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姚氏宗亲网 门户 姓氏源流 查看内容
文明姚网“九不发”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安塞一些村民姓“拓” 认为自己是古时鲜卑族后裔

2009-5-25 23:01| 发布者: 姚尚明| 查看: 22| 评论: 0|原作者: 姚氏宗亲网|来自: yaogens.com

  在安塞县建华镇菜阳坪村的近300位村民中,有一半以上的居民姓“拓”。这个拓姓家族至今仍认为,拓氏祖先古属鲜卑族,居住在白山黑水的东北。

  拓氏家族“根在古代东北”

  “花见蜜蜂花儿开,蜜蜂见花刺展开……”遇到高兴事,63岁的拓贵安会哼唱起民歌《采花调》。与其他陕北民歌不同,《采花调》没有演唱时拖长的歌调。“除了姓拓的,其他人都唱不熟练。”在拓贵安和族人看来,这是拓氏区别于陕北其他居民的标志。而他们的根,“在古代东北,那里有我们的祖先――鲜卑人。”拓贵安说。

  据了解,鲜卑族是一个“以山为号”的民族。那座“鲜卑山”可能位于大兴安岭的北麓。而在鲜卑族内,有一个复姓的氏族――拓跋。秦汉时,鲜卑隶属匈奴范围。西汉时,因汉族与匈奴的连年战争,鲜卑人被迫迁徙。其中一支拖家带口往南行。而那时的陕北水草茂盛,游牧为生的鲜卑人在此定居下来。其中,就包括一支拓跋氏族。至今,除了安塞的十几个村有拓姓外,清涧、横山和子洲等县也有拓姓户族。

  定居下来的拓跋家族,与居住在陕北的汉人相互融合,他们开始学习农耕文明,汉人也吸收了少数族裔文化,“现在陕北豆面的做法,可能就是我们从鲜卑族学来的,在东北也有这种豆面的做法。”安塞县民间历史研究者张福社说。

  祖训:“拓姓男女间不能结婚”

  随着历史的变迁,鲜卑族和“拓跋”姓逐渐消失,他们在与汉人通婚的基础上,慢慢融合。但菜阳坪村拓姓人的一些习惯和生理特点却与其他姓氏仍有不同。清朝,拓氏建了一口钟,上面刻着祖先的名字,“名字中间都有‘尔’字,这在陕北汉族中起名不常见。”张福社说。

  拓贵安的手脚比起其他姓氏的村民,指头短,但关节更粗,力气更大。“这不是水土原因,姓拓的不少人生下来就这样。”拓贵安解释。而在拓贵安一辈中有两位已去世的族人,他们天生红色卷发,蓝眼睛,“连胡子都是红色的,打眼一看就像个俄罗斯人。”拓贵安回忆。

  除了体型上的差别,这一支“拓”姓人还严格遵守一条祖训:“不论走到中国的哪个地方,只要也是姓拓,男女之间绝不能结婚,因为是一家人。”拓贵安强调。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7-6 04:5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