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S8 ^. t N+ [# w0 C* w5 }3 a \9 i 原始社会后期的家长制演变成宗法制度。当时的奴隶主贵族就利用这种宗族的形式组织其政权—“家天下”。所谓“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3)就是一个形式。商代已有嫡庶之分和嫡长子继承制。到周代实行分封制,以宗子为中心(分大宗、小宗,按血统关系的远近来区别亲疏贵贱的宗法制使我国奴隶社会的宗法制达到了顶峰。“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4)于是,“定系世,辨昭穆”的家谱适时发展起来。当时文字和历法的产生又为家谱的正式形成发展提供了条件。6 @, b* ^ d1 q7 E& w1 S4 p 在这一时期,“族权”和“政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氏,以谥为族。”(5)“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6)各级统治者各自控制着祖庙,如天子七庙,诸侯王庙,大夫三庙,士一庙,(7)以作为其隶属关系的象征。各以大宗宗子的身份实行“敬宗”、“合族”。所以这时的家谱为官府所垄断,谱与史书混流。“周家小史定系世,辨昭穆,则亦史之职也。”(8) 2 v0 x2 f8 g/ t 春秋末年到西汉年间,社会经受了巨大的动荡,西周以来的分封制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奴隶制崩溃了,新的封建制度建立起来了。封建中央集权制的朝廷任命官吏已不再完全用同姓本族的了。小家庭日渐遍布全国。“秦用商鞅之法,富民有子则分居,贫民有子则出赘,由是其流及上,虽王公大人亦莫知有敬宗之道,寝淫后世,习以风俗,而时君所以统驭之者,特服纪之律而已。”(9)家族制度的控制作用相对松驰了,抛弃了公侯子孙的贵族世统本系。故《隋书经籍志》叹曰:“秦兼并天下利除旧迹,公侯子孙,失其本系。”汉兴,高祖在用人方面更是“命官以贤,诏爵以功”,“有才则用,不才弃之”。于是,贵贱无常规,“传祖宗之世系”的谱牒的发展受到了第一次波折。但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的诞生,则为家谱体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0 |" e1 d' _+ b A% v-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