z. S
生乾隆乙亥(1779)卒道光癸未(1823) | 继妣 王氏 葬台后湖
# T3 r+ |) H8 z" n( Q$ S4 k" N# T 生嘉庆癸亥(1803) | 妣杨氏梅娘
) B+ j" K" }" r4 B/ Q' y 生道光癸未 | |
耕老(朴纯)& x3 y; l5 m1 x: l) v
生雍正戌申(1728): q7 B* G( _' D8 x( Q+ n9 @+ x/ l
卒乾隆乙巳(1785) | 端华(昭封)葬台后湖清河园9 K9 d0 E2 T$ J) w. k% W5 E
生乾隆戊戌(1778)卒咸丰壬子(1852) | 望戎- z! u# f) U+ M" ?# ?* L# u3 _4 K
生嘉庆辛未(1811)卒同治戌辰(1868) | 贻陆(隆)6 W. t' a8 j3 q7 p' s/ ]
生嘉庆庚辰卒道光 | |
妣陈氏柳娘
2 T6 t: W z' |3 L 生雍正丁巳(1737)( D0 N* [: n) k3 f7 \
卒嘉庆丙寅(1806) | 妣江氏引娘 葬台后湖清河园5 }5 M, E7 P* L
生乾隆癸卯(1783)卒咸丰壬子(1852) | 望姻望渊" c' I+ [( b/ d7 P' |* `5 y F
生嘉庆乙亥(1815)卒道光 | | |
| 端朕(脱)
5 e: B4 F4 j* I' x: z0 R 生乾隆丙戌(1766)卒嘉庆巳卯(1819) | 望养 葬台油车崙7 M q* G( U$ }
生嘉庆乙丑(1805)卒道光丁未(1847) | 贻龟
/ O. R6 r" f3 g. B/ Q 生道光戌申(1848)
) i& T6 U; \5 |* H/ ] 卒宣统巳酉(1909) | |
| 端誇. w, t! |# E P& Y! z" J
生乾隆辛巳(1761)卒嘉庆( ) | 望隍 葬台; z' f4 O5 h. w- B" Z# ^; j
生嘉庆乙亥(1815)卒道光丁未(1847) | 贻谈(谈云)0 ]( e, e6 z# v( S+ r C- i1 o
生道光丁酉(1837)
2 ~ S/ n0 l! Z% P, B5 f 卒道光丙午(1846) | |
| 端初, I) o) n% }/ H3 v5 E9 r6 S
生乾隆戌子(1768)卒嘉庆庚 ( ) | 望益 葬台后湖崙" r$ r, j+ S1 N$ z8 b- ?
生嘉庆壬戌(1802)卒道光庚子(1840) | | |
1 u& j* _% S; c* [/ ~
/ \- [7 w$ c5 ^ G7 V0 _; o0 O4 `
, ~5 Z! H" u- C8 m: y
. V9 G' n4 d: p托福祖先英灵,先祖大孝(古人认为不修族谱为不孝,而谱碟完整,随身携带不忘祖先视为大孝),使我钱仓寻回失联百年的宗支族亲,让彰化族人能够明了其身之所自出,子孙昭穆秩然可征,甚或得以认祖归宗。数月来,庆礼虽不敢说宵衣旰食、废寝忘食,但其殚精竭虑、孜孜不倦的辛苦与努力,是有目共睹的。收笔成文的今天,庆礼别无所求,唯真心祈望,心血不致白费,努力不致湮没,是谓:幸莫大焉。
闽南晋邑钱仓二十世庆字辈姚庆礼
丙申年夏月
作者: 姚先登 时间: 2016-7-18 09:28
本帖最后由 姚先登 于 2016-7-19 08:05 编辑
- Z3 |! v4 f! p4 y3 e留两个位置就够用了?庆礼贤弟真是一位认真做学问的人,真叫人佩服!相比之下,我表现得就比较浮躁,不能静下心来好好做点事。我得虚心向你学习!6 q# c1 r0 C( g: ]. A5 B7 i2 j, n: i
8 ~( ]7 {: H. u q" j% d" `/ k* u; n R/ B) o6 q0 C8 K5 Q9 N
# ~; B3 V' J0 }6 E: Y% `: }! F) m) \' o# y
. D* e+ s. `9 u' Q. T$ `
6 Z. o' J! `# u) P4 i' G) V8 `- ?. d
作者: yqllz 时间: 2016-7-19 07:26
7 [, S. M: l2 p1 o% I2 W3 q由于两个表格还没有制作完成,为了文章的完整性,所以预留位置。谢谢教授的关注。
, ^0 t' O& S! o, s
作者: yqllz 时间: 2016-7-21 10:37
, ?8 H+ O# }; b
但愿台湾姚氏宗亲能阅读到本文,甚或传达彰化宗亲。共同为敦亲睦族做一事。0 a( w/ Y L& B& p0 {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6-7-29 11:01
# E! i0 S2 K, z. u1 v$ [# j) \
已浏览全文。你辛苦了,做得很好。5 E* O1 |' c$ b) h( i
& l6 d% u' t5 W' h" _% r+ G& \ % E. S+ {/ {) \+ _: W2 Q, T& ] Z: L# d
姚网的《台湾彰华姚氏手抄家谱》(或谓《残谱》,注为1956年版,37页,可见20页),不是“我钱仓迁台宗亲於2013年8月3日上传姚网的”,估计是当时的姚网版主﹑今世姚网超级版主姚波上传的。
h' u1 \2 l$ G9 d# J m 不知姚波据哪里的收藏传来。
, G* o! K* H* `, P) f, B0 S# \ 台北故宫收藏的彰化姚氏家谱是不是此谱?5 v- j/ L- L# n7 n0 Z" P. w5 X4 P
美国犹他也收藏的彰化姚氏家谱是不是此谱?
; u5 ?! ~4 |& D5 w2 E0 w u 读了姚网的彰化谱和你的辨识,我认为:姚波上传的是美国犹他收藏的谱;美国犹他和台北故宫收藏的彰化谱是同一版本的谱,但谱页数不同﹑残破程度不同。
- S; w3 K7 v1 t$ P# ]2 n, S # y, d2 u- S+ {' r0 J6 T0 G! e
附
& g# t2 U* z- W; k8 T9 k 台北姚昶撰编,《舜裔姚氏世系研究》,台北市姚氏宗亲会发行,2001年8月——此书透露台北故宫收藏了“作者姚水性收藏”的台湾彰化姚氏谱。% S) s( d3 M i& P' M
《中国家谱总目》收录了260-0227台湾彰化姚氏家谱(美国犹他收藏)。
0 k* K0 D4 u' X6 p& f
3 ]- W+ n o- _" I : T$ \* Y, N) a
9 \3 ]$ [ X1 m* X2 M, p$ @
作者: yqllz 时间: 2016-7-29 12:37
3 ] y- }$ Y2 E2 y: m, V% J读了姚网的彰化谱和你的辨识,我认为:姚波上传的是美国犹他收藏的谱;美国犹他和台北故宫收藏的彰化谱是同一版本的谱,但谱页数不同﹑残破程度不同。& K* p6 m- _6 |' w+ }
真希望能够读到不同版本的彰化谱。感谢教授的关注,真心盼望您老对庆礼解读该谱的详细意见。
' ^! l+ E( Z! C9 K4 Z, @2 x( ]% i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6-7-29 13:27
% ^. t' c3 P! P, w: y3 h
可以请你的台湾本家到台北故宫读谱,看看是否是相同版本或有何差别。
- D! ]3 E. S5 V0 r
作者: yqllz 时间: 2016-8-2 18:03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6-8-2 19:47 编辑 9 h* C) H+ p3 l: W+ V3 Q; N$ E0 F
* `# ]1 L1 [9 @
回教授:姚波版主说该谱是美国犹他州图书馆收藏的版本。
* d/ z4 W6 ]+ v) X F) O; W6 k
作者: yqllz 时间: 2017-8-4 07:52
" {3 r) j8 h. F% h
敬请彰化历山堂姚典均宗亲解读并细心关注此帖。真心期待彰化宗亲早日回家。1 B B# L# U4 p
作者: 姚典均 时间: 2017-8-17 18:20
請教
, g/ I- a; c5 B, I- i" h! E( v- C( V& p6 k5 I' z4 b$ g) f R. x
十四世:順老(恆德公)、恩老、忱老、念老
. i( G* [: N' a# h+ X& o- x: L4 a. {1 a# f) N, W3 e- I7 L
其 "老"是否為鎰號或尊稱 其名為 姚順 姚恩 姚忱 姚念( f1 h* ?$ Q* G" g% _5 x B
; ?2 f! N5 N1 X6 J這樣的方式嗎?* o% i" q# x& r3 b1 J
) Z+ E. e/ f' H再請指教
作者: 姚典均 时间: 2017-8-17 18:48
& o2 d2 z. F F& e
. M, d* T- \4 A E
確認 朴纯公夫妇死后安葬后湖 的地址確實為和美鎮隔壁之伸港鄉所在
6 z; l4 u: D1 B) g& C2 w# @7 F& X$ }) P8 q3 ]& n
過往后湖實為亂葬崗
9 b; s. m4 w( V/ y4 W3 x( a; Y% j% [, I) k4 y* F
逐一比對 感覺更接近了根源一步
作者: yqllz 时间: 2017-8-18 09:10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7-8-18 09:16 编辑 / P, ~5 o1 M5 m9 @% y
姚典均 发表于 2017-8-17 18:20
' O8 Y2 g# x& ^% p請教 ( o! }$ F3 l7 [, W/ C1 ^3 d; n
2 C- r. y4 J1 V! R9 Z- N7 z" x
十四世:順老(恆德公)、恩老、忱老、念老
& e) U; p% V( T: W9 N
十四世:順老(恆德公)、恩老、忱老、念老
* B% o T# B' n9 w' n( Z6 Z5 I5 Y# u3 i* S4 r& F2 [" h( I: x
其 "老"是否為鎰號或尊稱 其名為 姚順 姚恩 姚忱 姚念回宗亲:十四世顺老应为姚述顺谥恒德、恩老应为姚述恩、忱老应为姚述忱、念老应为姚述念,正如宗亲所言“老”为尊称。: A- A9 K7 B9 L0 b) x, F# E9 M; n+ V
7 e% K# R5 t) l% f6 u6 t
; M" J& u+ Z: K A
& H. [' d3 \* b6 r" X1 F7 k1 |: O" V" V* u( Y9 h! M6 j
5 E# |1 A6 h) e0 R# m4 l! N
作者: yqllz 时间: 2017-8-18 10:01
姚典均 发表于 2017-8-17 18:484 ]# q5 y" Y* t/ h) B, N( _5 n
確認 朴纯公夫妇死后安葬后湖 的地址確實為和美鎮隔壁之伸港鄉所在
# [0 Y7 H$ _+ E6 `
* S, B$ w P- U2 K6 |" M$ S過往后湖實為亂葬崗
. {4 U! H+ f) z' [, N
好事,功夫不负有心人,有您宗亲的努力、有祖先的灵圣,我们的寻源之路一定会有收获的。祖宗庇佑!% r+ L9 E8 n N, u' g
作者: 姚典均 时间: 2017-8-18 15:51
yqllz宗親 日安
9 k' G: Y6 `2 i- s6 S: f
$ J9 ]3 l! l9 ?+ K# v b9 P; ?4 S+ N本日至戶政申請直系親屬的日治時期戶籍謄本
! ]$ o" u6 {* H% g% Z# B5 B7 Q. P2 i4 ]# N) \( n, t8 Y( J
追朔至曾曾曾曾祖父 姚蘊(1843~1913) 但無法與此份手抄連結$ y! O! f+ i4 ]
6 F; X/ t1 M7 N# R N3 ?6 l- H著實可惜 不過追根朔源是不會停止的/ M- U0 g- X1 }1 a
~. ?/ \0 L8 h1 }
當初和美的姚氏族群來台時 彼此關係應為同鄉或同縣之人並非有相當直接的親戚關係 因此後嗣彼此的連結就更加疏遠 9 U! ]/ G! ^7 a
6 \5 |* C4 m; S3 `- n! `$ M' c望他日可尋得更有力與相關聯結可以將脈絡連結
! n) W- I* a$ u4 T1 o! O2 |# o) Z, q% f
以上4 X8 F3 Q6 B5 }1 W# [4 i& x7 R5 S& e
" D& x. C3 J- S/ V5 z8 X
感謝您的辨析 讓小弟我能更快速的釐清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7-8-18 17:00
yqllz 发表于 2017-8-18 09:10) p4 a! a) h) a% [
十四世:順老(恆德公)、恩老、忱老、念老' E6 z# Q2 o- ?! g+ x. D
" S3 W6 {0 H$ p: w1 S1 I% x其 "老"是否為鎰號或尊稱 其名為 姚順 姚恩 姚忱 ...
" o) t% P: s& @0 `6 m" }
十四世:順老(恆德公)、恩老、忱老、念老! Z6 U4 w9 O3 L0 |; k
十四世:顺老应为姚述顺谥恒德,恩老应为姚述恩,忱老应为姚述忱,念老应为姚述念
查十四世是不是述和恒?
! b, e6 F2 h: X- D+ Z: M3 P
$ x8 o0 j5 i( ^
* m9 r* q7 g8 g3 [( l
钱仓姚氏或晋江姚氏班辈双表
/ i. S% l' S4 k# t1 |+ O0 w2 c% H
生行:
子孙世永思 继志以述事
端望贻嘉庆 道孚焕学滋
文章新景运 忠孝辅昌期
在尔仁恩协 于斯典则垂
- _* \( |" R) Z) z) l
谥号:
祖德流辉耀 腾国素恒光
昭兹谋翼显 亘古烈休扬
荟萃隆崇报 质临厘饬康
居歆申锡福 奕禩衍绵长
9 B# A0 Y# `# T' C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7-8-18 17:01
姚典均 发表于 2017-8-18 15:51+ K# M# h) Q& N3 ]- A `& g
yqllz宗親 日安
; Y( d1 Y2 P# S3 u. ~. i
% ~( d% h- j* s; F8 }7 ^. s+ f本日至戶政申請直系親屬的日治時期戶籍謄本
; { b" ?" Q) o3 G- }3 F* y% d" Z0 v
读18#0 D& ~: h* ~, O- V2 @' `
作者: yqllz 时间: 2017-8-18 17:20
. Z+ ?5 W! _, K& P8 Q! S' e8 z* O是的教授:我们钱仓十四世生行是述字辈,谥号是恒。2 H% t$ q4 @" z6 k1 P
作者: yqllz 时间: 2017-8-18 18:45
姚典均 发表于 2017-8-18 15:51+ k- v0 J! J- D8 P
yqllz宗親 日安
7 _% |9 A& `* u* k4 E
7 U+ M; ~ _) I- o- V, o本日至戶政申請直系親屬的日治時期戶籍謄本
9 U8 D/ |) I1 l9 ` ~1 L4 V4 V
典均宗亲:您好!从《残谱》里可以解读:姚述顺恒德公的四个儿子中有三兄弟是赴台的,其四子业老本人没有赴台但业老的其子端朕(脱)死后也是安葬台湾。希望您认真解读下面的文字:
1、谱碟抄存人或持有人可以肯定是朴纯公裔孙。理由是朴纯公乃恒德公三子,在中国传统的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的守旧习俗里,按常理应该长子谱系置前,而本谱反其道而行之,先记三子朴纯公世系,再述次子秉正公谱碟、后续长子秉彰公谱系。凡此种种唯一能够解释清楚的推断当为该手抄谱是朴纯公支脉抄写。另外解读谱20页可知族人曾於民国时期增补谱系(从其增补的资料可以推测是从神主牌位抄录的。)而增修的派系只有朴纯公一脉,其它族人不再增补,可见其持有人姚水性乃朴纯公裔孙无疑。
2、通过仔细研读 毫无疑问,可以断定,朴纯公,秉正公兄弟联袂迁台(事实论据容后细述)。
& Q' _* j7 r3 _- p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7-8-18 18:54
# r. w; e% s) w8 w. t
# C# @4 f% g* P/ H- {5 K: j 钱仓十四世生行是述字辈,谥号是恒。那么,这些“十四世:順老(恆德公)、恩老、忱老、念老”很可能就是钱仓姚。
7 {) {. P3 L2 p3 T- f
作者: yqllz 时间: 2017-8-18 18:59
姚典均 发表于 2017-8-18 15:51
0 j# ?8 r0 c% \8 zyqllz宗親 日安
9 r7 V7 J& q) L- }" o" C+ l
1 \7 P5 A# O: E, o本日至戶政申請直系親屬的日治時期戶籍謄本
5 t' }! S1 j' c$ F典均宗亲:您可能将《台湾彰化姚氏手抄家谱辩析》打印,交给你们里长及有关长辈充分发动群众,寻找根源。拜托多多。
- d: D3 u3 t n# V* N7 ~3 b. O
作者: 姚典均 时间: 2017-8-21 11:04
昨日在家裡整理倉庫 發現一本2012年發行的 朝天宮重建30周年紀念刊
9 E3 ~$ R( c* v* a
* r5 b# b) x9 G3 h( s翻找名冊發現 此份《台湾彰化姚氏手抄家谱》之持有人 姚水性 宗親的名字出現在內% G: w, z) U B: `
- x' H+ N9 f- A4 A: C5 F8 w
詢問家父得知 姚水性宗親為前和美鎮湖內里之里長
$ M6 N1 G8 c% h/ e+ s6 [! B! I0 G$ Y7 j6 a7 o9 [% B
證實此份家譜非我家族之始源1 i% c/ k8 W& M1 f
" ]) L+ ^. ?+ v& M) P
不過亦發現此份家譜的實際聚落
作者: yqllz 时间: 2017-8-21 12:33
姚典均 发表于 2017-8-21 11:04
6 }- w6 Y6 Q# f" d. S昨日在家裡整理倉庫 發現一本2012年發行的 朝天宮重建30周年紀念刊
3 q; A" e7 k/ Y3 w7 I; w/ F! ]/ o9 C& z. a6 j# i
翻找名冊發現 此份《台湾彰化姚氏 ...
( R4 w+ `# z e万分感谢典均宗亲及令尊的盛情!解读您的回贴,有几个问题请教:
+ p3 b' Y/ [* o' h" ]8 y8 y1、典均宗亲您是不是和美镇湖内里人?+ t6 _8 O7 a' L) m
2、前和美镇湖内里之里长、残谱持有人姚水性是否健在,可能联系得到,可有联系方式?
; t- Q8 g0 g3 e/ }9 I5 `. K: s& l: ^6 L3、和美镇湖内里现有人口多少?; J3 j# U p! s2 }8 w
作者: 姚典均 时间: 2017-8-21 16:20
yqllz 发表于 2017-8-21 12:33
: _2 h. |. J4 A/ `万分感谢典均宗亲及令尊的盛情!解读您的回贴,有几个问题请教:* i) m& i$ x- D4 `& _% m8 V% w) B# v
1、典均宗亲您是不是和美镇湖内里人?' Y' ^( ]% e9 c1 r8 {. A
...
* J% l: v$ o2 e3 @. U( c1、典均宗亲您是不是和美镇湖内里人?家父兒時就已搬出至隔壁鄉鎮,祖父的兄長的子孫目前尚居於湖內里; U# A' L& C b1 R
2、前和美镇湖内里之里长、残谱持有人姚水性是否健在,可能联系得到,可有联系方式?
2 l' v. @+ }5 f* ~/ c9 m7 e8 ^$ \已仙逝多年
$ C! [" b8 w& a$ ^7 T4 z3、和美镇湖内里现有人口多少?9 V5 r, X- W) O0 v" }
. n7 c+ [) V: _5 J3 E/ W2 a' T4 F2 W4 V
網路上僅能查詢和美鎮人口,若須要查得湖內里人口資料應要親洽或電洽和美戶政事務所
" {" o% _$ K( k7 y4 W- ], G2 o( v' c" [
0 @8 h( U% n$ X
作者: yqllz 时间: 2017-8-21 21:54
姚典均 发表于 2017-8-21 16:20
5 K' v+ T( z- _: V- B5 d1、典均宗亲您是不是和美镇湖内里人?家父兒時就已搬出至隔壁鄉鎮,祖父的兄長的子孫目前尚居於湖內里/ S( Z& H( P1 {# B! ]0 |
2 ...
* s$ x/ [- s" ^9 B: Z1、典均宗亲您是不是和美镇湖内里人?家父兒時就已搬出至隔壁鄉鎮,祖父的兄長的子孫目前尚居於湖內里。由此可见你的渊源在湖内里、你的根源在湖内里,而湖内里的根源极大可能在闽南钱仓。
% X+ B6 x5 d% G, K8 c, ^. a. U2、前和美镇湖内里之里长、残谱持有人姚水性是否健在,可能联系得到,可有联系方式?& W/ {8 W) e4 p j- x6 X
( _6 K2 J% @! g* p Z已仙逝多年。为和美镇湖内里前里长姚水性宗亲的过早仙逝深感痛惜,祈愿宗亲早登仙界。( A0 p/ A2 w! c7 V2 e# U% H
3、和美镇湖内里现有人口多少?! S/ S8 Z4 Q- W( e
7 B0 u9 b6 j1 p s3 y e; [
6 z! @' \/ L; m1 ]" U5 Y8 i' M
/ m# U! [+ }& T K) K# i網路上僅能查詢和美鎮人口,若須要查得湖內里人口資料應要親洽或電洽和美戶政事務所
& o" {. {( x1 E+ R' m# h5 ]
# M* N7 X, l' `+ J: A5 |典均宗亲您好!我想说的是我们在做的,是一件善事、是一个功德,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的坚持为祖宗、为后代做点好事。恳请您将《台湾彰化姚氏手抄家谱》打印给姚水性家眷或族人或现任里长甚或姚嘉文宗亲。成分感谢!# U$ C7 o5 c4 H0 q, J& `' N, z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