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姚克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福建重修族谱首稿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6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31#
 楼主| 发表于 2016-2-16 10:26:58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族史若干问题考辨$ z% [2 W5 a8 S$ u7 L$ r
福州  姚恩健5 @( M5 U- J$ i" L, |
! d. x' y" R5 T3 F: i
姚氏,肇自帝舜,为中华最古老八大姓氏之一。作为帝舜后裔,余引以为豪。1998年我从行政机关退休,即应堂叔祖之命回乡修篡《琴亭姚氏族谱》,同时伏案福建省图书馆翻阅志史,摘录笔记,并跋涉闽东、闽中诸县市,拜读二十余部祖谱,历三年,篡就《八闽姚氏源流》;期间,在长光姚诗殷协助下,组建“八闽姚氏宗亲联谊会”。1999年第一次八闽姚氏宗亲联谊活动于长乐潮山姚坑姚氏宗洞召开,八闽姚氏宗亲云集姚坑,盛况空前,一脉亲亲,骨肉怡怡,诚一遂千年寻宗归族之突愿。时光荏苒,一晃十五年。2014年季春,八闽诸县市及远播粤、桂之姚氏宗亲应闽侯大湖中山姚氏宗祠落成暨晋主大典之邀,再次团聚,更新换届,推举晋江市姚天送宗亲为会长;并议定重修姚氏总谱。恩健虽年迈且目眇,仍主动肩此重任,义不容辞。: L' `% v4 J) N+ {" Z$ H
2013年初夏至2014年春,在校勘《赵玉林诗文自选集》、笺注《丘幼宣论诗一百首》铨次

签到天数: 26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32#
 楼主| 发表于 2016-2-16 10:28:24 | 只看该作者
虞幕,不是与黄帝并列之“东夷部落首领”
* k* {' o1 g: P福州  姚恩健# M7 a! `. J3 J1 Q+ U

" D. u+ @. W/ i" y- @根据《史记·五帝本纪》帝舜大父是桥牛,远祖是黄帝。问题出于司马迁在《史记·陈杞世家》议论陈国亡于楚之原因时,借太史赵答晋平公问,有一段话:
' C4 p9 k+ H+ G" P“自幕至于瞽瞍,无违命。舜重之以明德;至于遂,世世守之;及胡公,周赐之姓,使祀虞帝。且盛德之后,必百世祀。虞之世未也,其在齐乎?”这段话,司马迁依据《左传·昭公八年》演绎(见另文)。
$ q' m7 h; S0 [& ?7 N司马迁这段话意在回答陈国第一次灭亡原因,为陈氏后人田氏篡齐伏笔。在写作艺术上是很可取的,但也留下两千年难解“迷案”:幕,是谁?幕,如星空一颗恒星,闪闪发亮,且在《史记》中就这么一颗,却留给后人蠡测种种:/ K# h) _) {7 t
贾逵说:“幕,舜后虞思也。”《索隐》驳:“贾逵以幕为虞思非也。《左传》言自幕至瞽瞍,知幕在瞽瞍之前,非虞思明矣。”郑众曰:“幕,舜之先也。”罗泌《路史》:“舜祭幕,……祖幕……皆无句望。”清·姚振宗:“事远矣,不可考。”福建晋江永和镇姚氏祖谱:“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高阳,高阳生穷蝉,穷蝉生敬康,敬康生句望、虞幕,虞幕生桥牛,桥牛生瞽瞍,瞽瞍生舜。”今人郝仰宁认为:“虞幕,有虞氏之始祖。虞幕即句望。居于虞乡,今山西永济市。”
/ _' Y6 J8 u1 T$ U: D1999年,余撰《八闽姚氏源流》关于帝舜祖考中,曾录《路史》“舜祭幕”“祖幕”“皆无句望”意味虞幕就是句望;时以非关主旨,未予考辨,今初步认为:幕,敬康子,桥牛父,瞽瞍祖父,帝舜曾祖父;高阳颛顼帝四世孙。
- U& V. ]) V) F近人韩兆琦《史记全注全译·陈杞世家》注释云:“自幕至于瞽瞍”引龟井昱语曰:《鲁语》‘幕能帅颛顼者也,有虞氏报焉。’《楚语》:‘虞幕能听协风以成物乐生者也。’《吕览·古乐篇》:‘帝尧立,乃命夔为乐,瞽瞍乃伴五弦之琴,以为十五仙之瑟,命之曰《大章》,以祭上帝。舜立,仰延乃拌瞽叟之所为瑟,益之八弦,以为二十三弦之瑟。’盖颛顼宗亡,幕是其族,而舜之祖也。至于瞽瞍有土君后,故曰‘无违命’。瞽瞍作《大章》祭上帝,能世幕之业以不失队可知也。…… ”这段注释引文有两句关键词,阐释“自幕至于瞽瞍,无违命”内涵,不可疏忽:0 C# W+ c  v! R0 [
一是“幕能帅颛顼者也,有虞氏报焉”;一是“能世幕之业以不失队”。这段话中“帅”,作“积聚”解;“世”作动词,表示“继承”“弘扬”;“队”是“坠”字通假。前句是总提,紧接着论证:帝尧时,瞽瞍操十五弦琴,创《大章》;帝舜时,继承乃父琴技,创二十三弦琴瑟。虽然颛顼帝业及宗室衰亡,以致“自从穷禅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但尚有其族人虞幕,虞幕之后有瞽瞍,作《大章》祭上帝,能继承发扬幕之世业,而不至失坠,是可知、无疑也。今人李索《左传正宗》注“昭公八年”云:幕“颛顼之族;陈氏祖先是舜,舜出自颛顼。”“幕,传说中颛顼之子;瞽叟,舜的父亲;遂,舜的后代。“胡公不淫,遂的后代。”清·姚振宗《姚氏百世源流考》引用《鲁语》《史记正义》时,将“帅”改作“师”,堪称一字之师,由是可知:幕乃颛顼之后,无疑也。
' a  {' ]& C& ~% ^4 Z1 ^- C4 a9 p/ \韩兆琦引《鲁语》《楚语》这段话很明晰:帝颛顼衰亡,但幕至于瞽瞍、舜都能继承弘扬虞幕“能听协风以成物乐生者也。”故“无违命”“重之以明德”“至于遂”云。可见,虞幕是颛顼之后裔,瞽瞍、舜之祖,无疑也。
, i9 \" o& a' p% {7 S那么,虞幕为帝颛顼第几世后裔?唐末入闽姚凤公分支福建晋江市永和镇钱仓村姚氏祖谱在抄录唐·姚思廉《姚氏世谱》注释“虞舜”时附有一小段话:- T1 n' X5 x% t
“……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穷蝉,穷蝉生敬康,敬康生句望、虞幕—虞幕生桥牛—桥牛生瞽瞍—瞽瞍生舜”世系图:
+ X- _' J. X7 s& F9 l6 n世系        1        2        3        4        5        6        7        8        9) S, E1 I- K3 x! o4 W
人名        黄帝        昌意        颛顼        穷蝉        敬康        句望
3 Q/ D9 |4 W1 ]虞幕        桥牛        瞽瞍        舜: f5 N, e& m2 Q9 s" V& ^
这部写于民国廿二年祖谱,认定句望、虞幕为敬康所出,瞽瞍之祖,舜之曾祖。晋江谱将句望、虞幕并列为兄弟。罗泌《路史》:“舜祭幕”“祖幕”“皆无句望,而以幕为祖”。罗泌虽不为史学界看中,但是这句话未必无参考价值。$ w# K: L9 y1 \
自古代至今,对“祖”之伦理概念,一般为先人之谓。祖,可谓“父亲的爸爸”,俗称“祖父”,“大父”,“王父”;也可泛称“祖先”。虞幕为舜之祖先,归属哪一代?此处我仅据上述古籍、古谱推定,是否正确,尚祈宗亲、专家鉴定。# I+ H1 V0 |- W  [- {6 N, a/ d0 d0 L
去年,长乐宗亲姚诗殷购得二本《陈氏峥嵘》,赠我一册。系(鄂赤内图)字第010号,应是湖北省出版物,作者陈祯烈。陈祯烈论定:“幕是陈氏血缘远祖之始祖,舜是第七世”,其世系图如次:
6 Z! L; }# }+ Q- y# D; G世系        1        2        3        4        5        6        7
5 D+ R+ i+ `5 Y2 P, f人名        幕        穷蝉        敬康        句望        桥牛        瞽叟        舜1 y7 D5 u- v) Z  q5 t2 A/ B
陈祯烈《陈氏峥嵘》保留“句望”,提高“幕”为陈氏一世祖,舜为七世祖。此论依据:第一,《中华姓氏通书》引《吕梁碑》载:“舜祖幕。幕生穷蝉,穷蝉生敬康,敬康生句望,句望生桥牛,乔牛生瞽瞍,瞽瞍生舜”;第二,引湖北省赤壁市西南陈氏德星堂宗谱文:“见弑于司马招国遂乱,楚讨乱而欲灭亡。其子吴出奔晋,晋平公曰:‘自幕至瞽瞍,无违命,舜重之以明德,至于遂世守之,宜百世祀之’。乃让于楚复立悼子吴。”
) c# H" G/ O! P2 h上录陈氏所依两点依据,有志史常识人,当不以然。其一,史学界研究、注释《史记》,均不用《吕梁碑》甚至《路史》,以其“多为不实”之故也。仅以笔者所阅近人韩兆琦、霍松林、赵望秦氏全注全译《史记》,皆十册,一部巨著,均不引用《路史》《吕梁碑》。作为国内当代史学巨擘,当不至于未曾见过《吕梁碑》吧,然则何以不引征呢?或引述以备一说呢?不必笔者挑明,读者不难辨析。! Z9 A" v3 {& B) d/ C; X
陈氏引赤壁德星堂宗谱,此宗谱似未核《春秋》《左传》《史记》,以致主语及断句、漏字颇多,令人无法解读。《史记》借太史赵话写道:“自幕至于瞽瞍,无违命,舜重之以明德,至于遂,世世守之。及胡公,周赐之姓,使祀虞帝。”近人所有版本注释《史记》,均如是断句,句读清晰,用了四个连接词“自”、“至于”、“至于”、“及”,表达五个时间段(窗)、五个人:“幕”、“瞽瞍”、“舜”、“遂”、“胡公”。《史记》较之于《左传》尤为明晰、准确。另文已述备矣,此恕不赘。
, r/ d+ y# a( w《史记》“虞舜者,名曰重华···自从穷蝉以致帝舜,皆微为庶人”这段话,司马迁语意非常明确:自帝颛顼后至舜为帝之前,七世矣,皆微为庶人。若依陈氏文所认定“七世”是自“幕”至“舜”,则“幕”就是“颛顼帝”;然“幕”非帝,仅是陈氏自认为“始祖”而已,《国语》《左传》《史记》等志史,并无记载“自幕至舜皆微为庶人”,尤无记载“幕”之“帝业”。然则,陈氏居然论定“幕”是与黄帝并列之“陈氏始祖”,实在不能令人信服:大有臆造之嫌!
, o2 z3 @* _* ^# N" W) S, e: U至于陈氏认定“幕”,系“虞氏部落首领,亦称虞幕部落,属东夷氏族部落的一个分支部落”“东夷部落与黄帝部落并存,即同一时代——黄帝时代。那么幕作虞氏部落首领也生活在黄帝时代……”
: g/ v- ^8 d  L. k% O( S这种依据《吕梁碑》演泽出来的主观臆测,以其前提错误,结论当然不可能是正确的。以致陈祯烈所排列虞舜世系世序,与“三代”世系世序比较,不能吻合,那怕大体吻合,令人无可理解(按:笔者所绘《中华姚氏世乘》“世系图”将陈祯烈所列“陈氏世系表”删去1-7世,均以舜为一世始祖绘制。参见另文该图。)。写史应依史实撰实,依史实推演;错误的至于荒诞的见解,推导出的结论必然是荒廖可笑的。为了标新立异,任意拔高历史人物或任意嫁接世次,都是违反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前车可鉴者,《中华姓氏通书》引《吕梁碑》!* v7 D! d8 ~' E: c5 O+ T
笔者初步推定:虞幕不是“东夷部落首领”,尤其不是与“黄帝部落并存”之“黄帝时代”人;虞幕是黄帝子姓后人,是“舜祖”——曾祖。7 z* M: [: R. D
2015年7月6日写于福州鼓岭

签到天数: 175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33#
发表于 2016-2-16 10:29:40 | 只看该作者
姚克毅 发表于 2016-2-16 09:48
0 r) z3 g' p$ o, }$ k“舜入赘于尧”吗?7 C# I4 _9 C+ T  m) D
          姚恩健

8 r4 M% Y9 G5 h7 J$ l# M) I这应该是历书健老的考证,为他老人家点赞!英玉姐辛苦了。, Z% j6 o7 q* ^2 P

签到天数: 26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34#
 楼主| 发表于 2016-2-16 10:31: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克毅 于 2016-2-16 10:36 编辑
1 _# e) t9 w  i4 ~' c1 j& t6 F! J
* X4 h% K9 ^' J姚氏族徽
  Q* t0 y+ B4 i3 n) L6 ^( k4 `) ]" Y' b  Y3 l
族徽,也就是族标、族旌;源于氏族图腾;所谓图腾(totem),原出印第安语,意为“他的亲族”。图腾成为原始部落一种宗教信仰,也叫“图腾崇拜”(totemism)。原始人相信每个氏族与某种动物、植物有着“亲属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即以此物为氏族“图腾”。图腾及图腾崇拜,自古迄今诚然世界各民族已然存在之氏族或团体象征,普遍且流行。2 u# V0 V! w# W" l, m1 ~
然则,何以为帝舜图腾及其肇姓之姚氏族徽?
5 h7 E! B, R0 T5 R: n& k舜祖幕,据考证,幕,即“蟇”,蟇即青蛙、蟾蜍。舜帝之先祖以蟾蜍为图腾,“至于瞽叟无违命”,未曾改变;然而“舜重之以明德”,改变传统信仰、象征物,以鸟为图腾。据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季旭昇从战国楚文字说明舜就是“帝俊”,“舜”是“夋”的分化字。踆、夋,疑即古俊、鵕、逡、岌的假借字;鵕鸟,《淮南子·精神训》:“中有三足鸟”,三足鸟,就是太阳鸟。今人刘夫德认为,“舜其实也是一只鸟”,鸟为其象征物。刘夫德引汉·刘向《孝子传》佐证:
4 P# M& b' W0 y, H" V2 a“舜父夜卧,梦见一凤凰,自名为鸡,口衔米以哺己,言鸡为子孙。视之,如凤凰。黄帝《书梦》言之,此子孙当有贵者,舜占犹之。”1 d  I$ b' `3 z
刘夫德又认为:舜名重华,据说因为其为双瞳,被认为是重名鸟的化身。据王嘉《拾遗记》卷一,舜摄政时,“尧在位七十年······有掋支之国,献重名鸟之鸟,一名双睛,言又眼在目。状如鸡,鸣似凤。时解落毛羽,肉翮而飞。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贻以琼膏,或一岁数来,或数岁不来至。国人莫不洒扫门户,以望重名之集。其未至之时,国人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于门户之间,则魑魅丑类,自然退伏。今人每岁元日,或刻木铸金,或图画为鸡于牖上,此其遗象也。”(详见刘德夫《上古史发掘》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
% P* p, k1 |8 q0 i6 N以上两条语录,明确记载舜以凤凰为图腾之缘由以及包括我姚氏在内之古代“国人”对于凤凰崇拜之史实。亦或恐为帝舜、尧舜时代“国人”及我姚氏有关图腾、族徽之最早文献记载。: K5 M  e) }% a/ s
其所谓“重名鸟”,就是凤凰鸟。凤凰,雄称“凤”,雌称“凰”。《说文解字》:“神鸟也。天老曰凤之象也。鸿前麟后,蛇颈鱼尾,颧颡鸳思,龙文虎背,燕项鸡喙,五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国,鷎翔四海之外,过崐崙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风穴,见则天下大安宁。从鸟,凡声;朋,古文凤,象形;凤飞,群鸟众以万数,故以为朋党字;鹏,亦古文凤。”《礼记·礼运》:“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凤为“四灵”之一。/ P! X2 l* f( C8 E- z% c
颛顼,东夷人,以鸟名官,有凤鸟氏(见明·陈士元《姓觽》·七)。大舜,“出于东方君子之国”, 东夷人,颛顼七世孙;承颛顼帝遗意,作《箫韶》歌凤凰,“箫韶九成,凤凰来仪”招来祥瑞,解民之愠,阜民之財,造福万方,故以凤凰——神鸟、瑞鸟为图腾、族徽,亦见大舜承先、奉孝、爱民、爱国之心。
; O# K7 u/ X, V4 b2 p9 G《书·舜典》《书·益稷》皆记载:“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箫韶》是帝舜所作乐曲名。《史记·五帝本纪》:“……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于是禹乃兴《九招》之乐,致异物——凤凰来翔。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恩健按:“九招”,亦作“九韶”舜所制乐。“皇”,即“凰”省写。)《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极言其美。 《论语·子罕》:“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乎!”三国魏文帝《秋胡行》:“尧任舜、禹,当复何为?百兽率舞,凤皇来仪。”极言其功。
5 c8 g) q' C- {% h5 U/ ]& d《诗·大雅·卷阿》:' u/ b3 p" n7 c- x6 `9 F( i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蔼蔼王多吉士,维君子使,媚于天子。
" o$ r5 O4 K: C5 M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傅于天。蔼蔼王多吉士,维君子命,媚于庶人。# X) M( L7 P+ l
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菶菶萋萋,雝雝喈喈。”
1 g+ @. H& |; u5 G: Z0 O诗旨谓:“王”蔼蔼亲民,“吉士”“庶人”都听命于王;许多贤才遇时而起用于朝,如梧桐之繁荣,如朝阳之和煦,何等吉瑞祯祥。3 D" d1 Z( D6 H5 J
由此不难理解,自舜三十征庸佐尧,摄行天子之政后,中国“国人”何以“莫不”唯马首是瞻,皆随从帝舜崇拜凤凰,家家户户“莫不洒扫门户”、“或刻木”“或铸金(铜铁)”“或图画”凤凰,“置于门户之间”退伏魑魅邪恶,深信不疑,顶礼膜拜矣。* O! d; ^- U6 v, B
太史公谓:“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余则谓“天下崇拜凤凰,皆自虞帝始!”
* O2 Q) @" G/ e8 t或以“驺虞”,或以“象”,或以“桃”为姚氏族徽,余以为不合。驺虞,也作“驺吴”“驺牙”,《左传》:“驺虞,义兽也。白虎黑文,不食生物,有至圣之德则应之。” 0 B* V/ N+ i) }+ H; z  r0 ]
《说文》:虞,“驺虞,白虎黑文,尾长于身,仁兽,食自死之肉。”《尚书大全》(清·陈寿祺辑):“散宜生之于陵氏取怪兽,大不辟虎狼间,尾倍于身,名曰虞。”刘夫德认为:“可知虞是一种生物,它应该便时唐虞之虞的来源,是尧的象征物。”岂是舜之图腾、姚氏族徽?
4 o) p" o( }- Q; b$ K  s或以“象”为图腾,其妄尤甚。大舜弟象,不恭不肖。人名象、动物象,此象彼象,同字同音,以之为图腾,岂不自嘲?至于以“桃”为姚氏图腾,倒是蒙了一些姚氏宗亲,谅其肤浅。                  依据《史记》《左传》等古籍,舜耕、舜宅、舜入中国,何曾有种桃及有关桃园、桃林、桃坞等等记载?: j! t9 u9 T* D5 p& U) `
《淮南子·诠言训》:“羿死于桃棓。”许慎《说文》注:“棓,大杖,以桃木为之,以击杀羿,由是以来,鬼畏桃也。” 羿为寒浞杀死于桃梧,后裔迁于洮水,洮,桃,音谐,遂误。即使寒浞后裔以桃为图腾,以纪念杀羿,尚可说得过去,然则与大舜何干?
- A( c9 M: _0 ^! ?: Z# @) u2 {6 v究其以“桃”为姚氏图腾,可能因“姚”与“桃”皆左右结构,右边皆从“兆”声;然左偏旁一从“女”,人也;一从“木”,树也,不相类;或以“桃”与“陶”音谐,则鲁鱼亥豕,风马牛不相及。故知以“桃”为虞舜图腾及姚氏族徽,同样扭捏误解。
; D4 l/ H: s; f1 }  ]3 L$ V古有刻木、铸金、画画凤凰于门牖上之虔诚习惯,而我今之姚氏何不秉承帝舜之遗意,以凤凰为族徽,亦刻木、铸金、画画宅院大门、书籍、名片之上?非但图吉利,最可贵者是彰显我姚氏之荣光与自豪,何乐而不为!% G7 ]+ D, K2 i3 {1 w
黄帝有熊氏以“黄龙”为氏族图腾,称“黄龙族”。迄今仍以黄

签到天数: 26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35#
 楼主| 发表于 2016-2-16 10:36:31 | 只看该作者
帝“黄龙”为图腾,象征中华民族。轩辕子孙,帝舜后裔,一龙一凤,龙子凤孙,龙飞凤舞,龙凤呈祥,龙凤传人,世世代代,瓜衍瓞绵,万世昌盛!: L$ o: R# V! ^' U( H4 V
吉矣哉,吉矣哉!

签到天数: 26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36#
 楼主| 发表于 2016-2-16 10:38:20 | 只看该作者

. w& n% G6 ?: x7 \; Z: A2 x7 O# `$ L" ~5 |1 B9 b. i) N  @
                                   姚氏郡望
$ a& _; y* a) @  o/ D! d+ ~( ~郡,古代行政区划。历代沿革不同。周以县统郡;秦置三十六郡,以郡统县;汉因之;隋、唐,州、郡互称,宋、元设州、府;明废郡,清为府。一郡(州、府)之内之大姓望族,为“郡姓”;有声望、名望之家族谓“望族”“郡姓”“郡望”。
8 S; F7 F2 V( ]我姚氏,世以吴兴、南安为郡望。
8 u/ u9 p2 i6 p( n6 \- p吴兴,其为姚氏郡望,缘于汉·谏议大夫《京房易》博士姚平过卜居吴兴,子孙蕃衍昌盛,枝柯繁茂,簪缨济世,阀阅名家,有鼎鼐大臣,有封疆大将,姚氏遂成吴兴大族、望族。吴兴成为姚氏郡望,姚氏成为吴兴郡姓。吴兴姚氏裔孙外出为宦、戍边,均标榜“吴兴世家”“吴兴名家”“吴兴衍派”等为吴兴郡望标识。吾闽姚氏,均吴兴分支,故族谱、联楹、门庭亦标明“吴兴望族”“吴兴郡姓”。迄十五年前,余回乡纂修新谱,我堂叔祖姚以诚大门犹以大红对联赫然大书:“历山衍派、吴兴名家”,料他处姚氏所居宅门庭亦然。) f8 g6 T& `; W) B7 j
南安,其所以为郡望,缘于赤亭羌族姚戈仲三代崛起于赤亭。姚弋仲趁晋永嘉之乱,自称护西羌校尉、雍州刺史、扶风公;子苌,初事前秦苻坚,为龙骧将军;后败于慕容泓,奔亡渭北,自称秦王,年号白雀(公元348年);后杀苻坚,攻入长安,称帝,改元建初(公元386年),立国号大秦(史称“后秦”)。苌殁,子兴嗣立,伐夏失败,降号为王。姚兴在位二十二年殁,子泓嗣立,两年即降刘裕,刘裕斩之于建康,后秦亡。戈仲自称帝舜之后,改姓姚;自姚苌称帝至姚泓被斩,计三十二年。然以其崛起豪强称帝,姚氏族史亦以为望族,不必泾谓,一视同仁。
: f% f4 _& I3 Q; E! Y5 I陕郡、万年京兆,自姚宏(綱?)之后至姚合,九世出将入相、鸿儒世宦为望族。河南姚学谋宗长依据支系分为“陕郡姚”“万年姚”。详见《河南姚姓及姚崇研究》2012年第四期《“万年姚”与“陕郡姚”渊源之新考》。其先亦出自吴兴武康。帝舜八十五世裔纲(宏?)事魏,徙迁陕州;隋唐时,统(菩提)子察、孙思廉亦以宦迁京兆,遂为京兆万年人。7 {1 R- b6 b) v
楚雄姚州、江西新昌、安徽桐城姚氏允当为姚姓郡望。详见《河南姚姓与姚崇文化》2011年第四期姚继德、姚承坤文;第五期姚大发文。此恕不赘。  k8 `& V4 O, [+ r# F6 p3 }
  t. B% _" Y6 Y9 u* k3 S' A
9 o& I  j' F/ \$ U8 y
姚氏堂号# j0 q. N9 O3 |9 E* H, c
堂号,乃郡望之分析,标榜其某郡望中某一支祠堂徽号。通常匾额于祠堂、家庙,也常匾为宅院徽号。我姚氏祠堂及不少院落多有堂号。其所以为堂号者有二:一标示姚姓发祥祖地或发祥郡望,如“历山堂”“耕历堂”“吴兴堂”“重华堂”“妫汭堂”等;二标识教化,敦宗睦族,敬示裔孙恪守祖德,如“明德堂”“明教堂”“三畏堂”“植本堂”“叙伦堂”等。4 }, F; `% c9 V/ d- L
福建姚氏祠堂、宗祠多匾“历山堂”“耕历堂”,以帝舜征庸前躬耕历山典事,以纪念姚氏之本源。连江厦乙姚氏宗祠匾曰“三畏堂”,意以警示儿孙:“郡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语出《论语·季氏》)。或多以聚居地为堂号:莆田“中沁”、晋江“罗山”、浦城“南溪”、长乐“潮山”、宁德“穹窿”、闽侯“中山”、黄柏“仙源”、屏南“天马”、福安“隆山”、连江“三畏”、古田“潮虞”“苍岩”、永春姚氏分析江西上饶及福鼎南埕支派均匾宗祠曰“晹谷”,等等。晋江有帝舜纪念堂,规模宏大,香火旺盛。永和镇钱仓、英林镇五堡、内坑镇桔里姚姓家庙、院落、住宅均一式悬匾曰“历山衍派”。其中钱仓村姚金策故宅,雕栏画栋,石柱楹联,丹刻翚飞,轮奂华美,诚乃典型之明清建筑风格,约有三百年历史,弥足可贵,而其匾率先刻“历山衍派”,合族姚氏,世代无不效之、承之者。

签到天数: 26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37#
 楼主| 发表于 2016-2-16 10:40:35 | 只看该作者
                           姚氏堂号
+ w4 t7 r/ Z2 f) [8 o  W9 P% D堂号,乃郡望之分析,标榜其某郡望中某一支祠堂徽号。通常匾额于祠堂、家庙,也常匾为宅院徽号。我姚氏祠堂及不少院落多有堂号。其所以为堂号者有二:一标示姚姓发祥祖地或发祥郡望,如“历山堂”“耕历堂”“吴兴堂”“重华堂”“妫汭堂”等;二标识教化,敦宗睦族,敬示裔孙恪守祖德,如“明德堂”“明教堂”“三畏堂”“植本堂”“叙伦堂”等。- B, ~# J! X' z0 N- Q
福建姚氏祠堂、宗祠多匾“历山堂”“耕历堂”,以帝舜征庸前躬耕历山典事,以纪念姚氏之本源。连江厦乙姚氏宗祠匾曰“三畏堂”,意以警示儿孙:“郡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语出《论语·季氏》)。或多以聚居地为堂号:莆田“中沁”、晋江“罗山”、浦城“南溪”、长乐“潮山”、宁德“穹窿”、闽侯“中山”、黄柏“仙源”、屏南“天马”、福安“隆山”、连江“三畏”、古田“潮虞”“苍岩”、永春姚氏分析江西上饶及福鼎南埕支派均匾宗祠曰“晹谷”,等等。晋江有帝舜纪念堂,规模宏大,香火旺盛。永和镇钱仓、英林镇五堡、内坑镇桔里姚姓家庙、院落、住宅均一式悬匾曰“历山衍派”。其中钱仓村姚金策故宅,雕栏画栋,石柱楹联,丹刻翚飞,轮奂华美,诚乃典型之明清建筑风格,约有三百年历史,弥足可贵,而其匾率先刻“历山衍派”,合族姚氏,世代无不效之、承之者。
; q9 ^3 ?- a. O" S" ~
3 k; u* ]! n0 m0 r+ V
) l: M( E, \. ?0 L; K

签到天数: 26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38#
 楼主| 发表于 2016-2-16 10:41:58 | 只看该作者
              姚氏播迁
! a) F7 R% H7 J1 t) U* t5 |0 e' U舜,东夷人也,颛顼帝七世孙也。因生于姚墟而肇姓姚。二十以孝闻,三十征庸,尧妻之以二女,使居妫汭,子嗣随姓姚氏。至裔孙阏父,卅三世悉姓姚。周武王克商纣建国,诏求舜后,得姚满,配以元妃,封之于陈,赐姓妫。自妫满至陈缗公妫越亡于楚,立二十世妫姓陈国君。陈桓公妫鲍及太子免见弑于鲍弟妫佗(一作他,即“五父”),鲍子妫跃、林、杵臼杀五父妫佗,立跃,是为厉公;厉公妫跃生子完。陈宣公妫杵臼杀太子御寇,厉公子完与御寇善,惧祸及身,奔齐田邑,改姓田氏,是为田氏始祖。田氏篡齐,出将入相,嫡庶子孙藤蔓枝茂,派生繁姓。如王、车、陆、束、光、艾、孙、威、法、即墨、安、安平、胡毋、毋丘、毋、厉、丁等,蕃播九州。至秦、汉,姚姓已衍生繁姓七十馀种。且氐、羌、鲜卑、回、满、蒙、彝、苗、壮、水、侗、白、藏、土家、拉祜、俄罗斯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亦见陆续改汉姓姚氏者。
+ ]& b4 n; k- \  O  K; n5 Q夏商周三代前,姚氏主要在今山东、山西沿黄河流域生产居住。秦汉后辐射江南、华东,以浙江、江苏为多。东汉后,吴兴成为郡望,子孙簪缨跻美,播迁雍州万年京兆、硖石,遂为隋唐望族。唐初,姚氏从仕从商而迁徙入安徽、江西、湖广颇众。唐武德四年(621年)安抚大使李英辟云南姚州。总章二年(669年)陈元光开漳。两宋元明,随农业、手工业生产发展,流通发达,姚氏江南塞北交流、迁徙日渐频繁。至清中叶,由浙江温州、福建厦门、广东粤州、安徽桐城入台湾颇众;广东、福建移民东南亚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新加坡甚多;殆清末民初,以经商、留学于美洲、欧洲、日本,已非罕见。而自改革开放后,姚氏子女移民海外者,不知几何?可谓:舜裔遍天下,姚氏涉五洲!+ B  R% f+ O/ O7 ]* L% L

! W. ?% R% }9 i* J! C# i% Z

签到天数: 26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39#
 楼主| 发表于 2016-2-16 10:44: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克毅 于 2016-2-16 11:02 编辑
% u% p7 I. F4 K+ p2 y" P
/ t. [+ c7 B% B& l' k# U1 Q/ m
( w8 H7 X" A3 J( V& v8 ^$ _周(春秋战国)无6 a: i9 g/ T# e5 L
秦汉                无: J& M0 J& b; N8 x% F7 U4 T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6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40#
 楼主| 发表于 2016-2-16 11:25: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克毅 于 2016-2-16 11:28 编辑
' x0 G9 g8 \0 w' I) o  o: T4 z4 `/ y7 X6 ?/ R0 n
姚姓
7 l4 O/ i! h  @; k# y! G楹联:文明世澤,元德家声。! A- o: M# v( X7 v; B3 O/ G$ [
宋序一百序一;今序五十一,中华万人约有三十七。: e+ ?& k0 X! A3 Z, f3 o
起源:史载黄帝八代孙虞舜帝生于姚墟,以出生地而得姚姓,因妫水之居而姓妫,故姚妫同宗。其后裔遏父(应是妫满)封陈(应是子嗣或以)为氏,至厉公之子完仕齐为田,西汉代睦侯丰生东汉散骑校尉邕避新室乱,遂家吴兴武康,五代至吴郎中敷,举族復姓姚。或出子姓,据《路史》记载,周代商后,商后裔被封国为姚者,子孙即以国为姓。或出他族,东晋南安赤亭姚氏其先为舜之苗裔,由甘肃洮河西遷融入羌族,世为羌酋,后入主中原,后秦亡后,部分子孙滙入汉族。今回、满、彝、蒙古、藏、土家、壮、侗、白、苗、水、羌、拉祜、俄罗斯、德昂族亦有姚姓。( ~, F' J7 y, r: Z  ]: b8 B
始祖:虞舜帝。
1 e8 S  e( o  t遷播:舜帝南遷,大部分庶衆向四方转移。夏禹时,后裔虞思一支从虞地遷于陈;虞遂留居蒲坂。东汉以前,姚姓主要居于今河南、山西、山东、浙江等地。历经姚妫陈胡田王姓嬗變,至汉步入兴旺发达而为吴兴望族。晋永嘉年间,羌酋弋仲率领部眾从赤亭迁到榆眉,后徙关中、关中,其后子苌、孙兴、玄孙泓称帝,都长字,号大秦,为南安望族。西魏吴兴武康僧垣及次子最入长安,长子察则仕陈为吏部尚书,后举家遷居雍州万年县,隋唐时成万年大族。吴兴武康仲和入后魏为步兵校尉祕书监,居陕州硖石,五世至唐嶲州都督善,遂成陕郡名门。唐初,陈政攜子元光入闽开漳,光州固始府兵队正廉洁隋之入闽。云南姚安、大姚等县姚姓众多,故唐武备四年置姚州。两宋时,姚姓分布于今河北、浙江、陕西、江苏、河南、四川、广西、安徽、江西等地。明初迁民,姚姓分遷于山东、河南、河北、东北等地。清初有姚姓由湖广填(疑“滇”字之误)四川,赴台,播遷海外。今姚姓分布广泛,尤以川、苏、浙、皖、冀、豫、晋为多。. _4 u* x$ Y+ \7 C5 h- A/ G
郡望:吴兴、南安、万年、陕郡、河中、桐城等。$ b6 n% P& O6 F/ e8 A/ i
堂号:圣仁、重华、妫汭、历山、耕历、吴兴、梁国、瀛绪、南滙、植本、学山、耕山、梓井、察伦、世德、燕翼、敦睦、成务、会宗等。
) H- t6 k/ o% W: v9 U- E# ~. |名人:春秋战国有郑国大夫句耳、秦国上卿贾;汉有安成侯期、易学大师平、玄菟太守光;三国有蜀尚书僕射伷、吴太常卿信。晋有羌酋弋仲、襄,后秦苌、兴、泓。陈有袐书监礼部尚书察、征东将军宣业、齐画家曇度;北周有医学家僧垣。隋有青汾刺史安仁、函谷关都尉祥;唐有史学家思廉、贤相元崇、武后相璹、诗人合、係;五代有后梁相洎、后唐相顗、楚左相彥章;宋有相国希得,学者铉、孳,将军平仲、兴、兕、雄、麟,常州刺史訔。遼有北府宰相景行;元有翰林学士承旨枢、大都路总管大兴府尹天福、文学家燧;明有太子少师广孝、工部尚书继可、画家绶、義士长子公;清有刑部尚书文然、福建总督、兵部尚书启圣,文学家范、鼐、椿、莹、燮。经史学家际恒、文田。近现代有民国司法总长震、政治家依林;军事家喆、纯、北辰、以价、醒吾、运良、国民,实业家文林、美良,历史学家薇元、从吾;文学家雪垠;演员水娟、璇秋;蓝球巨星明。
3 K# c8 X6 H9 F* |* b- r(本文(录自《河南姚姓与姚崇文化》2010年第四期)系作者姚学谋应洛阳中华姓氏文化园项目建设组委会之邀为姚姓中堂卷轴画而撰写的文章)
) l. W1 n" h( ^& N1 N( a2 k6 L恩健点评:学谋宗长此文简洁明晰,特录以飨。唯首句谓“……虞舜……因妫水之居而姓妫”“其后裔遏父封陈为氏”似与史不合。参阅拙文“姚氏姓源”“妫氏考辨”诠释。

( j6 T3 p& I9 w. H- 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4-19 13:3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