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转载;古镇的麻花 [打印本页]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10-26 10:46
标题: 转载;古镇的麻花
- T) l5 x9 |" H6 |) c
                                                         古镇的麻花) ?" y; a& j) ?0 E
                                    邓四平  a% y/ H8 ]7 R* y
; g: L& y8 k" V% i8 C
    金黄酥脆,蓬松芳香,购者云集,供不应求,那现炸现卖的周子古镇麻花在蓬安下河街堪称一绝。% U" w/ k- i" X
  周子古镇的下河街有一户姓姚的人家,世代以炸麻花为业,当街门前的街沿上,摆上两根条凳,搭上一张又宽又长的案板,案旁摆一竹篾泥糊半人高的篾灶,灶上架一口两耳的铁锅,灶下零星堆满劈细的干柴。生火,洗锅,烧辣之后,便倒进大半锅菜油,让火贪婪地舔着锅底熬。
1 [& C! Q; t) r  O7 Y- l
# K" |8 l) m1 R/ S+ M  姓姚的师傅在案板前坐下,弯腰弓背慢条斯理地揉制面团,那面团其实头天夜里就已揉制完毕,金黄光亮,蓬松酥软,仿佛鸡蛋清一般嫩滑。其实平日里,就听姓姚的师傅闲来无事的时候聊过,那面团头天夜里就得揉好,里面要加“小苏打”和老面,“小苏打”起发酵的作用,老面仿佛是起筋道的作用,这样炸出的麻花吃起来既蓬松酥脆,又不易散架,便于保存,卖好久都可以。
3 j* i" @4 T* W+ q% F- X/ C, y
+ F' d, i+ g: X* ]  ~# v( I$ S  接着姚师傅便将大大的面团搓成一根长长的手腕粗细的面条,一字排开长蛇一般平躺案板之上,然后用菜刀将面条切成一个个二指宽均匀的小面块,接下来,姚师傅便次第捡起小面块拿在手里,轻轻一拉,那小面块瞬间便变成了一根尺余长的细面绳了,只见他摇动手腕甩动,然后迅速地右手朝上,左手在下,将面绳对折,合成一股,在案板上搓上一搓,又提起面绳,再对折,双手将其挽成一个“8”字,最后将面绳的末端,像穿针似地穿进弯曲的面绳的空隙里,就这样一把麻花就搓好了。
! x6 T- Y; J% {! {7 i+ y2 U% {5 ]7 G- X2 N, |% N  [
  与此同时,柴灶里的菜油也已熬得翻天覆地香气扑鼻了,姚师傅起身往油锅里一把一把地丢麻花,那麻花在油锅里上下翻腾,“嘶嘶”地吐着气泡,最后几经沉浮之后,就漂浮在面上了。接着,他用一双长长的竹筷将那炸好的麻花夹出油锅,熟练地丢进案板上一个大大的竹筲箕里,那炸好的麻花比起案板上没炸的麻花,体积大了一倍,颜色变得金黄,极像一朵秋日怒放的菊,也像一个大大的“8”字,很是诱人和神奇。旁边看热闹的人不住地“啧啧”称好,早已忍耐不住,纷纷抢购,往往是一边炸,一边卖,一个早上下来,筲箕里的麻花便已被排成长龙的人们一抢而空了。4 L9 ]" c' ?/ V0 M* q& Z7 k
7 @: L2 [- J1 _! _- p( f$ C/ d
  据姚师傅介绍,蓬安特产姚麻花系清朝乾隆年间在宫廷里担任御厨的蓬安姚氏先人专办清朝皇帝秘制的御用食品,后来姚氏先人辞官回乡,其制作麻花的独门宫廷御膳的手艺也随之带回了家乡蓬安,并历代传秘至今,如今的蓬安特产姚麻花系姚氏地十五带嫡系传人姚仲秋所传承,现为国家注册商标,地方知名品牌,蓬安特产姚麻花继承和发扬了祖传手工工艺制作的传统,并与现代工艺结合,采用上等小麦精粉与嘉陵第一桑梓景区里内富含铁,硒等元素健身养生的神龙泉水精致而成,目前已开发有椒盐,肉松,芝麻,怪味,红糖,麻辣系列产品,无防腐剂,天然绿色食品,自然状态下课储藏六个月以上,独具特色的现场制作工艺和上乘的产品品质,被誉为“无法复制的巴蜀一绝”畅销川内外。同时,蓬安特产姚麻花老板姚仲秋介绍说: 30多年前,他根本不敢私自炸麻花贩卖,那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是投机倒把。加之物资供应紧张,也根本买不到面粉和菜油,偶尔只有逢年过节才能炸点麻花自家吃。$ Q9 K- ^! f- x
3 c- i; i* p9 D
  如今,随着相如古县“嘉陵第一桑梓”国家4A级旅游区的开发,每天到景区来旅游的人们,都会买上一两斤现炸的麻花回去品尝,现炸现卖的麻花每斤16块钱,姚师傅高兴地说他家每天仅卖麻花的收入就在
千多块钱左右,改革开放的政策如此之好,老百姓的日子怎能不富裕呢……
' A% m9 F; V* u4 G& }
) N4 y# m* B  |6 n3 z. U

6 m) c0 t  {; H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