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唐朝史学家----姚思廉

查看数: 8548 | 评论数: 7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08-1-29 13:46

正文摘要:

557年--637年。字简之,一说原名简,字思廉,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唐朝初期史学家。 3 K9 j- F1 Y# ]" r, ]2 Z4 ~7 U 其父姚察,在陈时任吏部尚书,著陈梁二史,未成。他自幼习史,后曾任隋朝王侑侍读。唐李渊称 ...

回复

姚尚明 发表于 2016-4-26 04:26:40
缉和转发《姚思亷》帖--姚钟尧教授
' j+ Q. Y; v1 B, @5 ?) B) B5 {' Xhttp://www.yaogens.cn/portal/for ... 89623&fromuid=1" k& i/ a; @) w( E4 A( D3 T# t, H
(出处: 中华姚网)- j- G, u" \" D  _, K
( o. h% `3 T; j# w

/ A! D8 z: m8 n7 B# a3 D
武康姚 发表于 2014-12-23 16:05:56
姚尚明 发表于 2010-1-8 14:56
) \/ D3 N3 |" W" G- _: _8 s& j姚思廉:唐初史学家,江苏吴兴人,后迁入关中,为今天的陕西西安市人。编纂有《梁书》50卷、《陈书》30卷。 ...

% ^! s, ]3 T8 z- a3 @怎么变成江苏人了????
南阳姚尧 发表于 2013-2-2 17:47:01
南阳淅川有个姚思读,姚思讲。
姚元周 发表于 2012-7-10 22:23:30
著名史学家姚思廉,姚家人的骄傲。
姚建设 发表于 2010-1-12 10:27:25
:victory:...........................好贴子
姚尚明 发表于 2010-1-8 15:06:44
姚思廉,字简之,是雍州万年人。思廉年少时跟随父亲学习汉史,能够完全继承父业,他勤学寡欲,从来没有谈到有关家里财产之类的事情。姚思廉仕陈时为扬州主簿,入隋之后为汉王府参军,后因服父丧退职。
' |$ I  D  Y, X9 B3 M9 J& E$ v+ f5 d0 R$ G8 n
思廉后来成为代王杨侑的侍读,不久遭遇义师平定京城。代王的府僚纷纷逃奔,只有思廉陪伴代王,不离他的身旁。唐兵将登上王府殿堂,思廉厉声说道:“唐公高举正义之旗,本意在于安定王室,你们不应该对代王无礼。”大家都很敬服他的话,于是在殿堂的台阶下排列。高祖听到这件事后,认为思廉很正直,允许他扶持杨侑到顺阳阁下,他流着眼泪,行过拜礼,才离开了杨侑。看到这件事的人都感叹地说:“姚思廉是忠烈之士啊。仁义之人又有勇气,说的就是姚思廉吧!”
" b  {  m3 F9 }) i6 k* w5 ~# w, P8 V( U
高祖即皇位之后,任命姚思廉为秦王府文学。后太宗征伐徐圆朗,思廉当时在洛阳,太宗曾无意中谈到隋朝灭亡的事情,(对姚思廉的行为)感慨万分说:“姚思廉不惧怕兵刃,敢于宣明大节,即使与古代的仁人志士相比,他也不差什么呀!”于是遣使赠给他物品三百件,并有书信,说:“怀念向往您的知节晓义的气度,故赠给您这些东西。”不久就引荐姚思廉为文学馆学士。太宗进入礼部之后,姚思廉被授官太子冼马。
/ n% p/ C+ I& C+ c9 V) T. X/ `/ z( p1 x
贞观初年,姚思廉升任著作郎、弘文馆学士。他的画像被收入《十八学士图》,朝廷又让文学褚亮为他作赞,歌颂道:“志向坚定,用心勤奋,所记君言,都是实录。临危不惧,殉身为义,古代余风,可励民俗。”贞观三年,姚思廉受诏与秘书监魏徵共同修撰梁、陈二史。思廉又在谢炅等诸家梁史的基础山续写完父亲未成之稿件,并对陈朝史事进行推究、删改,补充傅宰顾野王所修旧史,撰成《梁书》五十卷、《陈书》三十卷。魏徵虽然为二书的总论作了最后裁定,但其编次、删改,都是思廉的功劳,朝廷于是赐给思廉彩绢五百段,并加官为通直散骑常侍。# C, j* b+ _  g0 n$ R8 _$ ^
; |' N; U6 p2 _- D1 H
姚思廉因为是秦王府旧僚,深受太宗礼遇,政策上有何过失不当,经常地让他秘密上奏,思廉也直言不隐。太宗将巡幸九成宫,思廉谏道:“离宫游玩,是秦皇、汉武做的事,本不是尧、舜、、禹、汤这些圣明君主所做的事。”言辞非常恳切。太宗解释说:“朕有气疾,天气一热便会立刻加剧,并非我性情本身爱好游赏。”于是赐思廉帛五十匹。贞观九年,授思廉散骑常侍,赐爵为丰城县男。贞观十一年思廉去世。太宗深感悲伤和惋惜,以至停止朝事一天,追赠思廉为太常卿,谥号为“康”,并在昭陵一带赐给他墓地。
姚尚明 发表于 2010-1-8 14:56:42
姚思廉:唐初史学家,江苏吴兴人,后迁入关中,为今天的陕西西安市人。编纂有《梁书》50卷、《陈书》30卷。
1 s/ d, S; S) G2 E3 \7 W; W' M) \) y
他的孙子姚寿博涉经史,育才辩,武后时他任地官尚书,姚寿弟姚班自幼聪明好学,官至户部尚书,亦善经史,撰有《汉书绍卷》40卷。
) P) N" K. T; B3 D) ]& l  i6 b! p8 f: K, k! p( x. V& B  S* x8 t
祖父姚僧垣“少好文史”,还“医术高妙,为当世所推”。曾多次治愈皇帝和王公大臣的疑难病症,得到赏赐颇多。名声也越来越大,以至于边地和外域都前来求医。僧垣“每得供赐,皆回给察兄弟”。姚察、姚最兄弟就是靠这种较充裕的收入,游历求学,购聚图书,见闻日益广博。姚察十三岁时就显露出才华,“于宣猷堂听讲论难,为儒者所称”。
3 ~2 E; e4 o/ f6 O
2 R7 ]4 ^- J& i' w4 C+ p姚察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保持终生,即使在当了陈朝吏部尚书以后,仍大力寻求天下图书,遇到没见过的书即马上抄录下来。他聚书多达万余卷,并都阅读过,为梁、陈、隋之际公认的著名学者。隋平陈以后,隋文帝杨坚也以能得到姚察而高兴,他对臣下说:“闻姚察学行当今无比,我平陈唯得此一人。”
6 J! h+ W2 l+ a( \( D" ]$ R" d+ }( g0 J8 P1 h
姚察的著作很丰富,有《汉书训纂》30卷,《说林》10卷,《西聘》、《玉玺》、《建康三钟》等记各1 卷,还有《文集》20 卷,并行于世。此外,还有未撰成的梁、陈二史。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7-7 06:4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