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江西省万年县姚氏宗祠 [打印本页]

作者: 万年青云姚氏    时间: 2009-5-13 16:49
标题: 江西省万年县姚氏宗祠
江西省万年县姚氏宗祠
! K% h: j7 P+ Q' w. _一、姚氏宗祠建造简介
, z7 ]6 L* U. _所谓姚氏宗祠,就是供奉姚氏祖宗及有功德、有贡献的姚姓人的房子。它虽然是封建制度下的产物,但却是我国姓氏文化和民间历史的有效载体。姚氏宗祠是万年县人民政府重点保护的文物古迹之一。姚氏宗祠的建造历史悠久,宗祠巍峨雄丽,气势不凡,柱大合抱,青石铺地。宗祠初建于北宋嘉佑年间。在明正德年间进行重建,并将原来的方形柱子改成圆形柱子,建筑风格采用了明末时期的风格,雕梁画栋,雕龙绣凤。清乾隆年间又大修一次。民国十五年也曾维修过。文化大革命时期,祠堂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木制雕刻被铲除,正门上方的八根镭头被锯掉,八个落地石神像被破坏,精制的门窗被打碎。文革结束后的第二年(1977年),宗祠重新整修,但已无法还原到原来的样子。一九九八年由姚源村村长牵头群众集资进行了全面修理,大修之后的祠堂就是现在的样子。" a( y2 k2 Y3 Z0 L% U
二、正大门% B2 ~: U# q: ^6 X% d9 b
正大门分左中右共六扇大门。因为姚氏宗祠里供奉的有功德、有贡献的姚姓人中最低级别的是府台官员,所以,正中两扇大门平常不开,府台以上人物进入宗祠则可以打开中门引入,平常人等则从左右之门进出。正大门的东西两边各有一侧门。西边侧门是仓储粮食及其它物品的过道。东边侧门是祠堂长住人员及司橱人员的通道。) o+ B+ {8 a) _9 q6 N0 |) E  q
三、六合台
; j- Z+ G- \5 D, ]姚氏宗祠在每年的八月举行禁山堂会。会间演八天十夜的戏,由禁山堂会开支。古时请义班戏演戏。后期,均请饶、信二州的名班名角等著名戏班来村宗祠中演戏。像饶河最有名气的民间同乐戏班、天济舞台戏班、小京舞台、同春舞台等。而演戏则点名角名伶演艺。因看戏之人男女有别分坐,还有贵宾雅座,东、西两厢有两缸茶水供应,每天演戏开台时放三响神铳,一挂长爆竹,演戏开始。演完一出戏,休息5至10分钟后又各自回位看戏,演戏时秩序井然,十分安静。# Y- {* J0 X5 X
姚氏宗祠有左中右三间六扇大门。演戏的戏台则是将此六块大门并合,即可达长10m宽12m的大戏台(后台除外),演员在台上表演十分宽敞,如不演戏当即可将戏台板拆下安装在大门上即可,十分便利,其折装戏台十分神速,故称六合神台,也称六合戏台。7 n( Z/ v0 I( l* Z
四、大天井
( N6 d+ h5 ]4 M5 e姚氏宗祠的天井特别大。除了充分的采光作用外,那就是演戏的看台。姚氏宗祠历来有规定,凡在祠堂里看戏者必须男、女有别分坐,男立于天井之中,女则在保神台上观看,如若男、女混杂,族人头首可执鞭抽打,此规定被执行数百年,无人敢违。民国时期,有位县衙公子带着夫人来到姚氏宗祠中看戏。此公子哥夫妻二人安然端坐于保神台上。族人头首见状,上前规劝,并告知宗祠看戏历来的规定。而此人摆出一副公子哥的派头,对规劝无动于衷,头首顿时恼怒,手执竹鞭问其到底是下去还是不下去,该公子仍然不屑一顾。立时头首手中的鞭子狠狠地抽在了该公子的身上,该公子也火了,但看到头首手中的竹鞭,只好乖乖地下到天井看戏了。
, f9 W- O, [# a  y3 S% ?五、保神台
& [" W1 g5 a- O# ~( K6 T正门的上方有八个柱形凸出体,那叫镭头。姚氏宗祠的正门上安装有八根镭头。现在我们到了保神台。保神台上立有八个落地石神像。这是其它祠堂没有的特殊装饰。而这两种特殊的装饰的来历很不一般。据说宋时姚一鄂,在朝任监察御史及户部尚书数十载。当时的一些奸臣贼子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曾想方设法要谄害这位为官刚正清廉的姚一鄂全家。姚一鄂在皇帝面前露出退隐之意。皇帝极力挽留。为保全姚一鄂及子嗣八人之命,特赐八根镭头以作免死牌。后一鄂公全家无恙,退老返乡,经朝庭准许后将八根镭头安装在姚氏宗祠内。八个落地石神则代表姚氏族人中的文武官员和夫人以及商人、农民。朝庭若要砍杀姚氏中人可由其中的一樽石神像取而代之。
4 i* \" ~! R- W六、青石板, q# a; ?7 G) C6 i- b
姚氏宗祠于姚一鄂告老返乡后由若仲公等族人主持在古港湾下的雷龙山脚下建造。兴建该宗祠有一传说:传说姚源村曾有两樽菩萨护佑,即金面菩萨(明神外公)、乌面菩萨(周王外公)。两樽菩萨同时托梦给若仲公等人曰“建造宗祠可从宗祠地基内深处挖出可供铺设祠堂所有地面的青石板,需几块有几块、需厚有厚、需薄有薄、需圆有圆、需方有方”。在铺设祠堂地面的时候,计算所需青石板还差几块,石工答曰差不多了,从此再怎么挖也挖不出了青石板。因此铺地面石板时还差两块没有铺满,传闻至今。
$ z& _. n/ [% K# T- ^! [七、祖先堂
! E2 A' R: x7 O% Q! s姚氏宗祠的重点是祖先堂。祖先堂是姚氏宗祠建造的需要和根据。祖先堂是姚姓人供奉姚氏祖宗及有功德、有贡献的姚姓人的地方。当然,姚氏宗祠除了供奉祖先之外,还为村民提供有一个由爱村、护村到爱国、自立自强教育的公共场所。祖先堂正中供奉历代姚氏祖先的牌位。左右设东厢堂和西厢堂,供奉姚氏中有功德和有贡献的人的牌位。姚源不仅地灵,其人也杰。历史至今姚源村人才辈出。历朝的文人雅士,各品官员为数不少,有户部尚书姚一鄂,兵部尚书姚均,国子监秘书姚思廉,忠靖灵候姚存济,三品官员姚子龄,五品官员姚密、姚苍寿等。著名的文人姚鼎寿是有名的才子,清皇钦赐他“岭宝秀才”,在外教书一生,所教学生不少人成为万年的有名之士。现在也有少的知名人士,如知名教授姚公骞、新加坡留学生姚治铭、上海华山医院姚振威博士,手握在台人员返大陆探亲准批权的台湾实权人物姚兴水老先生等。这些都是姚源村人杰地灵的佐证。* t7 v# ]- L0 S6 S8 O+ k  T/ N
八、西厢堂- X+ y0 p* T1 E' s4 g+ R
祖先堂的两边设东厢堂和西厢堂。各有三间,东厢三间至今仍然空着。西厢三间中,正中一间供奉着启寿公神像主牌及祥情介绍,两边为族人办公之所在。清乾隆初年,姚源族人姚启寿身为十房头首中的一员,是一名有识之士,且家中富足,曾一时富甲姚源。姚启寿夫妇两老无子嗣,姚氏族人规劝其过继一子或一孙承嗣,但启寿夫妇思想开明,夫妻二老想到:“继子继孙也是养老,不如将所有家业奉捐给姚氏宗祠,在宗祠中过老不也一样吗?”因此,二老将所有田地100余亩及所有家业物产全部捐赠给姚氏宗祠。两年之后,姚启寿夫妇二老便接至宗祠度日,所有生活物品均由宗祠拨给,就赛似现今的敬老院生活。其生活无忧无虑,族人也照顾周全。后夫妻两人均寿终于宗祠之内,其主牌神位也供奉于西厢堂正中,供姚姓后世人礼拜。! {! y2 m3 M- s( [1 S1 Z
为什么东厢堂至今仍然空着呢?因启寿公曾说,制业容易守业难,若干年后,宗祠毁坏,有人能将该宗祠恢复到原有的面貌,甚至更好,定将塑造其神像供奉在东厢堂正中,供姚氏后世人供奉、敬仰。但此后姚氏宗祠没有个人出大钱修缮过。所有修缮都是公摊公派。所以至今空着。  T5 d! C* u* E; z1 ]
九、仓库(助谷、助肉、助饼及积谷的发放)0 p$ O/ o5 Q1 g: T
姚氏族人姚启寿生前是一名有知识的老先生,家中富裕。老年时夫妻两人无子嗣。按姚氏宗祠的族规,可以过继一子或一孙来承嗣,便于继承其家业。但身为一名族人头首的启寿夫夫妇两人看到维修宗祠资金短缺,很多制度规定难以实施。夫妻二人将举家所有产业全部奉送给姚氏宗祠,共良田100余亩。故此他将十房头首召集在一起,发言道,我愿将我名下全部产业奉献给宗祠管理及使用,包括房屋、田地、柴山、竹山及所有家业全部移送给宗祠,并将所有的房契、田契等当场交给十房头首手中。这一举措得到姚氏族人的一致崇拜与尊敬。十房头首将启寿公奉送的田地物产一一列举凿刻在两大块青石板上,再加上姚氏宗祠的田产物件,并作了详细的使用说明,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块青石板就是当年的记载。( w/ |4 B5 I1 O6 v& O8 T
每年的正月初一,十房头首打开宗祠,将禧寿饼(一斤饼为四个)摆放于案头。早饭后,各家均有人前往宗祠,首先拜见祖先牌位,后到头首面前领取助饼,按照宗谱上的人数,每人两块,已出嫁的也有,新丁(新出生的子、女或新娶的媳妇)则可领取四块禧寿饼。新丁第二年则按旧丁领两块。每年冬至,全村人口吃冬至酒,对老人发助肉,六十岁可分助肉两斤,七十岁得四斤,八十岁得八斤,九十岁得十斤,百岁老人任其拿,一次能拿动多少,拿多少,拿出门归他。对读书人冬至也要发助肉,蒙学得助肉两斤,秀才得六斤,举人得十斤,进士得二十斤,考中皇榜、探花、状元得助肉一百斤。对考取功名的读书人按读书等级发给助谷,最高一次性可领取四十担谷。宗祠内每年四月间,对姚氏人发放积谷不要谷租,只还成本即可,以解度荒之急。姚氏宗祠内助肉、助饼、助谷、积谷的分发,充分体现出姚姓人对老年人的尊重,对读书人的重视及对百姓的体恤。' d; {7 j8 D( o% ]. @* h
十、厨房9 }2 N' v" a' E* f
姚氏宗祠的厨房较其它民居的厨房要大。一般民居的厨房只有一间,但是姚氏宗祠的厨房有三间。这是供宗祠的长住管理及工作人员起居之用。相传鹄堂公(最早迁入姚源的姚姓人)生有七子,即七房子嗣,七子中只有两位有传人,那就是五房子姚钟亮和七房子姚钟英。五、七两房繁衍生息不断。大清乾隆年间,七房公与苏东坡的后裔苏浩交好。苏浩生活在现在的苏桥一带,是当时有名的雕刻家,诗文也秉承了苏东坡的衣钵写得很好。乾隆十五年二月,苏浩应七房公之约,为姚氏宗祠刻写了一块石碑,并赋诗二首。七房公将此碑隐匿于墙体之中,用石灰粉刷遮掩。直到21世纪,这块石碑才重见天日。大家可以想像一下这块乾隆年间的保存完整的名家刻写的文物价值。
作者: 姚公瑞    时间: 2009-5-13 18:29
解说详尽,细节清晰。
作者: 万年青云姚氏    时间: 2009-5-15 15:27
江西省万年县青云镇姚源村姚氏宗祠(图片)) q- e# A& h) Q" e* s
[upload=1][upload=2][upload=3]
作者: 万年青云姚氏    时间: 2009-5-15 15:58
引用第1楼姚公瑞于2009-05-13 18:29发表的:0 `6 U+ I5 l8 w# O1 O
解说详尽,细节清晰。
请教怎样上传图片?
作者: 姚公瑞    时间: 2009-5-15 18:51
敬请咨询或者请教身旁网友或者朋友:如何上传图片啊。
作者: 姚公瑞    时间: 2009-5-23 16:38
你在万年,我在南昌;你处有姚氏宗祠,我处有姚湾祠堂。同在一个省,结伴一路走!为实现心愿,彼此心相连!
作者: 姚家义    时间: 2010-8-13 12:19
我姚氏祖先祠堂建得确实不简单啊!有机会真想去拜一下:lol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0-8-13 13:47
一年了,最终也没把万年县姚氏宗祠的图片贴出来,遗憾。:lol
作者: 洛阳姚孝民    时间: 2010-8-13 16:51
你在万年,我在南昌;你处有姚氏宗祠,我处有姚湾祠堂。同在一个省,结伴一路走!为实现心愿,彼此心相连!
8 k" v. I, s4 g姚公瑞 发表于 2009-5-23 16:38

作者: 洛阳姚孝民    时间: 2010-8-13 16:51
你在万年,我在南昌;你处有姚氏宗祠,我处有姚湾祠堂。同在一个省,结伴一路走!为实现心愿,彼此心相连!6 H# @( w8 R: K% x4 j* d
姚公瑞 发表于 2009-5-23 16:38

作者: 姚紫洪    时间: 2010-9-11 14:15
用高级回复,然后添加附近,就可以上传了
作者: 姚志强万年(上海)    时间: 2013-8-3 07:39
3 q! c+ h1 M( `9 B" w7 o& M. i
万年祠堂
作者: 姚中友    时间: 2013-8-3 09:12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