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枣庄姚绍峰

[原创] 明朝前中期的南昌姚氏与微山湖部分地区的关系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楼主| 发表于 2018-4-18 10:4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绍弦 发表于 2018-4-18 10:13
' P# m/ Y5 }" q; U! o4 |斗门有南四房北四房之说,具体情况可请教三卿团的卿堂大叔。
- v% o% W2 e$ }) i/ ?$ w2 {- w   斗门中大房与中房都出自中间门房 ...
+ |/ Q; M+ T/ u, A% i2 \
是的大哥,事实证明你的分析是对的,在苏北地区的南昌姚氏应该就属于这种情况。
$ I/ R: L9 ~, ~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楼主| 发表于 2018-4-20 08:4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18-4-23 16:35 编辑 2 @7 q7 B0 W6 b. ?9 |3 Z

, t0 c* X) [/ j7 Q) V       《微山湖的形成时间》据史料记载:1 V8 A+ n7 b" ]0 B) L, s, g5 r  S

7 b* s& u" X  I5 b6 D( G2 W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徐、沛、鱼、滕诸郡邑,雨潦大作,泉湖湓溢,汪洋滔天,漕堤凡溃二百余里,……邹、滕诸山之水,汇于赤吕诸湖,周回数十里”。尚书舒应龙主持开凿韩庄支渠,以泄湖中之水。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黄河于单县、曹县决口,“灌昭阳湖,入夏镇,横冲运道……”次年秋,黄河又在丰县决口,入昭阳湖,穿李家港口,南出镇口。经过几次黄水灌注,郗吕诸湖与西部的武家湖连接起来。
3 t. S0 X0 p, q& G  清顺治中期,吕孟湖和昭阳湖全部衔接起来。康熙《滕县志》载:“顺治中(1644~1661年),废镇口河,专用泇河,微山、郗山、吕孟并昭阳等湖即汇而为一,李家口诸河故迹遂没。”连接成片的赤吕诸湖,北边与昭阳湖衔接起来,东自韩庄,西至故留城西,南抵茶城,“东西四十里,南北八十里”的微山湖形成了。现今的微山湖周长130公里,湖面积531.17平方公里,湖底最低海拔30米。
, V3 e# i! h5 F1 g- k9 V* q3 S  L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微山湖的形成不是过去人民说的,一夜之间天崩地裂,湖水上涨,淹没附近村庄,而是逐步形成的。留城被淹没,应该是在明万历二十一年至三十一年之间(1593~1603).微山湖的全部形成时间是在清代初期的顺治年间。
( ^7 H# f% n# w  a/ J4 Z+ R' G
  现在,微山湖地区很多家族的修谱是在清代,而对于明代祖先的情况所知寥寥无几,原因是因为微山湖水每上张一次,他们都要迁徙一次,生活尚且顾不了,怎么还能顾及家谱之类的事呢?到了后来,随着居住地的稳定和家族人口的逐渐增多,修谱事宜也就提到了议事日程,可是事情没有那么简单,由于失去了家谱,对于自己祖辈的信息所知寥寥,可是修谱又必须有个谱头才算完整,于是祖籍不是山西洪洞县的家族,就认可了当地很多姓氏家族的说法,把自己的祖籍也定为来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于是很多家族谱中撰写的谱序中,开始出现各族诸如“谚云先祖来自于山西”,或者“传说先祖来自洪洞县大槐树老鸹窝”“喜鹊窝”之类的不确定词语,这就给后人寻祖带来了极大不便,同时也使得真正的家族历史被湮没。5 C. _0 o, E6 q2 x; M# b  v4 M
/ ]& V: p0 v/ V. u1 a/ Z, C( t
* G& o+ {8 J' q/ w4 X, a
# o. h$ r1 M3 e6 Q
; k: {1 ^5 v1 J" H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楼主| 发表于 2018-4-20 09:01: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18-4-20 15:47 编辑   E6 E+ [4 U$ q) \" E* r* _$ j

) W8 \6 _) ^# a《茶城与垞城》
- j' F( Z1 X2 k0 R& w/ o. n- a% d  在徐州北铜山县柳新镇有个村庄叫张谷山,张谷山村正西数里有个垞城村。这个垞城村应该是个古村。/ n# y) K/ o- M9 a; y
  大家都知道,微山湖上涨,汉代名城留城被淹没,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同时被淹没的还有一个小一点的古城垞城。
茶城在哪里?王国维校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二十五“泗水”说:
/ k: e; N; h7 @4 y/ Q$ T2 U9 \2 g/ `……泗水又经留县,而南经垞城东,城西南有崇侯虎庙,……由此可以看出,古垞城在留城正南偏西。6 L, j4 x) p1 q
0 W- X% q! ^. ?$ R( F
  资料显示,在徐州铜山县柳新镇张谷山村以西,是垞城煤矿和垞城电厂,都是以当地的垞城村来命名的。垞城又名茶城,是泗水边的一座古城,明代时因黄河泛滥而埋到地下,据说农民耕地时曾挖出过四合院。  从上面的资料里看,徐州古地名垞城又叫茶城,令人费解的是,当年的垞城为什么又叫茶城?是当时的徐州北出产茶叶,还是当时这里是苏鲁交界处的一个茶叶集散地?好茶叶多出在南方,也许当时的茶城和南方人有某种渊源。  这个詫城(茶城),在如今的徐州北铜山县郑集镇(郑家集),东南约10余公里处,微山岛、郑家集和茶城三地形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而距离微山湖,垞城比郑家集更近一些。就是不知道现在这个垞城村,是不是当年被湖水淹没后消失的那个垞城。
/ h6 @, R9 V- V; E( P6 I" m+ }5 t2 V
& D4 l- o4 o% d9 m* {
. Y1 J- K* C) p7 ?- _1 g

9 i! G2 |5 H" O
Screenshot_2018-04-20-08-26-21-63.png
Screenshot_2018-04-20-08-24-36-27.png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楼主| 发表于 2018-4-20 15:5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18-4-18 10:46, M# s. X  H" ]! R
谢谢宗亲关注!
& i; z6 x: i7 _' Q) E# c
为什么用这样大的篇幅说徐州垞城,因为南昌姚氏和垞城(茶城)有故事。
0 C7 n8 }" {9 a, [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楼主| 发表于 2018-4-22 19:2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18-4-22 22:03 编辑 0 U2 h/ K: c6 L; ~+ O. ~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18-4-20 15:50
1 N5 F. t. z8 i# {为什么用这样大的篇幅说徐州垞城,因为南昌姚氏和垞城(茶城)有故事。

2 |( R0 H# |. t# Y; ~《聊聊南昌姚氏沙窝团四房》
- V/ H; d2 q, s0 n3 k* E+ g现在的南昌姚氏,入大成谱的共有八团十二族二十七分支(这是第十六届修谱的成果,不包括近年来成功认祖归宗的数万人),八团中有一个团族叫沙窝团,明戴正德年间以后,沙窝团四房的族人在不同时期,大部分都迁到了外地。
( G9 C# N/ Y! l5 _  都迁到哪里了呢?具体地址有;濮州,开州,六安州,山东巨野县,北京,山东莒县,河南滑县,山东平阳县,山东石沟营(据查应该是山东枣庄南石镇),山东长垣县,山东曹州府,河南内黄县,山东青州府临朐县,四川,江南盛宿迁县邵店,湖南道州,正阳关,湖南永明县,山东沂州府南安县,湖南江华县,山东胶州,山东滕县,山东福山县,山东滕县桑村镇,徽州,湖南永州,四川成都府新都县,湖南江华县,徐州府灵璧县,江南省睢宁县,兖州府泗水县,山东沂水县,山东郯城县,徐州府卞唐集,往下不再一一列举……9 n) f! U8 q+ V6 s& E
  
' u8 l1 f6 c- f" l/ _1 a- V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楼主| 发表于 2018-4-22 19:40: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18-4-22 22:18 编辑
. l4 B$ n+ q2 R. l5 q" ?: w
9 U8 z$ g4 w9 n- O( V% F( _" j         《允执厥中》湖南平江姚氏是南昌姚氏外迁宗亲,前几日平江姚氏修谱成功举行庆典活动,南昌老家理事会也去了代表祝贺,在宗亲发来的现场照片里,可以看到有一个匾额上写着“允直厥中”,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呢?  允执厥中(读音yǔn zhí jué zhōng),意指言行不偏不倚,符合中正之道。出自于《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允执厥中:"允执"就是平心静气、静观执守,不离自性。据史书记载,尧舜时代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鼎盛春秋,统治者以身作则,修正心灵,文明治世,教化万民,造就了尧天舜日,五风十雨、麦收双禾,麒麟在野、凤凰鸣山,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太平盛世。南昌姚氏家族以这种处事态度,维持了1400多年的辉煌把这四个字作为南昌姚氏字辈,正是祖先把这四个字作为家族家训,让后代子孙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以至发扬光大。+ {& J1 c; e# P* E, X2 c" m
  南昌姚氏自二十五世开始使用双字辈:6 y" N( `" Z9 u% m
仕志用伯叔,季元宏自修,英标才盛世……% n' m" B- V& E- J
子以孔则庭,允直厥中铭,圣贤经盛世……* q, O/ i; [, L& d9 ]5 F/ y
  与其他团族不同的是,南昌姚氏沙窝团在修谱时,把双字辈都用在了谱名和生活用名中,这也是一大特色。
, }' a; k2 A% d/ I- n
5 x: W! }3 j1 B" G. p. ?
db2cd151a4594fa1a7a096c0162583ba.jpg
391595fc43a04124a945ef91d929d5fb.jpg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楼主| 发表于 2018-4-22 23: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18-4-22 23:18 编辑
, S5 X8 [2 ^! ?7 }  x  x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18-4-22 19:40# B" c+ A4 [" `
《允执厥中》湖南平江姚氏是南昌姚氏外迁宗亲,前几日平江姚氏修谱成功举行庆典活动,南昌老家理 ...

" _) x  a* n6 ^' m1 t1 A     《南昌姚氏与垞城》在南昌谱沙窝团四房房谱中,记载了这样一条信息:南昌姚第三十世 姚季俨带领两个儿子姚元科和姚元第迁到了徐州北茶城,从前面的介绍可以知道,茶城就是垞城。1 F- Z, z$ c' F  Z5 u
姚元科字执塵,行常五,生于明正德十三年,有五个儿子。6 M+ _, c' X1 Q. Q- O: T
明正德十三年是公元1518年,距今500年整,如果元科元第二公传下后人,如今也传下二十一代人,传下子孙也该近万人了吧?可是谱中自元科公的儿子以后,就没有了记载。这是怎么回事呢?
% r- X2 J- x) w1 A, A. z  再说说垞城。世传“垞城”源于 “古崇候国”,据相关文献记载,垞城为微山湖周围十八座连城之一(十八座连城有:薛城、留城、沛城、城子、垞城、西固城、东固城等),形成于春秋时之护乡。“北魏时,直属彭城县管辖。南北朝时“ 垞城”为戍边之处,屯兵数千,御入侵之敌,常有战争。此处也是水运要塞。明 嘉靖年间黄河北徒,垞城篴为漕(运河)黄(黄河)交汇之要冲。旧遗址逐渐不复存在。清同治十三年黄河自河南侯家林决口,微山湖水溢,垞城又一次被淹。  A% W6 C8 ?$ W- @6 c/ J1 D
  从上面可以知道,当年的垞城在明嘉靖年间被黄河一点点吞噬掉,垞城的消失,比留城被微山湖水淹没,应该早了几十年。随着垞城的消失,姚元科兄弟一家人也与老家失去了联系。他们如今会在哪里?2 ]: G. O9 x! L- R0 j- o1 R
  垞城遗址,位于现在微山湖畔的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柳新乡垞城村附近。《方舆纪要》载,明嘉靖末年黄河多次泛滥,垞城遂为漕黄交汇之要冲,旧址逐渐不复存。后在此处建一村庄,名为垞城。7 y& C5 `( [* O# u$ g: c
  所以现在的垞城村,不是那个当年被称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垞城”。  U) d& J& p' s) T
  我想知道的是,现在的垞城村,有姚姓居住吗。他们知道自己祖辈在哪里吗?如果没有,那么当时,南昌姚氏又搬到去了呢?8 ~) t5 `) y3 F, E1 {( ?  m; o
+ M2 ~  A& ^. \3 |1 C: D

. l# q& o% W/ n3 F% Y$ y/ u1 J
0 d4 F* _9 G9 b" Y2 s' N% S
' M2 @) L5 @7 `- K9 ]2 A0 z$ m

/ v% O& c/ \8 |0 r# r+ T$ S; _& \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楼主| 发表于 2018-4-23 16:4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18-4-22 23:01
+ B. h" G9 _6 c《南昌姚氏与垞城》在南昌谱沙窝团四房房谱中,记载了这样一条信息:南昌姚第三十世 姚季俨带领两个 ...

% `4 D5 w( ^& L! {! ]0 v2 k& U谜团一:明代正德和嘉靖年间,迁到离留城很近的郑家集和垞城的南昌姚氏族人及其后裔,去了哪里呢?谜团二:当年繁华的留城是否有南昌姚氏定居呢?+ O& H2 b/ O/ t  Q$ H# m+ {- A7 d1 |& d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楼主| 发表于 2018-4-23 22:45: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18-4-24 06:05 编辑 ( o2 u- j* X( d) {+ i1 N
9 T' Z( e0 z: T  @+ b+ q
  《明代的留城,郑家集,石佛山,垞城都属于徐州》
% P% R" H+ \( @, q
# j: O* F4 Y( y6 O
懂得历史的宗亲都知道,留城自魏晋南北朝直至明万历年间没有沉入微山湖底之前,属于彭城郡,也就是明代的徐州府,南昌姚氏族谱中记载郑家集,石佛山和垞城直接就注明隶属于徐州。; p& W5 J6 [% i" v$ V% Z. T
   那么从古留城迁出的人们是否知道自己祖籍什么地方呢?徐州地区的人为什么大部分不承认自己是山西移民后代呢?请看有关人士的研究资料:
7 a6 V5 }9 S! \( y$ ?  o4 o: ^1 v明朝初年有没有从山西洪洞县往徐州移民的呢?
) u: ^( B' G1 b3 ^3 E. B# w# m- r( c
  明初,徐州从元制,属归德府,领萧一县。洪武四年,属中都临濠府。洪武六年,改临濠府为中立府(后改称凤阳)。洪武八年徐州改直隶州,统萧沛砀丰四县。根据徐州沿革,查《明实录》、《明史食货志》等历史资料得知:洪武六年九月,因山西弘州、蔚州、定安、武朔、天城、白登、东胜、澧州、云内等州县北边沙漠屡为胡虏寇掠,朱元璋命指挥江文徙其民共计8238户39349人居于中立府,官给驴、牛、车辆,户赐钱三千六百及盐布衣衾。当时中立府的管辖范围很大,包括今天整个皖北、江苏盱眙、泗洪、徐州铜山。三年之后,即洪武九年,明政府再次徙山西及真定民无产业者于凤阳屯田。但是此时徐州已直隶南京,此次迁民与徐州无关,这以后的明朝历次迁民也再也没有提到徐州。! m0 S- \" [  L4 E. @. s! C$ O
  举一例: 请看:徐州九里山北有一江山村,江姓居多,自称祖籍山西洪洞县。然而江家老林(祖坟墓地)有一块明朝祖碑,石碑上部从右往左横刻四字:“新安歙南”,碑心中间竖刻“萧宗贰拾肆世明故显考讳朝奉之墓”,左侧落款为万历戊戌年(1598年)。这不是写得很清楚吗?江山江氏祖籍是安徽歙县南部,属于萧宗,即萧江氏。萧江氏由萧氏演化而来。至唐代,史称萧氏“八叶宰相”之一的萧遘,在唐朝末年的“朱温篡唐”战争中失势被杀。其子萧祯为了避难,隐居于安徽歙县篁墩,又念先世从北渡江而来,遂易萧姓为江氏。
: P& F) e3 u% u
   江山村人说,他们一直读作“南歙(社)安新”,即“在南边新迁了一个祖茔”。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有的稍加考证,即发现是错误的。然而更多的说法无法考证,因为他们的来源仅仅是一个传说,或仅凭族谱上的一句话而已。0 M. V$ I  k' r

( p8 |7 U  y% a% e8 o, z; I  g

  U5 n! @7 K7 F1 \1 m0 o, }* _5 I/ e% U! t5 X; t  g

: g5 m4 J. ^( {% M2 B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楼主| 发表于 2018-4-24 11: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18-4-24 20:01 编辑
) {7 r! f3 g0 @/ u' ]" u* @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18-4-23 22:45" m) b) {+ U: v9 g
《明代的留城,郑家集,石佛山,垞城都属于徐州》4 Z& a* d3 ]4 k4 v

# o/ A& B0 K4 ^1 H) _懂得历史的宗亲都知道,留城自魏晋南北朝直至明万历 ...
0 q2 s5 C0 L# E/ }
网摘:《明朝初年有没有从山西洪洞县往徐州移民的呢?》
- j  j; {7 Q! L. v
8 F: V) N/ e8 h9 a- Z) V
4 G5 k" O# p8 S7 j, Z
  明初,徐州从元制,属归德府,领萧一县。洪武四年,属中都临濠府。洪武六年,改临濠府为中立府(后改称凤阳)。洪武八年徐州改直隶州,统萧沛砀丰四县。根据徐州沿革,查《明实录》、《明史食货志》等历史资料得知:洪武六年九月,因山西弘州、蔚州、定安、武朔、天城、白登、东胜、澧州、云内等州县北边沙漠屡为胡虏寇掠,朱元璋命指挥江文徙其民共计8238户39349人居于中立府,官给驴、牛、车辆,户赐钱三千六百及盐布衣衾。当时中立府的管辖范围很大,包括今天整个皖北、江苏盱眙、泗洪、徐州铜山。三年之后,即洪武九年,明政府再次徙山西及真定民无产业者于凤阳屯田。但是此时徐州已直隶南京,此次迁民与徐州无关,这以后的明朝历次迁民也再也没有提到徐州。5 V- t* G; {) ?) K9 z; w8 g9 i+ O
徐州的移民除了元代少部分民屯式移民外,另一种形式就是军屯。
0 w5 M8 ~: l* r# H  顺帝至元二年(1336年),元朝统治者下令,“诏徐州等处,凡荒闲地土,可令所领士卒立屯耕种”。镇戍徐州的元军远离家乡,家属多随军迁徙。元代兵制规定:出军当役的人户称军户,父子相继,世代相袭,不准脱籍。对军户有专门的管领机构,称为“奥鲁”,隶属于当役军人所在的万户府、千户所之下。对于军户,占田地4 顷以内的可免交地税,一般可免除科差杂役。这些元代军屯里的军户,就是部分徐州人的先祖。; t6 B$ _0 [% D3 q
元末另外一种移民徐州的形式是归附朱元璋的大批元军。需要注意的是,元军不代表都是蒙古人,元军的主要成分是汉人,绝大部分的蒙古人在朱元璋义军的猛烈攻击下,除了被消灭的,大都逃到了口外。( l5 b: Z  M9 |+ y6 E
4 k1 r. @, n$ N" Z
  从有关历史资料中可知,元末,镇守徐州的元军在汉人将领带领下三次投降,徐州没有发生大的战斗。元朝大将陆聚归附朱元璋后,先后击败沛、鱼台、邳州、宿州元军,邳、萧、宿迁、睢宁四地守将投降,归附的元军人数日益众多。这些元军并非本地人,其亲属多数随军迁徙,因为长期驻扎一地,作为军户,世袭军职,已有几代人。不需承袭军职的其他子嗣,也多入了当地民籍。这一批军队随后四处征战,明朝统一后,被安置在各地卫所。他们的子侄则留在了徐州及周边地区,经过六百多年的繁衍,多数已成为当地的显族巨族。
4 i  d! N/ A* C+ u' d

. u% `4 X" x+ v! L) A: M. {
/ H, |9 I& i2 S

% c  A. U* \. r8 @3 `$ b2 ~
! v3 y. G" A5 W$ h. i0 t
( N. V1 ~& N) G6 I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3-29 18:3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