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0237|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华姚氏迁徙分布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6-23 19:35: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一、 姓氏源流 姚氏的来源有三: ; v; F" a  q( H
1 出自妫姓。相传五帝之一的舜有生于若水,居于地丘的后代,因生在姚墟,其后子孙便以地为氏,称为姚氏。又相传舜在当帝之前,四岳曾向帝尧推荐过陶唐氏,舜继承王位后曾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让他们居住在妫河边。他们的子孙有留在妫河边居住的,便以妫为姓。武王灭商后,找到了帝舜的后裔妫满,武王把他的大女儿嫁给妫满,并且封他于陈。传至年仲敬氏时因避王莽乱居于吴郡,改姓为妫。传五世后,复改为姚姓。
# ~. {2 \$ p8 _1 v% ?2 出自子姓。据路史记载,春秋时有姚国,为商族的后代,他的子孙便以国为氏,称位姚氏。
9 ^' X  P( Q' [* L5 [4 b1 s1 E 3 他族改为姚姓。据有关史料所载,西晋时有羌族首领姚戈重,本是汉时西羌烧当氏的后人,他们自称是帝舜的后代,故而改姓姚。
) p9 s1 r8 B% b二、 迁徙分布 姚氏的发源地大致有两处,即江苏苏州和今甘肃陇西一带。早期由于家族势力不足。所以发展繁衍的较为缓慢,从晋代开始,姚氏因有来自甘肃陇西一带的羌族首领姚戈仲后裔及所带来的部众作为姚氏的加入而壮大起来。也就是说,今天姚氏的中国人,大多数是来自这两支。这两支姚氏后来不断繁衍播迁,唐代以前就已经成为今浙江吴兴及甘肃陇州一带的望族。后来吴兴吴康有一支姚氏分迁于陕郡,至隋时发展成为当地一大望族。唐代以后姚氏的繁衍更加广泛,已遍及我国的大江南北。其中以浙江、江苏、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广东、四川、安徽、湖北等地的姚氏迁播最盛。四川、云南的姚姓大多时由甘肃或陕西河南境内迁播而去的。其中云南的姚安、大姚等县的姚姓最多,所以在唐武德四年因此而设姚州。姚氏入闽是从唐朝开始的。据史书记载,陈元光入闽开漳州时,就有姚氏相佐。其后,又有姚氏从福建迁入广东等地。 4 o5 v* d6 `5 P
三、 郡望堂号 ' A% G  J4 K% F( q
【郡望】: " [8 Y7 f" y0 m! \: a' Q3 Y8 S
1 吴兴郡:三国吴宝鼎元年置郡,治所在乌程。相当于今天的浙江临安、余杭、德清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兴等地。 0 z9 \' [0 g; l
2 南安郡:东汉中平五年分汉阳置郡,治所在今天的甘肃陇西渭水东岸,相当于今天的甘肃陇西县东部以及定西、武山等县。隋初废。
* X( K5 d0 G/ Q. p& M【堂号】: " b7 P% O% Z& ]  h& M8 L9 ]. D7 Z
1 圣仁堂:舜帝是至仁圣明的帝王。
# ~2 `6 y  X, P& z9 G) W 2 姚姓又以郡望“吴兴”和“南安”作为他们的堂号。
3 V' e0 F2 g9 @: C* @. z1 e4 H 四、 历史名人
3 M7 @  {+ @& d0 C& ~  H# V* ^1 C 1 姚范:桐城人,清代著名文学家,乾隆进士,任三礼馆纂修,其学深究遗经,综括精粹。 3 a* k( G* @) Z0 o
2 姚鼐:姚范的侄子,与方苞、刘大槐创立了清代散文重要流派——桐城派,曾参加过清代《四库全书》的编纂,其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但他的主要成就在散文上。
6 k: i: ^8 Z) C' x0 Y: `3 姚文田:清学者。字秋农,浙江归安人,嘉庆进士,官礼部尚书。治学宗宋儒,亦取汉学之长。 4姚广孝:明代苏州长州人,初为燕王心腹,朱隶夺取帝位后拜太子少师。曾参与修纂《太祖实录》、《永乐大典》等宏大工作。 $ A2 }- Y( w$ n4 _- A
5 姚长子:明朝浙江会稽人,嘉靖三十四年倭寇进入县境,逼迫他作向导。他把敌人引到四面皆水的化人坛,并于事先密秘吩咐乡亲撤桥,断其后路。倭寇中计,遂为明军所围歼。而姚长子因此殉难。事后,被乡人尊为英雄。 7 D( R5 f7 I2 ?
6 姚绶:画家,嘉善人,曾官至监察御史,江西永宁面府。
. B+ b1 M7 C8 W) F 7 姚平仲:宋代西北名将。 5 c* |$ ~8 C5 z, H( s
8 姚思廉:唐初史学家,江苏吴兴人,后迁入关中,为今天的陕西西安市人。编纂有《梁书》50卷、《陈书》30卷。他的孙子姚寿博涉经史,育才辩,武后时他任地官尚书,姚寿弟姚班自幼聪明好学,官至户部尚书,亦善经史,撰有《汉书绍卷》40卷。
" A$ ~, O+ V% m% C+ o9 G6 x 9 姚崇:唐初著名政治家,他本人及其家族在政治方面很有成就。姚崇官至宰相,曾任武则天、玄宗朝宰相。为政清廉,深得众望,后来宋景继他为相,史称“姚宋”。姚宋曾孙姚合,元和进士,官终秘书监。因曾授武功主簿,世称姚武功。他开创的诗体也称武功体。姚崇玄孙姚瑁,长庆进士,湖、常二州刺史。 8 A$ u0 t8 o" E: @& N. I2 u, g( u
10 姚戈仲:西晋永嘉年间人,一个羌族部落的首领,他率领他的部落从赤亭迁到榆眉,后赵时被徙关中。公元323年被任为西羌大都督,率羌众数万居于清河。公元352年他的五儿子姚襄率领部众返回关中,在三原被杀。姚襄弟趁淝水之乱攻入长安,建立了威震四方的后秦。建都于今陕西西安西北。
' P& [2 p7 n5 B! r; g: X0 _% g11 姚亮: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在一个伟大的共和国打响第一炮的地方,它就是中国的江西省.姚亮是江西赣县桃江人,暂还不是名人,不过相信日后他一定会成为名人的.他也是一个爱国主义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1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09-6-21 15:30:44 | 只看该作者
中华姚氏源远流长,从远古走来。

签到天数: 223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3#
发表于 2009-7-2 22:01:42 | 只看该作者
清析明了,比较系统。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发表于 2009-7-3 00:16:42 | 只看该作者
中华姚氏迁徙就是一部繁衍发展史。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2-4-4 02:04:42 | 只看该作者
千丝万缕 难断江西瓦西坝
9 v/ _( z. Z5 O' F5 G  ` 通讯员周金山周波曹平
) w, o; m3 c# D2 l+ n$ P% `1 V     鄂州境内,当人们坐在一起闲聊祖籍时,有近85%的老年人都说是从江西瓦西坝迁来的! 8 A/ O5 C+ L$ l2 S" o0 o
     瓦西坝这个地名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人们耳熟能详;说陌生,瓦西坝到底在江西什么地方?谁都是摇摇头说不知道。瓦西坝到底在哪里?我无数次试图从江西地图上寻觅,却连个影子都找不到。寻到地道的江西老表,他们听后,也都摇头,难道瓦西坝只是停留在移民后裔口头中的一种传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线索。有人说:瓦西坝在瑞昌市以东,还有人说在修水以北。经考证,江西当年的鄱阳县城,曾是饶州府的驻地,瓦西坝就在鄱阳城西十公里处。瓦西坝实为瓦屑坝,地址即今鄱阳湖东岸的莲花乡瓦屑冷村。
. q" \8 p( p! ?$ |     相传,姑苏陶人看中了瓦西坝这块能制陶的风水宝地,曾在这里修建了大型的制陶工厂,制作了大量的陶器和宫殿所用的琉璃瓦、陶器,以供世人享用。因避黄巢之乱,复徙吴地,加之兵灾荼毒,这个制陶工厂便成为一片废墟,荒凉冷淡。而移民者只知城西,制陶留下大量的瓦屑,起土挡湖水围有大坝,移民脑海中难忘瓦西坝。 + G( h4 `0 n2 h" ]7 s
     元朝末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打了一场决定胜负的水战,主战场就在大莲子湖上。打仗必死人,瓦西坝人更是心寒意冷,故称瓦屑冷。据周启志的《瓦屑坝考》和《姜氏宗谱》载,瓦屑坝得名不应晚于五代之际。 ' X8 a# ?/ O2 X
     唐宋元末,天下大乱(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乱),三乱三大移民,大批皇亲国戚、贵族士大夫和平民百姓,渡过长江“东南飞”。但江西没有发生过大的人口损失,且是接受地之一。
7 [8 O$ x9 `# y1 c7 f$ [  C4 ~     湖北那时前期是奋勇“杀鞑子”的红巾军与元军反复拉锯战,是改朝换代的前哨、主战场。战乱连年,加之长江水患瘟役,人口损失惨重。如黄州府满城都是火,官府到处躲,城里无一人,巾军府上坐。平民百姓死的死、逃的逃、迁的迁,梦地榛莽千里,虚无人烟,沃野荒芜。兵燹后,朝廷下令赣民填实安徽、湖北、湖南等地,并以牛具、插草为界,划地为业,免其六年赋税和杂役等优惠政策。
3 \( s, D! g6 f; n     据张国雄《明清时期两湖移民》统计,元末明初是移民高潮,江西迁至湖北的有130万人,其中黄冈、麻城达50万多人。在鄂东北迁入的136姓中,其中江西达110族。始迁先民移居湖北落地生根,繁衍生息,建设家园,为湖北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故赢得“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 5 f! v3 A9 @- _" H! u$ e
     瓦屑坝作为当年的交通要津,其繁华亦是可想而知的。随着历史和自然的变迁,瓦屑坝已不具水陆码头的功能,昔日的市井浮华也随之不再。
9 l/ C: W! O2 }; R     瓦屑坝曾是中国古代移民集散地之一。当年祖辈们带着诀别,从赣南、赣中、赣北直奔鄱阳城,穿越筷子巷,聚守到瓦屑坝附近的鄱阳湖滨清江渡,乘舟楫驶入茫茫湖水,驶向长江,驶向远方的他乡。现在许多家谱中都记载祖辈来自江西瓦屑坝———祖先架一叶扁舟,涉鄱阳之浩瀚,经湖口驶向长江,始卜居岗邑。因交通信息不灵,天长日久,逐渐忘记了祖居地点。随着朝廷的一纸禁止回迁令,无情地斩断了这些移民的回乡念头,瓦屑坝的地名也就随之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 Z7 w5 f" w5 X# w
     中国历史上无数次改朝换代,社会处于急剧的变革过程,老百姓首当其冲,人们为了谋生,保全财产和身家性命,走西口,闯关东,过长江,下南洋,不断寻觅更好的生存环境和发展前途。多次战争、多次逃难的移民,瓦屑坝也就成了中原人民不断迁徙的中转站、移民的集散地。 / Y! L% n+ @$ B( B: c' a, V+ D; g
     湖北人大多数是江西移民的后裔,俗说话:“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但江西遗风犹存。很多故乡的地名搬到他乡,如一代医圣李时珍的故乡蕲州城东有地名称“瓦屑坝”,武汉有鄱阳街、鄂州有“筷子街”、荆州有“江西脘”等;因湖北省界与江西接壤,故江西老表的称呼在鄂东也很流行,一句老表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 {8 k! v- k* D& l1 `0 ~     人们平素闲逛时,习惯将双手反握身后,诙谐地说,这是当时朝廷强迫移民所养成的。移民高峰期发生在洪武年间,朱元璋定鼎后,即圣令大批江西先民迁两湖,为防逃脱,先民们被反绑双手上路,用绳索互相牵连,因迁徙途中要方便时:“解手啊!”就呼叫押送官兵解开双手,就地解决。没想到先民们一句苦涩的呼喊“解手”,竟形成今天上厕所的惯用名词。还有祖辈代代相传下来的口语,如将名词外祖母(外婆、姥姥),叫“家(咖)婆”;将外祖父(外公、姥爷),叫“家公或家爹”;将方向词“去”字,读着“器”;将动词“站”字,念着“跻”;将吃饭念着“乞饭”或“恰饭”;将“鞋子”念着“孩子”等等。在今天的改革大潮中,仍是难以改变“说惯了”的乡音,这些都不胜枚举。“方言”长期保留,不能不说是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布衣百姓

6#
发表于 2013-7-1 21:58:16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姚范,姚鼐和我们是一家的呢,我们的家谱上有很详细的记载。
, |; W( }0 U* Nskingyao 发表于 2010-4-28 22:52
. Y$ o: [" {8 d& z
4 o' l, Z4 k# H! ]  \0 G
您是?我也是麻溪姚,成字辈

签到天数: 9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7#
发表于 2013-11-19 17:52:40 | 只看该作者
ezyao 发表于 2012-4-4 02:04
3 [4 r( s$ T) f) P/ R千丝万缕 难断江西瓦西坝
8 l* e. G+ p8 W 通讯员周金山周波曹平
. v) {1 z4 p4 E& h- k3 X5 h     鄂州境内,当人们坐在一起闲聊祖籍时,有近85% ...

, }. N4 Y. q" z# Z1 C* x) L* f这里面的称呼和我们随州的差不多。

签到天数: 808 天

连续签到: 58 天

[LV.10]一品大学士

8#
发表于 2017-8-4 09:46:2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暂不是名人”的姚亮不知何许人。
9#
姚网宗亲  发表于 2019-6-11 16:18:06
有四川仪陇柴井乡姚家湾的吗?

签到天数: 2083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0#
发表于 2019-6-12 12:20:28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帖子都十二年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4-26 05:1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