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给宝宝起名才好听呢?这就的看字与字之间的音律组合了,组合的好别人肯定愿意叫你的名字,反之则不然。 中国是文化古国,五千年的汉字文化造就了诗、词、曲、对联等文学形式,这些文学形式中共同的一面就是讲究声韵起伏、平仄相间的语言结构。这种语言结构在人名中也有鲜明的表现。 (a) 声调 拿人名来讲,有这么两个名字,杨天丽和张湘江。你读了以后,一定会觉得前一个顺口,而后一个拗口。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张湘江”这个名字三个字的声调都一样,韵母也相同或相近,所以读起来既单调又拗口。 我国历来有声韵之学,不仅写诗要讲究声律,而且散文、对联等等都要抑扬顿挫,姓名也不例外。张书岩、王保福等从北京地区抽取3988个人名,对这些姓名的声调搭配情况作了一个统计。(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所选名字的格式均为“单姓+双名。”) 根据用字的声调情况,他们把这些名字分为四类:第一类,三字同调,即“平调型”的,读起来感觉费力而单调。此类占5.2%;第二类是相邻两字同调(或前两字,或后两字),即部分“抑扬型”的,读起来感觉较好,占26.8%;第三类是一。三字同调;第四类是三字异调,而三、四两类都属于“抑扬型”,共占68.0%。第三类虽然是两字同调,但不相邻,所以实际上形成了两个变化,效果和第四类相同。抑扬型的铅字听起来起伏跌宕,读起来也顺口。以上统计表明,抑扬型的名字占了绝大多数,平调型只占极少数。这说明人们在取名时,无意遵从了声调变化的规律。 (b) 声(韵)母配合 取名中还有声母的配合以及和韵母的配合所产生的语音效应。张书岩、王保福认为:几个声母发音部位相同的字放在一起,读起来就有些费力;如果同时韵母也相同,费力程度就更深。“绕口令”就是根据这个道理编制出来的。比如兰丽莲就比南乃兰好读些,詹占山就比孙存春好读些。像南乃兰、李尼莉、蔡纯宗、孙存春、俞玉竽、英莹映这样的名字,真有点像绕口令了。 (c) 末字的读音 读音响亮的字放在名字的末字上,那么这个名字读起来就响亮动听。一个字读音是否响亮,关键在韵母。哪些韵母的字读音比较响亮呢?大致有以下两类: 首先是鼻韵母。根据韵腹(主要元音)和韵尾的不同,又可以把鼻韵母分成几个小类。现在我们把几类鼻韵母和以它们 为韵母的人名常用字分列如下: 1、前鼻音韵母 (1) an 安凡丹潭南兰占山善然 [本文共有 3 页,当前是第 1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