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707|回复: 0

通百年之好 缔世代之亲 ——在庆祝桐城麻溪姚氏宗谱发行典礼上的发言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发表于 2021-3-16 11: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7 N1 J* s. ^# w4 A6 ?
很高兴能来参加庆祝姚氏宗谱竣修的典礼,这份高兴是由衷的,发至内心的,因为我们张姚是一家人。
1 I* L0 I% d% `/ S# A
在桐城,大家都知道,清河张氏和麻溪姚氏世代通好,可谓根深蒂固,源远流长。那么张姚两家结为婚姻的历史,究竟发端于何人何时?我查阅过张氏家谱,最早的是我们六世祖张孟映,他曾娶姚氏为妻,大约是在明代嘉靖年间,公元1520年左右,距今已有500多年。同一时期,另一位六世祖张孟曦,也把他的女儿嫁给了姚氏。但那时宗谱上这几位的生平信息还比较简单,不够详细。到了我们张氏第九世,宗谱上记录的信息就很详细了,张克俨又娶了姚之蔺的女儿为妻,这对夫妇都是出生于明代万历年间的,他们结婚时间大约是在公元1600年左右,距今也有400多年了。他们夫妇俩的墓地就在投子山上。这些说明我们张姚两家的交好姻缘,历史确实是非常悠久了。

; R) a& Y5 ]9 s* N4 Q$ f! U: M
此后,张姚两大家族之间的通婚,更为频繁,人数更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两家历史上的一些著名人物,互相都有过通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9 N+ J( n6 E4 D% B
从姚家来看,姚文燕,清代顺治时期的进士,他的两房夫人都是出自张家的,一位是张秉哲的女儿,一位是张秉贞的女儿。桐城派三祖之一的姚鼐,他也娶了来自张家的两个夫人,一位是张曾翰次女,一位是张曾敏四女。姚鼐先生的文学成就非常显赫,平生不喜欢给别人写墓志铭之类的文章,不轻易臧否人物,认为都是虚夸溢美之词,不符合“言之有物”的主张。但他给张氏家族写过很多篇墓志铭,仅在张氏宗谱里就看到了四篇,收录在赠言一卷里面。那么,什么是“赠言”呢?姚鼐在《古文辞类纂》中解释为:所以致敬爱陈忠告之谊也。可见他对张氏家族的感情非同一般。

1 l1 q$ k+ C) J+ }0 d4 L) S
从张家来看,老宰相张英的夫人是姚孙森的女儿姚含章,成婚之后,姚太君不仅白天辛勤操持家务,纺纱织布,晚上还陪伴张英刻苦读书,最终帮助张英考取功名,走上了仕途。《清史稿》里就有关于她的记载,张英做了翰林官以后,曾经有人以千金相赠,张英拒绝了并告诉了夫人,夫人非常支持张英的做法,她说:“今无故得千金,人问所从来,能勿惭乎?”表现出深明大义,高风亮节,可谓是贤内助的典范。康熙皇帝也曾经为姚含章的贤良品格点赞,“张廷玉兄弟,母教之有素,不独父训也。”张廷玉小宰相的原配夫人,又是明代刑部尚书姚文然的女儿,知书达理,善良贤惠。可惜这位姚太君去世的比较早,张廷玉对她一直是十分怀念,写过很多首悼念的诗,张英还专门为这个儿媳妇写了一篇哀辞。在张氏宗谱里有一部内传卷,是专门记载历代先夫人女德事迹的,其中对这位夫人的评价是:“待诸姑妯娌和敬雍睦,诸妇奉以为楷模”。这两位姚太君也是张家夫人当中获得封号品级最高的,正宗的诰命一品夫人。这既是张家的荣耀,也是姚家的荣耀,值得我们两家共同敬仰。
) N/ g2 E( a& i. `* O
大家都知道,张廷玉曾经捐金千两,修复龙眠河上的紫来桥,是一大善事义举。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张廷玉的侄媳妇,张若霈的夫人,姚士黌的女儿,虽丈夫已经去世,家境不如从前富裕,当时也曾捐出几百两银钱,用于修筑紫来桥两边的护坡堤岸。对于家族的公益事业,比如购置祭田、维修享堂等,她也一向是慷慨相助,毫不吝啬,为的就是完成丈夫的遗志。在张廷玉为她写的传记里,称赞她“可谓贤矣”。

) Z& k3 Q9 N  ?5 h3 P' I
张姚两家互结良缘的,不仅有这些高官名仕,还有一些文学方面的名人,其中的代表就是姚小山和张似宜夫妇。姚小山做官的名气不大,只是一个知县,但他诗词造诣很深,与张英交情也很深,经常在一起交酬唱和。张似宜就是张英的堂妹,嫁给姚小山以后,虽然生活上很清贫,夫君又是常期在北方做事,长期处于两地分居,但夫妻之间的感情极为恩爱。为此,他们写下了许多诗词,不仅表达相思之苦,也是互相鼓励。姚小山英年早逝,张英为他写过祭文,张似宜不远千里,从河北中州把丈夫的灵柩接回到故乡桐城,之后又含辛茹苦,独自扶养儿女长大成人。张似宜写过《哭夫子四首》,自序“血泪千行,柔肠万断”,这些诗作受到当时各界名人的广泛称赞,也被收录在《龙眠风雅》等诗词选集中,流传至今。
近百年来,传统文化尤其是宗族文化,受到巨大的冲击和破坏。姚谱中断了100年,张谱中断了90年。但是,张姚两家的后人对这段充满亲情友情的历史都没有忘记。最近这几年,张姚两家都在续修宗谱,我们双方经常沟通,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尤其是我们张氏七修宗谱的主修张泽国先生,自始至终的关注姚氏宗谱的编撰情况,花费了大量精力,给予帮助和指导。他是身体力行,在继承和发扬张姚两家世代友好的优良传统。   
# c' F8 c) I  N3 G
5 {. i6 O+ j% y1 W+ {
在修谱期间,还有一件事。河南郑州一位姚萍女士的母亲是张家的,我们先联系到她,请她提供她母亲的有关资料,结果发现她的父亲可能是麻溪姚氏,像成字辈,便立即帮助姚萍与姚氏修谱办取得联系,最终在张姚两家的新谱都接续上世系条目。可以说是:好事成双,两全其美。

7 E( N9 S/ e' ^' V7 U1 A
惭愧的是,我本人因为从小生活工作在外地,回桐城老家的机会也不多,所以对于张姚两家的友好事务参与的比较少。但我也有一些较为具体和直观的了解。因为我的曾祖母就是姚家的,我的一个姑奶奶也嫁给了姚家。解放前,我的爷爷、二爷爷他们和姚家表亲们一直是互相关心、相互扶持,遇到婚丧嫁娶之类有困难的,经常给予帮助。解放后,到了我父亲这一辈,两家关系依然是如此,比如当年姚大彬先生的小姐姐,就曾经跟着我二椒椒学习做裁缝手艺。我们两家是抱团取暖,共度难关。
回顾张姚两家延续几百年的深厚友谊,真的称得上是百年好合,世代相伴。对此,我还有一点体会和感受,愿意和大家分享。有一句伟人名言: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张姚两大家族之所以能够世代通好,亲密无间,基础完全是建立在“门当户对”文化传统之上的。现在有人批判反对“门当户对”是封建思想,是炫耀地位财富,其实不然。古人所讲究的“门当户对”,不仅仅是指社会地位相当,其实更重要的,是在追求文化理念上的趋同,希望通过婚姻达成一种共识,建立一种信任,从而组合成一个社会群体或阶层。这里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等,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三观一致”。这样的婚姻,才能携手到老,一生幸福。这样的家庭,才能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也正是由于这种婚姻关系,才能培养出众多优秀的子孙后代,保障整个家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长盛不衰,一直能立于不败之地。张姚两家的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种高度契合的家族文化,其内涵还有待我们去进一步研究。但例如:讲道德、守规矩、爱读书、好行善等等,都是显而易见的,已经成为张姚两个家族共同的文化基因,这些也是张姚两大家族能够在桐城得到人们广泛尊重的缘由。

& i2 J2 m3 Q2 f$ p. M
所以,作为张姚两家的后代,我们应该不忘祖训,继承和发扬好这些优秀的传统精神,谱写出更加辉煌的家族历史,无愧于我们的先人。
8 v6 f$ t  J# |2 i+ F8 d
上一周,就喜闻姚氏续修宗谱大功告成,要举行隆重的庆典。我想出两句诗联,在此也不怕献丑,送给今天这场典礼,也送给各位姚家老表——
- G7 t5 H, `2 E# G, y6 f5 o2 G/ j
听龙眠旧雨声声不息,谱姚门新风代代而绪。

6 X" V: ?- G- t2 p' T
  清河张氏十九世张王孙(泽若)
    辛丑年二月初二于桐梓
/ U% b1 o0 ]! H$ P$ y

通百年之好 缔世代之亲 ——在庆祝桐城麻溪姚氏宗谱发行典礼上的发言

通百年之好 缔世代之亲  ——在庆祝桐城麻溪姚氏宗谱发行典礼上的发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3-29 10:1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