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安徽(三市六县)1997年的一本《姚氏家族总谱》起到了什么作用

查看数: 11421 | 评论数: 30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6-6-15 14:56

正文摘要:

本帖最后由 姚廷明 于 2016-6-15 15:32 编辑 $ u# p- V6 t2 Y) P3 `3 S9 y3 [, Q8 N! k 借姚网这块版面,我把这本1997年由安徽三市六县部分姚氏宗亲代表搞的《姚氏家族总谱》全文介绍给诸位宗亲请大家共赏、讨论 ...

回复

姚廷明 发表于 2016-6-16 00:12:57
本帖最后由 姚廷明 于 2016-6-16 00:20 编辑 2 I( s% D. O/ |) j  T. \9 F; W5 {
9 l( |" n6 x* C/ d& |/ ]! `9 V
我个人对没有根据地盲目合辈并谱持反对意见。0 ~' X+ ]. b! @
说的难听一点,那是欺祖!, _$ F# E; `, D1 I
错误的合辈并谱就是后人把自已的老祖宗扔到一边去认别人的祖宗当祖宗!2 n2 u5 M# Q3 E- f2 y
这样,你的老祖宗倘若在天有灵能原谅你这样的后人吗?
. d8 I  @3 N" L/ k1 M5 \+ C- P1 y7 j, ~2 P  k
由于各种的历史特定原因,后人找不到自已的根了,这可以理解,; p& u6 P. p* O8 B& q& `
我们只要在找世世代代不忘祖宗,祭拜老祖宗,祖宗的在天之灵同样会得到安慰!但是,如果你认别人当了自已的祖宗,逢年过节把自已的老祖宗放在一边去祭奠人家的祖宗,之后你的世世代代就错把人家的祖宗当了自已的祖宗,那样你自已的祖宗在天之灵能够安息吗?
" E  @) o. Q4 _7 c) K" e/ m0 k8 {: v; \6 {6 k2 Z' n& _3 S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5 收起 理由
姚先达 + 15 写得很好,赞!

查看全部评分

姚廷明 发表于 2016-6-24 00:43:31
本帖最后由 姚廷明 于 2016-6-24 00:53 编辑
# C9 v5 c' _$ ^  H4 L/ r2 X
; A6 |" @/ q! y# J2 P7 H所谓的【“三市六县”姚氏家族总谱】中有关合辈的章节以及结论,应该予以全盘否定没有任何可取之处,毫无历史依据支撑随便搞几个人在一起商量几天,“统一”了意见,就随便找个人当了祖宗,这样的风气必须得到纠正。5 {1 ?( |' a8 u* ~1 L
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旗帜鲜明,来不得半点含糊!0 B& _" L" j2 W7 g: _% @9 ?; ^
别说当年参与商量这件事的人大多数都不同意这样合辈最后都是不欢而散,拂袖而去,即使是当年他们意见都是统一,这种做法也是错误的,此风决不可长!如果都这样搞还有历史吗?那不全乱套了!6 a% x5 G2 M  V: \1 b; s; I, o3 r
1997年的那次所谓“续谱”不欢而散之后,剩下的少数几个坚持合辈的人,印了这本36页的所谓《三市六县【姚氏家族总谱】》的小册子在三市六县广泛传播,致使数万不知情的宗亲至今自称自已是(15世、16世、17世、18世、19世-----)还把这些世辈印在名片上、写在微信名上、写在QQ名上,你如果问他:你是谁的第15世?他说不清,有个别的能说几句也最多说我祖上是山东来的-----!你说你祖上是山东来的是吧?那请问你的祖上是从山东哪里来的?你去祖籍地寻过祖了吗?你和祖籍的老家宗亲对接了吗?他的回答一定是“不知道”,啥都不知道就认了人家当祖宗,这是滑稽之极!  }" @* j! h+ \' P/ g+ }! Y9 w2 h
全国各姓移民都说自已是“老鸹巷”来的,就凭这个传说就认祖了吗?这搞得老祖宗也太不值钱了吧?. g# c% r* {- R" A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知道没有关系,咱慢慢找,老祖宗在心中就行,干嘛非要找个人来代替自已的祖宗,而让你的后人从此就认定了人家当祖宗,从此就不再找寻根问祖找自已的祖宗了呢?历史的原因找不到根的大有人在,但是不能瞎说,随便找一个人就喊祖宗,这是什么性质的问题呀?. s( y0 G+ E( a9 f) Y# R
现在三市六县凡是按照97年家谱定位自已的辈份的,就是认了淮南姚家湾的祖宗是你的祖宗了,也就是你把你的祖宗又找了个祖宗,或者找了个祖父,或者找了个曾祖父------比如,按照(三市六县的97年谱)淮南姚家湾的始祖“道”就成了蚌埠高埂姚始祖“积”的祖父,也成了凤阳山北姚和山南姚始祖(珂斗)的祖父。如果这些结论是有历史依据做支撑的事实,那当然很好,问题是这个所谓(三市六县合辈的族谱)仅仅就是当年几个人坐在一起商量的一个意见,而且是,当时就有好多代表极力反对,而未被承认的意见。$ Z/ g$ Y$ H4 Z+ \. S# P5 z
一份制造出来的假历史,影响误导了后代几十年始终上百年!" {  {0 M. L: k6 I( l1 E
正可谓:偏见离真理比无知更远!贻害后人好几代呀!/ [6 a" }4 u/ n3 E: n! g
& [$ f" e. _! F( I
姚桥箭 发表于 2016-6-24 16:21:44
回复宗亲:我们桂林市临桂区两江镇竹搭姚氏流传着“姚不吃心(指鸡心)”得故事。故事梗概:汉朝姚期将军出征作战,有一次野外宿营埋锅做饭时,火头军厨师杀鸡,整只鸡清蒸给姚期将军吃,蒸了好久都没蒸熟,火头军大厨查找原因:锅头、柴火都没什么问题,为什么蒸不熟鸡肉呢,感到很纳闷。后来从鸡肉里找原因,翻看鸡肉也没发现什么问题。大厨心里着急,怕影响吃饭耽误军务,连忙向姚期将军汇报情况。将军来到厨房,仔细检查,没得结果。最后再仔细翻查锅里的鸡肉,发现鸡的腹腔内还系着一个鸡心,叫厨师把鸡心取出来再蒸,鸡肉蒸熟了。吃饭迟了,时间耽误了。但准时吃饭的其他部队,出击敌人失利,全军覆没。姚期将军因为蒸鸡不熟,避免于难。所以流传下来“姚不吃心(指鸡心)”。反正我们竹搭姚氏就是这样传说着故事。
姚小平 发表于 2016-6-15 22:19:53
早几年不是有宗亲提出要搞全国性的姚氏族谱吗? 就现状我认为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pszyyao 发表于 2016-6-24 10:01:17
姚廷明 发表于 2016-6-24 00:43: [0 X" H) e3 c2 w% N/ ^8 s) h
所谓的【“三市六县”姚氏家族总谱】中有关合辈的章节以及结论,应该予以全盘否定没有任何可取之处,毫无历 ...
$ m0 e1 |! ]- \' ^! \
          1997年安徽三市六县50村姚氏合谱,是以淮南姚家湾姚氏为基础或为中心。淮南姚家湾的始祖“道”成了蚌埠高埂姚始祖“积”的祖父。
6 z7 C' M0 d4 ^% k     1962年安徽凤阳西泉镇河南姚姚宏德修订凤阳怀远五河一带37支姚氏宗谱(合谱),是以(蚌埠市)怀远高埂姚为基础或为中心。
2 X1 ]7 a5 g2 r: [$ `
5 t* u: I- R3 e: G) S      凤阳山北姚是珂斗公派,山南姚也是?$ k' t# g  ~5 @& S: `/ B
      山北,山南,哪个山?
+ P7 }, L' ~; P  |
姚道荣 发表于 2017-3-15 12:17:35
好办法,联络姚氏情感、增强家族观念。
姚士龙 发表于 2016-10-28 01:36:48
我是宋前面无法找到资料,你们明、清、民时期乱套用,后辈怎么找自己的祖宗。
姚桥箭 发表于 2016-6-28 09:53:11
PSZYYAO宗亲:你说的"汉朝姚期将军,实是铫期,不是姚期;因姚期的先人由姚改姓铫。"这话有历史材料证据吗?请展示出来,让大家明白点。
pszyyao 发表于 2016-6-27 11:45:19
姚桥箭 发表于 2016-6-27 10:09
' X, N! j4 U* }9 f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姚期字次况,颍川郏(今属河南)人,东汉大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是东汉的开国 ...
% {% r8 P: X4 P; h/ Z& z
       铫期(姚期),汉光武帝刘秀的“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 A* q0 r' V) ^7 O/ |5 X0 i5 m# I* M       25#应不是你们族谱的传。
4 C! c+ c1 E7 @2 Q( N8 a
姚桥箭 发表于 2016-6-27 10:15:37
这是研究。并不是乱认祖宗的事。安徽(三市六县)1997年部分姚氏代表1997年编写的《姚氏家族总谱》的第一页“姚氏家族的渊源及历史考证”中提到的“东汉开国元勋姚期”。这里提到的“姚期”也是“铫期”吗?
姚桥箭 发表于 2016-6-27 10:09:11
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姚期字次况,颍川郏(今属河南)人,东汉大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是东汉的开国元勋。这个姚期是“铫期”吗?请宗亲们去考证一下。我有时间也去找《后汉书》来看看。
姚桥箭 发表于 2016-6-27 10:03:32
姚期字次况,颍川郏(今属河南)人,东汉大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刘秀略地颍川,得知姚期志向宏远,召他任贼曹椽,让他随自己北上徇蓟。 王郎聚众起事,称帝于邯郸。赵国以北,辽东以西,望风响应。此时,王郎已移檄至蓟,悬赏缉拿刘秀。蓟中有人起兵响应王郎。刘秀欲出蓟城,百姓拥来围观,喧呼指点,阻塞道路,人马不得出。姚期纵马奋戟,瞪目扬声,喝令左右道:“跸!”这“跸”,在过去,并非每个人都能喊的。只有皇帝车驾到来才准喊。据《汉仪注》载:“皇帝辇动,左右侍帷幄者称警,出殿则传跸,止人清道也。
yao军 发表于 2016-6-27 07:22:56
非常同意,认祖归宗不能牵强附会!
yao军 发表于 2016-6-27 07:20:02
非常同意,认祖归宗不能牵强附会!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9-23 02:0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