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原创)读张养浩诗《送姚学士》 [打印本页]

作者: 辉县姚勇    时间: 2017-6-25 10:19
标题: (原创)读张养浩诗《送姚学士》
日前,在查阅资料时,看到张养浩写给姚燧的一首诗——《送姚学士》:
游目当今士,独公文柄操。
江空孤月白,天阔片云高。
班马知谁配,王杨笑尔劳。
盛名千载后,江汉日滔滔。
根据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级研究生王莹所编撰的《姚燧年谱》记载:
“至大四年辛亥(1311),(姚燧)七十四岁。张养浩访姚燧,求其为先父碣诸坟道。……姚燧年老,辞官归家。中书遣陈检阅复以承旨召,不赴。按:姚燧告老南归,张养浩送别姚燧,诗作应作于此时。诗中对姚燧赞誉有加,并以班固、司马迁、王勃、杨炯作比。又赞扬其人格精神像孤月、片云一样高洁、超逸。”
也就是说,至大四年,即公元1311年,姚燧和张养浩有两次交往。先是张养浩拜访姚燧,求其为父撰写墓碣。再次就是姚燧辞官南归,张养浩以诗为其送行。
姚燧所撰《朝列大夫飞骑尉清河郡伯张君先墓碣》,见《牧庵集》卷二十六。文曰:
“士子张养浩,年少而志厉,积学而善文。”
姚燧虽是为张养浩先父铭碑,但字里行间充溢着对这位刚直、多学的后辈的赏识。
张养浩(1270年-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又称齐东野人,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一生经历了世祖、成宗、武宗、英宗、泰定帝和文宗数朝。少有才学,被荐为东平学正。历仕礼部、御史台掾属、太子文学、监察御史、官翰林侍读、右司都事、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知政事等。后辞官归隐,朝廷七聘不出。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是年,积劳成疾,逝世于任上。
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追赠张养浩摅诚宣惠功臣、荣禄大夫、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滨国公,谥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知政事。尊称为张文忠公。
张养浩是元代重要的政治、文化人物,其个人品行、政事文章皆为当代及后世称扬,是元代名臣之一。与清河元明善,汶上曹元用并称为"三俊"。代表作品有《三事忠告》,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张养浩与姚燧一样,同为元代政治家、文学家。张养浩“辞官归隐,朝廷七聘不出”,姚燧“得告南归,中书以承旨召;明年,复召。燧以病,俱不赴”(见《元史》卷一七四《姚燧传》)。二人身上都有着文人的耿直、清高和桀骜不驯,不顺心思就“辞官隐居”,任凭你皇帝老儿千呼万唤,一概置之不理。因此,张养浩与姚燧的相互赞誉,既有对对方的仰慕,也有文人之间的惺惺相惜。

作者: 姚小平    时间: 2017-6-29 13:01
过舜祠(张养浩): @; E8 K, \" J$ ^

: G3 p- l# |+ j! W9 z: w- C7 i原文
4 j: ]) g+ v- H4 e& _; Y( G9 b4 P; {& \0 K0 p9 I
过舜祠5 D, r! s9 z9 Q- v
太古淳风叫不还,荒祠每过为愁颜。. x& {: U0 ]) g, ~+ [% |- i& d
苍生有感歌谣外,黄屋无心揖让间。
  n: h6 O% H8 I+ T# o一井尚存当日水,九嶷空忆旧时山。
$ d) g# {, y" |8 d' L( B能令子孝师千古,瞽叟元来不是顽。

! Z' U8 U7 u1 F& a! {3 I3 A
' }) ]6 X0 F% a0 R7 M这是一首伤今怀古之作,作于至元二十三年(1286),时年十七。作者以对比手法,赞扬了大舜千古不朽的历史功绩,描述了舜祠荒芜景象,抒发了自己对“太古淳风”的无限向往之情。虽无一字语及伤今,但伤今之意不言自明。
) r& _( o( w" X
3 Y( N  j. w- a9 E6 Y7 [
/ B. |) v4 m- d" j2 Z& j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