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历史纵贯线』〈转〉[图文]揭秘林彪当年为何反对中国出兵朝鲜
[打印本页]
作者:
姚元周
时间:
2012-7-6 19:43
标题:
『历史纵贯线』〈转〉[图文]揭秘林彪当年为何反对中国出兵朝鲜
中国各族人民坚决要求“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8 [- }* o/ X. A* G) y( f* N: w
林彪曾积极支持组建东北边防军并推荐指挥人选
9 R0 }% v, d+ H, ~% T, ~
朝鲜战争爆发后,毛泽东考虑到东北地区直接受到战争威胁,又考虑到东北地区战略地位重要,建议中央成立东北边防军。对毛泽东的意见,中央领导人都赞成。很快,中共中央就做出决定:以第十三兵团组建东北边防军,作为防患于未然的战略措施。
! R8 X1 f5 `( [7 x
1950年7月7日下午,周恩来在中南海居仁堂主持召开了保卫国防问题会议,传达中共中央、毛泽东关于成立东北边防军的决定,讨论保卫东北边防问题。参加会议的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代总参谋长聂荣臻、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和副政治委员谭政、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和副主任萧华、总情报部部长李克农、总后勤部部长杨立三、作战部部长李涛、摩托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海军司令员萧劲光、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军委铁道部部长滕代远、炮兵副司令员苏进等。
, i! L: ]+ b, C f
从这份参会名单可以看出,与会者主要是中央军委三总部、陆海空三军及有关兵种负责人,作为野战军领导人参加会议的,只有林彪和谭政。
" r9 o0 X' Y* `/ C4 z& U$ R
会议讨论了东北边防军所辖部队、人数、指挥机构设立和领导人选配置、政治动员和后勤保障、车运计划和兵源补充等问题。林彪积极支持组建东北边防军。会上,他从中国东北地区的战略地位、中国在远东地区的战略目标、中朝关系等方面,论述了组建东北边防军的必要性。同时,他更多地对组建东北边防军的原则作了阐述。这些原则,就是以第十三兵团为骨干,组建东北边防军。今后,东北边防军也作为中国的一支重要军事力量摆在东北地区,对内可以保卫中国东北地区,对外也可以作为一支战略威慑力量,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作用。
7 X$ f# F0 `4 b# s/ m7 Q: l: y6 G
7月10日,周恩来主持召开第二次保卫国防问题会议。林彪再次发言,就组建东北边防军的具体问题谈了自己的意见。他发言总的精神是:第四野战军在这个问题上义不容辞,要多少人出多少人,要多少装备出多少装备。会议经过讨论,决定分别从河南、广东、广西、湖南、黑龙江等地抽调第十三兵团的第三十八军、第三十九军、第四十军及第四十二军,炮兵第一师、第二师、第八师,以及1个高射炮团、1个工兵团,共计255000余人,组成东北边防军。这些部队大多数是来自林彪所率领的四野部队。林彪历来对粟裕十分赏识,认为粟裕有很高的军事才能,他亲自提名粟裕作为入朝部队的先期主帅,到东北地区去带兵。考虑到现在还不能任命粟裕入朝的职务,会议决定先任命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萧劲光为副司令员、萧华为副政治委员、李聚奎为后勤司令员;以第十五兵团司令部组成兵团部,统辖第三十八军、第三十九军、第四十军,炮兵、装甲兵、工兵及高射炮部队。会议决定,为了集中指挥,成立第四野战军特别司令部,上述部队统一由第四野战军特司负责指挥;空军方面,成立东北空军司令部,也统一由第四野战军特司指挥。这一系列决定会后经周恩来斟酌修改后,于13日报毛泽东批准。
- H8 a F2 O( t8 t
从上述决定可以看出,林彪对于保卫祖国问题是十分重视的,对于组建东北边防军是坚决支持的。中共中央最初也确曾同意在必要时由粟裕率领中国军队先期出兵朝鲜。
0 U! Y8 _9 v8 u* S
但可惜的是,粟裕身体不好,不能赴朝指挥作战。从近期出版的《粟裕年谱》中可以看到,就在中央决定组建东北边防军时,粟裕正在青岛治病。他得知中央的任命后,十分着急,便托罗瑞卿给毛泽东捎了封信,说明了自己的身体状况。毛泽东收到他的信后即于8月8日写了回信。在复信中毛泽东说:“罗瑞卿同志带来的信收到了,病情仍重,甚为系念。目前新任务不甚迫切,你可以安心休养,直至病愈。休养地点,如青岛合适则在青岛;如青岛不甚合适,可来北京,望酌定之。”此前,周恩来和聂荣臻考虑到粟裕正在治病,而萧劲光、萧华一时也无法到东北边防军任职,便联名致函毛泽东,建议东北边防军“先归东北军区高岗司令员兼政委指挥”,待粟裕、萧劲光、萧华赴任后再成立边防军司令部。毛泽东同意他们的意见。
+ O+ @# j) S+ S9 U: x) h% ]
毛泽东确实考虑让林彪赴朝指挥志愿军
# l' d- \+ Q. p2 J& r/ L. F- |
毛泽东从来就没有放松对我国国家安全问题的警惕性。在中央的统一领导和精心安排下,东北边防军的部队建设、武器补充、物资筹措等工作一直在紧张进行,应该调动的部队也先后开赴东北,但由于主帅没有定下来,东北边防军的领导班子一直没有成立。8月下旬,朝鲜人民军向南的攻势减弱了,朝鲜战场上出现僵持局面,战局发生逆转的可能性增大了。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预见到,中国不出兵朝鲜已不可能。他和周恩来开始物色新的东北边防军统帅人选。很自然地,他们想到了林彪。
作者:
姚元周
时间:
2012-7-6 19:44
为什么他们会想到林彪?主要有这么几个因素。一是林彪时任第四野战军司令员、中南局第一书记、中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组建东北边防军时抽调的大多是原四野的部队,他本人也参与了东北边防军的组建工作,由他指挥作战比较顺当。二是林彪在军事上是有才干的,当时军队中就有林彪“三大战役有其二”(指林彪参加指挥了辽沈、平津两大战役),“渡江战役有其半”(指林彪在渡江战役中指挥了西线军队过江)的说法。三是林彪很受毛泽东赏识,毛泽东对林彪有过这样的评价:林彪打仗又狠又刁。四是出兵朝鲜肯定要与朝鲜领导人和苏联军事顾问配合行动。在东北期间,林彪曾和朝鲜党领导人共同作战,许多朝鲜人民军的高级将领曾是林彪的部下;在苏联治病期间,和苏联军队的高级将领关系也很好。五是抗美援朝必定要在冬季作战,而林彪有指挥大部队冬季作战的经验。总之,毛泽东和周恩来认为林彪是率兵入朝最合适人选。
" w( r2 s1 a3 S7 q3 }
P# s5 Z+ X8 T+ G0 ?+ T( o" Y
美国有强大的空军和海军舰艇,而我们海、空军才刚刚开始组建。在敌我装备极为悬殊的情况下,如贸然出兵,必然引火烧身,后果不堪设想。他的意见是,中国可以派出重兵在东北驻扎,一方面保卫中国边境,另一方面可以作为朝鲜人民军的战略支持力量,而朝鲜人民军采取游击战方式与美国军队继续作战。
+ j3 ]. j! ^7 {& a2 [1 u; S
: X! w( o" E% ^/ \* g7 e
毛泽东就拟派林彪赴朝指挥作战一事,曾与中央书记处的几名书记交换过意见,中央书记处的几位书记也都赞成。中央也曾在一定范围内酝酿过。毛泽东经与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周恩来商议后,有意识地让林彪多接触些关于东北边防军出国作战的准备情况和来自朝鲜战场的信息。其他中央领导如军委副主席彭德怀、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国家副主席高岗、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副主任薄一波等人也都知道此事。但中央没有正式讨论过这件事,也没有为此做出过正式决定,自然也没有与林彪正式谈过这件事。
3 B: K$ Q4 z4 E* j3 T8 n
+ n4 T# x8 I% ?; @0 D; M$ P. K
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朝鲜人民军陷入被动局面,美军趁机加速向朝鲜北方推进,美国的侦察飞机已经飞入我国东北地区上空进行侦察。显然,中国国家安全受到了威胁。毛泽东认识到了派人入朝的迫切性,他指示东北边防军加快做好出兵朝鲜的准备。同时,毛泽东也不能不考虑尽快确定率志愿军入朝作战的主帅人选了。
& e% U: `/ \9 G; \" T* U1 p4 h
; z! H! t! O) y" r9 J( L
林彪不同意中国出兵朝鲜
# h8 Z4 R( M* _/ r! M
+ h: B% J& ~* t+ `
但是,毛泽东显然考虑到了林彪的身体情况,他并没有直接命令林彪赴朝率兵作战,而是先就中国出兵朝鲜问题征求林彪的意见。
2 M( Z' p, a) q u6 u+ h% Y% u
; u2 K% q1 m6 G8 r) ?' U
1950年9月下旬,毛泽东就中国派兵入朝参战等问题和林彪进行了一次长谈。谈话中,林彪从中国国内情况和军事力量两个方面坦率地讲了自己对派兵入朝作战的不同意见。他认为,我们国内战争刚刚结束,各方面工作都未就绪。美国是最大的工业强国,军队装备高度现代化,一个军就有各种火炮1500门,而我们一个军只有36门。美国有强大的空军和海军舰艇,而我们海、空军才刚刚开始组建。在敌我装备极为悬殊的情况下,如贸然出兵,必然引火烧身,后果不堪设想。他的意见是,中国可以派出重兵在东北驻扎,一方面保卫中国边境,另一方面可以作为朝鲜人民军的战略支持力量,而朝鲜人民军采取游击战方式与美国军队继续作战。
- t1 p4 M. h' M. |9 h* @5 B% ?0 I
4 M2 G* @ X1 U7 U* G) ~, x
林彪向毛泽东所谈的意见是直截了当的,并不隐瞒自己的看法,这一点,毛泽东是不责怪林彪的,但他的意见毛泽东不能接受。此时,毛泽东出兵朝鲜的决心已下。但毛泽东考虑到,林彪是他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初步拟定的率兵出国作战的领导人,他不赞成出兵朝鲜,在执行赴朝作战任务时,势必会有诸多滞碍,会影响到抗美援朝作战的全局。因此,毛泽东没有向林彪谈要派他率兵入朝的意见。
3 P! F1 P" B7 D$ W p6 O4 Q
, \2 C* c" u6 _9 H2 W& r
此后,毛泽东又多次约林彪长谈,但谈的主要内容,不是让他带兵入朝,而是向林彪讲,我们为什么要出兵,不出兵会有什么后果,出兵有哪些有利条件,对美帝国主义应该采取什么对策等,目的是争取林彪在政治局会议上支持派兵入朝作战的意见。但是,林彪在毛泽东的面前,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不同意派兵赴朝。于是,毛泽东就派兵入朝后的战略战术问题征求林彪的意见。在这个问题上,林彪倒是积极献计献策的。他在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况后,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提出了一些方案供毛泽东参考。他提出,派兵入朝后,要先打几个大的歼灭战,稳定战场局面。为此,就要集中火力,把重炮尽可能集中到打歼灭战的几个师去。对林彪的这些意见,毛泽东是赞赏的。
; Z z1 g3 @9 I' n6 s
! C9 n2 H0 I: `- p
毛泽东对林彪直言不同意派兵赴朝的做法并不责怪,但他最终没能说服林彪。应该说,毛泽东和林彪在是否出兵朝鲜的问题上是存在分歧的。显然,林彪也知道毛泽东和中央书记处其他领导人有让他率兵入朝作战的意图,也不能不如实讲清自己的身体情况。林彪说他每晚失眠,身体虚弱多病,怕风、怕光、怕声音。林彪的意思是,他自己的身体情况不允许他率兵入朝作战,如果中央决定出兵朝鲜,最好另外物色率兵人选。
作者:
姚元周
时间:
2012-7-6 19:45
林彪当时确实有病
: a z+ A% o! c/ `
- q! h4 i1 Y+ _9 F" f1 D
林彪当时确实有病。林彪年少时身体就不算强健,但入黄埔军校后,由于参加军事训练,身体逐步强壮起来。他身体真正不好,始于平型关战役后。当时,林彪骑着从日本军队里缴获的战马,披着缴获的日本军官的大衣外出,国民党哨兵误以为是敌方人员,喊口令后开枪。枪弹打穿了林彪的肺部,并擦伤了他的脊髓神经。虽经到苏联治疗,但林彪的身体从此就极度糟糕,怕光、怕水、怕风。
3 K4 e- z7 w1 C5 c: o) n
2 X% A; k' L! s4 u* k1 O, p( O" p
解放战争期间,林彪回国参加指挥重大战役时,身体情况也十分不好。在东北,林彪多次发病,但还是咬牙挺了下来。为对付疾病,林彪想出了许多怪法。一是吃饭十分简单,只吃白菜炖豆腐和土豆炖豆腐这两种菜,不吃或者很少吃肉食。二是长年不洗澡。据他身边工作人员讲,由于长年不洗澡,他的衬衣穿两天就要换洗,换下来的衬衣沾上一层油污,洗时要用开水烫,用碱水搓,才能洗干净。三是不在有水的地方居住。因为他只要听到流水的声音,就拉稀。这的确是一种神经受伤后遗留的怪病。不光是苏联权威医生奇怪,林彪自己也感到很奇怪,但确实没有办法。
/ K9 Q% ^- g+ K* d: e8 ^
" d2 z5 L* @8 w& x3 {3 F) V- e
美国有强大的空军和海军舰艇,而我们海、空军才刚刚开始组建。在敌我装备极为悬殊的情况下,如贸然出兵,必然引火烧身,后果不堪设想。他的意见是,中国可以派出重兵在东北驻扎,一方面保卫中国边境,另一方面可以作为朝鲜人民军的战略支持力量,而朝鲜人民军采取游击战方式与美国军队继续作战。
; T6 k! S1 z( M4 E
' I9 N& [; c; i* W
林彪的病还不止于此。自从被伤了神经后,林彪就必须经常嗅火柴燃烧时的味道,否则就昏昏欲睡,甚至头痛。另外,他还有一个奇怪又不知病因但确实很重的病,就是有时会突然脸色发白,身体立即虚弱下去,浑身出汗,急剧喘息。这时,什么药物,什么办法,都治不了。在久病中,林彪摸索出一个治此病的办法,就是“颠车”。林彪在广东时,他身边警卫人员回忆了这样一个情形:
9 p( i, W+ j- p9 A( X7 S
; D3 F+ ]8 T( H. J* K; A9 n# w
叶群突然在屋中高喊:“快,林总病了!”随着这一声,跑来的不是医生,而是专门给林彪配备的一个警卫兼特殊“司机”陈良顺。他也不是跑到林彪卧室门前去抢救,而是跑到林彪居室西北角的一间空屋子里,那里停放着一辆从部队淘汰下来的老式带斗摩托车。这个摩托车被固定在墙边,排气筒伸向屋外。陈良顺跳上摩托,立即发动。这时,叶群和林彪的一些警卫员一起,扶着身披军大衣,脸色煞白,身体极度虚弱的林彪,坐到摩托车的坐斗里。十分难受的林彪咬着牙忍着。陈良顺加大了油门,摩托剧烈地颤抖起来。林彪小声地命令:开猛些!陈良顺再次加大油门,摩托车颠簸得更猛烈了。这时,奇迹发生了,林彪的脸上有了血色,咬着的牙松开了,紧闭着的双眼睁开了,他神情清醒过来,眼睛里重新放出锐利的光芒,全身也有了力量。过了十几分钟,林彪小声说:好了。他自己迈出摩托车坐斗,慢慢走回办公室继续办公。
" x, o& j* Y8 d4 X
; {4 D$ O/ S- S; d
解放战争时,林彪身体已经同上面所描述的样子差不多了。在指挥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以及追歼国民党南方军队的紧张工作中,林彪也曾多次发病。全国大陆解放后,林彪受命主政南方军政,南方地区的军事、政治事务,都要由他拍板决定。南方是新解放区,既要消灭国民党在南方的残余军事力量,又要剿匪;既要接管大城市,恢复经济,建立人民政权,又要进行新区土地改革。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重。为了稳定南方,林彪确实做了不少工作。有一个时期,他日以继夜地工作,又多吃简单的素菜,营养也成了问题,因此身体状况更差了,发病的次数不光多,而且一次比一次重。那一时期,他与中央的往来电报中,多次谈到自己的身体情况,中央对他也很关心。
( Z0 z& Z6 F2 Q, N [
; M/ l' ]9 {: v S
在这种情况下,林彪到朝鲜去指挥作战,不仅紧张的指挥工作他的身体可能顶不下来,就是在异国他乡生活他的身体都可能顶不下来。因此,林彪如实向中央讲明自己的身体情况,是实事求是的、负责任的,也是合乎组织原则的。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2-7-6 21:02
客观公正。
作者:
姚元周
时间:
2012-7-6 21:17
谢谢建中宗亲阅览。
作者:
湖南姚郑保
时间:
2012-7-6 23:15
回复
5#
姚元周
# ^0 Y- Y7 X* J5 o
+ D: @! ^7 p1 f4 C8 j( P8 b p; l* h6 ^
& }2 L% k2 X* Y8 y1 L' C
写得好.
作者:
湖南姚郑保
时间:
2012-7-6 23:16
回复
5#
姚元周
+ w- l% ^3 h+ r6 i! F1 K1 C0 l
8 R% A6 p) m9 ^6 ]( r
. [3 v& l: _( p3 w/ b# j a% C% ~
写得好.
作者:
姚家义
时间:
2012-7-7 17:18
可惜!可叹!林总军事天才,兄弟满门忠烈,自己却客死异乡,怨响!!!!
作者:
姚元周
时间:
2012-7-10 21:16
谢谢860501761(是谁?)、家义宗亲阅览。
作者:
姚伟彬
时间:
2012-9-7 08:43
林彪、栗裕、刘伯承、彭德怀、陈赓!五虎将
作者:
姚元周
时间:
2012-12-30 18:47
谢谢伟彬宗亲阅览。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