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2 17:10:23 湖南姚印松 谈谈“松”与“鬆” 这次在古中国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鸣条岗舜帝陵参加世界姚氏宗亲祭祀太始祖舜帝重华公的公祭大典,深深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为表示当今姚氏后裔不忘始祖、敬奉先贤,让舜陵永远香火不断、香烟缭绕,我们捐了香火钱。舜陵公园为捐款人立了功德碑,镌刻了每位捐款人姓名。却不料将我们名字中的“松”字刻成了“鬆”字。也许是经办人以为“松”字不如“鬆”字古典,在千年陵园,文字越远古越好,竟擅自作了改动。可惜的是,查《康熙字典》1451面,“鬆”字的意义:发貌,发乱貌,发乱。460面“松”字的意义:《字说》:松,百木之长,犹公,故字从公。《礼·礼器》:如松柏之有心也。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葉。《史记·龟箧传》:千岁之松,上有兔丝,下有茯苓。再查《新华字典》456面,二字意义也是不能混淆不清的。所以用作人名的“松”字是不能写作“鬆”字的。希望山西省运城市舜帝陵景区管理局能有补救措施,不要讹误子孙! 2015/11/12 18:39:29 山东姚先登 “松”与“鬆”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汉字,松树的“松”是名词,自古就这样写。“鬆”没简化时是鬆紧的“鬆”,是形容词,新中国《汉字简化方案》公布后,“鬆”字简化与松树的“松”合用一个字符。这样一来,“松”字就是一个多义词,属于一音多义。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鸣条岗舜帝陵公园刻碑人,不懂这方面的知识,错把“鬆”当成了松树的“松”的繁体字,这就闹出笑话啦! 2015/11/12 18:45:05 我曾经看到过写春联的写成了“夀比南山不老鬆”,那家贴春联的人也不懂,就是犯了同样的错误。那写春联的人还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写出了“松”的繁体字。 |
pszyyao 发表于 2015-11-13 09:38
广州杨箕村姚氏凤仪堂主事宗亲应当看看这个《谈谈“松”与“鬆”》帖。
不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