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一脚踏三省, 鸡鸣闻三边 [打印本页]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10 09:48
标题: 一脚踏三省, 鸡鸣闻三边

    虽然在中国版图上,“一脚踏三省”的地方不少,但三省都在一个镇上设立基层政府的,只有白浪街一个。

    白浪街位于鄂、豫、陕三省交界的白浪镇中,三省居民杂居其中。街的南面,属于湖北省;街的北面则分为两半,西边属于陕西省,东边属于河南省。虽然此街长不足百米、居不过百户,却有一个很大的名号:“三省一条街”。而且河南省淅川县荆紫关镇、湖北省郧县白浪镇和陕西省商南县白浪镇均在此设有基层政府。

- x- D+ x) J+ G6 N8 j5 w

- _6 R) c3 q5 s  }- v

* C1 J4 s4 ^8 A+ a% c) E3 I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10 09:54
回复 1# 南阳姚文书
% F* I3 X. h$ R: `0 a3 H& H
6 g/ b: k! \, v0 v, I
, C, Z; z- A! l& p             白浪街街面全由石条铺成,大约10米宽,街中心立着的一座三棱形界碑,人称“三省石”。界碑高3米多,呈三面棱柱状,上面镶嵌着三块黑色大理石碑,分别朝向三省辖地。碑下有一块露出地面的三棱尖石。自古以来,以此石为界,西归陕西管,东北归河南管,东南归湖北管。现在,凡到这里的游人都要来此石前体验一番“一脚踏三省”的趣味。更有趣的是,在这里打个电话,隔了一条街或是一堵墙,弄不好就是省际长途。因此,常住白浪街上的居民有些家便安装三部电话,以方便与近在咫尺却不同省属的亲友联系。( K( b5 f- z9 r
" h) d8 f, }* V7 s0 C

& Q+ f' S  b( ?$ U1 r. P9 ^

/ L7 V1 A, h$ Y/ L/ \! C0 q 3 _" C3 u4 t% u  S- n5 n+ m

! m# t2 E% {  Z; d9 t* @- L 7 n, O5 K; c* t4 @, j+ L& m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10 09:56
回复 2# 南阳姚文书
' H, B! l+ ^; ?
. r" i' J. i0 u: i! }* C. {  F7 {8 J. o& w- l9 D; n8 s
               这里200年前就已经拥有了繁荣的商业,现在还有许多店铺和作坊保留着原有的古朴,尤其以河南的荆紫关镇的老街保存最为完整。你可以看到以古都洛阳为代表的黄河文化、以雄奇三峡为代表的长江楚文化和以古都西安为代表的秦晋文化在这里汇聚,彰显出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这里的土特产品也相当丰富,陕西的竹木、柿子和小药材,河南的桑蚕茧和苹果以及湖北的龙须草编织品和柑橘,应有尽有。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10 09:58
回复 3# 南阳姚文书
# a% ?4 e( |8 Z- G) [! ^3 a5 i  S7 p
1 S5 l: q4 S* c* m
2 x( X2 R; C+ ~8 U/ @3 e0 `   “三省一条街”0 U( P, K9 I+ y6 B

! J& g* V* p* e/ l+ m+ X( b" R9 T
* ^$ `' k- u& _& z7 m' X
3 x5 T- I% c5 I' x ' O' @& ~! v0 ~# ?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10 10:00
回复 4# 南阳姚文书
* t' h$ U# [1 u' P2 W' B- h; `2 }( l8 ^# n2 f2 G: r

# g: ~1 ?  H( S4 ~+ ~1 [" A% k* W   * _1 ]' w/ C; e6 |# m- M' E- p
荆紫古镇
9 e$ t) y( ]; k$ Z  C/ ]

2 y" i* y/ H( R  @! r- q( U. N
8 |6 K* ?* m! P% r" E* J7 m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10 10:07
回复 5# 南阳姚文书
. M- r0 t, k7 f3 {: t  |! C0 A8 p5 z
8 J" w9 o+ Y: g( b  M全国最牛的“违章建筑”
5 z& d6 s( H4 z' R6 s6 K6 r      
小小三角仄石,神圣不可侵犯。以这怪石东西直线上下,南边是湖北,以这怪石南北直线上下,北边街上西是陕西,东是河南。因小街不直,所以三省亭东侧的一间六平方米小屋,成了全国最牛“违章建筑”,门在河南,后墙在湖北。土地证房产证都没法办,现在是个单身湖北老理发匠住着。
$ s3 t6 N$ d/ c0 U2 ]- s4 l3 Z2 l# y        傍着三省亭,南边是湖北人建的“一脚踏三省”湖北门市部。街北边西侧,是陕西人住家了,规规矩矩的二层房院,门前还堆着柴火。9 a- T7 n' m& c- e1 g/ i
        街北东侧是河南人建的“三省客栈”,白墙黑瓦,门头上还有花花风火墙。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10 10:12
本帖最后由 南阳姚文书 于 2013-7-10 10:13 编辑
' {9 `, o. W! Z8 U5 ]; C' _( z: ^5 ?
回复 6# 南阳姚文书 6 d9 S2 U; A( X: D- T/ |
( ]! Y2 u" c, I

" D' f( u' F# ]; X& @) Y4 S' ?          三省白浪街,三省人各自聚伙住着。往大里说,河南,是黄河文化。湖北,是长江楚文化;陕西,是秦晋文化。往细里讲,文化还是着落体现在吃、穿、住、行、娱乐这些细节上。# ]- E+ ~0 e5 q- D, b' N
       吃,湖北喜辣,没辣椒不下饭。陕西人嗜醋,饭好饭孬先酸一酸。河南人口味重,号称“好厨师一把盐”。吃面条,湖北人喜将面条煮熟后凉凉,加作料食用,叫“担担面”。陕西人将面条扯得长如线,叫“拉拉面”。河南人将面条煮得稠软,叫“糊糊面”。一条街上,陕西羊肉泡馍、河南胡辣汤、湖北三合汤香味杂糅。
, x1 c4 R) X6 C" O

  M( O  Y% c$ G        住,三省民房各具特色。湖北人把房盖成马鞍形状,院里喜修个类庙宇的门楼。陕西人房子前低后高,叫“厦子房”。河南人喜欢盖成平面屋顶,住“平房”。

: B$ b  V4 H& ^
3 }- m) c7 W6 x; U# Z
       娱乐,河南豫剧、陕西秦腔、湖北汉剧,小小白浪街,啥都能听到。6 ?' m) A; S6 r

4 @* S0 L- y" X7 ?" J       方言,更是迥异有趣,湖北人把妻子称“堂客”,把父亲称“佬子”,称外婆为“嘎婆”;陕西人则分别叫做“婆姨”、“大”和“外奶”;河南人是“老婆”、“爹”和“姥姥”。同样一句话,河南人讲“你去不去”?陕西人讲“你气不气”?湖北人讲“你客不客”?

/ ]5 q8 j% p' D& o

8 A' Q% U/ t2 J' o/ K) E: e
        但毕竟离得太近了,街中便有一家荆姓陕西人,老汉女儿八个,三个嫁河南,三个嫁湖北,两人留陕西,人称“三省总督”。老荆做寿,三省人都来,南腔北调,酸辣咸甜,一家热闹,三省快乐。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10 10:18
回复 7# 南阳姚文书 5 \% N8 ]5 K* ~4 |( G  f* T

6 M  o2 {4 x. Y7 R* c- V) w1 y3 w$ r7 x  T2 Y5 c
        三省人性情比对,贾平凹在散文《白浪街》中,曾有精细剖析: + R: `. m7 e0 [' z) E) o
  贾平凹写——“天有九头鸟,地有湖北佬”,他们处世精明,善做生意。且能说会道,一张嘴使他们财源茂盛,财源茂盛使他们的嘴从不受亏,他们是三省之中最富有的公民。& t7 h1 f6 {  s' F, U

7 V, l) A% P! ~. u8 p- B/ H

* R+ ?6 W0 }. D$ Z% `" `  河南人则以能干闻名,勤苦不恋家,强悍又狡慧。精打细算与他们无缘,钱来得快去得快,大起大落的性格使他们生活大喜大悲。
# x' {( Z0 h& J1 I+ T0 A) ^# T" _' f( b. }) O0 T% A
! I( [! t7 l6 Y( N# s+ e& d4 h
  陕西人是“中不溜”。勤劳是本分,保守是性格。拙于口才,做生意总亏本,出远门不习惯,小打小闹。是真正的安分农民,长年在土坷垃里劳作。个个心宽体胖,又年高寿长。又注重文化,极其厚道。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10 10:23
回复 8# 南阳姚文书 ; v0 r; G, ]2 k/ u5 ^0 b
- v/ O: t- Z1 @2 @, q* E1 Y
! Z: T5 p5 B( Q0 B! K3 o
     俯瞰小镇5 }, Z9 s" m  V  u' D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10 10:33
回复 9# 南阳姚文书
# D0 [8 ]- }- V& }- R( e8 X2 S, Q' Z8 Q3 j5 u

$ h( O+ f/ t6 [7 A& m: H8 q+ {; ^              荆紫关镇隶属河南省淅川县,是河南省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我国最早的地理书籍《禹贡》记载:荆紫关早在战国以前就是“西接秦川,南通鄂渚’的交通要塞,为唐代后期形成的商业古镇,西汉时始为草桥关,元为荆籽口,明为荆籽关口,清为荆子关,民国初取荆花呈紫色之祥意,改“子”为“紫”,荆紫关之名遂延续至今。明、清时期是荆紫关的黄金时代,沿江码头,船舸弥津,每年有大量的桐油、生漆、食盐、布匹等从荆紫关进出,每日里车来船往不断,逐渐成为豫、鄂、陕附近7省商贾云集之地,繁华异常。这里曾出现过“三大公司、八大帮会、十大骡马店和二十四大商号”的繁荣景象,是丹江通往龙驹寨,乃至西安的最大水陆码头之一。
( `5 Y9 Y0 q0 O; G" e1 K$ N6 a

  f2 [- t- s) ? 7 \9 Z1 l5 g( y+ W9 G) z% z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10 10:40
本帖最后由 南阳姚文书 于 2013-7-10 10:48 编辑 ) X7 H) I# b( c" ]8 N
; A: c4 E# _% y4 O; v- Y; i
回复 10# 南阳姚文书 , U! w1 _8 V5 [  \+ o
8 z/ k% M6 \# @

* `+ t- [3 A% w3 z( m$ P0 s( K          荆紫关关门。南北走向的荆紫关古街长约2.5公里,是古街唯一保存下来的一座城门。说是关门,门楼却没有门,因此也就无须关了。三边古镇,兵家必争。战起战息,打打杀杀,门楼建了又毁,毁了又建。如今太平盛世,劳累了千百年的门楼,终于无须关门了。
. ~# u4 `7 \+ [

8 w3 s' r$ T7 ]& f; \* T6 p- R# f: F, O. C* U  s7 w2 J8 p
: p, {: V8 r. f! J: |

abbr_1527321841438d527c81084d980d1b96.jpg (88.67 KB, 下载次数: 228)

abbr_1527321841438d527c81084d980d1b96.jpg

abbr_1527321841438d527c81084d980d1b96.jpg (88.67 KB, 下载次数: 239)

abbr_1527321841438d527c81084d980d1b96.jpg

作者: 姚中东    时间: 2013-7-10 10:45
回复 1# 南阳姚文书 9 D/ _$ c% F+ j" c1 U$ c

3 t& \, V3 t" O- ^“一脚踏三省”,若有机会,也去踏踏.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10 10:50
回复 12# 姚中东
' ?: s% ]( k& @  y3 f1 Z
7 w" P( Y" U$ h( z8 V5 ^/ J. B
0 |! [( n5 J/ T' Y* b   好啊,离我这里不远,来了我陪你去吧。
作者: 姚克毅    时间: 2013-7-10 10:50

3 L9 R, K# k. K6 S: A; I6 S

2 ^' G9 @4 n2 X  g1 u& }2 p" D, Y不花钱又省力的三省游,谢谢文书宗亲。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10 10:53
回复 14# 姚克毅
  O. c4 k8 S4 F
" G0 d( |# |, p% E+ M$ J, J) y; g  m: [9 r" u. q& a& F
   只要宗亲能来,就是我最高兴的事情。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10 10:59
回复 15# 南阳姚文书 . N2 f; P3 f* k  Y% r+ r

6 m1 D- C) ^* r- q) z- t  R2 H! O9 ~1 P
            荆紫关特产红军鞋。在近现代,荆紫关也经历了无数次战争的洗礼。荆紫关镇有一个地方叫金豆沟,1935年李先念率领的红二十五军奇袭荆紫关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 Q$ ~* {( K$ v% g3 c! p3 T
# l/ e- P% P2 v8 z! |

# f. }5 @& b' g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10 11:07
回复 16# 南阳姚文书 ; w1 {* U. ~& E0 z* `
4 P6 ~$ X, X0 J% D) Y1 U
: v! O3 O6 F) m5 {) ?3 \& \
     平浪宫位于荆紫关南街东侧面,始建于清代。当荆紫关码头进极盛时期,船商们组建船帮会,取“风平浪静”之意,筹建了平浪宫,成为船工娱乐、集会之地。
$ q( P0 R8 Y& K8 T5 N& T" C2 G$ B
  i5 M- f6 c1 p8 i6 |* F. P2 b, b9 e) J' C% p6 z' E5 u; W/ z

6 B* s5 {$ ~& b$ z
8 W" Q9 I' o/ F! @* L该宫坐东向西,面对丹东,中轴线上现存大门楼、中宫、后宫及配房数间,另有钟鼓楼各1座。现有房舍22间,均为硬山式建筑,面积460平方米。4 |$ d, N/ |# v1 j1 _: H

/ _9 {6 |! r, p2 e! X, x6 P
' W. F8 ?0 P6 P9 M7 E/ c, E7 \
2 j  M' p% J6 G9 M  @2 {8 \
4 F) d1 q2 M. R% s! C大门楼面阔3间,进深2间,硬山式建筑,灰色瓦顶,门楣上方嵌大理石匾额,横书“平浪宫”3字。门南侧面题“风平”,北侧面题“浪静”各2字。
9 m- `+ h% N0 f/ K7 Z
% S8 I; ]+ i+ d& C! U
作者: 姚中东    时间: 2013-7-10 11:07
回复 13# 南阳姚文书
* N  A# @6 I3 h5 |* h
1 f8 q" a! D; _2 c( S通过地图查询,从南阳到此地有194公里,3小时28分车程。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10 11:14
回复 18# 姚中东
. o; l8 Q" s3 B3 k4 a: q- g1 k3 s" @3 `& W  P+ O/ d) p  N
2 o) n) e/ `; h0 w! _- b$ p- _5 U9 D
   上高速公路就快了,缩短一半时间。嘿嘿。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10 11:18
回复 19# 南阳姚文书
+ j: J7 _. h- E' {4 `3 T+ I! ?2 u* j3 p9 ]  J3 N: |0 \

& Q2 W% C' R3 S* n7 w% S   奇地奇事5 h5 E& N9 V2 c+ x4 n
          陕西李老板48岁,祖籍荆紫关,1958年,他的父亲去陕西山上开荒,娶了湖北女子。李老板是湖北河南“混血儿”,但户口是陕西的。李老板长大后,像父亲一样,也娶了湖北媳妇,但他自己的女儿,又嫁回了河南。
/ R- P; g3 U7 ]/ Z6 p  v4 q
7 V/ b; V4 _  H2 x+ B  李老板道:“陕西白浪镇上,三省间相互联姻家庭,能占到三分之一。俺家隔墙陕西人,媳妇是河南人。俺家对门陕西人,媳妇是湖北人。三省人,很和睦的。”
* Z7 `2 W/ T8 p! G6 r: @! O. ]3 {9 m) a) E4 V1 O( f& E; W4 J
  我听李老板说话,口音接近河南。但陕西人说他是河南腔,河南人却认为他是陕西腔。
7 s1 g2 {% G2 Z
$ h4 L) g) l% N* H6 _4 o: Z  我问李老板:“生活在这儿有无不方便处?”他道:“结婚证,户口迁出办理麻烦。合作医疗报销原来也很麻烦,现在陕西在河南、湖北医院都设了定点,省事多了。”: o& Y  L1 }! [+ Y8 [: ?5 ~

3 |8 ^: M. d. b6 N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10 11:20
回复 20# 南阳姚文书
* U& n7 b) ?) T2 @# O% S' ~1 V9 S+ U+ ^4 L6 K  E$ q# Z( D

# S3 ]& l9 r! P8 d& t                麻烦的还有通讯,李老板店里,并排放了三部电话,分别是三个省的,包月一二十元钱,往哪个省打就用哪个省电话。当地手机信号切换得不好,李老板打个手机,动不动就是长途漫游,好在当地电信部门每月给居民返还长途漫游费。 * R, c- n: l5 v* n/ k! S
4 O8 Q  z8 A, k' d: G, }
" X2 j# j; l8 @3 L' y! `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10 11:26
回复 21# 南阳姚文书
6 m7 U  e$ m; {5 _
) y/ l' V$ H* F2 S$ g+ N- n$ B0 j: i& k3 g
9 @8 T8 p) T6 ~; t0 C. l/ v           三省交界处,麻烦的还有治安计生。“文化大革命”时期,各省枪声炮声一片,陕西境内一乱,陕西人就跑到湖北境内;湖北境内一乱,湖北人就跑到河南境内;互为避风港。# I  @  j2 }8 W

9 e/ w! }  J" z8 O  违法犯事,三两步跑出省,没法管了。当年还真有钻这空子的。前几年,曾发生一起凶杀案,受害人死在三省界碑边。警方赶到现场傻了眼:死者头在陕西,身子在河南,双腿在湖北。此案到底该谁办?三方都犯难。最后公安部出面才解决了问题。
8 g2 I2 m) D$ k) a/ Z4 `2 s
) e4 d8 V! j8 E! w

! l* y! ]; D. s: N3 G  1999年10月,淅川县荆紫关镇率先提议,与湖北、陕西两省密切协作,建立跨区域治安联防、民间矛盾纠纷联调机制,致力解决跨省流窜犯罪。联防机制建立后,治安得到很大改善,民事调处比原来好办多了。
' n7 @4 a: b$ \
' L9 B" w3 R2 N  R) k3 B# i8 s/ `# G6 a# a
( a, A: r: @8 U8 k0 M
0 O6 g' }4 R9 ?' H' G) w
6 d/ `3 V$ S8 }' J( V
: [5 S  T7 V( j& }4 @

5764044573081358314.jpg (167.06 KB, 下载次数: 315)

5764044573081358314.jpg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10 11:33
回复 22# 南阳姚文书
9 ]: e; z. |! }) b! _0 ]( r$ H- m! I
+ m/ h& Y1 s5 b7 y7 Q$ a
    荆紫关还有一块独特的“飞地”也是国内少有的奇观。这块“飞地”,就是深藏在三省交接地带深山中四周与河南不沾边的荆紫关镇石槽沟村,石槽沟村像神话中的飞毯一样“飞”到湖北境内。        在观赏“清代五里长街”、“一脚踏三省”之后,我们决定到“飞地”走走看看。9 r) {9 X: Q9 [4 U% q  f0 l
        “飞地”就是怪,从《荆紫关地图》上看,石槽沟村就像是从大陆上“飞”越过琼洲海峡的“海南岛”,越过河南与湖北的交界线数公里,孤零零地“飞”到湖北的心脏。不同的是,海南岛的四周是海洋,而石槽沟村的四周却全是陆地。
  o# X* I& g- W        汽车沿着大街向西方行驶,越过荆紫关街边的丹江河大桥后不到5分钟,便看到了“湖北白浪镇人民欢迎你!”的大招牌。当地人说,我们已经开始进入湖北郧县白浪镇,而西北方向,却是陕西商南白浪镇,在这一地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 k7 A3 }) ~* q1 y5 O8 l       汽车出了湖北,进了河南;出了河南,又进了湖北。道路一会儿宽阔,一会儿狭窄,在河南与湖北两省之间来回穿越省界好几次,终于驶入了湖北修建的白浪至郧县的公路,刚刚上路,就看到前面拐弯处竖起一个大铁牌,铁牌上写着“石槽沟村”。
' X3 A: F" B1 M. s) G       老乡说,这还不是石槽沟村的地界,只是石槽沟的出路,土地却是湖北的,是石槽沟人用土地临时与湖北人调换的,这里人都称这条路叫“友谊路”。老乡指着不远处的小山峦说,那里才是我们要去的“飞地”。我们顺着老乡手指的方向向远处眺望:清山绿树掩映处,只见生起的袅袅炊烟。5分钟后,汽车终于进了石槽沟村。7 J. G: G) @: T' v5 c
        站在村头的山岗上放眼望去,村子尽收眼底。石槽沟村在地图上像个岛屿,属于长椭圆形状。但在地面上,其地貌则像其名字一样,倒像个硕大的石槽。问起整个石槽沟村的土地面积,村支书说大概有1500亩,耕地有300多亩,全村3个组,共69户人家,278口人。论土地面积和人口,可能是全国最小的行政村。
3 W5 v- B  l" Y- T0 X       石槽沟村的村民们指着四周的山峦说,盆地以内的地方就是河南的土地,而分界线就是四周山脊分水岭。山岗下,是一处处院落,有土坯房,也有砖瓦房,而最抢眼的是一幢幢外贴白瓷砖的楼房。/ p* z' K! k6 x+ B
       山上长着青松,山下岗坡上种着胡桑和药材黄姜,满山遍野,郁郁葱葱。" s) M9 T4 A2 S- h* W% @* Z
       男人在田间耕地,女的在家纺织是石槽沟村的一大特色。走进一处院落,看到妇女们都用纺成的草绳在编织草制品。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3 _; [- V% Y7 V/ N0 y. M& i$ m) v9 `1 E       那么,这块孤零零的地盘怎么成了河南的“飞地”?史上并没确切记载,只有一个世代相传的传说,龙头山下洪门寺住着一帮武艺高强胡作非为的和尚,搅得当地百姓痛苦不堪。当时这里属于湖北的郧县管辖,百姓屡向郧县政府汇报,要求铲除这帮为非作歹之徒,而郧县政府离这里有90公里,等军队赶到,和尚们早已逃之夭夭,待军队撤退,和尚们回来继续作恶。朝中大臣临时将管辖大权交给河南。当时的荆紫关镇属水陆交通发达的商业重镇,当地驻军迅速行动,趁和尚们不备将他们一网打尽,并扒掉了洪门寺,居民从此安居乐业。湖北方面为答谢河南方面的帮助,把洪门寺一带转让给荆紫关镇管辖。
8 V3 ^+ P1 i. @: y+ _" z# Z0 _       石槽沟村划归荆紫关镇时,原本无人居住,只不过是一条荒沟而已。后来,来了贾家和王家。贾王两家本是山西洪洞县人,明初移民潮迁移到内乡县师岗,因当地生活条件太差,一王姓年轻人和一贾姓的年轻人带着妻子偷偷迁移到荆紫关镇程洼村定居。因为山上有石槽,村内又有一条沟,就起名石槽沟村。因为地属荆紫关镇管辖,他们搬来以后就开始给荆紫关镇缴税。贾王两家在此究竟生活了多少代已无从考证,但贾家还留有一些物证证明他们确实在这里生活了很久。在村民贾文财家,至今还留有一个古石碾和祖传下来的一块横匾。上题“慈辉永年”四个大字,落款是道光23年。* e8 L1 b" \. z6 `* g
        石槽沟村村民因为祖祖辈辈都是河南人,他们无论是从风俗习惯还是心理上,都对河南更有认同感。他们在不愿意归属湖北管辖的同时,并不排斥来吸收湖北方面的益处。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10 11:37
回复 23# 南阳姚文书
/ F4 m' D3 a  m9 |8 i) ^/ o# t* I: ^" r

2 c/ X5 }6 Z3 }/ i% n        “鸡鸣三省” 三省友谊的象征
& A4 H! x* l2 S  B- k. Q8 e- [* e

6 |* {- g; Y5 c0 m/ I" R" g5 M- u! x% e   三省人民杂居,古已有之。三省亭设立分界,则是后来的事。4 a. X4 v. o6 M( k+ y( P

' e7 S* D+ g2 P: ~- ]( b5 _1 P1 |

/ R# m% w4 Q! F0 i; u   荆紫关镇博物馆的张军说,“过去没界碑时,三省人常为边界发生纠纷。一天夜里,天上降下块五彩斑斓、光芒四射的三尖火星陨石,嵌入此处。老百姓以为是火星爷传旨,让三省百姓以此石为界,便在陨石旁建了古刹火星庙。清道光年间,以此庙划地界,进香朝圣百姓很多,再加上丹江航运昌盛,商贾云集,形成了繁华的白浪商业街。新中国成立后,火星庙已不存。到了1987年,三省集资在街心三棱尖石处建起了三省界碑。后有损毁,最近又新修了现在的界碑。”
& ^4 R. B  T+ U7 X
; ~# s2 D0 H  l5 M" K; W+ R" Z

" D4 ?, q) |% i/ I7 c( l% H$ X; x" X2 B6 S: O  J7 q
0 H4 E$ S3 |  y7 F6 T5 g& f: k! A
1 Z$ }" j8 T- J" V& V# ?8 s: b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10 11:39
回复 24# 南阳姚文书 : C( o& w: A" z
0 q! e& U, Y: x& E6 c& M

; I* o1 e, j. A4 W. P/ ?+ \         荆紫关白浪街,在中国不是绝无仅有的。2009年,经多家机构联合搞了一次评定,中国十大“鸡鸣三省”标志地新鲜出炉。除荆紫关白浪街外,还有九个地方榜上有名。其中有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所在地:贵州松桃迓驾镇、重庆秀山洪安镇、湖南花垣边城镇交界处。
2 J- w( L6 P$ V" ~8 b8 l1.河南淅川荆紫关镇 # w3 B  i; k6 g1 U6 a$ t8 R2 u6 d
18(69%)
# ~7 }, Z9 b, C8 E# p2.贵州松桃迓驾镇
& p5 c7 ~4 h- O. I$ W) P1(4%)
& o3 ~- O* R8 q2 l& A3.湖南花垣边城镇
* y; `- O* O& w9 Y! t. H8 |8 k0(0%)/ ^* u  t* H: d
4.四川青川姚渡镇
- q5 r  V2 E/ a1(4%)
; T4 v. _4 C; O9 }- R: V. R5.陕西宁强青木川镇 # Z: i% n9 v* }& R1 ^
4(15%)
! L' [9 D7 `4 c- a8 i6.陕西山阳漫川关镇 , ]9 ]' t1 m) _# b  ^
5(19%)
" i! S6 n0 U5 X' F/ v7.广西三江独峒乡
& }; D0 o5 E% ?$ W- w2 O) p, I$ _2(8%)( u3 ~4 T/ h- R" B
8.贵州毕节林口镇
; T1 m- `3 y( j4 C1(4%)
# \6 B. U/ b! x" m! \, g+ K9 V# ~& t9.广西贺州黄田镇
2 A- x( f! i! U; p3 ?0(0%)
" x9 h! X( F3 F: L% {10.浙江江山廿八都镇 % j/ R) P# N; i3 D) u1 w
4(15%)
作者: 固始姚炳建    时间: 2013-7-10 13:24
回复 25# 南阳姚文书 $ {: o* H& U: ~/ i) w: W
好一个“一脚踏三省, 鸡鸣闻三边”,赏心悦目!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10 16:38
回复 26# 固始姚炳建
( H6 v: t& e- _0 d/ f) |; C, F
, u$ Q! J- D2 n( y2 G# |% R有时间回来看看额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3-7-10 17:27
回复 27# 南阳姚文书
0 n' S9 f7 i* e& h( m9 B1 L; i0 ]" y6 B4 E. d" Z5 z5 B
1 h& h7 o: s: d2 Q" u
   找个时间,邀上几位宗亲同行,一块去玩玩,一定有趣味!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10 17:32
回复 28# 姚绍弦 ; ]4 [% o/ T3 K) m6 D0 M7 @' T

4 T3 d$ M3 _# ?* d是啊,就在南阳,那么近,呵呵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3-7-10 17:40
回复 29# 南阳姚文书
: _% P# u' u# a+ i/ C5 _( E! _: f) P+ f3 L' a
0 t5 U" ?& H+ h3 @
    我倒有个提议,姚网现在活跃的宗亲很多,今后可以每年选几个好玩地方,组织喜欢玩的宗亲在一起玩玩,这是多么开心的事情呀!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10 18:38
回复 30# 姚绍弦 . u8 @7 w8 S2 w+ z6 G9 c

' G  b; O- o" {9 ?) ]好提议,一定参加。
作者: 姚元周    时间: 2013-7-11 11:55
感谢文书宗亲提供的好资料、好地方、好典故,让我们耳目一新,十分向往。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11 16:18
回复 32# 姚元周
) h% }5 g  @" w" F  ~/ h( h" n, U+ M" \+ S+ H* H+ ?4 x( U. p# Y9 X

0 d# t, d6 ^; H) @' t7 m有时间来玩儿,离我家不远,我陪你去。嘿嘿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12 08:39
回复 33# 南阳姚文书
. I' Y( v; {. K+ d" Q1 N8 ~2 E4 y3 a+ q9 ~# U2 F
河南荆紫关---一脚踏三省的古镇% r% a3 ]& c: f, ?$ [9 ^7 g
6 c# ]8 g" x, E

& y* x4 V. g  G6 e   荆紫关,一个地处三省交界处的古镇,听名字很容易想起那漫山遍野的紫色荆花,据说清朝初年时这里确实如此。如今,时过境迁,这个一脚踏三省的历史文化古镇,依然充满了诗意和浪漫。( e6 U9 L$ F1 _" }
  x+ ~3 S" _( x! t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浙川县荆紫关的山寺虽然没有桃花,但到那里走马拜佛也是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所以,匆忙中,只能把荆紫关的古建筑、古码头、古街道,远远地抛在身后,一心向佛而去。进山门,过栈道,穿佛洞,拾阶而上,正气喘未平,不知几时,山寺便立于眼前了。
/ N" ^# A! n/ c- q5 b% c' y) ~. _$ ?9 [3 }4 N

/ j+ p' ?; s3 E: K  T+ b8 a  山寺也称法海寺、大寺,系唐代西峰禅师所建,始建于公元677年。据说寺院原来规模很大,占地100余亩。可惜的是,现在仅存8座29间的房院。前殿和大雄宝殿保存都比较完好。进入宝殿,大雄宝殿中间是慈颜笑口的如来佛,他神态安详,高高在上,俯视着芸芸众生。大佛头顶上有一只展翅大鹏的塑像,分站两边的是栩栩如生的两个神童。
8 P6 c4 Y' n* W: a2 r+ ^5 l5 M( ?
6 l  [; _  ^! p; e3 o- W8 q
  天灯,也就是佛灯,曾为浙川古代八大胜景之一。据说天灯是佛徒通向天国的精神骤站,只有有缘人才能相见。但有缘人毕竞是少数,大多数人只能燃香、作揖、下跪,念念有辞,让神佛护佑着今生,然后留下缭绕的香火,匆匆而去。9 f; @! G6 D" p; k

  \! T4 o* O! ^* @- X$ V% M( f$ ~2 ^1 o2 Q1 [" z6 K, V
  沿着林间小径前行,一路泉水叮咚,那是山涧一线溪流,欢快如无忧的少年。沿溪而行于婆要的竹影中,与一泉不期而遇,这就是八龙泉。八棱形的山泉内,是近在咫尺、伸手可及的泉水。据说,很久以前,荆紫关有一个商人,遭遇不幸,一时想不开,便跳入八龙泉中。谁知泉水不仅没把他淹死,还把他送到岸边。商人自认为有神灵保佑,于是,便下了山。他重整旗鼓,短短几年,便成为荆紫关首富。不管传说是真是假,但这八龙泉泉水极盛,翻涌不止。泉岸边的翠竹倒映在泉里,竹影随着翻腾的泉水而动,时聚时散,非常有趣。累了,就坐在旁边小亭的石凳上,抚摸着那红柱,看着飞檐的挑拱,听竹声、泉声、鸟声谱成了如泣如歌的乐曲,行走于山路的疲惫,在一霎间便随风而去。) x$ x: H$ t% K) ?8 [, Q/ d
1 z0 }: M( z0 m) o5 O

6 X# F, x+ b/ z  K5 L  走出竹林,沿山中小路前行,一道自然形成的悬崖突然呈现于眼前,崖上有两洞,据说是千佛洞、万佛洞。步入山崖,只见崖前崖后,树林葱郁。远望,丛林的房屋若隐若现。从数百米高的崖顶落下,则是一道瀑布,如古画中的飞天,又如洁白的缎带。飞瀑落到岩石上,水花四溅,让人体会到了寒烟薄雾的诗意,如果能在此筑一间小屋多好,再给它起一个雅致的名字,天天与飞瀑相伴,不用担心工作压力。3 a- R) H/ `/ w, j
- V* v1 Q) L* v5 x0 \3 P! b
/ g- R, I* e" ~' R
  越过飞瀑,沿着崖前的栈道,一路曲曲折折。不久,就能看到千佛洞了。原以为它只是一个大洞而已,但百闻不如一见,洞顶那多姿多彩的水锈石,简直就是出自魔术家的手,或粗犷,或细腻,或如人,或像兽,或似水镰,或似弓箭……千姿百态。现在保存最完好的是那尊站姿的如来佛,有两佛分立其边。四周还有20余尊铜铸神佛,形态迥异。从洞中走出,虽然没了习习凉风,但洞外那斑驳的杂树,惆啾的鸟声,一样能让人感觉到生活的悠远与宁静。; S1 `% a1 E6 _2 w( q8 `

; y4 E9 H) m2 {( o# m( r% x% Q$ p
+ r$ [- n  r& V8 Y" n9 B4 \* ?  由山寺回到古镇,仿佛由梦中回到现实,连“朝秦暮楚”的历史都不再遥远。而现实中,不能错过的风景,便是荆紫关的白浪街了。
) L# A. J: E4 K9 T! k* o& O
- |1 k" n- _$ `9 X' n# T
. y5 X8 o. B  z  {  白浪街向有“三省一条街”之称,如今只有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飞檐翘角的白浪宫留下了当年繁华的烙印。巷子中央高达3米的三省交界碑和碑下露出地面的三棱尖石—“三省石”(三省以此石为界,西归陕西管,东北归河南管,东南归湖北管)成为当地有名的一景。
$ |* f# o" i/ V, t% e. f$ U' W2 z) A7 _0 k6 ~# V3 ]8 \

7 Z7 U# R5 d" m+ V& N; a  在白浪街生活,是很惬意的事,在一条街上购物,可以逛尽三省店铺;在一条街上听曲,河南豫剧、陕西秦腔、湖北汉剧均可大饱耳福。晚上入睡,再“夜卧两省”,人生至此,又有何求!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12 08:44
回复 34# 南阳姚文书 ( L8 Y) ^3 S0 U' W1 z% o

- {1 i5 L" T. @9 N! H* L# U9 w9 q' Z3 A! R  U# |
            京东平谷县,金海湖镇东北部有个红石门村;村东山岭,蜿蜒起伏一道长城;城上一段横跨京津冀,人称“一足踏三省”。植被覆盖率高,环境优美,一条乡道穿过村西峡谷,这是进入村落唯一通道。暗红岩层耸立两侧,犹如道道巨大红门,显然这是村名源头。 ) G! }8 g% a$ ?# J' c1 F$ _
- l: ^, ~: f( ], b/ r. ]3 e
: N+ d7 \3 O' L- V. G5 u0 r; ~
% k6 |8 S* L, E' c: s" n' T( X
         村口青石牌坊,敦敦实实。村庄偎依山脚,东西延伸;村子不大,四五十人家;打探一下,村落有了一二百年光景。村东,上山道路两分。左侧道路伸向山谷深处,为上山道;右侧道路横亘民居前一道缓坡,为下山道。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12 08:48
回复 35# 南阳姚文书 6 A2 F2 `( [' u& G- x# u/ Z

" I5 `3 s3 J8 D
  }# i  W$ x7 l2 w                位于重庆秀山的边城洪安,与湖南省花垣县的茶洞镇、贵州省的松桃县乜架镇接壤,以渝东、湘西、黔东北三省相交呈现边缘特色而闻名。有“渝东南门户”之称,是一脚踏三省的插花地,也是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原型。洪安全镇依山傍水,绿树成荫,河水碧波荡漾,风景如画。当地建筑古朴,民风纯正,清江明月,木舟古渡,独具特色。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12 08:51
回复 36# 南阳姚文书
" p* M& |" a: z" t. h" r; r6 Y9 j- n, ]! I1 s$ u

! o3 |* T2 I! ?8 C       淅川县博物馆藏书《淅川名胜》记载,西周时八百里丹江沿岸有六个古城,荆紫关就有两个。一个是处于现在荆紫关高中校址的永安城,一个是处于现在吴村麻坑村的定阳城,也就是后来传说中“包公坐定阳”的地方。两城都留有遗址。
       春秋战国时期,七霸称雄中较为强盛的楚国就是在荆紫关一带起家发展的。《淅川名胜里记载》,楚国早期曾在荆紫关不远的丹江与淇河交汇处 立三户,屈原这个三闾夫就在三户住了一段时间.当时秦国和楚国战争频繁,比较有名的秦楚丹阳之战(公元前312年),泰国就是以荆紫关作为后方、攻打楚国。那时的荆紫关,时属秦、时属楚,成语“朝秦暮楚”就来源于此。. S+ q0 G" {/ o; ^/ s0 R
      楚汉相争时,项羽和刘邦都以先达成阳为目的,汉高祖刘帮带领部队途经荆紫关,直奔成阳,约法三章,戡息战乱,平定天下。那时荆紫关还没形成集镇,而是一个村落,叫“草桥关”,缘由丹江上有座木头桥,上铺杂草,加之谊地是险关隘口,故取名“草桥关”.到了明朝,草桥关一带满山荆条丛生,紫色荆花飘香,煞是好看。加之草桥已被洪水冲毁,草桥关便更名为荆紫关.‘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刘秀与王莽争夺天下,曾路过荆紫关,在荆紫关留下了很多传说和历史遗迹.如汉武帝刘秀牵着马在马饮桥饮过水,后人在此修建了马饮桥;在汉王坪(现粮管所后)为一个冤死的部下修建了城隍庙;用箭一箭把山头穿个洞一一此地叫穿箭垭;此外还有送驾沟、无蚊地等,这些传说和文物古迹融为一体,在荆紫关妇孺皆知。
8 S7 P; m/ P; q8 M# o" x
2 J" X8 A+ O+ b) d; {( Y1 v
9 j3 |8 D, d' }
       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都转向了西北(秦都咸阳、都长安),女国各地物资朝京都运输,大都靠丹江航运.遂着航运兴起,紫关进入了经济,文化的繁荣期。+ ^$ [& v9 C' |. l
        三国到隋朝这段漫长的历史时期,国家多乱,战争不断,经济发展缓慢,荆紫关随着历史的动荡不定时而发展繁荣,时而萧条冷落。
: g) s1 N0 h9 X# _; ?/ v4 b      唐代前期和中期是国家鼎盛繁荣时期,南方很多物资都要通过丹江航道朝长安运输。荆紫关作为一个航运中转站,随着航运的再度兴盛,商业和贸易迅速繁荣,形成规较大的集镇.公元684年,武则天当了皇帝以后,巡视,观光曾到过荆紫关。在距荆紫关不远,现在还留有武则天歇息梳头的历史遗址一一梳洗楼.始建于唐高宗仪风二年的荆紫关法海禅寺,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与本县仓房镇的香岩寺同为皇家寺院,有“上法海,下香岩”之称唐代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杜牧、李商隐、元稹等大诗人,从古都长安南下的时候都曾路过这里,给荆紫关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笔. “共到庄前竹园下、殷勤为绕故山流’’便是元稹西渡丹江时寄托的无限情素,也道出了荆紫关当时的自然风光和物阜民丰。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7-12 10:36
回复 36# 南阳姚文书 * o; R8 o2 {6 G! O* @) j& R

+ ~' \$ Q. K  j: y  O6 s/ x/ {$ e* x' y6 g0 X: r9 K$ p& T- w
   青木川:一脚踏三省的胜景
% o0 w) R. o7 P # C, R) W9 p: F' [

: c% h( }3 i; S6 A  _- G4 e. T: d3 s! D- N" j8 k* N& [
青木川藏在陕西省宁强县西南角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从西安出发,沿嘉陵江西去,汉中、勉县、宁强,一路层峦叠嶂。过燕子砭往南,山渐次远了,水面平阔起来,偶见一条乌篷船横在寂静的河面。这里曾是茶马古道的重镇。& `+ e( A1 [: L- i+ t) ~
' \3 b9 l  v+ M6 N1 g1 }# o: c* u
  人困马乏之际,眼前豁然开朗,一条蜿蜒的清溪冲出一片平坦的川谷,山岚萦绕中,黛瓦白墙的古镇沿着金溪河在群山环抱中伸展成优美的“S”形。这就是素有“一脚踏三省”之誉的青木川了。2 ~+ S. |2 y8 i. w7 E! C( D# P2 e
' A& H, y. J+ L$ L8 X4 t0 O
  正午,恬静的农家门扉轻掩,屋后是鱼塘和竹林。水牛在河里慢吞吞地饮水,一阵风吹过,树叶哗哗。一条“回龙场”古街从南向北把小镇拉得悠长,两边的明清民居错落有致地连缀在一起:四合院式的、船型的,中西合璧式的……古街中段,一座盖顶华丽的“飞凤桥”横跨金溪河两岸。整条古街呈现出“平盘端凳,雕窗扇门,院落集中,四水倒淌”的格局。一些杂货小店的木板门敞开着,并不见人,猫和狗慵懒地躺在街当中睡大觉。与这里静谧、悠闲的氛围不相称的是:家家都养大公鸡,羽毛华丽,体态雄健,在四合院里昂首阔步。每天早晨,它们高亢嘹亮的鸣叫三省乡民都听得到,几百年来,天天如此。. T( R  ^; L2 b- d4 V! O* e" U
. D$ s; v$ E; V2 n% z
  青木川解放前很繁华,有洋行、商户、茶肆、酒店……这一切均由大土匪魏辅堂成就。山上,与飞凤桥成一条直线的是魏辅堂所建的辅仁中学校门,古树参天的校园里现存两栋民国时期的楼房,中西合璧,柱子上的浮雕是巴洛克式的。年轻时曾执教于此、在当地德高望重的徐种德老人讲,当年的工匠全是魏辅堂从上海请来的。/ I+ P/ C. M0 K) `9 ~, F: {

  ]/ I/ l* N* X2 O
' t) g! ?6 s1 A& G2 g  y$ h" d7 I0 P 夕阳西下,暮色四合,蝉声四起。一位72岁的老农敞着衣襟在屋后的田里收割油菜,他说,油菜籽榨油,收割后的土地用来种玉米。
+ x( o' |2 d' u% f: R% E, c
0 O) G. O5 t% Y# h: |  阡陌纵横的田野安静得像一幅大油画,金黄的油菜,碧绿的卷心菜、萝卜,还有各种果树,小葱已经结籽了,像一蓬蓬等待吹拂的蒲公英。田畴边长着野菊花。田野的边缘就是深沟,沟里流水清浅,游着密集的小鱼和蝌蚪,伸手一抓就能捞上来几条。3 w' y' {* g  E& \
1 `0 C5 o7 q% p5 ?
  令青木川人诧异的是,今年“五一”大量游客蜂拥而至。从早上到午夜、凌晨,近千名旅游者开着轿车、骑着摩托车从西安、汉中及四川各地陆续赶到,金溪河边的旅店里夜夜人声鼎沸,“农家乐”也变成了临时旅店。由于晚上下雨,驴友们甚至把帐篷搭到了镇政府办公楼的走廊里。  V' @4 X  c4 K4 Z; e4 @, j
! k- d7 h  V  }. K% }# }' |
  近几年,由于作家叶广芩写的书《老县城》和网上“古城热线”驴友发的图片,古老神秘的青木川吸引了大批旅游者的关注。“五一”那天早上,当地干部骑着摩托车挨家挨户通知:“注意食品卫生安全,服务热情周到,收费合理。”青木川人淳朴热情,让人感动。青木川至今还没有收门票。
作者: 姚元周    时间: 2013-7-13 11:20
又学到了历史知识。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9-22 05:15
姚元周 发表于 2013-7-13 02:20  f5 M) H) H' r; R
又学到了历史知识。

$ z2 y0 ~) P2 x) Y! {; B$ ?0 }7 t{:soso__13165319925079696742_3:}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