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桂平是不是广西历史上最悠久的古城市? [打印本页]

作者: 姚广南    时间: 2010-12-4 15:42
标题: 桂平是不是广西历史上最悠久的古城市?
桂平是不是广西历史上最悠久的古城市?
& o1 o' Y3 Z4 z! S; |1、桂平许多官方网站和民间论坛都是这样宣传:“桂平是一个具有1400多年历史的古城市”;
' }* u- U/ p# r9 x# b1 f/ B
$ [' Y* @4 U7 A0 d4 ?5 i1 J5 z2、但历代历朝的权威官方典籍和民间典籍《通典》都是记载2000多年前由大秦帝国和大汉帝国设立的桂林郡和郁林郡的郡治(旧称布山)在桂平,也就是说桂平是布山所在地,亦即是桂林郡的郡治,由于当年桂林郡管辖着广西绝大部分地区,因此简单来说,桂平曾经是广西的第一个首府,广西简称为“桂”主要是源于桂平,广西的历史是从桂平开始的!

作者: 姚广南    时间: 2011-10-31 00:01
    广西简称
* F7 {8 H  D% E$ T; x& V5 m- f : E" Z/ Y2 Y+ h6 w6 u5 U% F; H
      宋设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广西”一名产生。元设广西两江道。明设广西省。1958年设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 % {+ G8 Q+ w; P' A  X3 N

! f8 u& T% V4 w1 P) b3 m      因自宋至清,广西的行政中心在桂州(或桂林府),故广西简称“桂”。另一说认为广西秦时曾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而历史上广西2/3地域属桂林郡,故广西简称“桂”。
4 e" t+ }& `/ Q+ x: {# \) ]. W% X6 }: `8 A. A9 {# h
再看历史:' d" I+ b5 K# `6 Z+ `2 i6 j

$ x% {, g8 j# r( x4 J9 a- T0 R1 桂林、布山的地名“祖籍”在桂平 " O8 }2 F- \9 |) S4 D8 k/ ^+ |

' w5 a2 @: [( S6 K1 V" ?     “桂林”、“布山”是秦汉时期岭南地区重要的郡、县地名,对其为何称此名、依据什么命名、命名的地点在哪里等问题,除《旧唐书.地理志》谈到桂林郡因江源多桂立桂林郡外,其余未见文献记载,世人也极少知之。本文拟就这两个地名的起源问题试作简要的考证,以就教于广大读者。 # u  H9 d% {3 @/ p9 c% V6 L

& D) l$ R- J9 ^8 Z! s0 y- m- h    古人取地名,往往以当地的特产或以其地所处山岭、地形的特点而命之。如桂平的“紫荆”,以其地处山区,热带植物繁茂,紫荆树多,故名;“垌心”,以地处田垌中心而得名;“石龙”,以地处龙山东南麓之岩石龙口而称石龙;“麻垌”,以地处四山环绕,是产苎麻的田垌而得名。秦桂林郡的地名命名则与桂平盛产桂树有关,因而桂林郡的“祖籍”并非今之桂林市所在地,而是在今之桂平市。

: ^0 g, _. N" x4 | $ L+ x3 V  ~6 d" b" s+ W9 V
      据《旧唐书.地理志》载:“江源多桂,不生杂木,故秦时立为桂林郡也。”这里所说的“桂”,是指肉桂,因肉桂成林,故称桂林。桂平市境的浔、郁、黔流域内,冲积平原宽阔,丘陵起伏,土质优良,气候宜人,利于肉桂生长,桂树漫山遍野,所产的肉桂特别多。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桂平县志》载:“县以桂名,桂其土产也”,并有县内无地不产桂的记载,向有著名的“浔桂、荆桂、瑶桂”等特产,又以其地处浔、郁两江平原,故名桂平县。查《桂平县地名志》得知,迄今“桂”字命名的村庄就有32处,如桂山村、新桂村、桂新村、桂塘村、龙桂村、桂木冲、桂舍坡、桂枝山、桂圆顶、桂寮屯、桂畲角等等,不胜枚举。今桂平城区西山脚下还有个较大的村庄称桂山村。还有,村以下的小地名以“桂”字命名的就更多。从古人留下的这些地名,便可窥见桂平历史上的桂树确实多,直到现在种桂的人还很普遍。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尚种肉桂的就多达93个村庄,遍布桂平东、南、西、北各地,肉桂仍是桂平的特产之一。正由于桂平多桂,肉桂成林,所以秦时在此置郡时,便以这一著名的地方土特产作为郡名,称之为“桂林郡”。# u$ i5 w: T8 f, j

5 A/ `5 x) ], {9 r! ]- d% C     桂平自秦建制起至今的地名,由桂林郡始至后来梁置的桂平郡、隋改置的桂平县以及1994年的废县设市,这个“桂”字一直未脱离过,迄今已延用二千多年。桂林、桂平这个“桂”字的地名,后来还延伸为广西的简称。可见,这个古老“桂”字的地方特点十分强烈,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地方特产烙印深刻的重要字眼。历史不管怎么变,这个地方特产却变不了,这个地方名更变不了,成为我们今天考证史实的重要依据。
  {$ \. V% }9 a# ]& s$ x) n  b9 c6 `  ]9 Y1 e/ |  h% c$ O  ?. t
“桂林郡”这个地名在桂平诞生后,随着历史、朝代的变迁而多次迁移。其移动的前后经过在1980年8月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缩印本《辞海》“桂林”条中就说得十分清楚。书中说:桂林郡,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置,治所在今桂平西南,辖境约当今广西的都阳山、大明山以东、九万大山、越城岭以南地区及广东肇庆市至茂名市一带。汉武帝改置郁林郡。三国吴凤凰三年(公元274年)分郁林郡置,治所在武安(晋改武熙,今广西象州西北境内),辖境相当于今广西洛清江、融江、柳江、黔江等流域地。晋移治潭中(今柳州市东南),南朝宋移治中溜(今武宣南),齐还治武熙。隋初废。由此可见,桂林郡治所离开“祖籍”桂平后,其辖地逐步缩小并向北转移。三国时治所移至象州(马坪),晋时移到柳州,南朝宋时迁到武宣,南朝齐时又迁回象州,至隋开皇九年(589年)撤销桂林郡后,“桂林”这个地名才暂时停止了使用。直到明洪武初年改静江路为府时,“桂林”这个地名才在临桂(今桂林市)恢复使用,称为“桂林府”。1913年废府设桂林县,1940年由临桂县析置桂林市,“桂林”这个地名才一直延用至今。
; Y) A: r7 Q( n  E

2 c4 |7 m: [0 b 6 w# i/ J9 k: A
"桂字"来由:1 @% E0 Y# Y8 s8 n9 T- R6 D
, M( p8 @+ `- a
(一)广西的历史起源于桂平。据史籍记载,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平定岭南后,以其地置桂林、南海、象三郡,为广西乃至岭南地区设郡县之始。但这三郡却是有郡而无县之记述。“布山”作为县的地名出现,最早见于《汉书、地理志》郁林郡条,布山被列为汉郁林郡所辖十二县之首县。按《续汉书、郡国志》“凡县名先书者,郡所治也”的规律,布山县无疑是汉郁林郡治的所在地。该书还提及,郁林郡是汉武帝从前代秦桂林郡更名而来,加上西汉初年割据的南越国赵佗政权所控制的郁林郡地区,其行政机构基本上还是沿袭秦制的情况,因而史学界一般都推断布山应是秦置县,也是原秦桂林郡治所的所在地。但是,《汉书?地理志》的这一记载,由于没有具体指明布山县设置在什么地方,致使后世产生治所所在地之争。可幸的是,后来的文献不断作了这方面的补充。比如唐代杜佑撰的《通典》载:“桂平,汉布山县地” ,直接指明布山在桂平。接着,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晋张昭远、贾纬等撰的《旧唐书?地理志》中说:“(桂平)汉布山县,郁林郡所治。”北宋欧阳忞编著的《舆地广记》也说:“桂平县,本汉布山县地,郁林郡所治也。”还有北宋乐史编著的《太平寰宇记》、明清时期的《一统志》、清初顾祖禹编著的《读史方舆纪要》等文献都以桂平为布山。直至现代的许多著述,如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夏敬颐、褚兴周编著的《浔州府志》以及民国九年(1920年)程大璋编纂的《桂平县志》,1931年5月臧励龢主编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内的“布山”条和“桂平”条,都有关于布山在桂平的考证或记述。就连1974年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三册,1975年中华地图学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的《秦时期全图》、《淮汉以南诸郡》和《交趾刺史部》,1979年12月地图出版社出版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地图集》上册中的《秦统一图》等书籍的地图上,都把秦代的桂林郡治和汉代的郁林郡治(即布山县)标注在桂平的位置上。1978年12月,广西著名史地专家莫乃群主编的《广西地方简史》也说:“(桂林)郡治布山县,在今桂平县境内。”甚至连1979年和1999年版的《辞海》“桂平”条中,也肯定布山县治在桂平。这些文献史籍,都出自历代对史学研究有造诣、治学严谨的高素质知识分子之手,他们所持的桂平说之观点,并非空穴来风,当是有史实依据的记述。如此众多的史籍和连续不断的文献记载,从一个侧面说明,“布山县治桂平说”在历代史学界中存在着一种共识,其真实性当是可信的,无容置疑的。
5 p8 ^* y0 y7 p  V) h6 w
0 J) ]. k: L$ [/ T% u, c8 B
    (二)广西简称桂源自于桂平。据《旧唐书?地理志》载:“江源多桂,不生杂木,故秦时立为桂林郡也。”“桂”,是植物名,即“木犀”。木犀亦称“桂花”,常见的有金桂、银桂和四季桂等,为珍贵的观赏芳香植物。但这里所说的“桂”,是壮语gveiq的谐音,指的是“肉桂”。“肉桂”又称“玉桂”、“牡桂”、“ 箘桂”、“筒桂”。其皮含挥发油,极香,中医以之入药,性大热,味辛甘,功能温肾补火,祛寒止痛,主治肾阳虚衰、心腹冷痛、久泻、痛经、阴疽等症;其嫩而细的枝称“桂枝”亦可入药,为常用的中药。由于肉桂的药用价值大,因而成为著名的地方土特产。其地因肉桂多且成林,故称桂林。
* T' J( u8 Y3 c( H
6 p+ o9 P3 C, E! f
     桂平市境的浔、郁、黔流域内,江河纵横交错,冲积平原宽阔,丘陵起伏,土质优良,水源充沛,气候适宜,利于肉桂生长,桂树漫山遍野,所产的肉桂特别多。“桂平”这个县的地名得名,便与产肉桂多密切相关。据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桂平县志》载,“县以桂名,桂其土产也”,并有县内无地不产桂的记载,向有著名的“浔桂、荆桂、瑶桂”等特产,又以其地处浔、郁两江平原,故名桂平县。
/ P- ^6 Z% P0 ?( K % h  V2 ]8 Z1 j& ?- s9 y( H
      历史上介绍有关桂平肉桂特产的文章不少,其中民国九年(1920年)版的《桂平县志》卷五十“物产之文”中,就收录有清乾隆年间浔州知府胡南藩写的《紫荆桂说》和清光绪年间厢人四川布政使赖鹤年写的《桂谱》两篇专文。文中详细介绍了桂平肉桂的品质、性能以及种植、加工、储存、销售等一系列情况。由于桂平肉桂多且闻名,所以历史上留下不少以“桂”字命名的地名。; P* s1 J0 w4 o' U4 R) x
" D4 W2 s$ |3 l( h, v, B( p
      据1989年版的《桂平县地名志》记载,桂平境内以“桂”字命名的村庄就有32个之多,如桂山村、新桂村、桂新村、桂塘村、龙桂村、桂木冲、桂舍坡、桂枝山、桂圆顶、桂寮屯、桂畲角等等,不胜枚举。今桂平城区西山脚下还有个较大的村庄称桂山村。除此之外,村以下的其他小地名以“桂”字命名的就更多。从古人留下的这些地名,便可窥见桂平历史上的桂树确实多,直到现在种桂的人还很普遍。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尚种肉桂的就多达93个村庄,遍布桂平各地,肉桂仍是桂平的特产之一。正由于桂平多桂,肉桂成林,所以秦时在此置郡时,便以这一著名的地方土特产作为郡名,称之为“桂林郡”。
1 m9 R( V0 y& l9 L7 `! g * K. k! f; P/ }& t
      桂平自秦建制起至今的地名,由最初的桂林郡和后来南朝梁析布山县置的桂平郡、隋改郡为县的桂平县以及1994年的废县设市,这个“桂”字一直未脱离过,后来还成为广西的简称“桂”。据1980年8月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桂”条中说,(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简称,因秦置桂林郡于此”而得名。而“桂林郡”的得名源于桂平,郡地也设在桂平,故广西才简称为“桂”。这个古老“桂”字的地方特点十分强烈,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地方特产烙印深刻的重要字眼。
作者: 姚炯桂    时间: 2011-11-1 00:26
学习了!谢谢广南叔!
作者: 姚德泉广西    时间: 2011-11-1 16:03

作者: 姚广南    时间: 2011-11-9 13:38
回复 3# 姚炯桂
2 E+ P; n  [( m1 z7 A" u8 |, q1 o9 v& P! E) o+ L) c

. `, K' k3 D" L0 k3 Z   
作者: 姚广南    时间: 2011-12-29 14:26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1-12-29 15:49
回复 1#
& s, x9 [1 X' Q1 ~  o. c5 Y     玉林新桥宗亲小姚183说:& F$ t  {& A: E' F  H8 R
     玉林旧称郁林,是百越之地,为秦始皇统一。南北朝先后在境内设置南流郡和石南郡,守之道二年(996)置郁林州,始建郁林城。清雍正三年为郁林直隶州,民国二年(1913年)撤消府制,县归省辖。
: {+ }! f- p! ~: S+ l
6 G, e' H4 _# b9 g. |$ d
2 e0 [' H: o$ ^
0 w/ j) p  p/ c2 e* J& [% a' h

6 ]' s6 W$ u: |3 w% N3 F+ B+ q
7 |# L& I8 R: X% u6 D% c
* C1 W* c4 o: o5 e8 u/ A
    以上说法与你有没有矛盾?
5 F5 e/ J& O$ K2 g    桂林郡辖多少县?清郁林州辖多少县?
作者: 姚广南    时间: 2011-12-29 16:04
回复 7# pszyyao " S4 O% z2 C; \$ [5 Y

4 {1 H# E1 z  h" L! Q$ \6 V- S4 u* }- _+ n$ y: \6 e
    桂林郡  桂林郡为中国古代行政区划之一,初设于西元前214年。该郡为秦始皇于岭南地区设置的桂林、南海、 象郡三郡之一,位置约在今日广西一带,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以上。而该行政中心则设于布山县(桂平西南)。而之所以取名桂林,应与境中多桂树有关。  (一)秦桂林郡辖地:   1、南宁市。“今南宁古属粤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岭南置桂林郡、南海郡、象郡,今南宁属桂林郡所辖。   2、桂林市。“今桂林,古属百粤地。秦始皇在岭南置三郡后,今桂林属桂林郡所辖的范围,桂林郡治布山,在今桂平西南。”   3、柳州市。“今柳州在秦以前属百粤地。秦始皇在岭南置三郡后,今柳州地属桂林郡辖地”。   4、梧州市。“秦始皇在岭南置三郡后,今梧州属桂林郡所辖。”   5、邕宁县。“在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属桂林郡辖地。”   6、横县。“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今横县北部属桂林郡辖地,南部属象郡辖地”。   7、宾阳县。“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今上林属桂林郡属地。”   8、上林县。“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今上林属桂林郡辖地”。   9、武鸣县。“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今武鸣地属桂林郡”。   10、乌山县。“现在的乌山县行政区域,秦朝时属桂林郡辖地范围。”   11、扶绥县。“今扶绥县是建国初期由扶南同正、绥绿三县合并组成的。这三个县在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属桂林郡地。”   12、柳江县。“今柳江县在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属桂林郡所辖。”   13、柳城县。“秦始皇在岭南置三郡后今柳城地属桂林郡辖地”。   14、鹿寨县。“现在鹿寨县的行政区域是由雒容、榴江、中度、三县合并组成的。雒容县在秦朝属桂林郡地”。“榴江县,秦朝属桂林郡地。”   15、忻城县。“秦始皇在岭南置三郡后,今忻城地属桂林郡所辖。”   16、来宾县。现在来宾县行政区域是解放初由原来的来宾与迁江县合并组成的。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今来宾县为桂林郡辖地。   17、象州县。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今象州属桂林郡辖地。三国时代,今象州属吴国,孙皓凤凰三年(公元274年)分郁林郡地置桂林郡,郡治武安县,在今象州县境,而秦朝的桂林郡,今象州属其管辖的范围,是同名异治地。秦的桂林郡治布山县,在今桂平西南。   18、武宣县。秦始皇在岭南置三郡后,今武宣县地属桂林郡范围。   19、融安县。秦始皇在岭南置三郡后,今融安县地属桂林郡范围。   20、融水苗族自治县。今融水苗族自治县,在民国以前,与融安县同属一个行政区域。秦朝属桂林郡辖地。   21、合山市。该市的地域,在秦朝属桂林郡辖地范围。   22、临桂县。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今临桂属桂林郡辖地。   23、阳朔县。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今阳朔属桂林郡辖地,郡治在今贵县境。   24、灵川县。秦始皇在岭南置三郡后,今灵川县地属桂林郡。   25、兴安县。属桂林郡地东北部属长沙郡零陵县地,西部属桂林郡辖。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今兴安属桂林,长沙两郡交界间的地域。   26、龙胜各族自治县。现在龙胜的行政区域在唐朝从前与灵川县同属于一个地域。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今龙胜属桂林郡辖地。   27、永福县。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今永福县地属桂林郡所辖。   28、平乐县。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今平乐为桂林郡辖地。   29、恭城县。秦始皇在岭南置三郡后,今恭城县属桂林郡地。   30、荔浦县。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今荔浦属桂林郡。   31、蒙山县。今蒙山县古称蒙州。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今蒙山属桂林郡辖地。   32、昭平县。秦始皇在岭南置三郡后,今昭平当时属桂林郡辖地。   33、玉林县。现在玉林县的行政区域是解放初由原来的郁林县和兴业县合并而成的。秦始皇在岭南置三郡后,郁林县属桂林郡的辖地。兴业县是唐朝开始设置的,秦始皇在岭南置三郡后,兴业县也属桂林郡地。   34、贵港市。秦始皇在岭南置三郡后,今贵港市属桂林郡辖地。   35、桂平。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今桂平属桂林郡地,秦的桂林郡治布山县桂平西南。   36、河池县。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今河池县为桂林郡辖地。   37、宜山县。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今宜山为桂林郡辖地。   38、东兰县。现在的东兰县是民国初设置的。该县在秦汉时代,虽然纳入桂林郡的范围,但因地处边陲僻地,开发甚慢,直到五代十国,东兰这地方还被称为“蛮”地。   39、凤山县。现在的凤山县是民国初年设置的。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今凤山县地域在当时属桂林郡范围。   40、都安瑶族自治县。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今都安属桂林郡的范围。   41、罗城县。罗城县古称琳州垌。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今罗城县在当时为桂林郡地。   42、凌云县。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今凌云属桂林郡。但实为虚名。三国以后作为化外之地,史书无记载,总称为“蛮地”。   43、扶绥县。今扶绥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由扶南、同正、绥绿三县合并组成的
作者: 姚春华    时间: 2011-12-29 16:18
学习了,谢谢广叔,但是不解!!
作者: 姚广南    时间: 2011-12-29 16:28
[quote]学习了,谢谢广叔,但是不解!!' @) A* x8 C+ L% f. m7 c& O' K
姚春华 发表于 2011-12-29 16:18 [/quot8 f6 p8 Q$ N3 V# h- T' z

/ D6 A$ Q6 z0 L- ?+ l1 e懂得
作者: 姚春华    时间: 2011-12-29 16:31
[quote]学习了,谢谢广叔,但是不解!!
- |3 s3 k/ w: N9 a# ~# k! V- s5 S$ h姚春华 发表于 2011-12-29 16:18 [/quot
/ K7 F! T, S9 v/ M* c; I, \, M5 x- c
: |6 L; V7 V3 P+ N6 z- \9 W: @3 z2 W懂得7 _2 |; E: ~( J
姚广南 发表于 2011-12-29 16:28

% m5 f# \- F( }( w7 g9 H# ~9 ~  j. w

3 U* j+ \3 o% d' r7 O" \; J   数银纸我晓,呢个我晓!!;P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1-12-29 19:04
回复 8# 姚广南 ( s) k" b* h. t# J+ Y
- J7 o% O; a4 i
       ; r8 D  S$ k) Y, Q
    谢谢你。" {8 G1 O/ I+ x8 I# _. C" ?9 B0 W
    “33、玉林县。现在玉林县的行政区域是解放初由原来的郁林县和兴业县合并而成的。秦始皇在岭南置三郡后,郁林县属桂林郡的辖地。兴业县是唐朝开始设置的,秦始皇在岭南置三郡后,兴业县也属桂林郡地。”8 x% Q4 f; x  Q9 @+ ?) P4 R* y; r
     哪郁林直隶州呢?清郁林州辖地?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1-12-29 19:23
玉林是地区或地级市,平南县是其属县。何时置平南县?
作者: 姚广南    时间: 2011-12-30 00:49
本帖最后由 姚广南 于 2011-12-30 01:16 编辑 8 {7 h* I" |" t9 D$ e
回复  姚广南
, a) D0 |: i+ l4 r5 ~/ ?' t( Y  l  w, M3 }; \: H- n
      
. H' M: g" y2 h6 J! v1 O8 c    谢谢你。
, D+ `. i' \5 k" i, J1 [, M    “33、玉林县。现在玉林县的行政区域是解放初由原来的郁林县 ...
* h# a1 D- `9 ]5 F+ f. _' ?+ [pszyyao 发表于 2011-12-29 19:04

, N& w* e8 X) T; C0 N- f2 V8 C6 \6 s1 z
7 f( p) R9 |5 D
    从郁林州到玉林市:
/ A6 Z4 W$ e" ?4 \4 N. r  C  唐贞观(627–649年)始置郁林州,天宝元年(742年)改置郁林郡,乾元元年(758年)复置郁林州。治所原在今兴业县蒲塘镇、洛阳乡一带,五代十国徙今贵港市港南区东津镇郁江南岸,宋初徙今兴业县石南镇(古州肚),至道二年(996年)徙南流县(今玉州区),始属岭南道,咸通三年(862年)属岭南西道。五代十国属南汉。 1 b# _* T0 u1 X5 _+ f3 W0 G
 5 E6 R" k+ T/ J+ n1 p- l
      宋至道三年(997年)属广南路,元丰元年(1078年)属广南西路,大观三年(1109年)属广西黔南路,次年复属广南西路,宋南渡后属广西路。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属广西道,元贞元年(1295年)属广西两江道,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属广西行中书省。   
. s+ i- c! k/ S& z1 `% D6 T      明洪武二年(1369年)十月属梧州府。初领石南、兴德两县,后郁平县来属。
2 }' J6 B- C* b& C4 o  唐麟德二年(665年)析石南县设置兴业县,又领潭栗县。复置领石南、兴德、郁平、兴业、潭栗5县,建中二年(781年)省石南县入兴业县,后省潭栗县。
* j& D8 N* g2 q2 a4 r1 S3 D% L 
' `0 y  p& t$ _! k3 R8 A4 ?% |      宋开宝中(968–975年)废郁平、兴德两县入兴业县,南流县来属。
, P9 M! X' R/ `7 l3 X( M. d& b1 |    公元1110年,郁林州辖南流县和兴业县;容州辖普宁、陆川和北流县;白州辖博白县。   $ {* b1 n/ F9 l( t, Q4 C/ s* ?6 ]

: p7 _' z4 Z& l  C! W. t+ D      政和元年(1111年)博白县来属,三年博白县往属白州,南渡后来属。元朝领南流、兴业、博白3县。
6 l3 ~% c6 g2 |( u: _8 w8 O  明洪武元年(1368年),博白县属梧州府郁林州。明洪武二年九月省南流县入郁林州,废普宁县入容州;   
0 N; F; G8 E# V# m" D+ b     十年(1377年)五月,容州降为容县,隶属梧州府;北流、陆川县归属郁林州。清顺治郁林州从梧州府分出,隶属桂平梧郁道; 0 ~$ g6 t8 }" [& b
   
* z$ h7 j" U0 W% x: B. Y4 e     雍正三年(1725年)升置郁林直隶州。 8 t1 \$ o7 G! b
  光绪十三年(1887年)隶属左江道。清嘉庆初至清末,辖博白、北流、陆川、兴业4个县
# l2 e0 r7 z1 I+ m% e
    
  c7 w' p2 o  I/ k9 P- d      1912年(民国元年)升州为府,次年废府为县(县直接归省管辖)。
! U0 y8 x9 f  H# H7 G  v  1913年–1949年,市境各县(市)区先后隶属郁江道、苍梧道、广西省政府郁林民团区、梧州民团区、梧州行政监督区、浔州行政监督区、郁林行政监督区,第六行政督察区、第三行政督察区、郁林专区、第九行政督察区(郁林区)。  
7 b: k1 P0 v) F, ]     1941年–1951年,容县属梧州行政督察区、梧州专区。   : V+ Q' s5 z. |7 v$ G! M5 e
% O/ A" |: K% Z
      解放后,1949年12月–1951年6月,郁林、博白、北流、陆川、兴业5县隶属郁林专区,1951年7月郁林专区、梧州专区合并成立容县专区,辖郁林、兴业、博白、北流、陆川、容县、苍梧、藤县、岑溪、平南、桂平;贵县划归宾阳专区。  
# T- G- N' I5 Y6 w" y
7 y2 m9 a& ^; ]9 u4 [* l5 g' [3 P     1952年,贵县由宾阳专区划入容县专区,撤销兴业县,大部分并入郁林县,一部并入贵县,博白县划入钦州专区,次年划入容县专区。1956年3月,郁林县更名玉林县
. F! `% F9 u' K; \5 d' D  
" ]$ U0 w# I' u  n    1958年7月,撤销容县专区,分设玉林专区和梧州专区,玉林专区辖玉林县、贵县、桂平县、平南县、容县、北流县、陆川县、博白县,1971年11月改称玉林地区。 + p+ D3 ^6 z7 k1 H8 w7 Q! K! V- U
  1983年10月,撤销玉林县,设玉林市(县级),隶属玉林地区。   
3 p4 Z0 r2 _) L- M  e    1995年12月,玉林地区析出地级贵港市,玉林地区辖玉林市、北流市、容县、陆川县、博白县。贵港市辖港南区、港北区、覃塘管理区、桂平市、平南县。  : P9 Q! T" A0 X* H

9 r6 a, h$ k4 H' a" r7 ^    1997年4月22日,撤销玉林地区,设立地级玉林市(县级玉林市分设玉州区、兴业县)。: h, D( \8 d7 U! r: r

0 c- Q8 d5 b. [5 l  R2 L% v& i    1997年11月18日,玉林市辖玉州区、福绵管理区(玉州区派出机构)、容县、陆川县、博白县、兴业县、北流市(县级市,玉林市代管)。
作者: 姚广南    时间: 2011-12-30 00:51
玉林是地区或地级市,平南县是其属县。何时置平南县?
( L1 \, `( `0 E2 m; A9 ~# \pszyyao 发表于 2011-12-29 19:23

' T! ~" t  s, d2 [1 Y" W) @5 f, C& N+ N9 j! {4 I
: H, ~' Y8 v& I  w! _# `
      1995年12月,玉林地区析出地级贵港市,玉林地区辖玉林市、北流市、容县、陆川县、博白县。/ ~, W6 J: |' S: h/ R3 l

& j* g6 b' h- G  @/ S4 ?$ r      贵港市辖港南区、港北区、覃塘管理区、桂平市、平南县。
作者: 姚广南    时间: 2011-12-30 01:05
欎林州〔郁林州〕现在玉林的旧称.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1-12-30 07:54
好,上了一堂广西历史地理课,谢谢。* E, ?; y; d$ o/ u" _+ Z( T
    有意思:
* F- w7 z4 C) u; L    “公元1110年,郁林州辖南流县和兴业县;容州辖普宁、陆川和北流县;白州辖博白县。$ k0 W% f2 `6 e- l/ `& n0 \
   明洪武元年(1368年),博白县属梧州府郁林州。明洪武二年九月省南流县入郁林州,废普宁县入容州”" i% f; o9 Z" b  ^3 o. y' m
& {( g$ b, M2 u5 d5 J2 y
    粤东有普宁县,明时从潮阳析分几都设。有废有置,从广西跑到广东。
作者: 姚小平    时间: 2011-12-30 12:37
史前浔州
4 B/ b# n4 m) d  X  浔州(桂平)的历史从公元前214年开始,因此,浔州(桂平)是广西历史最悠久的城市。   秦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岭南后,以其地置桂林、南海、象三郡,桂林郡领十二县:布山、安广、河林、广都、中留、桂林、谭中、临尘、定周、领方、增食、雍鸡,其中布山县(县治在今桂平蒙圩一带)和阿林县(县治在今桂平东南一带)的县治所均在今桂平。   南越国 公元前203年,南海郡尉赵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桂林郡改名为郁林郡,后又恢复为桂林郡,布山县仍然作为桂林郡的郡治。   汉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击灭南越国,原来南越国的三郡增至九郡,桂林郡更名为郁林郡,郡治在布山县。   三国 县境为吴国属地,隶广州郁林郡,仍称布山、阿林县,郁林郡治在布山县。   晋 仍沿三国旧制。   南朝 公元502年,南方的梁朝从原郁林郡的布山县分置一部分出去设立桂平县和郁林县,布山县、阿林县仍隶属郁林郡,桂平县隶属桂平郡,郁林郡郡治设在郁林县,桂平郡治设在桂平县(今西山大窝坪,即功德山庄附近),“桂平”之称,始于此时。   隋 开皇10年(590年),废桂平郡,先后置桂平、阿林、皇化、武平、大宾5县,桂平、阿林、皇化、武平4县属郁林郡;大宾县属永平郡,其中武平、皇化两县分别于大业元年(605年)和二年废,唐高祖武德4年(621年),置绣州,属岭南道。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1-1 20:18
"史前浔州5 J! `/ G, y' q4 h1 d
  浔州(桂平)的历史从公元前214年开始"/ N2 A; V/ n! ]$ V' x9 f
: p/ s  ?  ~7 G3 K0 N4 E
浔州(桂平)的历史从公元前214年开始,用“史前浔州”不妥。
作者: 姚广南    时间: 2012-1-2 23:17
:handshake :handshake :handshake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