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79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安阳名人贤士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85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2-24 10:19: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古城安阳,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朝历代名人贤士辈出。1 R, U, `& G# U% E) H2 Y

* Z: {3 J! u9 s4 u- P7 f% g, }0 O安阳的这些古代名人的故事大家都了解了,但是今天这些安阳的古代名人有没有后代?他们的后代都在哪里?安阳有没有他们的后裔?他们现在生活得怎么样?他们都在做什么?他们祖先的事迹对他们有什么样的影响?因为工作和兴趣的原因,我平时有意的去走访接触了一些现在依然生活在安阳的安阳古代名人后裔。今天我就来讲讲我调查、了解到的这些名门之后。以往讲述安阳的名人,肯定是先从殷商开始,讲讲武丁、妇好,然后再讲到春秋战国的西门豹治邺。但是这些历史对于今天,实在是太过于久远,本文讲述的是这些名人遗留到现在的后裔的情况,对于这些上古先贤,我实在是考证不出来他们的后裔的情况。所以,我的这篇文章,就从距离现在还不是太遥远的南北朝时期开始。
) L& o) f4 y3 M) O: _1 Z$ U; Q, R7 V. \) K- l  X
安阳历史上出现的众多历史文化名人,因为种种原因,他们的后裔,有的现在还生活在安阳这片土地上,有的却已经远离安阳,更多的情况是在安阳在外地都有分布。这种情况,也有两种:一是在安阳的多,在外地的少。另外一种情况正好相反,是在安阳的少,在外地的多。
. i$ u, y8 b8 ?% j( N
, f. k7 A" R/ I2 X2 v) `! N7 d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安阳名人后裔定居安阳原因:* ?3 t% i; O8 p# ~# M
/ p5 u2 k! ^3 F
一、第一个原因,自然是因为他们祖籍安阳,世代都居住在安阳。至今还生活在安阳的安阳名人后裔中,这样的情况最多。韩琦, 崔铣,郭朴,许三礼,马丕瑶等的后裔都是这个原因。
& K! ]% _" z8 D+ Q( W, k4 \
3 M# j+ Z, y. u% E' z二、分封到安阳。所谓分封,就是被皇帝以某王的名义,册封到某地,享受食邑。安阳的名人中,只有明代的赵王可以归入此类。3 o6 i, a* [& x9 b9 {) V3 C
& ^# f7 e+ [9 C) Y) u& `; N# ]0 j
三、做官客居安阳。从古自今,奉朝廷或者政府的委派,到各地做官的现象很常见。一个人去的叫做裸官,更多的是拖家带口,这样后裔定居在某地,也很正常。$ I) d* s$ x: c2 V1 l! n1 |) J
, F1 P5 C; X/ o4 N: S$ D
四、移民,逃难到安阳。中国古代,因为战争,自然灾害等天灾人祸,导致百姓背井离乡,颠沛流离的逃难移民的情况很多,政府也有为了填补某地人口缺口而有计划的大规模移民的案例,著名的洪洞移民就是如此。在安阳内黄,安阳县马太保村,和濮阳清丰县生活的蒙元忽必烈后裔就是逃难到安阳的。
8 C0 S1 E* b% [8 {5 t9 T6 U& N  k& `  d) s( ]; f$ [6 D
五、经商留居安阳。如,姚本仁。$ C. ~, p6 M% j' `

+ `) s9 @2 P7 e: M六、因姻亲嫁娶的原因定居安阳。属于这个情况的是清末军机大臣李秉衡。李秉衡的后代生活在安阳。2 C2 {8 d( d) n* I) K! b. Y
0 _4 A2 b% K& K0 d) G0 J6 i
安阳名人后裔不在安阳的几种情况:
8 t2 o- U: D( ^3 E
+ \& Y; ?  S# X- p' C一、随中央政府迁移,北宋被金国灭亡以后,淮河以北的大片地区被金国占领。赵构在杭州建立南宋。此时韩琦的家族在南宋已经属于皇亲国戚,地位更加显耀。韩琦的后裔此时以杭州为中心,在南方繁衍发展,留在安阳的后裔反而较少。: [! J8 F$ H9 g6 i+ y

4 G4 o: i8 j3 Z$ ]二、做官迁徙;
7 s6 c: z1 M% o! H% d, Y9 E
+ ]5 a0 a9 G7 V* A三、经商迁移;
4 c3 M. N7 l( W6 t: c1 M/ E/ ?8 K
四、发配被杀被贬,岳飞就属于这类。岳飞被害以后,他的两外几个孩子随岳飞家眷向多个地方逃难,以免被杀。这也是岳飞的后裔在安阳的比较少,在外地较多的一个主要原因。
9 X% a' e  P8 Z) S5 I* W  R8 m- y1 s
目前在安阳的古代名人后裔,最早的可以考证到的应该就是三国以后,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冉闵了。
  i6 e( B5 @2 z; |; W7 e
7 Q5 R2 X3 {3 @一、冉闵+ S% v: w5 t; c- @! v5 W
% W2 H! T5 |, V' A5 I$ i

) _4 i6 \# _' [- v( K2 Z  _0 F- V/ X: u% N5 P7 [1 K: e: R; B
武悼天王冉闵(?-352),字永曾,小字棘奴,十六国时期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汉族,也作“染闵”。冉魏建立者,350年-352年在位。以勇猛著称,民族英雄。350年称帝,国号魏,史称冉魏。352年冉闵突围不遂,为燕王慕容儁所执,斩于遏陉山,后被追封为武悼天王。冉闵后人的墓志上称冉闵为“平帝”,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冉魏政权给冉闵上的谥号。
. q2 U2 }, T0 v+ h
$ h6 n4 Q) F2 d: D# s' ~冉闵有四个儿子:皇太子冉智、太原王冉胤、彭城王冉明、武兴王冉裕。 鲜卑攻魏都时,冉闵部下蒋干带着冉闵次子冉胤之子冉定(冉绽)(地方文献为冉胤之子,也有冉氏族谱记录为冉胤)跑到了仓垣,投冉闵原部将张遇,张遇蒋干等人将冉闵衣冠靴子,送回冉闵故乡为其筑衣冠冢。(冉闵墓在今天的河南内黄县冉村,但当地并无姓冉的人。文革期间冉闵墓被挖,出土的古籍和各类物品在破四旧时被红卫兵毁掉。)目前,在我国西南一带(四川)冉姓(包括土家族的冉土司系)皆为冉闵后裔。
+ J- @. B/ |- @7 J( ^% N! }  I+ y1 _0 _/ U
二、韩琦2 t- Z4 W$ i# F7 V: P
$ ^; ?# R9 x7 w5 p' K" m
" O" {! |4 R: u8 ^* P2 M& T

- N- J8 O2 ^1 V4 `8 [; C/ i韩琦 (1008—1075),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北宋政治家、名将。天圣进士。初授将作监丞,历枢密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名重一时,时称“韩范”。嘉祐元年(1056),任枢密使;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嗣位,拜右仆射,封魏国公。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出知相州、大名府等地。熙宁八年卒,年六十八。谥忠献。 《宋史》有传。著有《安阳集》五十卷。 《全宋词》录其词四首。
( k  t1 R  W/ j& Z
% p; c* V# ?$ \1 f, k韩侂胄(1152~1207)南宋权相。字节夫。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北宋名臣韩琦的曾孙。父娶宋高宗皇后之妹,韩侂胄以恩荫入仕。光宗绍熙五年(1194),他与宗室赵汝愚等人拥立宋宁宗赵扩即皇帝位。宁宗即位不久,韩侂胄就逐赵汝愚出朝廷。从此,掌握军政大权达13年之久。在他擅权的前7年,制造了庆元党禁,凡与党人有牵连的,不得任官职,不得应科举。开禧元年(1205)为平章军国事,立班丞相之上。韩侂胄当权的后期,为立盖世功名发动了开禧北伐,曾取得一些进展。同年五月宁宗下诏伐金。但正式宣战后,南宋各路军队节节败退,韩侂胄遣使向金请和。开禧三年,史弥远等人谋杀韩侂胄,朝廷大权落入史弥远手中。韩侂胄被杀之后,朝廷没收他和他的党羽们的土地。嘉定元年(1208),史弥远按照金的要求,凿开韩侂胄的棺木,割下头颅,送给金朝,订立了屈辱的 。3 H" V! G! S0 c% C9 _1 F! Q9 O
9 I7 L1 `) F" J' e0 C* f

, ?2 ~# H7 M- p/ b8 k% l- D+ r% z8 h/ V6 |- B# g
韩培谦是安阳宋代名相韩琦目前在安阳的第23代直系后裔,是在安阳乃至全球的众多韩琦后裔中德高望重的人。在2014年1月26日去世。在他的员工和亲戚朋友眼中,他是他们的老厂长,老会长,老家长。在安阳文化界,他是文物保护的功臣,是促进安阳文化发展和交流的使者。他在上世纪50年代,创办安阳第五染料厂,拥有多项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产品畅销全球。2002年,韩王庙和昼锦堂开始修复。2006年,第二届世界韩氏宗亲大会在安阳召开,来自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韩琦后裔来参加会议。2011年,韩琦墓地迁移,出土目前发现的最大的韩琦墓志。2013年,韩王庙和昼锦堂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一切的背后,都和韩培谦的努力分不开。韩琦在安阳的后裔,人才辈出,书法家,企业家,优秀教师层出不穷。这一切,都和韩培谦继承并执行的家风有关。目前在安阳的韩琦后裔已经繁衍到第26代。
, A/ B. r9 `* r8 d: F9 A& Z
! k8 ~7 f/ }! E  J, [2 ]三、岳飞7 q3 p% v% n) v9 k/ C

5 k- h. u# m4 y8 G  |9 h8 ?5 c; M* [
4 B* m2 s+ [/ c) T$ C$ m- C
, o: v& U- _& Y' r( ~岳飞(1103年3月24日(宋徽宗崇宁二年二月十五日)—1142年1月27日(绍兴十一年冬十一月二十七日)),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程岗村)人,南宋将领、官至少保、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是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他坚主抗金,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27日,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为朝廷杀害。后平反昭雪,追谥武穆、追赠太师、追封鄂王,改谥忠武。
; \! I) j/ G( i; M# g; o; \% P1 N" d  J) H7 [
8 M; ?8 i; M7 ~  f; K: p
0 l/ q* V7 z, N7 D! j0 Z3 E3 m1 C
岳飞有五子二女,分别为:9 t& y; S' P: @& |/ z. C& ]
: L4 u8 G+ A4 Y% p' A  y
(1)长子岳云(1119~1142),字应祥,号会卿,刘氏生。他12岁即从张宪军,随父亲征战四方,身先士卒,屡建奇功。后被诬入狱,与父和张宪同时被害,时年23岁。冤狱平反后,赠安远军承宣使。
& c6 Y3 ~! g* p8 c; I6 F5 b! f) m, C: O. J# c1 P
云生二子:岳甫、岳申,一女:岳大娘
4 w# K3 a7 u4 Y' L2 J% o2 e9 {, F: M1 k
(2)次子岳雷,字发祥,号夏卿,又号声甫,刘氏生。1126年(靖康元年)三月,生于山西平定军。岳飞在狱中时,岳雷曾被派去照料其父。父被害后,随亲人被遣送至广南(今广东惠州)拘管,还未等到父兄平反,便已在流放地含恨而终。- l7 d( X8 T3 l: x: O

7 |5 h3 D/ y, s" A* N; F2 }$ C雷生四子:岳经、岳纬、岳纲、岳纪,二女:岳二娘、岳三娘- s+ e# x3 |/ \; }5 O
1 X6 R3 o! E9 I- d: P
(3)三子岳霖(1130~1192),字及时,号商卿,母李娃。岳飞遇害时,霖年仅12岁,孝宗皇帝昭雪时,霖32岁。霖广泛收集父亲遗事,其子岳珂在此基础上编成《鄂国金佗稡编》28卷、《续编》30卷,这是研究岳飞的重要史籍。* T3 k: |) i& @' k( `& ~4 }

( r$ c& `0 u5 G1 K4 g  y霖生三子:岳琮、岳琛、岳珂,一女:岳璎) T( R0 g' ?: H+ a' q! S

' H* X+ p5 N+ s' t8 m/ x0 e(4)四子岳震,字东卿,母李娃。父兄蒙冤遇害,震方7岁,随母流放广南。曾任朝奉大夫,后又加封缉忠侯。  z5 H* c5 t, S$ ?$ [0 k

7 W3 I% w  l5 G- W! l震生六子:岳瓒、岳琯、岳玭、岳琚、岳踌、岳璇
# R. w' n8 D8 m4 o! C: G1 `- o* ~1 ?' v  H- J) A
(5)五子岳霆,李娃生,初名岳霭,后宋孝宗为之改名岳霆,字应时,号君锡。父兄遇害时才3岁,随母流放。后任修武郎、閤门祗侯、奉直大夫。加封续忠侯。
! Z9 B0 m4 {: N- [2 b7 U* f! ]6 ]" _! i2 A& P7 `* `+ Q* b+ y6 [
岳霆生三子:岳蹯、岳与、岳琨5 M1 r( H! J* w; C/ l% J$ M

# Q$ E; \& F  a# S( T+ z6 w岳飞女儿分别为:岳安娘、岳银瓶。
6 }; x; f1 _$ ]) i* u. t$ Q2 `, I
+ Z7 d8 B0 i' Y; a: D% ?' d3 L目前岳飞的后人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在安阳的有四支,分别是:
* f% f% j% J* }% X; G
7 J: i  O3 l6 M2 U9 s  v①在安钢工作的岳耀华,起父辈是从山东到安钢工作的,是岳飞三子岳霖的后裔。
/ d5 f- D7 ]  {2 `1 \5 g$ }# S7 e8 v3 G- @% T3 p
②居住在内黄县田氏乡岳家庄的岳飞三子岳霖第三子岳棵的后裔,有500人左右。
& p& ^' x$ L# I0 Q; w* R" H# M  ]0 m
③在汤阴岳飞庙东侧,有一户姓岳的人家,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从外地迁回来的。" ?0 u6 C. k+ E# G  w- a5 T6 k
4 N0 K, P4 p3 l7 U7 _
④河南滑县留固镇岳庄也是岳飞后裔。
9 f% g$ v( R& n! E. f8 o8 @; \* l1 y# e) l% O/ B
目前这几支岳飞后裔都已经繁衍到了30多代。
; \- T5 A# D' |% S' F6 c, d
6 ^; p8 i. @9 [1 J
/ D2 x9 T: {2 i# u$ i; ~
/ {' u5 Q, t# t9 {' {汤阴岳飞铜像
( l: d# T, W% [+ u  v
* K2 @9 d& }) O& E四、许有壬) f' u( |, S- n1 R. {1 ~
: ^+ F: ^* s" A% @9 e) d
许有壬(1286~1364),元代文学家。字可用,彰德汤阴(今属河南汤阴)人。延祐二年(1315)进士及第,授同知辽州事。后来官中书左司员外郎时,京城外发生饥荒,他从“民,本也”的思想出发,主张放赈救济。河南农民军起,他建议备御之策十五件。又任集贤大学士,不久改枢密副使,又拜中书左丞。他看到元朝将士贪掠人口玉帛而无斗志,就主张对起义农民实行招降政策。自仁宗至顺帝,许有壬“历事七朝,垂五十年”,“遇国家大事,无不尽言”,“明辩力诤,不知有死生利害”。谥“文忠”,葬于安阳城西北武官之原、洹水之阳。 许有壬“善笔札,工辞章”,其文章诗词,在元代堪称“巨手”。当时的著名文人欧阳玄(欧阳修之后)谓其文章“雄浑闳隽,涌如层澜,迫而求之,则渊靓深实”。' \. I, d/ _( H1 S% L! B

+ c8 A/ G0 p! ?: o) d0 P, E' J; W, z/ H$ O
2 e6 ^/ J" Q" Z
许有壬的后人现在也很多,其中有一支从汤阴迁到了安阳县白壁大寒村。这支后人中,除了一位对安阳的历史文化研究很深的,2016年3月16日去世的,安阳著名的地方史志专家许作民先生。
; k" O& F! N: g1 F4 V) D0 m. S' m0 Q! V- }1 S) _" H
许作民1938年7月出生月白壁镇大寒村。安阳古都学会暨地方史志协会理事,河南省地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地名学会会员,中国古都学会会员,临漳县古邺文化研究会特聘顾问,安阳地名专家组成员,历任安阳县文化局副局长,安阳县地名办公室副主任、主任等职, 2016年3月16日上午9点,先生在工作中突发心脏病去世。
2 B$ q7 S1 [7 V5 A
9 |. }" f3 Y: M& u0 p/ M" \( A' @
+ u6 T" R% i4 z; N) j: @9 M, X4 E4 ?+ C7 }) s1 V
许作民先生从事文化工作及文化研究达40年之久,后30年竭尽心力,以挖掘、整理、宣传安阳 的历史文化为己任。常以“文意新颖,见解精辟,治学严谨,论述周密、独到”为人称道。 退休后,许作民和安阳市的一批文史专家,学者组建了《安阳文史论坛》.先生是论坛的召集主持人,因他原任安阳县地名办主任,大家还尊敬的称呼“许主任”。他敢于挑战权威,不唯书,不唯上。查《辞海》《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等工具书,可以看到河南北部的安阳,是战国时期由“宁新中”更名而来。在明清以来的《安阳县志》和《彰德府志》中,还可以查到“宁新中”更名安阳的说法出自司马迁《史记》一书。《史记.秦本纪第五》有这样一段记载“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十二月,益发卒军汾城旁。武安君白起有罪,死。龁攻邯郸,不拔,去,还奔汾军。二月馀攻晋军,斩首六千,晋楚流死河二万人。攻汾城,即从唐拔宁新中,宁新中更名安阳。”这最后一句变成了安阳地名的来源根据。被后来的史书广泛应用。他看了《史记.赵世家》《史记.楚世家》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发现了问题,遍揽资料,以令人信服的资料论证,写出了论文《宁新中更名安阳考辩》,证明司马迁所述“宁新中”,为“宁”和“新中”两个城邑.在今焦作与新乡之间,并非今天的安阳市!他的研究成果广为流传,国内诸多学人及媒体记者、名校教授等在撰写文章时都纷纷引用他的观点、言论或他提供的资料。. S1 y8 k" U% v, {% r; F6 L6 b6 J

0 D0 y3 x: P. ^4 A# p五、 赵王
5 E, r+ C) n1 ~
2 M  c3 u% R/ z$ {5 M& _) S1 o明成祖朱棣第三子朱高燧被封于河南彰德府,并以太祖所定诸子的嗣字排辈:“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赵王一系在明代传嗣九世,今安阳朱氏,赵王一脉繁衍相传之后人众多。赵王在安阳传位十一代9王。所属郡国十七,连上郡王,就更多了。之所以被分封在安阳(当时叫做彰德府)的藩王被称为“赵王”,应该是因为当时彰德府所在的地方,在战国时期为赵国故地,所以被命名为“赵王”。这和称呼被分封在北京的朱棣为“燕王”,是同样的原因。
$ w( ^# n$ R/ Z5 d& J; S2 Q
- i6 R! Y! _- y" Z. ^朱高燧为朱棣与皇后徐氏之子。朱高燧从小养尊处优,经常违法乱纪。洪武二十八年受封高阳郡王。永乐二年进封赵王。但是赵王朱高燧并不安分。明成祖朱棣从侄儿建文帝朱允炆手中夺得皇帝宝位后,立自己的长子朱高炽为太子。这引起了次子汉王朱高煦和三子赵王朱高燧的嫉妒,朱高煦仗着跟随成祖南征北战,靖难有功,觊觎太子之位,朱高燧和二哥朱高煦勾结起来阴谋夺嫡,时常构陷太子,多行不法之事。“高燧恃宠,多行不法,又与汉王高煦谋夺嫡,时时谮太子。于是太子宫寮多得罪。七年,成祖闻其不法事,大怒,诛其长史顾晟,褫高燧冠服,以太子力解,得免。择国子司业赵亨道、董子庄为长史辅导之,高燧稍改行。”太子朱高炽宽仁,即位后并未为难两个野心夺嫡的兄弟,反而“加汉、赵二王岁禄二万石。”第二年,赵王朱高燧迁居封地彰德。朱高炽即位不到一年即驾崩,年号洪熙,号为仁宗。其子宣宗朱瞻基即位,赐赵王田园八十顷。后来,朱高煦在山东封地举兵谋反,宣宗御驾亲征,一举擒获朱高煦。在返京途中,有人建议顺路将赵王朱高燧擒拿:“赵王与高煦共谋逆久矣,宜移兵彰德,擒赵王。否则赵王反侧不自安,异日复劳圣虑。”时惟杨士奇以为不可。宣宗也认为“先帝友爱二叔甚。汉王自绝于天,朕不敢赦。赵王反形未著,朕不忍负先帝也。”但汉王朱高燧大惧,立即辞去护卫兵马,以示无反意。后于宣德六年薨,号为赵简王。, v( `+ F' h+ v

. I8 K* f( `$ ^, i, h% V6 V% N( U目前在安阳市区及安阳县水冶,鹤壁等地都有大量赵王后裔,市区的主要分布在秋口村,王裕口,前皇甫村,西下寒村。在殷都区候家庄,还有一支也是赵王后裔,也按燕王世系:“燕王世系: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排列辈分的改姓侯的赵王后裔。据初步统计,目前在安阳的赵王后裔有1---2万人。
) v- z' A& L! ?1 B
- [3 s  c/ Q' Z& ]% v2 J, Q/ Y' |) l, D5 r( A
/ L  @4 _8 s% ?: {, s, Q! N
赵简王朱高燧像,现存于寿安山堂
8 d4 H* l: v1 Y/ P8 v6 s; J( d8 E! Y) _' ^' \( u
六,崔铣(1478~1541)
4 p1 f9 _2 A/ G5 |" z' q+ m9 q: |& P# t  N. Z0 u
明代安阳学者。字子钟,又字仲凫,号后渠,又号洹野,世称后渠先生。安阳市人。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入翰林,任编修。因得罪大宦官刘瑾,于正德四年(1509)被外放为南京吏部验封司主事。翌年,刘瑾伏诛,召还北京翰林院史馆。正德十二年(1517),引疾告归。世宗即位后,于嘉靖元年(1522)被召入京。次年,擢升为南京国子监祭酒。三年,因议'大礼'冒犯了世宗,罢职返乡,潜心于研治学问。十八年,重被起用,任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后又升任南京礼部右侍郎。不久,因病乞归。卒谥'文敏'。著有《洹词》和《彰德府志》。* j9 a( s+ F( W* P/ ^
) T( F" C5 e. ]5 c: K4 b, l- y
目前,崔铣的后人主要居住在安阳。在位于安阳老城小颜巷崔铣祠堂附近,居住着十多户崔铣后人。只是因为他们的家谱在文革破四旧中被烧毁,他们已经记不清自己是崔铣的第多少代后裔了。其中有一位名叫崔利宏,现在是安阳市民政局副局长。
1 X" w* b. o* `! Z
# N1 f; o( E' q* q3 U! ^5 O3 l1 `. b8 m4 V

, t) Y( f% P  J- T; ?7 T6 o8 z崔铣画像,现存于小颜巷崔铣祠
' S" t: ?4 B' x! I& i: D
+ w4 k; k8 }# J+ t$ X七、 郭朴: s6 B: ~- J1 J: N

; Y5 ^, Q0 \) `/ }: w: E% e郭朴(1511年5月14日~1593年6月17日),字质夫,世称东野先生,乡人呼为“郭阁老”,明代安阳(今河南安阳)人。生于1511年四月十八日(5月14日)。嘉靖十四年(1533年)考中进士。嘉靖四十年(1561年)冬,郭朴任吏部尚书。四十二年三月,离职回籍守父丧。四十四年四月,世宗召朴回京任职。郭朴因守制(3年)未终,不愿赴任。但世宗念其做官廉正,特欲用之,未准其请,他只好离家再次出任吏部尚书。. V1 e% ~; R/ T

* e4 p6 A, m$ f* C- S4 i* R四十五年(1566年)三月,郭朴兼任武英殿大学士,与高拱(河南省新郑人)同时入阁。时内阁首辅为徐阶。是年十二月,世宗病死,穆宗即位。徐阶在草拟遗诏的时候,未同高拱、郭朴商议,遂引起高、郭二人不满,隔阂日深。隆庆元年(1567年)五月,高拱愤而致仕。九月,郭朴也致仕回籍。告老还乡后,回到故乡安阳隐居于安阳东郊,过着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明万历廿一年五月十八日(公元1593年6月17日),郭朴卒,享年83岁。赠太傅,谥文简。有《文简公集》。翌年十一月二日葬于韩陵之阳。
( F' m- l" w; H- l' H$ A) m$ }2 i0 u2 M
在安阳老城北大街钟楼的东南角,有一处古色古香的幽静的院子,这就是郭朴祠。今天郭朴的后人还在每年郭朴的忌日,来此祭拜郭朴。在郭朴的后裔中,最有成就的是曾经任贵州军分区司令员的郭绪昆。0 R. s  H  q( }/ A
0 {. T9 Z; z, x
; E6 i3 `  K9 \5 L: @$ I

( }! T, Z: Z! X9 @郭朴画像,现存于北大街郭朴祠* `& ^( v4 f. Y* i3 l4 [0 n- Y. ~
4 h) h. d- o5 q, m
八、姚本仁
; |+ e. L  H) E2 z7 }
$ l6 N+ p* i/ P1 q# c姚本仁,字恒中,原籍江西建昌府南成县四十五里姚家楼人,精医术、游京师,崇祯七年授赵王府医正,顺治三年赐官太医正院、御前大夫,即为赵王府当护医士。五年请假归老于邺享年八十八岁。- z" m+ T2 i- K' \# P

, o+ s" m$ U6 e姚本仁因为医术高超,人送雅号“姚一味”,因他给人看病处方只开一味药。他有四个孩子长子舜夔、次子舜臣、三子舜朝、四子舜庭。老二在姚家胡同路北开膏药铺字号为老门金牛为记,老四舜庭在鼓楼后4号开膏药铺字号为长门宗黄堂大槐树为记。老四开始膏药不卖全部施舍,因而大得民心,又地处闹市中心,所以后来生意很兴隆。) a. \. n6 F4 I4 U. P

3 E  b5 }0 B$ c老四舜庭有三个孩子,长子大谋、次子大士、三子大千,兄弟三人分设长门、二门、三门三家膏药铺。长门仍在原址字号不变,二门在鼓楼后l4号金狮为记、三门设在姚家胡同路南金鹿为记,从此安阳姚家狗皮膏药有老门'金牛'、长门'大槐树'、二门'金狮'、三门'金鹿'为记四家,其中长门大槐树为记声誉最高。. O" S2 t6 w3 `' s, l' q& K5 m/ [

9 l' A, w2 p% _姚家狗皮膏药原名万应膏,后更名为阿魏麝香狗皮膏药,现名安阳膏药。专治手足麻木、腰腿胳膊痛、男子气块、妇女血块、腹内积聚、筋骨、关节、胃寒诸痛等症。它的制作分熬膏、摊膏两大主要过程。熬膏以香油为主,把香油加热、待滚后把血竭、连翘、乳香、没药、阿魏等20余种药料下锅炸透去渣滤净,炼至滴水成珠后下黄丹,用清水淋洒去火毒熬成黑膏油。摊在制好的狗皮上便成为狗皮膏药。
( O$ K2 Z  c8 [* `1 U
* c; E5 v$ \0 f, S/ P# n" `3 V7 |. f
+ w. w8 ]' @9 B7 S, b$ |
姚家胡同
6 u$ ^! v$ h- n3 ?3 M
  k  X! d+ Z6 A3 S, \, k解放后膏药铺改为公私合营,文革中数百年的大槐树被毁,金牛、金狮、金鹿招牌也只好隐匿。60年代末四家合为一家国营厂子叫安阳膏药厂,现取名商都制药厂。
4 K( C: |- G  D- G. {; a$ g5 b0 U& }$ v0 P' X* Y

" E( U; n: v9 Y" n/ k& c2 X; Q' C" o) N7 U0 [/ I$ ~7 A
现在的姚家胡同,依旧保存着原貌。在即将进行的南大街旧城改造中,这条街道将完整保留。今天,姚家胡同和狗皮膏药的故事,已经成为安阳古城文化的一部分。在姚家胡同路北,有一个挂着“狗皮膏药”招贴的老房子,房子的主人,就是姚本仁的直系后人,现在八十多岁的姚铁宝老人,他还在坚持用自己幼年时期即传承到的古法,制作狗皮膏药。在安阳老城完成改造以后,姚本仁的后人,还将继续生活在这里,继续按传统配方生产姚家狗皮膏药,延续历史和文明。  x& z& h1 a; l3 u4 b
# W1 X+ C$ q9 x) n3 R; ^
九、许三礼9 }! m1 Y+ p( W7 I/ _
4 Z/ O& X6 {$ Y7 W

! i; ?! d- |# W; n" ]$ S. v
. s8 l1 d" F2 m, w许三礼(1625年~1691年),字典三,号酉山,清初安阳人。早岁曾受业于著名学者孙奇逢(世称夏峰先生,直隶容城人)门下,并苦读于林虑山中。顺治十四年(1657年)中举,十八年登进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赴京谒选,日以讲学为事,与当时名士魏象枢、叶方蔼等过从甚密。这年夏天,他在京师写成《读礼偶见》2卷。
/ e. V* o  @/ e6 N0 D
  N. s# o2 ?& y* d! i同年,许三礼莅浙江海宁县知县。海宁“县多朝贵”,“素号难治”,他把“一切升沉得丧”“置之度外”,采取了许多果断措施,整饬县政,兴利除弊。他对于办学颇为重视和热心,到海宁的第二年,便利用旧庙宇办起了“正学书院”。并拿出自己的部分俸金,请了一些有学问的人到书院担任塾师。来求学的生员,若确实贫穷,交不起束脩的,也准许入院读书。许三礼还创办了“海昌讲院”,亲自到讲院授课,并延聘了一些知名学者讲学。康熙十五年(1676年),黄宗羲应许之邀,赴海宁讲学。此后,一直往返于余姚、海宁间,主持海宁讲席达5年之久。! `" n* j, q( N9 T
% d; T, N/ _# M) X4 P
海宁县境内有两条河,因长久失修,河道狭窄,河床淤塞,旱则干涸,涝则横溢,商船不通,农田受害。许三礼即组织人民疏浚河道,并在两岸栽植桑树。自此,商船往来不绝,数十万亩农田得以灌溉,桑树繁茂,郁郁葱葱。他还主持纂修了《海宁县志》。许三礼在海宁8年,政绩卓著,受到朝野众多人士的赞颂,诚然“举循吏第一”(黄宗羲语)。
- {+ M$ t% O* ^, I. l
3 w8 {6 x  l2 a" P: g$ w康熙二十年(1681年)秋,许三礼入京考授御史。滞留京师期间,著有《易贯》一书。二十三年七月,莅任福建道监察御史,并以此职先后掌山东道事和江南道事。二十六年六月,兼掌登闻鼓厅事。同年八月,任通政司右参议。二十七年三月,升提督四译馆、太常寺少卿。七月,转任大理寺少卿。十月,充武殿试读卷官。十二月,迁顺天府府尹。
$ b/ L7 P7 a# i' f3 C6 j, w, c. Y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四月,许三礼升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时原任刑部尚书徐乾学结党营私,争权夺利,并纵容子侄贪赃受贿,广占田产。许三礼上疏弹劾之。徐乾学的三弟徐秉义,文行兼优,他则向朝廷恳切举荐,希望能够加以重用。
% n) ]9 ?6 z' y+ |( V, Z, l  R, B6 k4 |- d5 j4 S$ o# ?0 l+ x
二十九年二月,许三礼因病乞归,未得允许,奉旨留任。三月,晋升为兵部督捕右侍郎。三十年正月初九日病逝于京师,葬安阳县西之灵药。# h6 s4 ~/ x5 q
7 c4 D0 w: X4 C. Z
6 n3 V- o' D2 [1 O/ L/ T
在现在的文峰区西冠带巷,有保存完好的许三礼祠堂。目前许三礼的直系后人还生活在安阳。我们查访到一位叫许聿修老人,是许三礼的嫡系后人。; s" H/ }/ b( c9 g) |) B
6 `2 Y7 D! j$ ~% |2 n- b
十、马丕瑶' s" X, B2 `# q( a% n
; W3 [4 N, B  K0 I: \

2 {% L" b* V3 `$ z: Y5 r! I# ~  q马丕瑶:(1831~1895)清代广东巡抚。字玉山。安阳县蒋村人。清同治元年(1862)进士。历任山西平陆县、永济县知县,解州(今山西运城)、辽州(今山西左权县)知州,太原府知府,署理山西按察使和山西布政使。光绪十三年(1887)任贵州按察使,接着又任河南省布政使。十五年(1889)秋,任河南省巡抚。创建官书局,惠及读书人而广施教化。倡办蚕桑,开设机坊。二十年(1894)十月授广东巡抚。时值中日甲午战争之际,积极修复海防设施,选拔任用有才能的得力将领,兴办团练,加强武器装备。后因忧愤国事卒于任上。& n; j/ D  I; h& l7 D
) n. {; y" w5 P2 ~
马丕瑶膝下有四男三女,亦多远见卓识,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长子马吉森,清廷翰林院侍诏,开办安阳六河沟煤矿(现属邯郸),首创安阳广益纱厂(今安阳豫北棉纺织厂前身),成立安阳矿业总公司,并出任安阳商会会长;开创河南地方民族工业之先河,是一位著名的实业家。
) |, `1 H( w2 B2 {. T2 R9 |3 L
5 k* _5 f" F3 N
, ?+ q+ v5 }2 y0 R8 |次子马吉樟,进士出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会典馆总校、湖北按察使、提学使等职,深得朝廷器重。辛亥革命后,任袁世凯总统府内史、北洋政府总统府秘书等职。三子马吉梅官居山东候补知府,民国时期曾任安阳县议会议员,其子马载之曾被选送美国留学,攻读采矿专业,回国后致力于我国的矿业教育事业。四子马吉枢。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马丕瑶的三女儿马青霞,又名刘青霞,是我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辛亥革命女志士。7 ]& ~4 b$ q3 A- R* B

# ~9 u! _' f$ K+ Q
! T& C& {0 J7 u
+ u: g0 [. G( c# W) T5 y: S马载之名恒融,字载之,河南安阳人,1900年生,1911年进北京清华学堂(今清华大学)学习,1918年由河南省考送留美,在密苏里矿业学院学习采矿专业,1921年获得学士学位,当年回国在河南焦作福中矿务大学(1931年改为焦作工学院,今江苏省徐州市中国矿业大学)任教,直到1937年。在此期间授课以采冶系为主,并给土木系兼课。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0月马载之随焦工迁西安,1938年再迁天水,当年焦工与北平大学工学院、北洋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合并为西北工学院(一下简称西工),校址设在陕西城固。马载之在该院矿冶系任教授,主要授该系采矿专业课程。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西工由陕西城固迁咸阳,焦工也于同年迁洛阳复校。1947年焦工迁郑州,1948年又迁苏州,直到1949年4月苏州解放。焦工复校后,马载之一直担任该院采矿系系主任并在西工及重庆大学采矿系兼课。解放后,人民政府接收焦工,划归燃料工业部领导,将焦工迁至天津,在此基础上成立中国矿业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前身),马载之继续担任采矿系主任直到1953年。1953年10月中国矿院迁北京,更名北京矿业学院,马载之于1954年转入矿山机电系,任提升运输教研室主任,专门从事提升与运输的教学与科研。马载之1956年当选为北京市海淀区人民代表,1958年应邀参加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福莱堡矿业学院建校一百周年纪念活动,归国途中访问了苏联莫斯科矿业学院,与该院运输教研室主任、著名学者斯皮瓦科夫斯基教授建立了联系。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马载之被无端揪斗,身心横遭摧残,致年迈之躯,加速衰老,于1971年10月于西安病逝。
* v! G" e. G# L* N6 u* j, d( d; {' Z1 \) |4 o- e( r" j* L
0 G2 m$ [- W: w" |2 m5 F( [

  B$ E/ p; C4 h' g2 Q8 r+ L  S+ g马氏庄园
- L, a6 y" S3 F4 i5 y, ]8 S0 P
. B% ^( `3 `2 P! v$ A  l目前,在马丕瑶的老家西蒋村,以及白壁和安阳市区,还有很多马丕瑶的后代,他们的排辈顺序是:丕吉恒怀庆,庭兰玉淑芳。
1 \8 I& V, [7 G" n  f! `+ |' _. k2 U  H5 ?% k. ]  b% k6 {6 _
十一、李秉衡8 m9 q' g' D* A/ A

9 ~2 X+ e' Z( F0 v0 q9 ~' l李秉衡(1830年-1900年8月11日),字鉴堂,奉天海城人(辽宁省庄河人)祖籍山东。晚清重臣。是缔造鎮南关大捷的人物之一。曾参加过甲午中日战争,后抵抗八国联军侵华,兵溃自殺。
) ^- y, z8 {9 q7 q+ c  s
9 V( Z; o( W: Q9 [# @- U清乾隆年间由福山县迁至奉天(今辽宁)海城。出生於奉天省岫岩厅南石嘴河畔(今辽宁省庄河市鞍子山乡石嘴村)。他还在童年的时候,就勤学习武,少年时期跟随他做官的父亲来到江南,青年时代步入宦途。捐资县丞出身,历任直隶(今河北省)完县、枣强、宁津知县,蔚州(今蔚县)、冀州(今冀县)直隶州知州,永平府知府和山西平阳知府。每到一地均精心吏治,深入了解下情,百姓“口碑载道”,被称为“北直廉吏第一”。后被擢升为广东高廉道员、浙江按察使。他还未到浙江上任,就在光绪十年(1884年)被补调为广西按察使,奉命前往思恩镇压莫夢弼起义。光绪十一年(1885年),暂任护理广西巡抚,不久兼任布政使。中法战争时负责龙州西运局,期间革除求和畏战的将领,召集前线将领荐为主帅,推老将冯子材为全军指挥官,并与其分任战守,功绩卓著。隔年和冯子材获得“谅山大捷”。当时彭玉麟上奏褒扬他们:“两臣忠直,同得民心,亦同功最盛”。光绪十四年至十九年(1888~1893年),李秉衡因病离任回鄉。( d8 t3 U2 Z: `7 v" y& F, ^6 X
1 p% @1 o& P! C7 N/ \
光緒二十年(1894年)五月,李秉衡受任安徽巡抚,还未到任,即被调任山東巡抚。他才上任五天,到了八月十八日(9月17日),黄海海战就发生了。他驰赴烟台、威海等地,统率陆军守卫防御胶东半岛,并且下命令登莱各县举办团练,以防日军入侵。同时,在省城济南也采取了精简机构、減少官府开支、招募营勇、添办军火、严明纪律、杜绝循私等筹防御敌的多项措施。因为他对敌情判断失误,造成威海失守,所以受到朝廷的谴责,并且遭受到当时很多人的非议。李秉衡在山东任内,每年二月到五月,都出驻河工,奔走于黄河各险口,勤加防察,排除积弊,使许多隐患得以解決。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德国因巨野教案而派兵强行进入胶州湾,李秉衡认为“土地不可自我而失”,力主增兵青岛,抗拒德军侵略,引起德国公使海靖的嫉恨。清政府迫於压力,将李秉衡降二級以示惩处,徙任四川总督,但未到任便因德国压力而被罢免,寓居河南安阳。
/ y$ b- K8 ]( u5 l# T. n6 s, Y$ |' \
后得刚毅举荐,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奉诏巡阅整饬长江水师。6月八国联军进攻大沽时,李秉衡由江苏统兵北上,一度列名张之洞、刘坤一两位总督倡议的东南互保,但随后力請募兵入卫京師,并在慈禧太后召见时极力主战。受命帮办武卫军军务,统率四军保卫北京。8月在杨村(今武清县治)战败,退至通州(今北京市通州区),在通州,李秉衡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于1900年8月11日吞金自杀。清廷曾赠谥“忠节”且荫及子孙。但随后联军把李秉衡列入事变禍首,要求严惩,清政府以秉衡先死而不予治罪,但下令追夺一切官职并撤销恤典。
2 H0 `4 z9 I! _) l% ~, O( h. ]/ p& G& U  }
李秉衡和朱靖旬是姻亲,李秉衡的女儿嫁给了朱靖旬的儿子朱宽,所以他的家眷也在安阳安家。故在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因巨野教案 寓居河南安阳西大街。他死后,埋葬在安阳县马投涧乡活水村。现在他的墓地已经被夷为平地,但是他在安阳的后代每年都去祭拜。据了解,他的这位后裔在安阳市工商局工作,目前是第四或者第五代。
( C8 u, w) H, s' [; [7 m; F" Q/ T
* R) r$ x4 V- x. ~# O+ `$ j4 _; W* u) D, b# n  a8 J

: y$ R: T) Z4 C7 w' S4 ]十二、蒙元忽必烈后裔
4 F7 c, T9 @- S7 \) X  j2 E
3 u1 ^% C! I9 ?" m在河南省安阳县东部的沃野平原上、有一座历经百世沧桑的古老村落、村落里的人大多数姓马、所以叫马太保村。它是解放前豫北有名的土匪窝十三太保村之一!
) E& \7 a# |# @) q  `4 n3 k$ ~% k9 j7 z2 ]3 M
据村里的八十多岁的老人马凤兰介绍、此村的马属铁木马、为蒙古人后裔。是正宗的一代天娇成吉思汗的后人!和清丰、内黄的五姓《董李马关陈》是一宗之脉、同为蒙古皇族。共同的祖坟在今内黄县毫城乡马次范村村北、现今有“五姓坟”的墓葬。
$ s3 U7 Z- G6 j7 k: [" r$ D9 Y. d$ G+ M& C) r7 a
3 l$ @- n7 h% F4 [
老人讲:在元朝未年、忽必烈的第五代曾孙叫铁木黎、时任元御史中丞河南行省右丞、受封豫王。因战乱率五子逃难至河南省内黄县、清丰县、安阳县隐住。为安全起见,命令他的五个儿子铁木清(董清)、铁木明(李明)、铁木能(马能)、铁木杰(关杰)、铁木俊(陈俊)各随妻子的姓氏,改姓后依次为董,李,马,关,陈五姓。所以他们的后人流行一句话 :“董李马关陈,本是一家人”。这五姓共尊豫王铁木黎为共同始祖,各有家谱,至今已传至二十八世。1 C& Z$ R. A, o, u
* O; W: O4 q1 n6 F, b0 g+ t
1 m  x) y2 C& l
另据河南省内黄县文物志记载:马次范村五姓坟墓碑碑铭文字为:元御史中丞河南省右丞溢文贞公墓志。/ G4 c) P! ]: J- M
& G+ P$ N0 E/ z  C) C, s
注:五姓习俗
: `+ t+ w" l* Q5 i; z, O$ @: J3 Q; l; b4 F: G& ?
一、八月十五不吃月饼、那是他们祖先永远的伤痛。
) _0 q6 G) M9 Q& h& W! Z8 a: s5 J  ~: f* i4 K6 y2 S
二、春节不祭灶。. k3 U8 v% \% a7 h4 [/ G' ]* \
8 r8 M  b) c; Q
三、老人亡故后不摔老盆、也不去土地庙祭灵和烧纸钱。
' o* J- n$ q% B. i7 |
' ]/ F# f4 T2 _# O$ K. h: N四、同族人不得通婚等。- `  F) c6 K0 `/ W% v
$ P; B  ~( j3 U: ^6 F$ Y) m
五、每年腊月二十到次年正月二十要家家在厅堂之上挂“家布”,上面按辈份写着逝去亲人的名字,称为“主儿'。在这一个月里家里所有的人都须来此祭祀。
3 h4 R4 C0 l( N; h- z' }6 H/ F( L  m# Y, i. F" H# l0 R
六、每年的大年初一凌晨寅时拜祖坟、按辈份口诵“拉茣'就是阿弥陀佛的意思,然后磕一头放三响!
& V& w8 W  d) t  Y6 K
: J2 Q# F* H% O; s4 X" b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18-2-24 11:28:50 | 只看该作者
     姚家胡同/ u- U' @6 |' r- B; `( k* }1 V

3 K/ u: e) ~5 R" X8 }7 L  l' m9 _3 W, n解放后膏药铺改为公私合营,文革中数百年的大槐树被毁,金牛、金狮、金鹿招牌也只好隐匿。60年代末四家合为一家国营厂子叫安阳膏药厂,现取名商都制药厂。
* U' G# b# V* Y7 e9 {) i3 n3 i. t3 @- u6 z* Q+ A$ D
现在的姚家胡同,依旧保存着原貌。在即将进行的南大街旧城改造中,这条街道将完整保留。今天,姚家胡同和狗皮膏药的故事,已经成为安阳古城文化的一部分。在姚家胡同路北,有一个挂着“狗皮膏药”招贴的老房子,房子的主人,就是姚本仁的直系后人,现在八十多岁的姚铁宝老人,他还在坚持用自己幼年时期即传承到的古法,制作狗皮膏药。在安阳老城完成改造以后,姚本仁的后人,还将继续生活在这里,继续按传统配方生产姚家狗皮膏药,延续历史和文明。& o
# O$ F$ h$ R& t, U. F ( g- h; m; \& |; D+ F

& X/ w8 q+ O7 N+ [姚家胡同 纪家巷 裴家巷 丁家巷 乔家巷 林府 毛家胡同 马家夹道 南家胡同 雷家胡同 平府 卜府巷
2 ]2 O9 \3 q) R: l9 c' x- M* @8 n* n' c; l( H) M2 U4 w; E$ f7 d! B8 S
2 }  e+ b! t3 d( ]在古代,有钱的达官贵人所居住的都是大院或者官邸这样的大房子,本来只是一个门脸的通向大街的小道,在这些大户人家的到来之后,就慢慢的形成了一条街道。所以这条后形成的街道往往就被冠以这户大户人家的姓氏。姚家胡同就是老城里姓氏街道的代表之一。
" P+ }+ u: x* H' o, |, l& z" G/ h8 f+ W/ z' v' G% V! l- r1 {% V- A% E  o5 X) L, n0 N& ~
' o# x' i' Q, m# j1 ~, o) C0 ]: [  p) F2 h
; ~/ W# n; {% ]' R5 E
7 M8 T: G3 _8 }3 p姚家胡同,位于老城中心的中山街与鼓楼坡街之间,长不足200米。300多年前,这条街仅是一条很窄的小夹道,夹道的路北是姚家大院。而在当时,姚家大院有两个含义:一是住的都是姚家一宗的大户人家;二是,这里是明代皇封太医姚本仁,也就是姚家膏药创始人所居住的地方。# o! v0 d, I8 a, E  |2 Q* ~7 ]2 R) F2 q7 R
, q" y4 i6 K7 j! `8 _4 p& D) A1 v1 f' \% N4 @; o/ @# h

$ m' ~: f& N8 f! y) X
& l! z+ g$ ^* h2 Y7 X2 T; a$ L- o7 C) Y) @0 n$ B$ @
" w" Z8 Z6 v" R8 v' l在当时,大院前通中山街,后通鼓楼坡街,夹道里路北全是姚家生产膏药的作坊和门市。不过,真正让姚本仁闻名于世的,传说是他看好了清王朝的统治者康熙的病,并得到了皇帝本人书写的“太医正传”的四字匾额。于是,姚家大院门前的夹道开始修整拓宽,没名的夹道也改成了今天的姚家胡同。$ V0 ~4 e/ X- |
8 N6 n  j3 |( I" y8 ?; p6 j# ~1 b' T2 M, @1 X* z
. X+ c3 ]4 e5 |" ]+ \! L+ A9 [7 Z7 F% n8 K0 A% Y, o
3 Q. e# U9 V3 |' Y$ Y# |) P- @, U" x7 r# {
4 ]! Y2 z; T, N: N, t8 B; k
以姓氏命名的街道有时未必就和这道街的大户有关,中山街两旁的纪家巷似乎就没有姓纪的记载。老城研究学者齐瑞申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希望找到纪姓和这道街的渊源,但是没有发现,即使解放前这里也没有姓纪的,所以说这是个谜,而纪家巷的大户姓王。
9 {7 K' j- W, Y9 s( E9 E- C8 P' g0 i. i+ X
, L- X( s! x* v* o' f' q, c8 e% o" D, w9 h6 K; _  h( T6 G% Y; N3 L. g* Y( @# A; E. h" o) O$ q9 Y
  q* y, H1 D  Z3 o6 g5 l- x
9 q) [  B6 o' {6 z3 }* o
在老城内,除了姚家胡同和纪家巷外,以姓氏命名的街道还有10条:裴家巷、丁家巷、乔家巷、林府、毛家胡同、马家夹道、南家胡同、雷家胡同、平府、卜府巷,这些街道形成老城街道重要的一个分支。不过,现在我们已经找不到这些街道和姓氏之间的关联了,也许它们在岁月的交替中如流星一般消失而去了。/ X; b4 H; t. a: D7 S- g
7 p; j5 ?' }- r, {9 k! e* i1 l8 y4 O
3 c2 \1 j1 W$ \
& _* e4 E! W# D/ ?0 u
+ w) O& S.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4-20 13:4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