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月,我们在宁远参加“以德治国方略与舜文化研讨会”,提交了一篇题为《舜文化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之源》的论文。也许是立论新异,或者是有些创见的缘故,在今年《湖南社会科学》第一期刊发后,立即被中国人民大学的报刊资料复印中心《文化研究》第四期予以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第三期、《新华文摘》第五期随后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摘登。像这样的一篇小人物的理论探讨文章,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受到国家顶尖级的几个刊物近乎同时转载摘登,这应该算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为,在早几年前,有位名牌大学的教授曾说过,他们的校长在大会上宣布,谁只要能在《新华文摘》上转载文章,就可进入该校当教授。这固然是激励人出成果的话,但也表明了国家顶尖级人文科学杂志在学术理论界的分量。我们在感谢《湖南社会科学》杂志首先提供了这样一个公开刊发园地的同时,却又不免还有一丝遗憾。因为,《湖南社会科学》刊发此文时,略去了开头的一段话,而这一段话恰恰是激荡着我们对植根于永州的舜文化不断探索的重要动力。好在这一段话并不长,姑且抄录于后以供欣赏。 回顾已经过去的二十世纪这一百年中,华夏大地曾经发生了最具民族性震撼意义的两次文化革命;一次是始肇子《新青年》的诞生、并以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为标志的文化革命;一次是从一九六六年‘破四旧“开始的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前一次文化革命,是一场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它的功绩在于唤醒了东方的睡狮,使中华民族从近百年屈辱挨打的窘况中警觉而自拨,拉开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后一次文化大革命,实质上是一场文化虚无、否定传统的“革”文化的“命”的十年浩劫,它让我们民族留下了思想文化专制主义最深重的教训。百年变迁对于烟波浩淼的历史长河,只不过是短暂的风去际会。综观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古埃及、巴比伦、古希腊和中国都曾在人类社会的童年时代创造了辉煌的文明。而今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惟一延续,何以能在起落散合的历史跌宕中一次又一次地崛起,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确值得进行全面、科学的探讨。从历史文化的思维角度审视,这种顽强的再生能力,是华夏文明的本质表现。研究产生于上古时代的舜文化,对于华夏文明本质的揭示具有十分关键的重要意义。 实际上,这段话与后面的舜文化主体论的关系,套用的是近人张之洞对待外来文化“中体西用”的思路。也就是,我们今天弘扬舜文化这一优秀传统文化之“体”,是为我们揭示华夏文明本质,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发展先进文化,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用”。我们认为,几千年来一直为中华民族跌宕起伏起着黏合剂作用的一种思想文化,难道不值得去认真探讨么?这是我们痴迷于舜文化的挖掘、整理和研究的一个动因。不管怎么说,这样一篇小文章居然在短时间内得到了连续转载和摘登,至少表现了在国家最高学术理论界的一种认同。与此同时,今年5月份《求索》杂志出版了“湖南永州舜文化研究专号”,发表了一系列专家学者关于舜文化的论文,进一步扩大了舜文化的学术理论界的影响。随着宁远舜庙遗址发掘成果的扩大,从永州大地破土而出的舜文化,必将对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产生越来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