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0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奉与姚钟尧教授指正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75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1-17 14:07:3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摘要   本文就广东姚钟尧教授在“尊师重道”小网站一则微信展开议论,在肯定姚钟尧教授“破执”同时,认为尚不彻底;因进一步论述福建漳州龙溪(今龙海)紫泥锦田姚氏远祖不是莆田人姚朝珪,而是网上所称“三公”者之远祖———“唐初住在漳州”的姚姓“府兵”,代表人物是“府兵队正”姚廉洁;并彻底否定“水师提督军门晋正一品讳堂公之祖”说。
关键词  姚氏  漳州、泉州、莆田姚氏族谱  姚朝珪  姚邦宪  水师提督姚堂  姚氏宗亲网  中华姚氏宗亲网
~~~~~~~~~~~~~~~~~~~~~~~~~~~~~~~~~~~~~~~~~~~~~~~~~~~~~~~~~~~~~~~
          奉与姚钟尧教授指正
        ——再论福建漳州龙溪(今龙海)紫泥锦田姚氏远祖
         姚恩健

- \+ \' M/ j9 k* b
嘉庆《龙溪凹姚氏族谱》与2007年林殿阁先生主编之《漳州姓氏》,近年笔者数次拜读,为撰《峰回路转 柳暗花明》(三篇)及《从长泰姓氏说起》诸文也;草成,旋即请晋江姚庆礼2017-2018年上“姚氏宗亲网”,依末学逻辑思维、史料证据,纵横论述“唐初住在漳州”开族肇基始祖是唐初“府兵”,代表人物是“府兵队正”姚廉洁,否定“漳州姚氏始祖姚朝珪”说,否定清康熙六十年水师提督姚堂是“其後也”说。
5 [" w8 B( ?$ D
        此四篇文上网后,反应各异,反驳者有之,质问者有之,思维固化者有之。时隔一年之后,于2019年7月16日,广东潮阳姚钟尧教授于“尊师重道”网站发二条微信,谓:
  A+ G4 T4 h# R
“龙海紫泥锦田姚氏认姚朝珪为祖。姚邦宪很可能是另有其人。”
“山东青州人福建水师提督姚堂,肯定与龙海紫泥锦田姚氏家庙有世系关系。”
展诵再三,不禁雀忭;欢喜之馀,略嫌尚未“彻觉”,即夤夜跟帖,恳求教授赐告所依文献史料,以开启末学新思路。岂料时至今日未见赐复,因不揣谫陋,域外信草浅见奉正。

8 D# ~  Z  E! ?- J# @+ L
                                                         (一)
    2018年4月19日,我请晋江姚庆章同赴漳浦杜浔镇调查“唐初住在漳州”姚氏後裔,翌日,《闽南日报》即予详细报道。不久,陆续有龙海紫泥姚历毅、姚加兴、姚月莽(女)及广东姚钟尧教授“微信”表达各自意见。其中姚钟尧教授帖子最长、最详细,列举漳州各县众多姚姓村落,认为“都是姚朝珪後裔”(此段帖子,拟请庆章、庆礼代为截录附后)。
    2018年4月29日,姚钟尧教授全文转录《漳州姓氏·姚姓》一章,并加按语,句有“漳州地区姚氏还是姚朝珪公派为主”云。其后又两处添加说明:
    一是,在“传衍和分布”一节:“龙海市錦田社姚姓始祖姚仲冀係入漳始祖姚朝珪後裔”,在姚朝珪名后括弧加注“(改名姚邦宪)”。
     二是,在“人物”一節:“宋     姚邦宪,龙溪县人,绍兴十五年(1145年)特奏名”,在姚邦宪名后括弧加注“(又名姚朝珪)”。
     此两处添加括弧注示:“又名”、“改名”,用以表明:姚朝珪、姚邦宪,是同一人,绍兴十五年特奏名进士。此与林殿阁《漳州姓氏》所书相异:《漳州姓氏》固然将姚朝珪视作漳州地区姚氏远祖,但不曾认为姚朝珪就是姚邦宪,不存在“改名”、“又名”之说。
    时隔一年后之2019年7月16日,余于夏威夷时间晚上22点许,于“尊师重道”网站承接姚钟尧教授微信云:
        “龙海紫泥锦田姚氏认姚朝珪为祖。姚邦宪很可能是另有其人。”
        “山东青州人福建水师提督姚堂,肯定与龙海紫泥锦田姚氏家庙有世系关系。”
    诵读再三,眼前一亮,与2018年4月20日《闽南日报》报道我与姚庆章赴漳浦调查姚廉洁等“府兵”後裔时,姚钟尧教授“跟帖”迥然不同,喜见教授“破执”。
      之所以喜其“破执”者,有二:1,不再认为“姚朝珪改名姚邦宪”“姚邦宪又名姚朝珪”说,始与《漳州姓氏》将姚朝珪、姚邦宪二人各表,趋于一致;2,肯定福建水师提督姚堂是山东青州府人。遗憾者在于这两条微信,一下“可能”,一下“肯定”。则仍有商榷者。
     凡事相比较而存在。姚钟尧教授这段微信,与一年前转发《漳州姓氏》所加“按语”比较,洵乃一大转变,一大进步,亦可见作为教授治学、治史之一大勇气与应有态度。但从其前句用紫泥锦田姚氏“认”,后句下“很可能”品读,字斟句酌,进退自如,留有余地。而第三句下“肯定”“有世系关系”,似乎稍显略早。虽如是,毕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初见春嫩,更待夏荣,亦可喜也,盖“觉今是而昨非”耳!

; H6 J! A1 }  P) G- x/ W
                                                           (二)
        是夜奉诵姚钟尧教授两则微信后,难抑喜悦,随即信手奉复求示云:
1,谓姚朝珪是锦田姚氏祖之依据,即其所本者;
2,认为姚邦宪可能是另一人之依据,即姚邦宪可能不是姚朝珪,姚朝珪可能不曾改名姚邦宪;固为可能,其逻辑思维如何推导?
3,依帖,似可认为姚堂不是姚朝珪之後。但如何肯定有世系关系?福建地方志书龙溪籍、福建籍,此籍是民籍还是军籍?若与锦田家庙有世系关系,则其宅、其墓在龙海县何处?紫泥锦田是何时拜姚朝珪为祖?
      此微信,于夏威夷时间22:44奉呈姚钟尧教授,固有明知故问之嫌,洵乃为求教授新思维、新史料而已。遗憾,迄未赐复,未知何故也?
1 `5 n6 s. E0 Q( t
                                            (三)
     姚钟尧教授去年4月转发《漳州姓氏》时有一段按语,谓“一直以为漳州地区姚氏都是韶溪天明姚公仲房姚朝珪公派”、“漳州地区姚氏还是姚朝珪公派为主”。这是2018年4月29日由晋江姚庆章转发予我之一段按语摘录。
       此段按语,姚钟尧教授并无阐释“漳州地区姚氏还是姚朝珪为主”之理由;亦未表达对《漳州姓氏》将姚朝珪与姚邦宪不曾捆绑作一人之异议。一年后之今日,姚钟尧教授发微信表示“姚邦宪很可能是另有其人”,质言之,“姚邦宪很可能不是姚朝珪”;固为“可能”,何异自我否定转录《漳州姓氏》时“改名”、“又名”之说?固然“小荷才露尖尖角”,然而春嫩出水,夏荣可待,亦可喜也!
     林殿阁主编《漳州姓氏》,对于漳州姚姓始祖,既说“唐初,河南光州固始人姚廉洁随陈政入闽,任府兵队正后落籍于闽,在漳州开基。姚廉洁为姚姓入闽第一人。”却未有下文,见其缺失,神龙见首未见尾,斯诚遗憾。盖未深入调研耳!又说“姚朝珪被奉为姚姓入漳始祖”,与前述姚廉洁在漳州开基之语意抵牾;自“府兵”“府兵队正”姚廉洁至南宋姚朝珪,时间相距四百五十年(唐总章二年至南宋宣和二年)有奇,子孙已蕃衍18代,人丁繁昌,远胜南宋不知几何,谓“今漳州市姚姓大多数属于其后裔”,则何谈?复未标明《姚氏族谱》版本:漳州地区何县、何村《姚氏族谱》?费人猜测,不无虚晃、敷衍之嫌。
     据本人调查,漳州地区姚氏族谱悉毁于“文革”。上世纪九十年代,龙海紫泥锦田村姚氏曾派几位宗老赴莆田涵江谒访姚天赐,时姚天赐正汇编莆田涵江冲沁《虞舜姚公世系大族谱》。见漳州人来访,展示“世系图·朝珪”条,告以姚朝珪乃“入漳始祖”,锦田宗亲笃信不疑。
       殊不知此“世系图”中有关姚朝珪一框注释,史事扭捏,逻辑怪诞。岂敢妄说,容将该谱“世系图·姚朝珪”注释作一番分析,当可辨明真伪。其框中注释云:

6 j/ K6 v8 _  ^" X* K# X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1284\wps27.jpg摄自仙游度尾洋坂姚厝《姚氏世谱》。请上下连读。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1284\wps28.jpg
& x# o' ?; `% Q
        “朝珪闰三子,初入释,往漳州从师力学,改名邦宪,登进士第,因赘漳城颜氏,遂居焉。系后详。是所皇清诰授荣禄大夫、福建、广东等处水师提督军门晋正一品讳堂公之祖也。

, p8 A; k3 D- D+ L
这段注释,笔者见于仙游度尾洋坂姚厝《姚氏世谱》。这本族谱,笔者乃蒙莆田霓坡埔尾姚金华宗亲复印见贻,共123页,其中前50-86页边款落《梁谿姚氏世谱》,多为画像;其馀边款书《姚氏世谱》。第一页残页,第二页《重修家乘序》,落款署“时  大清宣统三年岁次辛亥  附貢生候选训导  姚墟一百二十三世  梁谿一十四代裔孙    谨誌”。

6 z' f6 O2 G. I4 O" c" \
该谱为毛笔书写。从序言解读,可能出自姚盘手。盖姚盘是纂修者。其中96页注释“朝珪”系小楷毛笔,其他亦然。姚天赐可能是依据1982年姚祖培手抄本汇编,硬笔书写。质言之,我们今日所见到的版本,最古老的是宣统三年版。宣统三年版注释“朝珪”,可以肯定:逻辑不合、史实不合、伦理不合。
. Y; {9 ?$ |% A4 }" [
     从《漳州姓氏》章节分析,林殿阁等编辑似未曾见到莆田涵江冲沁姚天赐汇编本及莆田《姚氏世谱》,更未见到仙游度尾洋坂姚厝《梁谿姚氏世谱》,是凭锦田上世纪九十年代新修谱编纂的。其可贵之处在于:并不贸然将姚邦宪认作姚朝珪、并不贸然将山东人姚堂认作姚朝珪“之後也”。遗憾是凭锦田新谱认姚朝珪为祖。

0 Z3 `% q; K" b" }0 A
姚钟尧教授乃莆田肇基祖姚天明之後,肯定读过莆田姚天赐汇编版族谱,且精心研究不容怀疑。然而,迄今未详姚钟尧教授如何解读宣统朝贡生姚盘这段注释。7月16日书于“尊师重道”微信,亦仅谓“很可能”,是可能判断,并不确定。因尤加深末学疑惑。姑依浅见,试作分析,敬奉赐正,期待焉。
5 [( X$ R$ Z8 T/ J! N
                                                         (四)
       姚盘此段注释,可分解作以下六个含意研读:
是姚天明六世孙闰之季子;
初入释,当和尚;
往漳州力学,改名姚邦宪;
绍兴十五年中进士;
入赘颜氏,遂居漳城;
福建水师提督“讳堂公之祖也”。
      分解此六点后,再从三方面分析龙海紫泥锦田姚氏认姚朝珪为祖”是否可以确“认”?
第一. 首先辨析姚朝珪是否就是姚邦宪?也就是姚朝珪有否“改名邦宪、是否“又名”姚邦宪?
+ K3 P3 ~# y! \3 T  j6 b# k
1,查古籍福建省志、漳州府志、龙溪县志“选举志”,均有姚邦宪“绍兴十五年刘章榜特奏名”记载,均无“姚邦宪即姚朝珪”或“原名姚朝珪”或“祖籍莆田,寄学漳州”等类似词语注释。
2,查阅清·《莆阳科考名录》、《莆阳人事志录》等志书,均未见姚朝珪、或姚朝珪改名姚邦宪等相关记载。
3,即使莆田冲沁姚天赐所编《虞舜姚公世系大族谱》中所录《姚氏历朝簪缨济美科第名录》,有“姚邦宪,龙溪人,绍兴十五年乙丑进士,登状元刘章榜。官”记载,未见类似“原名姚朝珪”等字样注释;亦未见姚朝珪登科名录。此“科第名录”,非姚天赐所编写,乃清乾隆朝莆田旧谱《梁谿世谱》原有,后宣统姚盘续修,1990年姚天赐汇编、姚荣春书者。
仅以上列三点,足可证明:姚朝珪不曾“改名”、“又名”姚邦宪;姚朝珪不曾中进士;姚朝珪、姚邦宪是两个不同个体:姚朝珪是和尚,姚邦宪是进士。

; h6 ^0 f4 B& a6 F1 y# z
第二,谁入赘颜家?宣统三年莆田谱原句无句读,今拟作两种解读:

. g6 s! [% i" s3 R  Y8 s3 t% l7 F0 V
A,“朝珪闰三子,初入释,往漳州从师力学,改名邦宪,登进士第,因赘漳城颜氏,遂居焉”;
B,,“朝珪闰三子,初入释,往漳州从师力学,改名邦宪,登进士第。因赘漳城颜氏,遂居焉”。
A句、B句只在“登进士第”句下加逗号与句号不同而已。句中牵扯到“因”字,其词性,都是副词,但作用不同:按A句,作承上接下解,谓“于是”、“遂”;按B句,表示因果关系,谓“因为”“由于”。句读不同,内涵不同:
A句可翻译为:(因为登进士第),于是入赘漳城颜氏,也就居住漳城。
B句可翻译为:因为入赘颜家,也就居住漳城。
A句承上接下,前提是“登进士第”,也就是姚朝珪登进士后才入赘颜家。B句前因后果,谓姚朝珪已返俗,所以居住漳城。
现在业已证实姚朝珪不曾中进士,故A句不能成立。
B句说明他居住漳城的原因是返俗入赘。但姚盘注释并无交代姚朝珪“返俗”事,则应问:姚朝珪何时返俗?有否返俗?
请教友人,有别出心裁解说:“是姚邦宪入赘。入赘前提是中进士。他进士及第后,被颜家招赘为婿。”他认为:姚盘这句注释只两层意思,可拆成两半:前半是“朝珪,闰三子,初入释”,说的是姚朝珪,是和尚。后半是姚邦宪“登进士第,因赘漳城颜氏,遂居焉”,说的是姚邦宪;只有姚邦宪中进士,才有下文入赘说。
友人这句话也有道理。因为姚朝珪不是姚邦宪,姚邦宪另有其人;姚邦宪中进士,荣耀,自有人上门招赘为婿。不过,也有不同说法,认为:这句注释主语是姚朝珪,主体也是姚朝珪,入赘应是姚朝珪;再说姚邦宪是特奏名,年已五十岁,鬓髪斑白,颜氏姝丽肯与贱嫁?或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敢不嫁?至于赘婿所生子女,命姓颜氏,还是姚氏?推测种种,莫衷一是。但有一点可以联想:若姚邦宪不将其所生子女中一部分称姓姚,则无下文可言。
友人说法有道理,可资参考。但不论友人说,还是本人论证推理,结论是:
1,姚朝珪是和尚,姚邦宪是进士,是两个主体两个人;
2,入赘颜家,很可能是姚邦宪,不是姚朝珪;
3,注释中间谓“系后详”,未说依据,应是讹传。后半句“堂公之祖也”,尤其荒诞。
4,龙溪紫泥锦田姚氏祖,宋时是姚邦宪、姚东(宋庆元二年丙辰邹应龙榜进士),唐时是随陈圣王入闽平乱之姚姓“府兵”,代表人物姚廉洁(见《漳州府志》《云霄厅志》《台湾府志》等)。
姚钟尧教授2019年7月16日微信谓“姚邦宪很可能是另有其人”。允大胆提示:不是“很可能是另有其人”,全然就是“另有其人”:一为僧侣,一为俗人,一是和尚,一是进士,僧俗两界,其身相异!
姚钟尧教授说龙海紫泥锦田姚氏认姚朝珪为祖”,不说“我认为”,而说“锦田姚氏认”,留有余地,亦见聪明。如今将姚盘注释“朝珪”一语倒剥笋箨,只剩“初入释”,一介缁衣和尚而已。和尚可以为祖吗?
莆田姚氏在闽姚族群中,族大人多名望大。上世纪九十年代龙海紫泥锦田姚氏宗亲听说姚天赐正编撰大族谱,于是派代表赴莆田冲沁访问,姚天赐示以《虞舜姚公世系大族谱》,并告漳州姚氏祖是姚朝珪。至于当年姚天赐如何解释姚朝珪先入释家、后赘颜家,今紫泥姚氏後人,不得而知。
对于莆田旧谱所记载的关于姚朝珪入释当和尚一事,时隔105年后的2016年,莆田姚氏出版的《莆田姚氏族谱》悉数删除。既然敢于删除,一定基于某种历史依据与逻辑思维。但作为莆田“姚委会”及新谱编纂者,都有责任与义务向龙海紫泥锦田姚氏宗亲解释:删除姚朝珪“入释”依据是什么?作为和尚,姚朝珪何时返俗?赘婿所生子女姓什么?有姓姚吗?
如果说不清、道不白,不如保留不动。其实,治史与纂谱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则:古籍、古谱写错了,後人不能改,但可以评说、笺注、解疑。如果2016年莆田新谱撰稿人说不出理由,则不如悉仍旧籍。题外附说,一哂。
恕再附说:早在2007年出版之《漳州姓氏》,不曾将姚朝珪、姚邦宪二人混作一人阐述而令人钦敬。可能缘于林殿阁等编撰人员不曾谒访姚天赐、不曾借阅莆田《姚氏族谱》之故吧。然则亦因未曾剔明依据,可能仅依龙海紫泥锦田村姚氏族谱而认为“姚朝珪被奉为姚姓入漳始祖,今漳州市姚姓大多数属于其后裔”,因而造成民间认识混乱而留有遗憾。姚钟尧教授转发《漳州姓氏》时有一段“按语”,谓:“一直以为漳州地区姚氏都是韶溪天明姚公仲房姚朝珪公派”、“漳州地区姚氏还是姚朝珪公派为主”,语意与之相类,殆缘此而推演者也。可见,正式出版物,具有一定权威性,可不慎欤?
                                                     (五)
莆田宣统谱“注释”“朝珪”末云:“是所皇清诰授荣禄大夫、福建、广东等处水师提督军门晋正一品讳堂公之祖也。
姚钟尧教授7月16日微信亦云:“山东青州人福建水师提督姚堂,肯定与龙海紫泥锦田姚氏家庙有世系关系。”
这两句反映两层意思:一是,姚朝珪是姚堂之祖;二是,姚堂是山东人,但“肯定”与锦田姚氏“世系关系”。对此,本人不敢苟同,分析如下:
第一,姚朝珪是姚堂之祖吗?
这个问题,上面业已论述详细,结论是:姚朝珪是和尚,不是锦田姚氏之祖,更不是姚堂之祖。姚堂是山东寿光县人,与姚姓开姓始祖帝舜出生地菏泽、堙城、濮阳地界相去不远。姚朝珪是韶溪姚天明七世孙,祖自河南光州固始。按莆田《姚氏族谱》姚宗之序,汉姚平恢复姚姓于吴兴郡,姚天明属于吴兴郡京兆隋唐姚思廉派下。山东姚氏,与河北、辽宁等地姚氏不属于吴兴派,有研究表明仍是帝舜後裔、不曾改姓妫之原始姚姓派。同为舜裔,地分两界,派出异支。姚朝珪与姚堂扯不上两汉后“世系关系”。
第二,姚堂与龙溪紫泥锦田姚家庙“肯定”有“世系关系”吗?
在上“第一”中,业已解答。现再看锦田姚氏祠堂所竖两个碑:一是“围垦碑”,一是“简介碑”。“围垦碑”不实,“简介碑”荒诞。请先解读“提督简介”碑文: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1284\wps3.jpg
释义(文字、标点、分段,悉依碑抄录,有异议处,加“健按”)
( ^( I) F) N- q- O' C
! L4 t" w9 E" W$ h: z+ p+ h
~~~~~~~~~~~~~~~~~~~~~~~~~~~~~~~~~~~~~~~~~~~~~~~~
提督简介   
姚提督官名姚堂,字尔升、号肯庵,官拜水师提督之职,钦封太子太保“皇太後(健按:原书)谊子”,生于康熙元年“一六六二年”至雍正元年“一七二三年”。
         姚堂系锦田社开基始祖姚仲骥公第三房子勉墅公“居尾厝”的长子後裔第十二世子孙。
         姚堂少年勤劳善良,为人正直,辛勤从农,农闲讨海,生活俭朴。
         康熙二十年“一六八一年”因讨海救驾皇弟有功,奉旨从军,封任闽安副将,後晋浙江处刑(健按:原书)总兵官,康熙四十三年奉旨回乡谒祖于出生地锦田尾厝社建造提督衙。
         康熙五十年“一七一一年”调任福建台湾总兵官。任期内惩治贪官,安抚百姓,秩序井然。
         康熙五十七年“一七一八年戊戌”二月二十三日(壬寅)福建台湾总兵官姚堂为广东提督。
康熙六十年“一七二一年辛丑”冬十月二十五日(壬午)福建水师提督施世骠病故,调广东提督姚堂任福建水师提督。
雍正元年“一七二三年”晋见陛见卒于回程赐祭葬,荫······。
姚堂戎马一生、忠系(健按:似“系”字)报国、功勋卓著、为国为民、鞠躬尽瘁。
         御赐牌匾,路过官员,文下轿,武下马朝拜。
——姚氏族谱名人录——
00二年岁次壬午年谨立
~~~~~~~~~~~~~~~~~~~~~~~~~~~~~~~~~~~~~~~~~~~~~~~~~~~~~~~~~~~~~~
读此“提督简介”,姑且不论其文法、句法、别字云云,仅推敲其所谓“钦封太子太保‘皇太後谊子’”、“因讨海救驾皇弟有功,奉旨从军,封任闽安副将”云云,清康熙实录、《清史稿》有此记载吗?姚堂调任闽安水师协副将之前,在何处?这种虚妄胡编,若在清朝,非砍头灭族不可!而在千禧年之后刻石立碑,其臆造之胆略,可谓史来稗史作者也望尘莫及!
      姚堂“弱冠从戎塞外,历官闽安副将”(见《泉州府志》)所谓“弱
”,《礼·曲礼》:“男子二十曰弱冠。”文献表明,姚堂二十岁从戎塞外,以其膂力过人、精于射骑、武功超众,总兵蔡毓荣以为“此将门千里驹也”,提任石匣营把总。估计时年二十三岁。有一次,康熙帝取道古北口出关巡狩,正值姚堂值岗,帝见姚堂气度雄伟,与之攀谈,所陈治军、守边谋略,甚切帝意,旋即超级提拔南下任闽安水师协副总。时康熙四十五年。康熙四十九年陞浙江处州镇总兵,五十一年奉旨调台湾镇总兵。五十七年陞广东水师提督。六十年四月,台湾朱一贵起事抗清,施世骠、蓝廷珍率军急赴台镇压。九月,施世骠因病卒于军营。康熙帝调姚堂接任福建水师提督。六十一年康熙帝崩,雍正立,姚堂觐见,归,卒于道。
      姚堂离开石匣营南下共计17年(闽安镇协副总4年、处州总兵3年、台湾总兵6年、广东水师提督3年、福建水师提督1年),其中在闽(清时台湾属福建一个府)11年。因看不到古北口志,现在尚不知姚堂何时升任石匣营把总,给判断其年龄产生些困难。但按其陞官履跡,姑可推测。
按清绿营兵制:总督、巡抚—提督—总兵(标)—副将(协)—营(营:参将、游击、都司、守备)—汛(千总、把总、外委千总、外委把总)。
姚堂二十岁从戎塞外,蔡毓荣奇之,从普通兵卒越级提拔为把总;因康熙帝赏识,越格提拔为闽安镇协副总。《福州晚报》副总编刘琳在其专著《福建戍台名将列传》用“超格提拔”形容,丝毫不为过。按清兵制,从士卒升把总,可能在从戎三年后,即23岁;从把总升协副将,越三级,中历千总(汛)、守备、都司、游击、参将(营),少说也要十年上下。姚堂幸运,偶遇康熙帝,得以破格提升副总。若当时姚堂仅仅是“把总”之下低级士卒,康熙帝不大可能与之“攀谈,了解他对守护塞外和治军的建议”(刘琳《福建戍台名将列传》)。从把总晋升协副将,这段升迁过程,估计7-10年。如是,30-33岁的姚堂“超格提拔”为闽安镇协副总,时为康熙四十五年。于是,可以推算:姚堂生于康熙十五年(1676)至十二年(1673),卒于雍正元年(1723),享年40岁至47岁。                 
另一种测算,“超格提拔”闽安镇水师协副总推理,当在二十七岁至三十岁间。打宽一些,按三十岁算,康熙四十五年姚堂三十岁,则生于康熙十五年(1676),卒于雍正元年(1723),享寿47岁。
姚堂享寿在四十七岁上下,不可能生于康熙元年;康熙帝是个精明善治皇帝,不可能任命年已花甲、无法胜任木制帆船在海上搏浪镇守海疆的老头担任水师提督。这种任人治军理念,至今世界皆然!
       难以理解的是,姚堂官居水师提督,《清史稿》可算是中国史上最浩瀚的史书之一,却从二百十四至五百二十九卷“列传”,共计三百一十六卷,入传人物不少于两千人,独无姚堂。尤令人不可思议者,“列传七十一”传记满保、施世骠、蓝廷珍等十一人,非但无姚堂,在记叙施世骠于康熙六十年十月病卒,竟然记“廷珍摄提督”“六十一年,授台湾总兵,雍正元年,擢福建水师提督,加左都督,赐孔雀翎,予三等阿达哈哈番世职”。全然不顾《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二百九十五记载:康熙六十年“十月二十五日(壬午),谕大学士等:福建水师提督施世骠病故,此缺甚紧要,着广东提督姚堂调补,速行赴任。广东提督事务,着广州副都统冯毅署理。”即使在传记蓝廷珍中补上一笔“接姚堂,陞任提督”也好。编纂赵尔巽一帮人,何以对姚堂如此漠然罔顾?是否缘于姚堂“官高军绩低”不曾参加、指挥一场平乱战斗?
自查《福建省志》竟不立传,宣称“入籍龙溪”的《龙溪县志》《漳州府志》亦无立传,致不详其生卒与行实,不无遗憾。以此迁怒《清史稿》似欠公平。福建府志县志撰写姚堂传最详细者,是乾隆二十八年《泉州府志》及重修台湾府志民国续修本。康熙五十一年姚堂移镇台湾总兵。因“台湾初附,游氛未尽息”,其军籍、户籍移于龙溪,安全留守,并无疑问。
康熙六十年自广东水师提督移任福建,衙署厦门(时为“厦门厅”,隶属泉
州府),移居晋江。道光《晋江县志》、乾隆二十八年《泉州府志》有此记载;而且明确“由龙溪移居晋江”,光绪《台湾通志》然其说。此说比较可信,因为乾隆是康熙孙,相去不远:《泉州府志》修于乾隆二十八年,离康熙崩、姚堂殁不过四十一年,不会记错;《龙溪县志》修于乾隆二十七年,却无传记,毕竟离开龙溪,龙溪并无更多信息。从移任提督,衙驻厦门,厦门属泉州府,其家属“户籍”“军籍”随移晋江,不是不可能的。从泉州府志、晋江县志记载分析,康熙六十年姚堂自粤移闽不驻漳州龙溪,可以确认。
康熙崩,雍正立,姚堂觐见,归,卒于道。雍正帝赐“予祭葬”、“荫子入监”(可知其子尚幼)。“奉旨归葬”山东寿光县。福建三级地方志均无记载姚堂“赐祭葬”于福建,无论厦门、龙溪、晋江;迄亦无发现姚堂“故宅”、“坟茔”等文物。
姚钟尧教授微信谓“山东青州人福建水师提督姚堂,肯定与龙海紫泥锦田姚氏家庙有世系关系”。这个“肯定”,恐怕难矣!
莆田宣统谱谓水师提督军门晋正一品讳堂公祖”,足以证明姚盘扳援牵合、扭捏嫁接至何等离谱地步!史学界谓“族谱不靠谱”,斯堪为典型一例!由是推及姚朝珪“改名”“往漳州从师力学”“中进士”“入赘颜家”云云,有几分真实成分?进而推理质问:认定姚朝珪为紫泥锦田姚氏祖、漳州姚氏始祖云云,有几分真实可言?
“围垦碑记”“围垦碑记”称:康熙三十三年,“堂叔祖”回乡倡议围
云云,直令老朽摇头寒心:乡间瞀儒,竟不顾时空如此胡编,殊堪一笑!
              (六)
   2019-7-16姚钟尧教授微信意义异于寻常!“小荷才露尖尖角”,海平线初见桅杆;尖尖一角,将展田田荷叶;初见桅杆,游轮势将浮出全身。“天涯若比邻”,闽粤同宗,至诚有待,殷殷企望之焉耳!
                福建福州琴亭瓮翁斋   姚恩健
                                  2019年8月 16   日于夏威夷
2020年1月13日再改于紫薇轩
附:《地方志记载清·福建水师提督姚堂资料》(表与图)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1284\wps4.png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1284\wps5.jpg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1284\wps6.jpg
1、康熙《漳州府志》

, X1 k2 Q0 _$ `1 b( _+ k
2 台湾县志》                 

5 O1 X6 s. v. s! I- U. D
咸丰《青州府志》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1284\wps7.jpg
2 x4 o! S! N+ B2 {' ~4 K/ N( D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1284\wps8.jpg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1284\wps9.jpg
乾隆《龙溪县志》            
乾隆《泉州府志》         
《台湾县志》
' z: J5 U9 g/ n! X$ ~  i0 R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1284\wps10.jp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1284\wps11.jp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1284\wps12.png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1284\wps13.jpg
10、道光《厦门志》  
乾隆《福州府志》  
道光《台湾县志》  
乾隆十六年《福州府志》   
光绪《台湾通志稿》            

4 }2 T/ M- x1 f+ P1 b  T2 C+ t8 W% X7 `" U9 V

# H4 r8 r5 \6 x) q2 \0 W: p7 M& _+ x4 X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1284\wps14.jp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1284\wps15.jpg
17、光绪《台湾通志稿》                        
18、康熙五十一年周元文纂修、民国《重修台湾府志》铅印本
/ M, w5 ^$ n( A; Q
, i: [! F9 T  w9 m2 @4 Y5 R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1284\wps16.jpg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1284\wps17.jpg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1284\wps18.jpg
19、民国《台湾文献丛刊》      
; K8 T, w  W; a  U1 e
20、民国《福建通志》  
      
21、道光《台湾县志》
' b( R0 R( U9 ^* q2 e

5 z) k! @  _: h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1284\wps19.jpg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1284\wps20.jp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1284\wps21.jpg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1284\wps22.jpg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1284\wps23.jpg
22、《晋江县志》               
, F( z/ G+ _1 J2 @) @
23、民国《寿光县志》      

0 G) G6 d, c  |$ s
24、民国《平阳县志》      
+ H5 g: ~7 d; Q: j- Z
25、《闽安镇志》  

# l& n& n& B6 K7 r; e- Q' O3 m& x; s7 F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1284\wps24.jpg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1284\wps25.jpg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1284\wps26.jpg
26、光绪《处州县志》              
27、雍正《广东县志》                     28、民国《厦门市志》
* V) {  v0 `) I/ E; k+ P
地方志记载清·福建水师提督姚堂资料
2019、9、19
地方志(省、、县)
记载原文(原文无句读,本表由恩健加标点)
提示·备注
定四库全书·史部·乾隆二年郝玉麟、谢道承修建通志·卷四十二·漳州府
漳州府姚堂(下小字注)“山东人,入籍龙溪福建陆路提督
省志转录漳州府志。“陆路提督”
同上·福建通志·卷二十八·水师提督总兵官
姚堂(下小字注)“山东人,康六十年任”。
与卷四十二不同,省志去“入籍龙溪,福建陆路提督”。“国朝任子”无姚堂後裔。
乾隆十七年重修台湾县志·卷九·台湾镇总。
姚堂  山东人,福建籍。康熙五十一年任,礼士爱民,雅歌投壶,有古儒将风,严部伍,时简阅,兵始知法。秩满,升广东提督。
悉录自乾隆七年刘良璧重修《福建台湾府志》刻本卷十四“台湾镇总”。
清咸丰青州府志·卷四十七
姚堂,字尔升,寿光人。有膂力,精骑射。康熙间,独挟策遊塞外,总兵蔡某一见,奇之曰:“将门千里驹也。”由石匣把总,历升至福州水师提督。其时台湾初附,堂勤训练、严哨堡,辑兵和民,海洋肃然。雍正元年以疾卒于官。
由石匣营把总升福州闽安镇水师协总。谓“历升至福州水师提督”,误。无“福建籍”记载。
民国二十四年·寿光县志·卷十二·事功
姚堂,字尔升,有膂力,精骑射,挟策遊塞外,总兵蔡毓荣一见奇之曰:“此将门千里驹也。”授以石匣把总,扈跸出古北口,清圣祖伟其貌,越格超升,历任至福州水师提督。福夙号海疆。台湾虽内附,游氛未尽息。堂镇守台湾,勤训练,严哨堡,兵辑民和,海宇澄清。雍正元年卒于官,奉旨归葬。
“奉旨归葬”,葬于寿光县祖籍。
无“福建籍”记载。“福夙号海疆”福字下似漏“州”字。“游氛”,似是“海氛”之误。
乾隆二十八年,同治九年,章倬标重修《泉州府志》卷二十八·武职官
姚堂  漳浦人,六十一年任。传见武跡。
同上《泉州府志》·卷五十六·国朝·武跡
姚堂,字尔升,由龙溪移居晋江。弱冠从戎塞外,历官闽安副将,北茭汛为盘验商舶之地,水中巨石多坏舟,详情,移于汛外,商人德之。升处州总兵,移镇台湾,绥番蛮,戢骄兵,禁汛口需索。升广东提督,移福建水师。入觐,归,道卒。予祭葬,荫子入监。
“入觐,归,道卒”为雍正登基入觐,归卒于道,未详何处。《泉州府志》记姚堂“漳浦人”,此谓“由龙溪移居晋江”,可信。盖乾隆28年倒溯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元年,才41年,不会记错。
道光九年晋江县志·卷之七·武卫志·将略
姚堂,字尔升,从戎塞外,历官闽安副将,升处州总兵,移镇台湾,绥番蛮,戢骄兵,禁汛口需索。升广东提督,移福建水师。入京归,卒,予祭葬,荫子入监。
晋江县志立传,意味由龙溪移居晋江
光绪三年漳州府志·民国铅印本·卷二十一·选举六·特用武职·国朝任子
姚堂,厦门水师提督,赐祭葬。
“国朝任子”:姚文钟,堂孙,治中;姚宏缙,堂子,光禄署正;姚植荣,以孙堂贵,赠荣禄大夫;姚以学,以曾孙堂贵,赠荣禄大夫;姚禄,以子堂贵,赠荣禄大夫。省志未见。
乾隆二十七年龙溪县志·卷十四·选举·特用武职
姚堂,康熙,厦门水师提督,赐祭葬。
“选举志”中列“特用武职”,其下第4人列“姚禄,山西孟寿游击”,未注为“堂父”。《山西通志》:卷八十“姚禄,福建龙溪人,行伍,康熙二十四年任。”出身行伍,未注堂父。
光绪三年处州府志·卷十五·武职·总兵
姚堂,福建临江人,四十九年任。
民国平阳县志·卷二十七·职官
姚堂,字肯安,广东人,康熙四十八年任平阳总兵,官正己率,崇文辑武,有古大臣风。旋调处州,士民越境送之,岁时通讯不绝(旧志)。
山东人,误作广东人,肯庵,误作肯安。
任平阳总兵官,未见载于《浙江通志》。
民国二十七年《福建通志》·“清武职官”
“水师提督总兵官”:漳浦人,六十一年任。
施琅(二十年再任)、张旺(三十五年任)、吴英(三十七年任)、施世骠(五十一年任)、姚堂(六十年任)、蓝廷珍(雍正二年任)。记作“漳浦人”,与乾隆省志异。
台湾县志·卷之四·武备
姚堂,山东人,福建籍。处州镇调补,康熙五十一年任。礼士爱民,雅歌投壶,有古儒将风。所辖十营,皆属內郡调拨。公至台,严部伍,时简阅,民不知兵。自开辟以来,兵始知有法。而又念其饥寒,恤其疾苦。及粤东命下,扳辕莫遂,而后乃铸金事之。
“福建籍”。
道光己亥厦门志卷十·国朝职官表·水师提督
姚堂,漳浦人,六十一年任。
职官表“武秩”栏“水师提督”下注:“康熙元年置,驻海澄;八年,改设总兵官;十六年,复置驻漳州;十九年,移总兵驻厦门,寻水师提督亦移驻焉;二十三年,改总兵于南澳镇,而专驻提督,领中左右前后五营。”其意谓:自康熙二十三年后,福建水师提督均驻厦门。
民国厦门志卷十一·提督
姚堂,漳浦,康熙61年。
民国志将姚堂,误书“施堂”。
乾隆十六年福州府志·卷三十五·职官八·督标中营副将
姚堂,山东人。
同上·闽安镇副将
姚堂,山东人。
台湾文献丛刊第66种·重修台湾府志(民国铅印本)
姚堂,号肯庵,山东人,福建籍,由行伍。处州镇总兵调补。康熙五十一年任(有传)。
康熙五十一年周元文撰,后至光绪、民国多有续补。
同上·传·姚总戎传
台为荒徼绝岛之区,四方杂处;民多顽愚,兵习骄悍。非有贤良大帅弹压期间,何以束军伍而绥黎庶。
总戎姚公,深沉简默,智勇兼优,早受圣主之特知,叠荷不次之迁擢。近又以海疆重地,由处州调镇是邦。至之日,缉柔有法,恩威并行,兵归于伍、民安于市。
时有辕门厅於前官任内,侵占孤寡郑氏田地,索骗银两;发讯得实,追其银而定其界,不以标员而私庇。又有佃丁黄喜诬控平民伤牛,清虚,正其罪而予惩,不以官佃而幸免。至于诬告辕门官受贿,如萧表者,则以贫老之民而矜释之;略贩妇女,如陈兴者,则以奸棍之徒而严创之。被贩妇女,恐其为有妇之夫也,递回原籍,不致失身。凡此皆仁慈为念,惩劝之分名者也。
他如选拨能役,巡防要紧隘口,访缉匪类,查搜营哨夹带违禁货物、无照客民,禁鉎钱而商民称便,严关防而出入惟谨。种种善政,已表见下车之初。从此,而道不拾遗,:夜门不闭;奸宄屏跡,海疆敉宁。方之韩、范,何多逊焉。
公讳堂,号肯庵,福建漳州府龙溪县人。
此姚堂传,民国版续补得最为完整。见其政治绩效卓著,惟欠战功记载。
光绪二十五年薛绍元台湾通志稿·职官表(影印)
见水师提督,五十一年任。
同上·武功卷
姚堂,字尔升,由龙溪移居晋江。弱冠从戎塞外,历官闽安副将,升处州总兵,移镇台湾,绥番蛮、戢骄兵、禁泛汛口需索。升广东提督,移福建水师提督。入觐归,道卒。予祭葬,荫子入监。泉州府志。
末小字注“泉州府志”,意谓所据也。
道光三十年台湾县志·军志(表)
姚堂,山东人,福建籍。康熙五十一年任。陞广东提督。
《台湾丛书》同。
康熙五十四年魏荔彤漳州府志·选举·特用武职
姚堂,现任台湾镇总兵。
福建师大无此古籍,此录自“百度”。
雍正九年·广东通志·卷之三十·职官·提督
姚堂,福建人,五十七年任。
民国《厦门市志》  
    姚堂,漳浦,康熙61年。
《台湾县志》   
    姚堂,山东人,福建籍,处州镇调补康熙五十一年任礼士爱民戉歌投壶有古儒将风所辖十营皆属内郡调投公至台严部伍时简阅民不知兵自开辟以来兵始知有法而又念其饥寒恤其疾苦及粤东命下扳辕莫遂而後乃铸金事之。

+ S9 @4 q; q. j) n- v! u$ j* M" j" O, J
陈叔侗先生评论
蒙福建博物馆研究院研究员、福建地方志点校家陈叔侗先生垂阅、评点。今将他老人家“微信”摘录如次,可供研究参考:
对于姚堂,福建地方志对其记载较少,也较乱,而且所见各地方志记其籍贯,随其迁动,各有不同。他是山东人,行伍出身。2,漳州府志记其入籍龙溪,此籍,是军籍。清袭明制,家属随军,军人有军籍军田,可以世袭。
3,姚堂最精彩就二件事:一是在古北口受康熙帝赏识予以提拔。二是在台湾缉军安民,制止动乱。未参与平乱,军绩平平,故福建省志,向无立传。
4,省志把姚堂列入清代武职,只是记录官场任职变迁,不像“选举”必须与乡籍有关。水师提督不是小职位,也绝不至乱填籍贯。看来是以军籍驻地为籍贯。最后所谓泉州、晋江者,清代之厦门岛隶属泉州府晋江县,为厦门厅。提督署置于厦门,台湾总兵归其节制指挥。至于封赠三代,因依其军籍所在而被记录于龙溪。荫子亦同。
5,归葬山东,山东祖籍应有坟墓等史迹可寻。
福州琴亭  姚恩健  谨录2019/11/22
我的几点看法:
姚堂,山东人,二十岁从戎塞外古北口,康熙帝从古北口出巡,得帝赏识,擢石匣营把总;康熙四十五年晋升福州闽安镇协总(副将),四十九年陞浙江处州总兵;五十一年,移任福建台湾府总兵官;五十七年,陞广东水师提督;六十年十月移福建水师提督,六十一年康熙崩,雍正立,觐见归,卒于途,奉旨归葬山东寿光县。
从戎古北口大约3-5年后,因康熙帝赏识而破格题为石匣营把总,时大约23-25岁。擢石匣营把总七年后破格提升闽安镇协副总,至雍正元年殁,计17年。年寿在47岁上下(20+3+7+17)。
第三,南下17年,历水师协总、总兵、水师提督,官从一品,然而中国史上最浩瀚的史书《清史稿》从二百十四至五百二十九卷“列传”,共计三百一十六卷,入传人物不少于两千人,独无姚堂。尤令人不可思议者,“列传七十一”传记满保、施世骠、蓝廷珍等十一人,非但无姚堂,在记叙施世骠于康熙六十年十月病卒,居然仅记“廷珍摄提督”“六十一年,授台湾总兵,雍正元年,擢福建水师提督,加左都督,赐孔雀翎,予三等阿达哈哈番世职”。全然不顾《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二百九十五记载:康熙六十年“十月二十五日(壬午),谕大学士等:福建水师提督施世骠病故,此缺甚紧要,着广东提督姚堂调补,速行赴任。广东提督事务,着广州副都统冯毅署理。”姚堂不幸死于雍正元年,蓝廷珍才得以补上空缺。编纂赵尔巽一帮人,何以对姚堂如此漠然罔顾?或谓姚堂“官高军绩低”不曾参加、指挥一场平乱战斗。但毕竟从一品高官,治理台湾政绩斐然,何以不顾?
第四,福建省志对姚堂也同样存在不恭不韪。姚恭南下17年,凡三次入闽,在福州闽安镇四年、台湾六年、厦门首尾二年实一年,计11年。此11年,显然是姚堂一生最出彩11年,福建省志记载却十分简约,悉不立传。《漳州府志》《龙溪县志》亦不立传,《泉州府志》《晋江县志》有传,仍见不足。而记叙姚堂政绩最详者,是《台湾府志》康熙五十一年周元文撰《姚总戎传》。但是年姚堂甫从处州移调台湾,安能有“至之日,缉柔有法,恩威并行,兵归于伍,民安于史”政绩?道光《台湾县志》、光绪《台湾通志》均不录周氏文,而用《泉州府志》“姚堂传”。耐人寻味。其实,今所见康熙五十一年《台湾府志》是民国《重修台湾府志》续补版,续补姚堂治台政绩故事。应敲问者,谓“入籍龙溪”,为龙溪人,何以漳州府志、龙溪县志皆不立传?
《漳州府志》《龙溪县志》无姚堂“传记”,但列“特用武职·国朝任子”曲折
表达为“龙溪籍”。自隋唐以降至清,高官大臣多有封赠世袭,不足为奇。但府志县志所列五世封赠,尚无文献佐证。惟知姚禄,《山西通志》记:“盂寿营游击”“姚禄,福建龙溪人,行伍,康熙二十四年任”。未见注“堂父”“荣禄大夫”,其名与山东寿光县《姚氏族谱》亦不同。
乾隆二年《福建省志》至四十二卷“漳州府”记:“漳州府,姚堂,山东人,
入籍龙溪,福建陆路提督”。“入籍龙溪”,表明姚堂祖籍山东,移居福建。但在省志卷二八“水师提督总兵官”记:“姚堂,山东人,康熙六十年任”。说明省志不采纳“入籍龙溪,福建陆路提督”说法。首先,误将姚堂记作陆路提督。再者,清袭明制,军人皆有军籍、军田,“旗员分界园地,多则二百四十亩,少则六十亩,各省不尽相同。惟浙江驻防无田,仍支俸饟。”可见,福建省志不记“入籍”云云,是由于军籍皆有军田。但亦可认为“户籍”,康熙五十一年姚堂移任台湾总兵,时台湾初归不稳,不带家属,寄籍龙溪。六十年自广东移任福建水师提督,衙署厦门,“户籍”或“军籍”移晋江。乾隆二十八年《泉州府志》记载是在姚堂殁后41年事,可信。
乾隆二十八年、民国二十七年《福建通志》、道光、民国《厦门志》均记姚堂
“漳浦人”。据《清史稿》“一百十七卷·志·九十二”载:“漳州镇,康熙二十七年改漳浦镇置”,“志·九十五”记载:海澄,“雍正十一年,割漳浦之镇海卫来隶”,这样,海澄“镇四:镇海、浯屿、海沧、海门”。说明漳州镇、镇海卫曾属漳浦。故或谓姚堂“漳浦人”未尝不可。
康熙二十二年施琅克郑克塽收复台湾,改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康熙五十一
年,姚堂自浙江处州总兵移镇台湾。以台湾初归,海氛初靖,治安未稳,遂将眷属安置漳州龙溪。康熙五十七年陞广东水师提督,家眷应随职履新,人去籍在。故《广东通志》记姚堂“福建人”,《泉州府志》仍书“由龙溪移居晋江”,是可以理解的。
乾隆-同治《泉州府志》记姚堂康熙六十一年任福建水师提督,“由龙溪移居晋
”,比较可信。根据《清史稿·一百十七卷·志·九十二》记载,福建水师提督驻厦门,时为厦门厅,隶属泉州府。移居晋江,属于正常。况且《泉州府志》初纂于乾隆二十七年,距离康熙崩、姚堂殁仅41-42年,不会记错。
只有《泉州府志》、《晋江县志》记载姚堂“入觐,归,道卒”,只有《寿光县
志》记载“奉旨归葬”。方志书“入籍龙溪”,无论从“民籍”“军籍”考量,都说明姚堂是山东人,祖籍山东;否则没必要下“入籍”两字。或认为“祖籍福建”,则下“入籍”两字,是犯低级错误:语法、逻辑、情理皆不通。
由于《清史稿》不列传,闽、浙、粤、鲁四省地方志记载十分简约,研究姚堂身世,
有些难度。复因其故宅、坟墓等文物迄未寻觅一二,无文物佐证,故尤难论定其故实。
以上十点,仅是本人一年多来翻阅志史所作功课与初步分析,留贻闽鲁姚氏宗亲及研究清史专家参考。
                            福州琴亭  姚恩健  灯下  未是草
2019年12月31日星期二晚九点再改
附注:
有关内容,请参阅近两年登载“姚氏宗亲网拙作《峰回路转  柳暗花明》(初作、再作、续作)、《从长泰姓氏说起》、《小荷才露尖尖角》、《暮霭沉沉楚天阔》、《福建水师提督姚堂身世考》及网上评点《龙溪凹姚氏族谱》等文。作者姚恩健又及。
8 e* l. L  F2 d$ H. h, Z

801579394103_.pic_hd.jpg (146.05 KB, 下载次数: 184)

801579394103_.pic_hd.jp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4-26 01:1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