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重瞳子”新解 [打印本页]

作者: 闽南姚斌    时间: 2014-2-27 02:04
标题: “重瞳子”新解
“重瞳子”新解
刘保明
《史记·项羽本纪》有句著名的话:“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集解》注:“《尸子》曰:‘舜两眸子,是谓重瞳。’”意思是说,一个眼睛生有两个瞳孔,就是重瞳。这在《汉书》中说得更为明确。《汉书·陈胜项籍传》:“周生亦有言:‘舜盖重童子。’项羽又重童子。岂其苗裔邪?何其兴之暴也!”颜师古注曰:“童子,目之眸子。”《汉书补注》钱大昭注曰:“童,古瞳字也。《说文》本不从目。”沈钦韩则进一步注曰:“董子《三代改制篇》:‘舜有二童子。’《荀子·非相篇》:‘尧舜三牟子。’杨倞注:‘《尸子》曰:‘舜两眸子,是谓重明。’《淮南子·修务训》亦本《尸子》语。”这些著名大家引经据典,解释得清清楚楚,毫不含糊:重瞳,即是两个瞳孔。
眼睛构造的客观规律告诉我们,人眼绝不可能生有两个瞳孔。“重瞳子”的说法必定有误。
我们怀疑《史记》也同《礼记·檀弓下》一样,原本作“舜盖重子,项羽又重子”。当“重”“童”字形分化以后,古人为了训明此“重”为“童”,就在旁边注一“童”字。于是乎“两字同义而误衍”为“重童子”。《汉书》抄录《史记》就保留了这种情况。但由于“重”“童”字形分化较早,上下文又没有《礼记·檀弓下》那么前后一贯,字义明显,所以发生了误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特点,就是每每把所崇拜的圣人英雄涂上一层传奇色彩。再加上舜的父亲是个“盲者”,而项羽就是在十面埋伏之中,怒目一瞪,也使人胆战心惊,“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这些都导致人们自然而然地从传奇角度来理解“重童子”,误以为是说舜和项羽生有两个瞳孔了。而在这一特点的作用下,“重瞳”之说一旦产生,便极易流传。在流传中,又由于“童”再度分化为“童”和“瞳”的古今字形,于是乎又衍“目”字,并改“童”为“瞳”,成为现在所见《史记》的文字。这是第二个阶段,乃是一个一讹再讹的过程。
《史记》原文当依《汉书》订正为:“周生亦有言‘舜盖重子’,项羽又重子。岂其苗裔邪?何其兴之暴也!”试译如下:周生也说过,“舜即是个童子(英雄)”,项羽又是个童子(英雄)。
(《武汉大学学报》1987年第4期)
# h6 U5 g9 v( [) i

: e5 s# |% P0 g& }) N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