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广南 发表于 2011-7-22 01:02:08

生于姚墟而得姚姓!

{:10_166:}

卧龙姚建中 发表于 2011-7-22 01:39:19

“众姓祖源有虞氏”
这有错吧。?
闽南姚斌 发表于 2011-7-21 23:44 http://www.yaogens.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阿斌疑问的是另一个问题。
我转尚海的帖子,是为了讨论舜帝的“姓和氏谁在先”的问题。我感觉尚海研究分析得有根据、有道理。

闽南姚斌 发表于 2011-7-22 01:50:45

回复 12# 卧龙姚建中


可这第一“众姓祖源有虞氏”就有很大的问题。

卧龙姚建中 发表于 2011-7-22 02:00:46

回复卧龙姚建中


可这第一“众姓祖源有虞氏”就有很大的问题。
闽南姚斌 发表于 2011-7-22 01:50 http://www.yaogens.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那就由你把这个很大的问题给纠正纠正,看看问题在哪里。:lol

卧龙姚建中 发表于 2011-7-22 02:08:25

转帖----姚网--闽南姚斌帖子:
关于舜的家世,历史文献记载不尽相同,司马迁《五帝本纪》中说舜为黄帝后裔,“名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汉刘耽《吕梁碑》中记载:“舜祖幕,幕生穷蝉,穷蝉生敬康,敬康生乔牛,乔牛生瞽叟,瞽叟产舜。”与《史记》不同的是不言舜出自黄帝而说是幕。幕为有虞氏之始祖,东夷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我国上古社会,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各部族,均起源于华北燕山一带。后来由于人口繁衍增殖,乃不断向各地迁徙,因受所处不同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于是就产生了依血缘关系维系的众多族团,其中人口最多、活动范围最广的,当数居住在东部沿海地区的东夷族,和居住在西部高原地区的戎夏族。在长江以南“左洞庭、右彭蠡”地区还居住着一个苗黎族团。大约在炎帝时代他们都向中原扩展。到了黄帝时代,以蚩尤为首的三苗九黎族团其势力范围一度扩展至豫北和鲁西南地区,戎夏人深受其害,也威胁着东夷人的安全。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抗击蚩尤。不过蚩尤可不好对付,他们的生产力水平比中源地区先进,已掌握了冶炼技术。“葛庐之山水发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矛、戳”(《管子》)。《史记.五帝本纪》也说:“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造五兵,仗刀戟大弩。”表明蚩尤八十一路兵马是带着铁制护具和武器去冲锋陷阵的,而黄帝戎夏族还是以石磨器具为主,以石击铁武器装备处于劣势。所以战争一开始,黄帝不得不边打边撤:从中原撤至华北。在这次战争中,东夷入是支持黄帝的,他们没有在黄帝撤兵时趁火打劫,抄黄帝的后路,使黄帝得以集中兵力对付蚩尤。在战争进入关键时期,东夷人又派夷牟人帮助黄帝制造弓矢,运用远距离怍战武器对付蚩尤。,《山海经》说:“黄帝令牟造矢,挥弓。”《世本》谓:“挥、夷牟,黄帝臣二"。其中的牟,就是夷牟人的首领.也就是《吕梁碑》记载的舜祖“幕”。牟、幕、莫三字古代通用荀子.非十三子,提到的魏牟,孟子就称为子莫。孙治让说:“子莫即子牟、"梁启雄说”莫借为牟,……此莫牟通用之证也。”《通志.氏族珞》谓“莫姓出自幕氏”。《三郡记》说:“颛项造城,后去邑为莫。”可见牟、幕、莫可以通假:夷牟即‘夷幕。至于夷转化为虞。这是夷夏两大族团融合的结果,我们知道,涿鹿之战后:黄帝把夷牟留下委以重任,掌管山泽苑囿鸟兽,使夷夏两大部族的团结进入一个新时期。夷牟及其族众居住在黄帝都城“涿鹿之阿”的妫水流域:即今河北怀来、北京延庆一带,这也是虞幕之后妫姓的由来。到颛顼帝时.夷牟可能还在参与朝政。《国语.鲁语》有“幕能帅颛顼者也,有虞氏报焉”的记载,

闽南姚斌 发表于 2011-7-22 02:10:40

回复 14# 卧龙姚建中


只是个人觉得有问题,才疏学浅,解释不了,还是留给懂的人去解释吧。{:10_170:}

闽南姚斌 发表于 2011-7-22 02:11:34

回复 15# 卧龙姚建中


转自姚道信族谱。。

洛阳姚孝民 发表于 2011-7-22 06:51:49

哈哈!共同讨论。{:10_166:}

四川姚亮 发表于 2011-7-22 10:38:59

不解,,,,关注!

姚闻闻 发表于 2011-7-22 20:53:43

《史记》有载,周谷城的《中国政治史》有载,《十通》有载,还有许多古籍有载,应是黄帝赐十二姓之说或九姓之说。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提个问题哈,姚是姓还是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