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锡光阎锡山绕道北京,谒见清朝陆军部左丞姚锡光。他自称是留日归国的学生代表,谈吐谦恭而庄重,得到姚锡光的赏识。姚的儿子姚鸿法是山西新军协统,他写信嘱咐儿子优待阎锡山。阎锡山回太原即任山西陆军小学教官,3个 月后升为监督。8 C P! Y; F2 `7 V 阎锡山在山西上层搞社交活动,拜访省谘议局议长梁善济、副议长杜上化、标统夏学津,又取得了巡抚丁宝铨的信任。但阎锡山很快意识到,夏、丁不去,他很难夺取军权。于是,他同同盟会会员李蒿山、张树帜等人,联络北京《国风时报》、太原《晋阳公报》制造社会舆论。时值“交、文禁烟惨案”发生。交城、文水产烟区收割之际。丁宝铨下令全部铲除。两县群众拥往巡抚衙门请愿,夏学津下令开枪,打死打伤多人,造成流血惨案。丁宝铨与夏学津之妻有暧昧关系;标统齐允贪污腐化。这些丑事公诸于报,社会舆论大哗,丁被朝廷给予降职留任处分。清政府为选拔军事人才,下令召集留日归国学生到北京会试。会试结果,温寿泉成绩最佳,阎锡山、黄国梁、姚以价、乔煦等人为上。温寿泉为陆军炮兵科举人,提为副军校,阎锡山等为陆军步兵科举人,授以协军校。不久,温寿泉任督练公所帮办兼陆军小学监督;阎锡山升为86标副标统,黄国梁升为85标标统,乔煦为86标3营管带,张瑜为1营管带,姚以价为85标2营管带。革命党人在新军中有了相当力量。 阎锡山同温寿泉、赵戴文、张树帜、南桂馨等人策划,成立山西军人俱乐部和模范队组织,以研究学术和训练表演为名,联络团结革命同志,鼓动革命,作起义准备。 清朝调江苏藩司陆钟琦为山西巡抚,丁宝铨被免职。陆撤了夏学津的86标标统之职,命阎锡山为标统。阎推荐南桂馨为86标军需官,仇亮、常樾为陆军督练公所科员。阎锡山见新军中多是老兵,那些老营混子纪律松懈,军队不易掌握,便提倡征兵,得到有关方面支持,便招劳动农工子弟入伍,兵员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山西督办姚鸿法提出老兵逐步退伍。但很多老兵是同盟会会员,又是班长之类的骨干,遣散老兵,对革命党的力量有较大影响。阎锡山等人决定筹款,建设农庄,开设店栈,安置退伍老兵。南桂馨、王嗣昌、李成林、杨沛霖、杨彭龄等人,于1911年中秋节召集退伍老兵八九十人,以聚餐为名,为将要退伍老兵饯行。席间歃血饮酒,立誓结盟,约定退伍时,按计划进行。山西当局怕酿成事变,不敢贸然遣散老兵。2 y& E( L# i' [8 _* u |
阎锡山阎锡山字百川,号龙池,堂名斌役堂,是山西五台县河边村人。他6岁进入小堡私塾,学习认真,能熟读、背诵课本。10岁丧母,受到很大痛苦和刺激,有时沉默寡言,呆若木鸡;有时像一匹脱缰野马,狂奔乱跳,且好打抱不平。15岁到父亲在五台县城办的钱铺里当小伙计,与各阶层人士广泛接触,增长见识。他探行情、记帐、算利息、讨债,什么都干。学会了精打细算,牟取暴利,投机钻营。他利用业余时间读书,摘录了许多古代圣贤修己治人的名言要语,名曰“补心录”。8 _7 @3 o7 Z D 1900年,阎锡山的父亲在“打虎”市场上折了本,欠了债,一时间,讨债、打官司的人涌上门来。他两手空空,一筹莫展,招架不住。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乘着黑夜,悄悄离开五台县城。凤凰落毛不如鸡,只好给人当帮工。阎锡山也落了个走街串巷卖饶饼的下场。 但阎锡山必然比他父亲精明,18岁混上个司赈纠首,相当于村长。时值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德军进攻五台县龙泉山,阎锡山被清军拉去做杂工,吃尽了苦头。他预防清军扰害村民,偷卖了继母首饰,纠集壮丁,组织武装,保卫村庄,备受村民称赞。初露头角的阎锡山,树大招风,引来了络绎不绝的讨债人,父子俩人躲避他乡,先在忻县的一家药铺帮忙,后奔太原。阎锡山拜一位在太原开“裕盛店”的同乡魏老五为干爹,在裕盛店当伙计。他交结了一些朋友,与黄国梁、张瑜拜为“桃园三结义”,阎年龄小,为老三。 阎锡山涉世后,饱尝了社会生活的酸甜苦辣,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刺激着他的爱国心,清朝腐败无能萌发了他忧国忧民之思想,他为时势所驱,认为欲有补时艰、有济国危,只有投笔从戎。他报考了武备学堂,论文有见地,口试对答如流,即被录取。他的结拜兄弟黄国梁、张瑜一同考上。 1904年,阎锡山在武备学堂学满三年,报考日本留学,他同黄国梁、张瑜以及朋友温寿泉、乔煦、焦纯礼、姚以价、王宝善、金凤巢等被录取。阎锡山、姚以价还是公费留学。阎锡山东渡日本,在东京入振武学校学习。1905年,阎锡山加入了同盟会,他对同盟会纲领中“平均地权”一语不解,便向孙中山请教,孙中山给他讲解了30分钟,使他茅塞顿开。3 r+ w j R0 E/ F9 G $ F1 |- L2 Y" O) e$ ?5 x |
同盟会同盟会设立各省分会,山西分会干事是谷思慎,山西分会会员还有温寿泉、荣炳、荣福桐、景定成、赵戴文、何澄、王用宾、张瑜、乔煦等人。同盟会在留日军校学生中秘密地组织了“铁血丈夫团”。山西籍学 姚以价 2 e/ v: o |6 B3 w, l# \生阎锡山、温寿泉、张瑜、乔煦等人加入了这个组织。“铁血丈夫团”取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为团规,规定每个团员都要随时准备为国捐躯。 同盟会山西分会积极派人回省进行革命活动,第一次回省的荣炳在武备学堂学生中,发展了常樾、王嗣昌、张煌等人参加同盟会。以后,谷思慎、景定成等回省,学校中又有一些人参加了同盟会。 1906年,阎锡山、赵戴文利用假期回省运动革命。临行前,他们接受同盟会总会要他们在华北宣传革命,发展革命势力的使命,并领了两颗小型炸弹。轮船抵达上海港时,阎锡山得知海关检查非常严格,便将赵戴文携带的炸弹藏到自己身上,对赵说道:“如查出来,我一人当之,你可不承认是与我同行之友。 检查时,我站在前列,你站后列。” 赵戴文道:“我站前列,你站后列如何?”“站后列有畏惧检查之嫌,易被注视,仍以我站前列为宜。”海关检查人员果然前松后严,阎锡山安全地渡过了这一难关。赵问阎为何有先见之明,阎道:“事到危险宜放胆,不可畏缩,畏缩会让人生疑。”阎锡山和赵戴文在山西活动了3个月。假期满之后,赵戴文留太原发展同盟会会员,阎锡山返回日本,进弘前步兵第31联队实习。实习结束后,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他在这里同李烈钧、唐继尧、李根源、朱绥光等人结识,一起分析时事、研究政情。3 k& S) `5 g/ ?* r p 1909年,阎锡山毕业归国。山西革命形势日益发展,革命党人不仅在学界发展组织,而且在军界、商界和其他阶层发展了许多同盟会员。但政治局势复杂,拥护革命的有两派,一派以省谘议局议长、清翰林梁善济以及谘议局副议长、清举人杜上化为首,称北路派;一派以《昔阳日报》主笔王用宾、北京《国风日报》主笔景定成,以及温寿泉为首,称南路派。南路派比北路派激进。6 P9 e m& T4 \2 g |
武昌起义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山西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密谋响应。该营同盟会员杨彭龄、张煌为密谋举事的中坚骨干,负责中下层士兵的发动工作。当时,姚以价虽然不是同盟会会员,但一向同情革命,思想激进,在新军中职务较高,声望素著,因而被杨彭龄、张煌等推为义军司令,姚也慨然应诺。 10月29日凌晨,起义正式发动。参加起义的八十五标一、二一营官兵在狄村广场聚众誓师。姚以价声情激越地历数了清兵入关,肆虐中华,扬州十日,嘉定屠城的种种暴行,以及清廷腐败无能,外患日深,国事日非的情势。他大声疾呼:吾辈身为军人,理当奋起救国,与清廷决一死战,为亿万同胞雪耻复仇。全场官兵群情激奋,誓死杀敌。 姚以价随即下达了“攻占太原”、“攻打抚署”的作战命令:5 s- M9 f- N, M( h% t+ B) n 一、本军拂晓攻占太原;+ c& E- S3 ]" \! h5 e: @2 \ 二、第一营由督队官苗文华率领,攻打满洲城;) K2 R& G( q$ I# ]+ o 三、崔正着率两队攻占军装局; 四、其余营队随本司令攻打抚署。! h/ f' C. a' T8 {5 t! K3 j0 V 接着,他又宣布了四条作战纪律: 一、不服从命令者斩!( n) H2 ?6 k4 u' N% Q* `0 i* { 二、临阵后退者斩!. O. |$ E; o# Q/ q/ A, q 三、抢劫财物及奸淫妇女者斩! 四、烧毁教堂及骚扰外国侨民者斩。 命令下达和宣布军纪之后,起义部队即兵分三路向省城进发。拂晓时分,义军前哨即从新南门(后改称首 姚以价 / o; k& p8 N3 w ?0 E义门, 旧址在今五一广场)破关而入,直扑巡抚衙门,驱散了抚署的亲军卫队,将巡抚陆钟琦,协统谭振德乱枪击毙。太原起义宣告成功,姚以价为山西辛亥革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太原光复之后,各路义军将领及上层人士齐集省咨议局,组成了山西军政府,公推八十六标标统阎锡山为都督。为防堵清廷派兵入晋,姚以价被山西军政府委任为东路军司令,率所部民军前往娘子关、固关一带据险设防。 * k2 {; L# D# _ |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姚以价毅然捐尽家资,只身赴陕西县旅居,命其长子姚鸣第从军鲁北,坚决抗日,后在山东聊城战役中为国捐躯。1 M- t. }# r. _7 L/ c8 V: ?5 s3 w 在旅居陕西期间,姚以价与中共领导人林伯渠相汉,对中共“捐弃前嫌,团结御侮”的主张亟表赞同,因而受到国民党右派势力的疑忌,于1941年六月被免去军事参议院参议之职。1945年九月抗战胜利后,始授于陆军中将之衔。为避蒋介石特务的迫害,姚于1946年又迁往兰州,寄居于名士水楚琴的花园,与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时有过从。! S1 X" Q9 v1 k 2 逝世编辑解放战争开始后,姚又回到陕西(分阝)县,不久患病,入西安医院,于1947年 3月10日(农历二月十八日)病 逝,终年66岁。寄柩卧龙寺,由陕西当局在三晋会馆主持召开追悼会,南京国民政府于 3月20日(农历二月二十八日)追赠陆军上将。3 爱好编辑姚以价喜好书法,光学魏碑,后仿王羲之,笔体秀丽,行草俱精。曾著有《世风校正》、《抗战实录》、《读书札记》等。' L" w) x0 j; e/ r" Q2 P8 x |
当时总揽清廷军政大权的袁世凯得知姚与江西都督李烈钧交往甚厚,送请姚赴赣,对李加以笼络。姚即借 姚以价 * ] \0 F! @. r. q J# Y$ n$ `机离京赴赣,被李烈钧委任为总参谋长。不久,李在江西发动二次革命,姚衔命北上,有所策动,被袁侦知,屡次派兵搜查其宅第。姚复离京前往云南,策动滇军反袁,任援陕滇军司令,积极参与蔡松坡(蔡锷)为首的护国战争。及至袁世凯死后,姚又重返北京。 直奉战争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姚参加讨伐曹锟、吴佩孚的活动,被任为山西军讨伐司令官,授将军府晋威将军。1930年蒋阎冯大战爆发,姚被南京政府任命为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参议,受命宣抚山西,在韩复榘、石友三等部从事反间活动,策动韩、石所部包围大同,进攻雁门关,使晋军侧背深受威胁。嗣后,被南京政府授予陆海空军总司令部上将参议。 ! h6 n. n( i& y |
出走娘子关姚以价从娘子关出走之后,先到武汉,转赴天津,次年曾一度返回太原。因姚一向恃才傲物,目空四角, 姚以价 6 a' w+ {( A* k6 [+ m! c生性耿介,胸无城府,从不把阎锡山放在眼里。在娘子关作战时,即因与阎锡山意见不合,影响战事,深为阎所忌恨。此次姚以价返回太原,阎一面设宴请姚,一面又指使其御用文人在晋阳日报撰文,攻讦姚以价在太原起义时,借口有病,在率队攻打抚署时躲进医院;在娘子关作战时,又弃队而走。同时又组织剧团演出了一个名曰《辛亥革命》的剧目,把姚丑化为一个手持刀片的鲁莽武夫。姚一怒之下,即踢翻宴席,砸了报馆,将报馆主笔门牙打掉。尔后,姚出城至黄国梁公寓,打电话对阎锡山说;我明天要到北京,与我拿一万两银子来做川资。阎虽然十分不满,但因姚系辛亥首义功臣,一时间奈何不得。再者见驱姚离晋的目的已经达到,遂于第二天亲自带人将银子送到姚处,并假意挽留姚说:我把军务司长和师长的位子都给你空着,你愿干啥都行。姚当即答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老子不在你小子手下干事伺候,旋即离并赴京,在将军府任职。* c" M5 y4 P$ m6 p* ?: I: V |
统领第六镇清兵清军统帅吴禄贞也系老同盟会会员。他奉命率第六镇清兵及曹锟、卢永祥等部由保定南下抵达石家庄之后,即借“宣抚”之名,按兵不动,暗中却派老同盟会员何遂前往娘子关与姚以价取得联系,由姚连夜电约山西军政府都督阎锡山前往晤谈,共筹大计。双方商定共组“燕晋联军”,以吴禄贞为联军大都督兼总司令,阎锡山为副都督兼副总司令,截断京汉铁路,直捣北京。后因吴禄贞被袁世凯派人刺杀,“燕晋联军”失败瓦解。清廷另派张锡銮为山西巡抚,督率曹锟、卢永祥所部三万余人向娘子关、固关一线发动猛攻。5 t5 E) ?2 V, a$ g* R 当时,姚以价所部官兵仅两千余人,众寡悬殊,情势危急。姚以价一面派人向太原告急,一面写信给正定镇总兵徐邦杰进行策动,劝其弃暗投明,反戈一击。同时,指挥所部民军奋勇抗击,与清军在娘子关下相持达两月之久。但因众寡悬殊,力不能支。而姚与阎锡山又因意见不合,将帅不和。在此情势下,姚遂弃队而去,娘子关落入清军之手。 娘子关失守后,三晋门户洞开,清军长驱直入,直逼太原,山西军政府仓惶撤出,由阎锡山、温寿泉兵分两路向南北转移。形势急转直下。姚以价因任娘子关弃队先走,受到时人的责难,被讥为“临阵而逃的败军之将”,留下了终身的污点。这也是辛亥之后,姚以价久居他乡,不肯返里的导因之一。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