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2955|回复: 22

水稻育种专家姚海根 (转)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579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发表于 2016-11-12 14:3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姚小平 于 2016-11-12 15:07 编辑
9 l6 i0 p3 V6 u3 m4 z$ @; ~2 P/ y# Y8 I, p2 C& ^7 [) v3 q
W020130925384362524606.jpg     263580492.jpg
8 n& I7 a% }. ^- J2 [$ f) v' ?3 d; N& n
今天的主人公是嘉兴农科院水稻南繁育种团队的杰出代表姚海根。半个世纪以来,这个中国革命红船首航地的育种团队,候鸟般在嘉兴与海南两地迁徙育种;尤其是在海南,他们离别家人,栉风沐雨,风餐露宿,伴着蚊虫叮、蚂蟥咬年复一年,创造了一个地区农科院在中国水稻育种史上的奇迹。扬筛起的一粒粒稻谷,凝结的是姚海根等嘉兴南繁人对家乡大地丰收的承诺。( C- R) m0 ~) O  v" r( {6 P* t
http://bbs.tianya.cn/post-no04-2695679-1.shtml* T2 M! l3 Z* H; P7 r4 P7 D8 k& s

签到天数: 3263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发表于 2016-11-17 10: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水稻育种专家[url=]编辑[/url]       <<载自百度>>
3 j: P5 {/ J" o1944年出生,祖籍浙江嘉善西塘
% w! P# a. x: f* Q1 h1965年,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毕业,分配到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6 Q8 j- A; k3 ~! R" Y- X6 x
1973年,调回嘉兴地区农科所。, h2 e# m* F; C- Q
1993年,出任嘉兴市农科所所长。
1 t& _1 ]1 Q/ ]- B1997年,转任嘉兴市农科院院长。
! c. D6 X- G1 m4 X为第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嘉兴市政协副主席,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浙江省特级专家。
7 g2 A6 M: ~' r. j$ t
& N9 p0 {! p, Z% u姚海根的话[url=]编辑[/url]
7 W* `, p4 m$ f' B3 H) R——“农民的后代就要为农民做事,这叫质本农来还农去。”# k5 [8 Z0 g4 |( R& ]
——“搞农业科研的人,辽阔田野是实验室,广大农民是合作者。”  _7 |: l! `/ l! {! j8 V
——“能为发展农业、建设农村、致富农民做力所能及之事,是一种荣耀,更是一种职。”
4 [( X" X& y' k7 q; F( P' W9 Y
+ y/ `# x  o, H0 x/ |1 d: Y% i事业介绍[url=]编辑[/url]
: M: [$ ^: ~" [4 D$ R$ `9 S8 w姚海根从事水稻遗传与育种研究40多年,目前是浙江省水稻育种重大攻关项目首席专家,先后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及国务院特殊津贴。因为全市同行及姚海根的付出,嘉兴市水稻亩产连续8年超过500公斤,达到国内先进水平。40 多年中,他亲手育成并通过各级审定,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水稻品种达68个,累计推广种植面积2.8亿亩,增产粮食达70多亿公斤。姚海根作为基层科研单位的水稻育种工作者,育成品种之多、覆盖面积之广、应用时间之长、应用成效之大,为国内外农作物育种界所罕见,成为水稻育种史上的一个奇迹,被江浙沪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农民誉为“江南水稻育种大王”。/ s3 @3 }1 n. ^( o9 R' y& r/ X; \
就想为父老乡亲做些什么  ^* V4 R5 i, W# V* R" i, m
“我在试验田”、“我在海南”……经过好几次电话约定,近日,在嘉兴市农科院姚海根狭小的办公室里,他终于挤出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 ]5 F  z* S- n' |9 ?6 u. Q“走上水稻育种道路的初衷,完全是想为父老乡亲做些什么。”姚海根饱含深情地说。姚海根出生在嘉善西塘一个世代贫寒的农家,呼吸着稻田泥土的芬芳,伴随着江南水乡的桨声,1961年他考入浙江农业大学。“我从小就对机械很感兴趣,我用麻秆做成的小风车同车水用的风车一模一样,所以报考了浙江农大的机械设计制造专业。一年后,院系调整,我转学农学。”说起后来吃育种饭,姚海根的选择并不偶然。“农村出来的孩子,从小就亲身感受到农民种田‘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农机、农学都是农。”& c/ @( A4 H* T- \2 e: D5 H4 P0 b
说起农业、农村、粮食之类的话题,在姚海根的记忆中,有些片断是定格的。上世纪50年代末,农村户口的姚海根正在读高中,带往学校的口粮极其有限,班上有的女同学是居民户口,每月定粮17公斤,她们就把省下的口粮接济姚海根等农村户口的男生,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现在大家的日子都好过了,对我来说,多育种,育好种,让农民增产增收,就是对帮助过我的老同学,同时也是对社会最好的回报。”
3 }& O$ Y  s/ a; G为报答嘉兴这块生他养他的土地和父老乡亲,同时也为了和分居多年、一直留守家乡“农门”的妻子团聚,姚海根1973年初调到原嘉兴地区农科所工作,直至现在。
" R: V2 o) Z: v, x6 I+ T2 U3 c! H3 H从1973年上半年到1974年下半年,他的足迹遍布了嘉兴地区的山山水水。在调研中姚海根痛切地看到,那些种了多年的“老三代”水稻品种抗病性差、产量低。发生面积最广、危害性最大的就是稻瘟病,一些老病区和重病区田块几乎颗粒无收,那种“人种天收”的惨景姚海根直到今天还历历在目。作为农民的后代,又是农学系毕业生,姚海根感到深深的内疚,他下定决心搞水稻育种:尝试运用遗传学原理,把抗病基因导入当家品种,培育出既抗病又高产的新一代水稻良种。 1974年初冬,他主动请缨加入水稻育种组,从此踏上了泥泞且布满荆棘的上下求索之路。
" i, R, P1 n. M% W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科学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令姚海根和所有知识分子无比兴奋和激动。从这时开始,姚海根的科研条件得以显著改善,其中最让他高兴的是,可以便利地展开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种质资源引进工作。当时,种稻是农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一年的丰收和希望,全在于优良的稻种。怀着对农民的深厚感情,姚海根心无旁骛地投身试验。1979年,通过利用国外抗稻瘟病种质与嘉兴丰产品种配组,成功培育出他的处女作——抗稻瘟病品种“秀水48”,成为浙江新一代当家品种,在重病区增产达20%以上,获农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自此,姚海根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相继又成功地培育了秀水11、秀水27、秀水04、秀水63、秀水110、嘉花1号共四代晚粳当家品种,又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两个、二等奖四个。# X9 v$ M+ k+ v) A! A
为了大地的丰收,姚海根将他的热情、智慧和汗水凝聚成颗颗良种,撒向浙江和我国南方稻区的广阔田野。3 |7 Q$ p6 G5 J, k9 a4 X+ f7 s: j
“从我的育种生涯可以看出,改革开放、科学昌明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推动着水稻育种事业的进步;反过来,水稻育种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则促进了农业乃至社会经济的发展。”姚海根说,“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带来的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我不可能有这些业绩。”对姚海根而言,生逢其时,这是对他一生经历的最好写照。
. G6 `, P  V6 ]* r" W满满两箩筐大红鞭炮
% s* [  O: }: h7 X“上世纪80年代初,原双桥公社农科站技术员骆铁民同志,听说我们搞褐稻虱试验,缺少虫源,主动到田间去抓,忙碌半天后,亲自把装有褐稻虱的编织袋送到农科所,让我做试验。就是这次抗褐稻虱种质资源筛选,筛得了抗虫亲本,培育成了秀水620、秀水664,这是全国第一批大面积推广的抗褐稻虱晚粳品种。老骆当时说的‘农科所的试验就是我们农科站的试验’这句话一直响在我的耳边,他是我的良师益友。”3 Z" G8 L3 @) k6 K" z+ g9 v
“1981年冬,原嘉兴县农业局局长徐沂鼓励我们到海南加速繁育秀水48种子。他说:‘成功的话,功劳是农科所的,如果失败,担子农业局来挑。’那一年抗稻瘟病品种秀水48南繁面积嘉兴500亩,宁波100多亩,全省共1000多亩,繁殖种子20多万公斤,加速了秀水48在全省的大面积推广。”& W  Y. h, q/ W( p
农科所对面金桥村的农户一直是良种繁育户,农科所育成的新品种先让他们试种,收获的种子由农科所推广到上海、安徽、湖北等省市。通过农民试种示范,加速新品种推广,这是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新机制。“省种田能手王志康是嘉善西塘的一个种粮大户,水稻种植面积200多亩,近年来他既示范我们的新品种,又为我们生产良种。不久前,7个韩国资深农业专家到嘉善参观,在小王的田头竖起了大拇指说‘beautiful rice’。目前韩国的亩产在450公斤上下,而嘉善今年全县平均亩产可超530公斤,今后还可以提高。”姚海根踌躇满志。4 ^; X+ P8 H. N: @! h
“现在我们已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试验示范协作网,包括江浙沪20多个农村试验基点,坚持了10多年的联合试验。有好几个农民参与其中,如海宁双山的杨文营、江苏吴江的钱锦龙等每年都在秋收后,把有关试验数据提供给我们,经过整理和综合,我们又把汇总结果反馈给各试验点。这些现代农民,密切关注新品种的研究进展,主动承担起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这不仅是因为科技进步和科学普及,更是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已深入到农民心中。”
' U5 a6 O) ~8 t& V2 R& E( C1994年,许行贯李德葆两位省领导亲自批示拨款20万元,为农科所盖起一幢两层的工作楼。姚海根至今还记得搬进工作楼的那一天,附近金桥村的村民,按当地习俗,送来了满满两箩筐大红鞭炮,让他感动万分。“鞭炮有价,情义无价,农民把我当自家人。”说这些话时,姚海根神情十分虔诚,“每年的收获季节一过,上海的、浙江的、江苏的许多种植户朋友都像走亲戚一样,到所里来看看我,说说当年的收成,谈谈来年的种子,这是我最高兴的时候。”- ?. E) W9 g& M) V; E- b" R- }
“我喜欢读泰戈尔的作品,他把人的实际能力、自我估价比作分子同分母的关系。我引申他的比喻,看一个人是卑微还是高贵,主要看他的品德,而人的价值,也是个分数,即对社会的贡献是分子,向社会的索取是分母,分子大、分母小,则分数值就大。所以我觉得农民最艰辛,也最了不起。”姚海根对农民这一中国最庞大的群体,作出了这样的总体评述。
% D; O% d* e0 i“建国以后的计划经济年代,农民以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为我国工业体系的构建作了奉献;改革开放以后,农民又以土地价格的剪刀差为发展我国二、三产业作了奉献。农民为共和国的发展、壮大、富强作了隐性的利益牺牲,从某种角度看,农民虽是个弱势群体,但更是个高贵的群体。”7 v0 X, B" N& b# D. b# B
“嘉兴去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之比大约在2比1,相对全国其他地区,这是一个乐观而令人鼓舞的比例。工业反哺农业,农民对土地等拥有‘物权’,公共财政惠及农村,这样的政策得人心,也是和谐社会的标志。”风物长宜放眼量,姚海根认为嘉兴市委、市政府在全国率先推行的城乡一体化成效有目共睹,他坚信“嘉兴农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9 V7 ?4 Y$ V6 V. Z8 a. i. K“如果身体条件许可,我还想继续为嘉兴农民育种七八载。”这是采访姚海根时他说的结束语。老骥伏枥,壮心不已!7 u- e4 D3 u+ m! T2 o

  A$ n. a, \& m! u" r
7 j- F4 S- M- B  o# ^2 r# z

签到天数: 3579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2 14:41:51 | 显示全部楼层
263580572.jpg # l2 m5 T2 A9 C+ g+ N9 X: @
上世纪90年代,姚海根曾立下誓言,一生力争育成20个良种。现在,他已经育成高达90个水稻新品种,是当初目标的4倍多。“这么好的成绩,有幸运的成分吗?”记者问。“我从没觉得有幸运这个说法,一年365天,我大概只休息5天,一般的育种人员一年会研究水稻的1万个组合,我把自己的工作量增加到3到4万个组合,成功的概率就会提升。无数个偶然才会使得必然来得更快一些!”姚海根强调。图为在嘉兴市农科院,工人们正在播种试验田。4 W* h3 J" d: K6 a4 k6 ?' u

签到天数: 3579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2 15: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263580920.jpg 1 X" K  z9 [9 T3 Z
夜里,育种人忍受蚊叮虫咬轮流值班,看护稻种。近年来,嘉兴南繁水稻育种基地共建成了6个水稻南繁项目组,拥有近30名育种科研人,年龄最大的姚海根73岁,最小的是80后。40年来,姚海根亲手育成并通过国家等各级审定、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水稻良种达90个,在浙江、上海、江苏南部的覆盖率始终保持在50%~80%,还覆盖到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省,为我国南方稻区水稻生产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8 l; A( t0 P9 L$ z" K) \, Y$ f6 A

签到天数: 3579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2 14:33:48 | 显示全部楼层
263580364.jpg
% [  w6 G% t$ c& Y9 Q- q
& C5 I6 S8 r) r) G 263580305.jpg 1 d  q- H7 N$ Y5 a4 g  r8 u1 F
姚海根与农业科研的缘分,得从上学时候忆起。“高中时正是国家困难时期,吃不饱饭,我曾想过退学,后来靠着有城市户口的女同学支援口粮才度过了难关。这段饥饿的记忆,让我开始对粮食很敏感,后来自己努力考上了浙江农业大学,把自己的一生与粮食结缘。”图为2014年,70多岁的姚海根顶着烈日在海南陵水县的嘉兴南繁育种试验田选种。3 l3 C4 d7 G* V* H

签到天数: 3579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2 14:50:06 | 显示全部楼层
263580760.jpg * {2 j+ e' I) j& ]8 Y. t
“老姚真不像个科学家,更像是个农民。”在海南陵水,跟着姚海根工作了37年的何淑琴说,“他每天下水田七八个小时,脚很容易浮肿,以前穿雨鞋都要人帮忙脱,后来就索性光脚下田,磕磕碰碰的,指甲坏掉,没少流血,直到脚上长满了茧……”姚海根笑了笑,“我本来就是个农民。”2012年,他从市农科院院长的位子上退下来,有更多的时间育种了。) @% h' q% z0 E" v: i2 ?7 O; Y- |

签到天数: 3579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2 14:35:18 | 显示全部楼层
盛夏时节,早上8点的太阳已经热辣灼人。嘉兴市农科院水田里稻香浓郁,姚海根头戴草帽,赤足在稻田里选种。
4 r$ V9 N. {" q# m 263580393.jpg
6 G5 F& b& _8 n8 ~( {- q: @

签到天数: 3579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2 14:36:57 | 显示全部楼层
263580492.jpg
1 f: b) q+ B0 G5 C# g几十年的工作经验,让姚海根练就了一身的绝活。一粒稻谷只要放在他的嘴里,就能分辨出它的淀粉含量和质量。; \) l& K  ~( ]

签到天数: 3579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2 14:38:39 | 显示全部楼层
263580507.jpg
# d1 G9 g- O6 d- [, q, [: }姚海根的白衬衣浸着汗水贴在身上,左臂腋下夹着的镰刀慢慢将衬衣晕成了一块圆形的铁锈色。“顶着太阳下田,衣服就没有干过。”他说。选中的稻穗姚海根便用镰刀割下,用稻秆缠住扎紧稻穗,交给身边的科辅工,然后拿过一本绿色封面的记录本一一记下。9 B3 k0 O/ C) ]) W' p: d9 r7 I* t

签到天数: 3579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2 14:40:21 | 显示全部楼层
263580541.jpg
1 _* I0 I1 h& M8 l" d水稻抽穗时,姚海根拿着特制的剪刀将稻壳剪开,用镊子小心翼翼地拨动花粉。他说,“这比绣花还麻烦,是一个精细的手工活。”杂交水稻,要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以生产更具双方优势的杂交品种。; v! c3 W8 o! }6 z$ f, X/ k0 S

签到天数: 3579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2 14:42:56 | 显示全部楼层
263580596.jpg 1 g! K) s& I- S& u; f* d2 [- F+ x8 N
姚海根在嘉兴基地将稻种人工脱粒分装。
) g7 j* i/ u' V. y

签到天数: 3579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2 14:44:12 | 显示全部楼层
263580660.jpg + j9 ?& f0 v2 V* t" e
江南的气候不适合全年种植水稻进行研究,为了加快新品种选育进程,每年秋季,姚海根与一批嘉兴农科人抛家别子,来到光温资源充足的海南继续研究,最终培育出“秀水48”,它利用国外抗稻瘟病种质与嘉兴丰产品种成功配组,实现了既抗病又丰产的目标,在重病区增产达20%以上,很快成为江浙大地新一代水稻主力品种。
: M1 Q5 O/ J! X4 a/ ]  n

签到天数: 3579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2 14:45:37 | 显示全部楼层
263580695.jpg
: A& O+ i; M" \% @' k秋冬季节,姚海根等嘉兴农科人员转战光温条件俱佳的海南继续水稻育种,而他们的生活就像“候鸟”一般。在位于海南省陵水县的嘉兴南繁育种试验田,寂寞和艰辛常年伴随着嘉兴南繁人。1 o" Q: E& N3 Q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3-29 20:1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